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減量分類是每個人可以參與的環保

2020-12-13 燕鳴

「斷舍離」、「極簡生活主義」、「垃圾分類就是新時尚」——越來越多人喜歡不被太多物品充斥的空間,改變消費習慣不再為物慾滿足而買單甚至透支、「月光」,給生活做減法,追求簡單樸素的生活,這正逐漸形成一種潮流。而其中透射的環保理念,正在成為我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

說起環境保護,我們可以做的有很多,比如去珠峰撿垃圾、保護海洋生物、拒絕食用魚翅、到非洲保護野生大象、犀牛……但是,這些似乎離我們太遙遠了吧?如果想從身邊踐行環保,那就從垃圾減量垃圾分類開始吧!

垃圾,和人類歷史如影相隨。曾經,自然萬物有生有滅,來自塵土,歸於塵土。人類探索發明,元素重組,物質重構,創造出很多大自然原本沒有的新東西,而大自然不再能降解消化這些人工製造的東西。我們每個人,不管是生產者,還是消費者,也就都成為垃圾的製造者,同時成為垃圾的受害者,當垃圾問題在現實中成為環境的困局,我們更應成為垃圾的治理者。

垃圾治理,需要遵循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的原則,而循環經濟的3R原則(the rules of 3R)——減量化(reducing)、再利用(reusing)和再循環(recycling),也成為垃圾治理的一條路徑設計。

實現減量化、資源化,實現再利用、再循環,垃圾分類是切實有效的手段。通過垃圾分類,可以把不同的垃圾分流到不同的處理渠道,廚餘垃圾生化處理,成為肥料、腐殖土,用作綠化。可回收物再生利用,廢紙變再生紙被譽為「城市森林」,金屬再生利用成為「城市礦山」。其他垃圾,可以焚燒發電,提供電力熱能。

我們每個人,怎麼做垃圾分類呢?其實,垃圾分類不難,簡單易操作,一學就會。家中可以配「兩桶一袋」,即廚餘垃圾桶和其他垃圾桶、可回收物袋,扔垃圾時,注意分門別類放到不同的桶袋裡。可以對垃圾做做預處理,比如,廚餘垃圾排排水,擠擠水,減量減重。瓶裝水和飲料、盒裝牛奶,喝完別浪費。社區有綠藍紅灰四色垃圾桶,分別對應廚餘垃圾、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和其他垃圾,上面都有投放圖示,可以按照圖示去投放。可回收物,報紙、紙箱、廢舊衣物、塑料瓶等等,可以交投社區回收站點,也可以投入可回收桶。多學常識,多行動,養成習慣,成為日常,垃圾分類就不再是一道困難的選擇題。

我們還可以在物品成為垃圾前,多做一步。雙十一血拼時,清空購物車前,問問自己「需不需要、適不適合、喜不喜歡」。超市購物,帶上自己可以重複使用的布袋子。出門旅行,帶上自己的洗漱用品,拒絕酒店的一次性用品。餐飲消費,適量點餐,不剩餐,來一次「光碟行動」。廢舊衣物,可以饋贈、捐贈,或者乾脆多學學科學混搭藝術造型,少買一件。

看到很多朋友現在把「垃圾分類」作為一種修行方式,把「少產生垃圾」作為一種極限挑戰,這讓「垃圾減量分類」成為一種可以從身邊做起、從自己做起、從點滴做起的環保。在這環保新時尚面前,你「OUT」了嗎?

文/張紅櫻

圖文來源於網絡,歡迎關注我們!

