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名臣張之洞創辦漢陽鐵廠的歷史傳奇

2020-11-08 古鎮春秋

前言:張之洞是洋務運動後期崛起的洋務派重要代表人物,是中國近代史上舉辦近代企業最多、最持久的洋務派代表人物,有「洋務殿軍」之稱。

從學官到兩廣總督

張之洞(1837~ 1909),字孝達,號香濤,又號壺嚴,晚年自號抱冰老人,直隸南皮(今屬河北)人。張之洞是晚清洋務運動的重要首領之一,是近代中國重工業的創始人。

道光十七年八月三日(1837年9月2日),張之洞出生於貴州,當時其父張錨任貴州興義.知府。生於官宦之家的張之洞,自幼接受了良好的封建教育。同治二年(1863), 張之洞考中一甲第三名進士(即探花),授翰林院編修,開始步入官場。同治六年(1867) 起,他先後充任浙江副考官,湖北、四川等省學政等職,在其任地倡導興建書院,培育人才。10年的

學官生涯,使他與教育結下了不解之緣。


光緒十年(1884), 清政府任命張之洞為兩廣總督。中法戰爭期間,張之洞積極籌備廣西邊境的守備,並支持福建、雲南等省及臺灣省的抗法鬥爭,又奏請起用老將馮子材募兵赴前線抗戰。次年3月,馮子材率軍取得了鎮南關(今友誼關)大捷,扭轉了中法戰爭的被動局面。但由於清政府不敢與法國抗爭到底,仍堅持和談,使得愛國軍民浴血奮戰取得的勝利,轉眼被--紙和約斷送。


張之洞像


興建漢陽鐵廠

光緒十五年(1889),張之洞奏請修築盧漢鐵路,於是被清政府任命為湖廣( 今湖南、湖北兩省)總督。此後,張之洞經營湖北近20年,大舉興辦洋務,迅速成為洋務運動後期重要首領,也使得武漢(即武昌、漢口、漢陽三鎮)成為中國近代史上的工業中心之一。洋務運動期間,清政府為了發展近代軍事工業,制槍炮,造戰艦,大量從西方國家進口鋼鐵。1867年進口鋼11萬擔(約8250噸),到1891年已增加到173萬擔(約13萬噸)。為了擺脫列強對中國鋼鐵的封鎖和控制,張之洞調任湖廣總督後,便開始主持興建湖北漢陽鐵廠和大冶鐵礦等重型企業。光緒十六年(1890)末,張之洞在武昌設立鐵政局,任命熟悉洋務的蔡錫勇為總辦,僱用外國礦師白乃富等主持技術工作,選定在漢陽建廠。

漢陽鐵廠於1890年11 月動工興建。1893年9月,煉鐵廠、熟鐵廠、貝色麻爐鋼廠、馬丁爐鋼廠、鋼軌廠、鋼材廠等10個分廠建成,第二年6月投產,共有工人3000人,外國技師40人。張之洞又派德國技師在湖北大冶附近勘察,從而興建了中國第一一個用近代技術開採的露天鐵礦一一大冶鐵礦。 接著,張之洞又開發了江西萍鄉等煤礦。這樣,以煉鐵廠為中心,兼採鐵、採煤和煉鋼為- -體的中國近代第一個、也是遠東第一座鋼鐵聯合企業建成, 標誌著中國近代鋼鐵工業的興起,開中國重工業之先河。

漢陽鐵廠的建成,固然聲勢很大,但由於專制官辦體制的腐敗無能,鐵廠從投產開始就一波三折。首先是由於湖北附近的鐵礦石含磷較多,採用貝色麻爐方法煉出的鋼太脆,容易折斷,直到改用了馬丁爐方法才解決了這一難題。再加上傳統官辦的各種弊端積重難返,漢陽鐵廠從籌建開始就財政虧損,張之洞心力交困,只得於光緒二十二年(1896) 「招商承辦」,走上「官督商辦」道路。

