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世界上有兩樣東西不能直視,一個是太陽,另一個是人心」,人心有多可怕?可怕之處在於它的未知性和善於偽裝性,所謂「人心隔肚皮」就是這個道理。
在生活中,有「刀子嘴豆腐心」的直爽人,亦有背後兩面三刀,表面上道貌岸然的小人。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要想立足於這個現實社會,就必須要懂一點生存之道和權謀智慧。
說起「權謀」「人性」,那必須要講到的就是《羅織經》了,相信很多讀者都聽過這本書,但是真正讀過的人卻很少,畢竟在這個電子化的時代,閱讀已經逐漸被人們遺忘了。但是想要更深層次了解人性,了解權謀,還是要多學習古人的智慧。
《羅織經》到底是一本怎樣的書呢?
本書的作者並非出自名人或帝王之家,而是由武周酷吏來俊臣所著的一部專講如何羅織罪名、陷害殺人的書。這本書的核心講的就是「人性」和「權謀」,時至今日,此書亦被後人視作陰謀學的扛鼎之作。
儘管文字不多,但是其中所包含的內容卻是極為豐富的,闡述了黑暗謀略和整人的手段,教你如何在複雜的環境中明哲保身,甚至一路高升的權謀智慧。
相比於那些雞湯文學著作,讀後就讓人置之腦後,而《羅織經》的語言和文字卻令人深省。就連宰相狄仁傑看完此書後,也是感嘆冷汗直冒,不敢喊冤;大名鼎鼎的女皇武則天也感慨:如此機心,朕未必過也。
書中說:「明德不昭,毀謗無損其身,義仁莫名,奸邪不以為患」,大概意思是,如果一個人的名聲和威望不彰顯,那麼,誹謗和污衊就不會損害他的名譽;義氣和仁德不張揚,那麼,狡詐小人就不會把他當作禍患。在職場上也是如此,所謂「槍打出頭鳥」,對於那些位居高位的領導來說,功高蓋主並不是一件好事,反而懂得掩蓋鋒芒,才是職場的生存之道。
在職場上沒有絕對的好人和壞人,也沒有絕對的小人和君子,只不過是所處的角度和立場不同罷了。《羅織經》裡說:「君子敵小人,亦小人也。小人友君子,亦君子也。名為虛,智者不計毀譽;利為上,愚者惟求良善。」
如果君子和小人為敵,也就變成了小人;小人和君子友善,那麼也就變成了君子。名聲是虛的,有智能的人不會計較別人的毀謗和稱讚;利益是至高無上的,愚蠢的人才只是求取好的善名。
所謂職場如戰場,要想在職場中立於不敗之地,步步高升,就需要了解通透人性的特點,才不會任人魚肉,成為他人的墊腳石。
用辯證的角度去看,《羅織經》確實是一本千古奇書,它站在「惡人」的視角上,講述了非同尋常的權謀鬥爭和人性的陰暗面,可以說是一針見血乃至入骨三分,讓人不寒而慄!不管是在官場還是職場上,羅織經裡的理論仍然受益,只有知道了人性之惡,才能更好地趨利避害,防患於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