河南經濟報 記者 羅合力 通訊員 閆佔廷
「小寒至,嚴冬始。」1月5日逢上小寒節氣,氣溫驟降,寒氣逼人,而寧陵縣程樓鄉喬竹園村蔬菜溫棚裡卻溫暖如春。臨近路邊的三座大棚,就是脫貧戶喬家付的「聚寶盆」。兩座棚裡種的是西藍花,長得特別肥壯,葉片綠油油的;另外一座溫棚覆蓋的是蒜黃,蒜苗嫩黃嫩黃的,惹人憐愛。
「西藍花已經簇生花頭兒,趕到春節期間上市,一定能賣個好價錢。蒜黃在市場上更是俏銷,早被一家超市預定了,包銷,一斤賣到5塊錢呢。」49歲的喬家付一邊忙活,一邊笑呵呵地說。
2020年對於喬家付來說,實屬不易,有痛苦的回憶,更有奮發的經歷。去年春節前,患有糖尿病多年的妻子姚秀英病情加重,在省人民醫院一住就是40天,單單醫療費就耗去了20萬元。這對於一個建檔立卡貧困戶來說,無疑是雪上加霜。出院後,妻子癱瘓在床,生活無法自理,需要有人在床前伺候。喬家付原在建築工地務工,是家裡唯一的經濟來源。為了照顧妻子,他不能再外出打工掙錢,家裡陷入了進退兩難的困境。
村支書喬傳華和駐村第一書記王宗濤得知情況後,第一時間為他辦理了最低生活保障和殘疾人生活補助,並幫助他制定出脫貧的措施:建簡易大棚,種溫室蔬菜,在土裡刨出「金」來。
有村委會的支持,喬家付有了底氣和信心,說做就做。2020年春三月,喬家付在自家2畝地裡建起了三座簡易大棚。程樓鄉有種溫棚黃瓜的傳統,喬家付跑到鄰近村莊黃瓜棚裡學技術。
「黃瓜品種要選高產的,像虞美人、非凡一號等,黃瓜育苗也很關鍵,必須經過進一步嫁接才行。生長期間,要大水大肥,讓它吃飽喝足,好多結黃瓜啊。」在種菜方面,喬家付甘當一名小學生,多拜師勤請教,很快摸索出了一整套黃瓜種植技術。
由於辛苦勞作,喬家付家的大棚黃瓜長勢旺盛,搭上藤架後,嫩嫩的小黃瓜掛滿了秧兒。「黃瓜一天一採摘,天天賣個八九百元,那心裡跟喝了蜜一樣甜。」喬家付說,「一畝園抵上十畝田,種蔬菜還是比種莊稼強多了。我粗略核算了一下,單單一季黃瓜我掙了4萬多塊錢。黃瓜凋謝後,我又育上了西藍花和蒜黃,年底還能收入2萬元。」
為了分享這一份喜悅,喬家付有時用輪椅把妻子推來,讓她看看滿棚的綠意,陪她說說心裡話。妻子姚秀英心情愉快,病情也似乎減輕了許多。
「種蔬菜是個精細活兒,雖然辛苦勞累,但這三座蔬菜大棚給了我們美好的希望。」採訪結束時,喬家付富有激情地說,「幸福都是奮鬥出來的,我要用勤勞的雙手脫貧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