此後,漢陽鐵廠又與大冶鐵礦、萍鄉煤礦形成系列,一度頗有生機。光緒三十四年(1908), 盛宣懷奏準將漢陽鐵廠、大冶鐵礦、萍鄉煤礦合併,改為商辦漢冶萍煤鐵廠礦股份有限公司,至辛亥革命前,約年產生鐵8萬噸、鋼近4萬噸、鋼軌2萬噸。

漢陽鐵廠舊照


漢陽鐵廠的興建,為日後武漢及長江中遊地區近代工業的發展奠定了基礎。此外,張之洞還創建了中國首家系統完備的軍工廠-- -漢陽兵工廠,「漢陽造」步槍也從此聞名中國,在中國近代軍事建設及國防中作用重大。

我是古鎮春秋,大家的好朋友,多多關注我,我會繼續努力的給大家帶來更多更好的人文歷史典故和傳說。


相關焦點

  • 因魯莽自大張之洞創辦漢陽鐵廠虧本
    我的煤炭網>新聞>行業熱點>鋼鐵價格>因魯莽自大張之洞創辦漢陽鐵廠虧本 因魯莽自大張之洞創辦漢陽鐵廠虧本 發布日期:2020-04-22 00:46:44 新聞歸檔
  • 他是晚清四大名臣之一,創辦了漢陽鐵廠和自強學堂,你知道是誰嗎
    其次是著名的曾國藩,作為一個地地道道的湖南名人,曾國藩所做出的貢獻也是非常大的,也許最低調的就要說張之洞了,雖然張之洞在這些大臣中間比較低調,但是作為晚清名臣之一,同時也是洋務派代表人物,張之洞在洋務運動時期做出的貢獻也是很多人無法比擬的,最著名的就要數在湖北創辦了自強學堂,也就是現在著名學府——武漢大學的前身,這幾天是武漢大學125周年校慶,相信很多人都知道曾經的張之洞所做出的貢獻吧,還有一所國內名校的前身也是張之洞創造的
  • 晚清四大名臣之張之洞
    張之洞,字孝達,祖籍直隸南皮,生於貴州興義(今安龍縣)人,晚清中興四大名臣之一,早年為清流派首領,後成為洋務派的主要代表人物。張之洞任湖廣總督期間,經手籌辦的官方新式企業很多,其中在廣東創辦的槍彈廠、鐵廠、槍炮廠、鑄錢廠、機器織布局、礦物局等,後又在武漢創辦漢陽鐵廠、大冶鐵礦、湖北槍炮廠等著名軍工企業並開辦內河船運和電訊事業,極大地推動了晚清的工業發展。
  • 晚清四大名臣之張之洞
    張之洞,字孝達,祖籍直隸南皮,生於貴州興義(今安龍縣)人,晚清中興四大名臣之一,早年為清流派首領,後成為洋務派的主要代表人物。張之洞任湖廣總督期間,經手籌辦的官方新式企業很多,其中在廣東創辦的槍彈廠、鐵廠、槍炮廠、鑄錢廠、機器織布局、礦物局等,後又在武漢創辦漢陽鐵廠、大冶鐵礦、湖北槍炮廠等著名軍工企業並開辦內河船運和電訊事業,極大地推動了晚清的工業發展。
  • 武漢不產煤也不產鐵,為何張之洞要把漢陽鐵廠放在漢陽
    文/寂寞的紅酒漢陽鐵廠是19世紀末由洋務大佬張之洞在武漢創辦的一所現代化鋼鐵企業,是晚清時期中國乃至亞洲最大的鋼鐵企業,被譽為「中國鋼鐵工業的搖籃」。不過漢陽鐵廠投產後沒多久就陷入了困境,幾乎瀕臨破產。
  • 【歷史傑述評】晚清名臣張之洞趣聞二則
    晚清名臣張之洞(1837年9月2日—1909年10月4日),字孝達,號香濤,做過總督,被世人尊稱為「帥」,故叫其為「張香帥」。其實張之洞既不香更不帥,歷史就是如此捉弄人,令人哭笑不得~真實的張香帥個子不高,長得不帥,很多人都不把他放在眼裡。他接任湖廣總督之初,就有一個畫家拿他開涮。
