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如今樓市發展趨勢是什麼樣子的呢?就是剛需很多人不買房,而買房的很多人其實並不是剛需。
近日,南京都出臺了新的調控政策。政策當中都一條關於新房銷售增加剛需購房者比例的規定。但是增加剛需購房者的佔比卻並不高,只有30%。從這裡我們不難看出,新房銷售環節真正的「剛需」可能還是投資者和改善需求者。那麼普通的剛需為什麼沒有那麼願意買房了呢?
房價的持續上漲其實是剛需不願意買房地一個原因。房價的上漲就意味著成本的上漲,成本的上漲有意味著今後生活的壓力。壓力之下不少剛需也是做出了租房不買房的選擇。看上去似乎是房子已經逐漸的失去民心了。難道真的是這個樣子嗎?
其實說,高房價恰好是居民購房的一個誘因,因為房子已經不是單純的生活居住需要,而是家庭資產的合理配置,而是家庭投資的一個重要渠道。對於已經有房的人來說,他們很清楚的看到了房子的重要性,而對於沒有房的人而言,買房更多的就是壓力。尤其是在輿論鋪天蓋地的宣傳購房壓力有多大的情況之下,高房價確實讓剛需們感覺到了前所未有的心理壓力。
高房價確實會讓房子逐漸失去民心,目前我們能夠看到的輿論導向也都是對於房價的嗤之以鼻,對於買房的不屑一顧。但是我們反過來想一想,也正是這些人的不屑一顧才反映出了房子的重要性,才讓我們知道了他們對於房子的又愛又恨。
高房價可能將購房者與房子之間的距離越拉越遠,但房價的上漲也是趨勢所致,也並不是一無是處。所以剛需不買房也都是剛需自己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