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言二拍之聖賢緋聞:莊子鼓盆的故事

2020-12-11 海叔說春秋
資料圖

說起古代人最想做的事情,那肯定是做聖賢了。對於古代讀書人來說,做聖賢是離他們最近的夢想了,雖然難度係數也比較高,需要有傳承萬代的思想,但是為了自己可以被後世供奉,讀書人們還是在做著這樣的夢。

不過,做聖賢難道真的特別幸福嗎?其實並不是。對於古代的話本創作者來說,帝王將相,才子佳人,聖賢夫子,是最適合用來做創作素材的了。這些落魄的士子,為了表達自己對社會的不滿或希望,常常給聖賢們安排一些緋聞。似乎把一個特別正經的男人的面具摘下來,換上感情戲,是非常有意思的事。

春秋戰國時期,儒墨道法各派盛行,可以說,那個時期不光盛產各種人才和國君,還盛產聖賢。可惜的是,後代們《論語》之類的著作背不下來,子見南子那點事兒倒是爭論不休。就連一本正經的法家代表人物韓非子,到了現在也被安上了各種緋聞。例如《秦時麗人明月心》裡給韓非子安排了一個韓長使等。看到這裡,我們不禁要問,為什麼話本創作者那麼喜歡把聖賢和女人安排在一起?

資料圖

這個問題,馮夢龍給我們找到了答案。作為史上最大膽的小說家,他不但在小說裡各種給和尚尼姑安排孽緣,而且還給道家學派的代表人物莊子安排了緋聞,將莊子敲盆的故事進行了再創作。

公元前369年的一天,天空中突然出現了天狗食日的奇觀。就在這一天,一個名叫莊周的嬰兒誕生於世。就在魏王十分鬧心,韓趙合夥在濁澤欺負人時,這位隨著日食出生的嬰兒卻在日後的歲月中把逍遙當成了人生樂趣。

這一年,魏國大夫公孫頎從宋國進入趙國和韓國借兵,幫助公中緩爭位。韓國和趙國卻起了兼併魏國的心思,但是最終因為內亂失去了這一時機。

隨著時間的推移,這位在日食之年出生的宋國小孩也漸漸長大起來。別人忙著到各國求官,但是他卻不走尋常路,決定繼承道家的衣缽,做一個逍遙之人。

資料圖

很快,莊子的賢名就被列國所知了。比如楚威王和魏惠王都曾經請求莊子來做官。馮夢龍在《警世通言》中,還穿插了齊國國君為了拉攏莊子,給他安排了一個宗室女做妻子的情節,這就給歷史上的莊周妻安排了一個身份。然而,事實上,作為宋國沒落貴族的莊子,其妻只可能是其它小國的沒落貴族之女。

在整個莊子鼓盆成大道的故事中,莊子試探其妻的環節非常有趣,為了試探妻子,莊子竟然自己綠自己。在故事裡,莊子遇到了一段豔遇,那是一個剛死了丈夫的美女,因為不甘寂寞,竟然主動勾引莊子。莊子的妻子聽說這件事,第一反應就是痛罵這個婦人不講情義,並發誓自己絕不會這樣。不過等她自己見到莊子變成的帥氣的楚王孫之後,就一改原來的想法,甚至決定去取莊子的腦髓來取悅楚王孫。看到,莊子是假死,這個女人竟然還想和莊子重歸於好。最終,羞慚自盡也是命該如此。

馮夢龍在這段故事中,用的是借古喻今的手法。將明朝末期男性的封建自私和女性的陽奉陰違用古代的故事描述的淋漓盡致。和故事中的莊子相比,現實中的莊子則十分豁達爛漫。他因為不願意捲入六國紛爭而只做小官,因為朋友惠子派人刺殺自己而最終決定不去魏國為相。在他去世的那一年,其祖國最終被齊國等國家瓜分,齊國因此被視為眾矢之的,實力大減,戰國的局勢也漸漸明朗起來。