  • 張之洞的漢陽鐵廠,明明是一場偉大變革的成果,卻成為了悲劇
    晚清有四大名臣,其聲譽最佳者莫過於張之洞。在史書記載中,張之洞有香帥之稱,而且博古通今,遇事必爭風氣之先。對於這樣一位人物,很多西方學者都對他亮大拇指,而且很多後來者也覺得他是一位頂尖人物。但事實上,張之洞這個人非常的怪異,他在當年號稱與李鴻章並駕齊驅。
  • 張之洞為什麼被稱為張南皮?在這裡,了解最真實的晚清名臣張之洞!
    悉數河北歷史名人,"張之洞"這個名字應該會佔有一個席位,這個與曾國藩、左宗棠、李鴻章並稱"晚清中興四大名臣"的國之良才。他們說,正確評價張之洞,南皮責無旁貸。跟著小編一起來到南皮,了解張之洞,從張之洞的生平了解晚清歷史。
  • 連載 | 話說中國寶武130年(二):張之洞創辦漢陽鐵廠
    ▲ 二張之洞創辦漢陽鐵廠如果說江南製造局煉鋼廠是為解決軍工原料而建,那位於長江中遊的漢陽鐵廠則因鐵路而起。1889年4月,兩廣總督張之洞奏請修建盧漢(盧溝橋至漢口)鐵路。因沒有自己的現代化鋼鐵工業,鐵路建設所用材料均向國外購置,而對於盧漢鐵路,張之洞則力主先創辦鐵廠,用中國自己製造的鋼軌來溝通這一南北大動脈。鐵廠建在哪?
  • 晚清四大名臣張之洞為何一直納妾,而不娶妻,原因讓你意想不到
    張之洞大家可能不知道,但張之洞的漢陽鐵廠所造出來的槍炮大家一定是知道的。張之洞是晚清時期著名大臣,有希望和李鴻章,曾國藩,左宗棠並稱四大名臣。正是他們四人保住了大清最後幾十年的統治,為大清朝廷續了命,但這四個人的生活都十分稀奇古怪,各有各的不同。
  • 他感到鐵廠只能招商承辦,盛宣懷接辦漢陽煉鐵廠,創辦湖北槍炮廠
    百家原創作者:志娟聊史記大家有了解過,漢陽鐵廠嗎?漢陽鐵廠是中國近代最早的官辦鋼鐵企業,誕生於1890年,由晚清名臣張之洞創辦,是當時中國第一家,也是最大的鋼鐵聯合企業,從此,中國鋼鐵工業蹣跚起步,被西方視為中國覺醒的標誌。
  • 晚清名臣張之洞和武漢,到底誰成就了誰?
    在晚清官場上總有一些人能成為特例,官運亨通,被列為清流,得到社會各界的認可,贊成維新,倡導洋務,同時又不放棄守舊的立場,號稱官場不倒翁,他就是晚清名臣,新舊兼備的官場代表張之洞。武漢可以說是牛氣沖天,武漢的牛和很多牛人有關,但是最重要的應該是張之洞。光緒15年,張之洞主持修建了盧溝橋至漢口的「盧漢鐵路」,這一年他調任湖北任湖廣總督,張之洞在湖廣總督任上幹了19年,都說一部張之洞的歷史,就是半個湖廣總督歷史。
  • 中國第一個重工業——漢陽鐵廠
    中國第一個大型鋼鐵廠——漢陽鐵廠,是晚清中興四大名臣之一的張之洞所籌建。 張之洞之所以要建鋼鐵廠,是因為當時中國各省的工廠都要大量進口「洋鐵」(外國的鋼鐵產品),1886年一年的時間,外國就向中國售賣了價值240萬兩的鋼鐵產品。到1888年,更是達到280萬兩!
  • 張之洞的漢陽兵工廠有多厲害?生產的「漢陽造」能繞地球兩圈