相關焦點

  • 【垃圾分類·社區動態】魅力城社區:垃圾減量 我們在行動
    每年產出的垃圾量都在遞增,周邊的垃圾填埋場也已滿負荷運行,怎麼辦?有效辦法就是:減少垃圾的產生!魅力城社區在有效實行垃圾分類的基礎上,積極倡導垃圾減量,全力打造「四個平臺」,廣泛宣傳和動員居民參與到」垃圾變資源,資源變愛心」環保公益事業,得到居民的熱情參與。
  • 垃圾分類與減量知識題庫
    垃圾分類與減量知識題庫一、單項選擇題(100題)1.城市生活垃圾從哪裡來?6.可以燃燒的生活垃圾包括:A.廢塑料橡膠 B.廢舊木頭 C.不適宜回收的廢紙D.玻璃7.垃圾減量貫穿於哪幾個階段?
  • 《濟南市生活垃圾減量與分類管理條例》2021年5月1日實施
    第四條生活垃圾源頭減量與分類管理工作遵循政府推動、全民參與、城鄉統籌、因地制宜、簡便易行的原則,促進生活垃圾減量化、資源化和無害化。第五條市、區縣人民政府應當把生活垃圾源頭減量與分類管理工作納入本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所需經費列入同級財政預算;建立統籌協調機制,加強生活垃圾源頭減量與分類管理能力建設。
  • 全文|《濟南市生活垃圾減量與分類管理條例》發布!明年5月1日起實施
    第四條生活垃圾源頭減量與分類管理工作遵循政府推動、全民參與、城鄉統籌、因地制宜、簡便易行的原則,促進生活垃圾減量化、資源化和無害化。第五條市、區縣人民政府應當把生活垃圾源頭減量與分類管理工作納入本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所需經費列入同級財政預算;建立統籌協調機制,加強生活垃圾源頭減量與分類管理能力建設。
  • 讓環保深入社區肌理 彩生活組織業主參觀垃圾分類科普體驗館
    6月5日,正值世界環境日,彩生活服務集團[HK1778]彩生活慈善基金會組織社區業主走進深圳南山垃圾分類科普體驗館,開展了一場別開生面的參觀、實踐活動,讓環保低碳、生態保護理念更貼切的深入業主心中,助推社會和諧、健康、可持續發展。
  • 發動全民參與推動源頭減量,廣州打造全國垃圾分類樣板城市
    從被動幹預到自主投放,在廣州,小區的垃圾分類工作反映著公民環保意識的轉變,一個好習慣可以成為一座城市的生活「新時尚」 ——垃圾分類,正在讓老城廣州煥發新生。當創意設計的分類投放點成為「城市風景線」,資源熱力電廠吸引著市民觀光「打卡」,街坊鄰裡比賽賺取垃圾投放積分……垃圾分類早已在廣州蔚然成風,成為展現城市文明風貌的一張「新名片」。
  • 三亞海棠區4個風情小鎮開展垃圾分類試點後 垃圾減量近4成
    記者鄧松 攝新海南客戶端、南海網、南國都市報7月23日消息(記者 鄧松)「垃圾分類很好,有利於環境保護,分類投放還可以攢積分兌換商品或者提現。」7月23日,三亞市海棠區龍江風情小鎮住戶王豔秋將分類好的生活垃圾在該小鎮智能回收箱投放後,又用積分兌換了一包環保垃圾袋。
  • 生活垃圾源頭分類減量初顯成效---深圳商報多媒體數字報刊平臺
    為破解「垃圾圍城」的困局,深圳一直致力於推行生活垃圾分類和減量。要實現垃圾減量,最有效的方法還是從源頭做起,促使垃圾不產生、少產生。生活垃圾的源頭減量,除了在生產、流通、消費環節開展限制商品過度包裝、禁止使用超薄塑膠袋等行動,在日常生活中倡導勤儉節約、綠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還需大力推進生活垃圾的源頭分流處理。
  • 「垃圾分類講環保 建設象園我當先」宣傳活動舉行
    福州新聞網5月24日訊(福州日報記者 歐陽進權)23日下午,「同心繪象園 聚力慶華誕」——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系列活動之「垃圾分類講環保 建設象園我當先」主題宣傳活動在光明港公園舉行。  晉安區政協、團區委、區民政局、區發改局、區衛健局、區計生協等部門相關負責人出席活動。
  • 春熙路街頭現「垃圾博物館」?垃圾分類時代來臨,這...
    (來自熙妹兒的靈魂拷問)從早餐的一盒牛奶到午間的外賣餐盒再到下午的一杯咖啡從家裡到辦公室,不知不覺間,我們每天都在製造著垃圾7月6日至7日,春熙路街道聯合成都根與芽環境文化交流中心在春熙路步行街北段開展了「垃圾博物館」環保公益展。寓教於樂的宣傳垃圾分類知識,增強公眾環保意識,讓市民在參觀與互動中學習垃圾分類和減量。