資料圖

為什麼讀書人非常喜歡給聖賢加很多感情戲呢?說起來其實答案很簡單,那就是為了暢銷。話本滿足的正是自古以來被統治的底層百姓心中的欲望。對於沒辦法高官得坐,駿馬得騎的他們來說,調侃聖賢可以被當作是一種阿Q精神的詮釋。在調侃古人的時候,他們總會得意地想,我雖然窮,沒文化,但是我不亂搞啊。看到人們這樣的心理,讀書人們開始編寫各種這樣的段子,一邊意淫一邊掙錢,在饑寒交迫中腦洞大開。

看到這裡,我知道你會問我一個這樣的問題,那光棍兒配寡婦的故事算話本嗎?我只想回答一句,別鬧了,那是二人轉。本文由海叔說春秋圈子作者Jennifer編寫,喜歡的朋友多多分享哦!

相關焦點

  • 《警世通言》的「妻死鼓盆」:重釋莊子的故事
    正因如此,老百姓們解釋不了莊子「妻死鼓盆」的典故,馮夢龍便鍛造這個偽故事把劇情兜圓。《警世通言》第二篇說的是大家耳熟能詳的故事「莊子休鼓盆成大道」。「莊周」路遇一位渾身縞素的婦人手執紈扇搧墳不止,那婦人解釋:「家中乃妾之拙夫,不幸身亡,埋骨於此。生時與妾相愛,死不能舍。遺言教妾如要改適他人,直待葬事畢後,墳土幹了,方才可嫁。妾思新築之土,如何得就幹,因此舉扇搧之。」
  • 「 莊子妻死,莊子箕踞鼓盆而歌」何解?
    「莊子妻死,莊子箕踞鼓盆而歌」,莊子當然不是精神分裂,絕對驚世駭俗,在言論自由民主的當今清平世界,朗朗乾坤,實在不敢保證不會有人當街揍他。遑論當時大爭之世,民風彪悍,能不民情洶湧,除之後快?1、惠子責問:「與人居,長子老身,死不哭亦足矣,又鼓盆而歌,不亦甚乎!」莊子:「察其始而本無生,非徒無生也而本無形,非徒無形也而本無氣。
  • 莊子鼓盆而歌,告訴了我們一個道理
    大家好,今天和大家分享下莊子鼓盆而歌的故事。莊子,姓莊、名周、字子休,戰國中期的哲學家,道家學說的主要創始人,他曾在周朝擔任漆園吏。傳說,莊子一生娶過三個妻子。第一妻,得疾夭亡;第二妻,有過被出;今天說說他的第三個妻子田氏。莊子在齊國遊歷時,田宗看中了他的人品,便把女兒嫁給了他。
  • 莊子妻子逝世,莊子鼓盆而歌,是真的對妻子的去世而感到開心嗎?
    以莊子之才學取財富高位如探囊取物,然莊子無意仕進,只在不長的時間裡在宋國地方做過管漆園的小官,即漆園吏。這也就有了後世的莊子看淡人生一說。莊子莊子看淡人生的一個典例便是莊子在妻子死後鼓盆而歌了。故事出自明朝馮夢龍的《警世通言》。
  • 鼓盆而歌,體現出莊子看待生命的豁達態度
    莊子作為一代宗師,他面對死亡時是什麼樣子呢?他一生窮困,自己固然可以無所謂,但是妻子與子女卻真的是跟著受苦。終於,莊子的妻子死了,他的朋友惠子前來弔喪。這時,莊子正蹲在地上,鼓盆而歌,也就是一邊敲盆,一邊唱歌。
  • 莊子的老婆去世,莊子鼓盆而歌,老鐵惠施不解,莊子曰:你懂什麼
    有一天,莊子的老婆死了,莊子的老友惠施聽聞後過來悼念,惠施本以為莊子肯定會很傷心,畢竟他們夫婦感情挺深。但他剛到莊子家門口,就聽見裡面有歌聲。莊子看起來一點也不傷心,而且在家裡「鼓盆而歌」,惠施一看這也太奇葩了,你老婆為你生兒育女,操持家務,死了你不失聲痛哭也就罷了,為什麼還在這裡又唱又跳的,有這麼開心嗎?於是他質問莊子:「與人居,長子老身,死不哭亦足矣,又鼓盆而歌,不亦甚乎!」。莊子白了惠施一眼,你懂什麼?