    1844年的中法戰爭,清政府內部的一大批官員徹底認清了中國與西方國家之間的差距,一些曾經非常頑固的清流官員也開始轉而支持洋務運動,這其中的代表人物就是晚清四大名臣中的湖廣總督張之洞了,他一手創辦了漢陽鐵廠和漢陽兵工廠
  • 108年前的今天,為辛亥革命打下基礎的晚清四大名臣張之洞病逝
    本文來自:百度知道日報108年前的今天,為辛亥革命打下基礎的晚清四大名臣張之洞病逝【少年秀才探花郎】1837年9月2日,張之洞生於貴州,今河北南皮人。7歲時,父親任興義府(今貴州省興義市)知府,隨同前往。13歲,回河北原籍,考取秀才。15歲,赴順天府鄉試,中舉人第一名,成「解元」。
  • 張之洞的漢陽造有多牛?一支槍可用50年,生產的數量能繞地球2圈
    1909年,晚清四大名臣之一,湖廣總督張之洞去世,這位和李鴻章齊名的洋務大臣,在任期間先後創辦了漢陽鐵廠、漢陽兵工廠等近代企業,其中漢陽兵工廠所生產的漢陽造步槍,更是在中國近代歷史上具有重大的意義。
  • 武漢的記憶—張之洞
    晚清名臣、清代洋務派代表人物,祖籍直隸南皮,出生於貴州興義府(今安龍縣)。工業上創辦漢陽鐵廠、大冶鐵礦、湖北槍炮廠等。張之洞與曾國藩、李鴻章、左宗棠並稱「晚清中興四大名臣」。作為四大名臣最年輕的一位,他幾乎把所有的熱情心血撒在了武漢,武漢為了紀念他,在風景秀麗的武漢漢陽月湖堤畔建立了張之洞與武漢博物館。
  • 張之洞與「漢陽造」:曾經亞洲最大的鋼鐵企業如今怎樣了
    北濱漢水,東望梅子山,在漢陽這片古老的土地上,聞名中外的「漢陽鐵廠」,曾被西方列強視為中國覺醒的標誌。它作為中國第一家,也是最大的鋼鐵企業,漢陽鐵廠的創辦與輝煌,在武漢歷史上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張之洞與武漢之間的相互成就也在中國歷史上有著不可撼動的重要地位。
  • 晚清四大中興名臣:李鴻章、張之洞、曾國藩、左宗棠罕見老照片
    晚清名臣、清代洋務派代表人物,「直隸南皮(今河北南皮人),生於貴州興義」。鹹豐二年(1852年)十六歲中順天府解元,同治二年(1863年)二十七歲中進士第三名探花,授翰林院編修,歷任教習、侍讀、侍講、內閣學士、山西巡撫、兩廣總督、湖廣總督、兩江總督(多次署理,從未實授)、軍機大臣等職,官至體仁閣大學士。 張之洞早年是清流派首領,後成為洋務派的主要代表人物。
  • 武漢既不產鐵也不產煤,張之洞為何將鐵廠建在漢陽?
    中國的鋼鐵產業,得追溯到130年前由湖廣總督張之洞主持興建的漢陽鐵廠。1890年,張之洞在漢陽的龜山下,動工興建了中國第一家鋼鐵企業——漢陽鐵廠。3年後,漢陽鐵廠建成投產。不過,漢陽鐵廠自興建之日起,就面臨著巨大的爭議。爭議的焦點就是:大型鋼鐵企業一般都會選擇在靠近煤礦或者鐵礦的地方,而武漢既不產鐵也不產煤,張之洞不應該將鐵廠建在漢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