  • 《濟南市生活垃圾減量與分類管理條例》明年5月1日起正式施行未在...
    明確生活垃圾分為四類《條例》主要包括總則、源頭減量、分類投放、分類收集與運輸、分類處理與資源化利用、保障措施、法律責任、附則,共八章五十六條。在消費環節,對使用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製品、一次性用品等物品作出規定,提倡家庭和個人使用紙質、布質等環保袋;將「制止餐飲浪費」寫入法規,對適量點餐、剩餐打包、減少餐廚垃圾等方面作出規定。
  • 我分類 我承諾|「小家」帶動「大家」 共同參與垃圾分類
    從2016年至今,盛娟在農莊的中小學生社會實踐大課堂上,教孩子們學習用廚餘垃圾製作「環保酵素」,學習和受益的孩子近萬人次;她編制了10節家庭垃圾減量再利用課程,送課進社區、街道和企業;她率志願者團隊走進社區輔導、參與美麗鄉村建設,
  • 深圳首個「垃圾減量日」,誠邀您一起參與
    讀創/深圳商報記者 文燦/文 廖萬育/圖 2020年11月8日為深圳市首個「垃圾減量日」。記者從市城管和綜合執法局獲悉,目前,由深圳市推進生活垃圾分類工作指揮部辦公室發起「垃圾減量,從細微開始」倡議行動正式啟動。
  • 【垃圾分類·社區動態】垃圾分類常相伴 持之以恆成習慣
    活動現場,可回收包裝盒、紙板箱及舊報紙等3斤或者分類積分滿500分即可兌換一盆漂亮的綠植——風信子球。活動吸引了大量居民參與,許多人一大早就帶著紙箱、舊報紙、各種飲料瓶罐等可回收廢舊物,趕來排隊置換。不到1個小時,積分兌換點就收集了200多公斤的可回收廢品,100盆五顏六色的風信子也被置換清場。
  • 連城縣實驗小學開展「學好垃圾分類 逃離垃圾圍城」主題活動
    為了增強學生們的環保意識,知道資源的可重複利用性,從而培養孩子們綠色、環保、低碳、文明的生活態度與生活方式,11月27日,連城縣實驗小學四年段特邀請慈濟慈善事業基金會的志願者,開展了一次豐富多彩、意義非凡的垃圾分類主題活動。活動伊始,慈濟慈善事業基金會的志願者們結合PPT和小視頻,讓孩子們對地球目前形勢嚴峻的環境現狀有了一個直觀的了解。
  • 廬陽區發布全省首個生活垃圾分類讀本,將垃圾分類納入學校每周課程
    讀本突出趣味性與實用性融合每個人每天平均產生的生活垃圾大約是1千克,一年就是365千克,一年三口人產生的垃圾就超過1噸了……翻開讀本,生活垃圾被描述得更加形象具體,更容易讓孩子們接受理解到「垃圾圍城」的嚴重性和垃圾分類減量的必要性。
  • 生活垃圾分類減量逐步規範化常態化 測評優秀率和分類達標率提升
    看看新聞Knews記者今天從市綠化和市容管理局獲悉:通過加強源頭指導和監管,高校、醫院等公共場所的生活垃圾分類減量工作逐漸步入規範化、常態化的軌道,分類實效得到進一步提升。以高校為例,最新數據顯示:第三方測評優秀率已經從去年的46.77%提升至89.2%,分類達標率也從70%躍升至100%。
  • 垃圾分類蹲點日記 | 氛圍濃引人人參予,垃圾減量可觀
    垃圾分類蹲點日記 | 氛圍濃引人人參予,垃圾減量可觀 2020-12-15 13:1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廣州臉譜 | 垃圾分類「科技達人」謝煒鍵:我讓垃圾分類更輕鬆
    今年35歲的謝煒鍵可算是垃圾分類領域的「科技達人」,多年來他一直全身心投入智能垃圾箱和域內餐廚處理技術的研發,憑藉新科技和網際網路應用,不僅讓垃圾分類取得更實在的成效,更重要的是讓垃圾分類更加輕鬆、更加方便,人們參與的積極性更高了。
  • 垃圾分類,從時尚到日常
    一年時間過去了,鴻宇公館小區一步步做到居民對垃圾分類知曉率100%,參與率90%,初步形成了一套分類投放、分類收集、分類運輸、分類處理的垃圾處理機制。在今年8月份的主題黨日活動中,全市市直單位和鄉鎮(街道)更是以「垃圾分類,美化生活」為主題,讓垃圾分類的新風吹進千家萬戶。「垃圾分類先進表彰」「垃圾分類有獎問答」「垃圾分類微課堂」「垃圾分類技能大比拼」等形式多樣的活動,進一步濃厚了垃圾分類宣傳氛圍。   垃圾分類工作事關每一個人,黨員更要率先當模範、做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