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紐約11月20日電(記者 韓勝寶)《孫子兵法》列入中國代表作品翻譯叢書,《孫子兵法傳世典藏本》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收藏並受到該組織總幹事高度評價,聯合國安理會五個常任理事國的將軍參加孫子兵法國際研討會, 聯合國維和部隊信奉孫子「不戰而勝」的和平思想,聯合國軍事觀察員和國際專家研讀《孫子兵法》……長期以來,聯合國為弘揚和傳播以孫子為代表的中國兵家文化作出了不懈的努力。
1963年,美國海軍陸戰隊準將塞繆爾·B·格裡菲思翻譯的《孫子兵法》,當年就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此書列入中國代表作品翻譯叢書,推動了在西方再掀「孫子熱」。近幾十年來該本版多次重印再版,在美國和西方各國廣為流行,確立了在美國和整個西方世界的權威地位。
2005年,《孫子兵法傳世典藏本》由蘇州市孫子兵法國際研究中心和中國孫子兵法研究會會長姚有志、副會長吳如嵩共同編撰出版,共收輯西漢《孫子兵法》銀雀山竹簡本、東漢《魏武帝注孫子》、南宋《十一家注孫子》等七個目前《孫子兵法》最有代表的傳世本、白話本和英譯本。
《孫子兵法傳世典藏本》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收藏。該組織總幹事松浦晃一郎寫信給予高度評價:「我非常高興能夠細讀你們編輯的《孫子兵法傳世典藏本》……它的的確確屬於整個世界也屬於所有時代。這本書非常好,學者會對其感興趣,因為它包括了已知的不同版本,而且英語翻譯的非常好,面向了更廣大的讀者」。
2006年,第七屆孫子兵法國際研討會在杭州舉行,來自中、法、美等聯合國安理會五個常任理事國的將軍們參加「將軍林」植樹活動,共同在五棵桂花樹上培土。將軍們說「今天我們在這裡栽種的是和平之樹、和諧之樹」。
聯合國安理會是國際社會公認的處理國際和平與安全問題的唯一權威機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中的五位創始成員國,是二戰期間反法西斯同盟國中的4大國和參加反德同盟的法國。這些國家對《孫子兵法》的研究應用都走在世界的前列,孫子「不戰而勝」的和平思想得到了安理會常任理事國的高度認可。聯合國維持和平行動及其部署事宜由安全理事會授權。
聯合國維和概念的創始人是曾於1948年至1957年擔任加拿大外長的萊斯特·皮爾遜。由於他的努力,蘇伊士運河爭端得以和平解決,皮爾遜也因此於1956年獲得諾貝爾和平獎。「皮爾森維和培訓中心」是為紀念皮爾森為維和事業作出的貢獻而命名的,在近30個國家進行特別巡迴授課,招生來自世界143個國家的學員,這些學員畢業後許多人成為國際維和行動的中堅。
維和部隊士兵頭戴天象徵和平的藍色鋼盔或藍色貝雷帽,上有聯合國英文縮寫「UN」,臂章綴有「地球與橄欖枝」圖案。維和行動已成功阻止了近100個國家的軍事衝突,為維護國際和平與安全做出了巨大的貢獻。聯合國副秘書長彼得·勞恩斯基·蒂芬塔爾稱,在過去十年,中國對於聯合國維和行動方面發揮了更大的作用,中國是聯合國無償提供維和部隊人數最多的國家。
聯合國各組織不乏《孫子兵法》研究學者。如聯合國經濟發展委員會主任趙雲龍博士熟諳《孫子兵法》,擅長從兵法的角度分析未來時事政局。他經常和包括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美國政要和經濟學家等高級官員商討國際時事,還定期舉行講座向社會各界宣揚聯合國宗旨,宣揚和平,榮獲「聯合國世界和平獎」。
聯合國開發計劃署企業改革國際專家邱明正、中國海軍指揮學院科研部副部長李堂傑也是孫子研究專家。李堂傑曾長期擔任聯合國軍事觀察員,並榮獲聯合國維和勳章兩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