  • 莊子為什麼會在妻子死時「鼓盆而歌」?他是個冷血嗎?
    「鼓盆而歌」出自《莊子-至樂》。全文如下: 「莊子妻死,惠子吊之,莊子則方箕踞鼓盆而歌。 惠子曰: 「與人居,長子老身,死不哭亦足矣,又鼓盆而歌,不亦甚乎! 」 莊子曰: 「不然。是其始死也,我獨何能無概然! 察其始而本無生,非徒無生也而本無形, 非徒無形也而本無氣。
  • 妻子死了,莊子卻鼓盆而歌,不是他冷血,而是他看透了生死的真相
    在《莊子·至樂》中,記載著一個違背人倫禮儀的故事。有一天,莊子的妻子死了。莊子的好朋友惠施便去莊子家弔唁,結果他到了之後,發現莊子並沒有哀痛哭泣,而是箕踞在地上,一邊敲著瓦盆一邊唱歌,即鼓盆而歌。所謂「箕踞」,指的是兩腳張開坐在地上。
  • 莊子妻子亡故,他卻鼓盆而歌,原來他是這樣看待生死!
    莊子,與老子並稱老莊,是道家學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先秦七子之一,所著《南華經》為道家經典著作,莊子也被後人奉為南華真人。關於莊子有很多小故事,代表了道家學派對待生死的看法,其中最為著名的為莊子妻子去世,他鼓盆而歌的故事。
  • 莊子妻子死了,他鼓盆而歌,為什麼會出現違反常理的現象?
    莊子的境界是大哲學家的大境界,世間沒有幾個人能懂得莊子真正的悲傷。莊子的妻子去世的時候,莊子先是很悲傷,後來又坐在地上他鼓盆而歌。他的朋友惠施來了,看見莊子這樣無禮張狂,就批評莊子說,你妻子替你生兒育女,如今她死了,你就這樣對待他?
  • 妻子去世卻敲鼓唱歌,莊子是如何看待生死的?
    莊子是歷史上著名的思想家,他的思想高深莫測,不知道諸位會不會有這樣的感覺,讀莊子的書,常常是雲裡霧裡,好像有了一絲感悟,卻又在茫然中抓不到具體的思想,而且每次讀到他的作品,哪怕是同一篇文章,都常常會有不一樣的體會和感受。
  • 詩詞謎語:莊子「鼓盆而歌」成謎面,王維的詩句也能成謎
    【解答謎15】鼓盆而歌(打七言唐詩一句)謎底:閨中少婦不知愁 據謎面之意,莊子的妻子所居的閨房中少了人(婦人),而作為丈夫的他卻不知悲哀愁苦,反倒「鼓盆而歌」,故扣謎底「閨中少婦不知愁」。
  • 《今古奇觀》之《莊子休鼓盆成大道》
    先看《今古奇觀》裡的故事:事先聲明,別把小說當歷史,也許小說的故事是另一個平行宇宙罷了,人物和內容都別較真。主人公自然是莊子,姓莊,名周,字子休。有人讓他當官也不去了,直接「挈妻歸宋,隱於曹州之南華山。」和嬌妻隱居過好日子去了。就這麼一個有學問,有嬌妻,生活也不錯的人,應該是很幸福的。但是接下來個人覺得莊周遇到了一件事,然後回家開始沒事兒找事兒。有一天莊周閒溜達,溜達到山下的墳地了。
  • 《三言二拍》能否展現精髓
    提起中國傳統名著《三言二拍》很多人馬上就會想起多次被改編為戲曲、電影的經典故事,《玉堂春》被改編成京劇《女起解》、《金玉奴》成為傳統戲劇《棒打無情郎》的藍本,「杜十娘怒沉百寶箱」、「賣油郎獨佔花魁」的千古愛情故事更是感動了無數的痴男怨女。
  • 諸子百家:莊子的妻子死後,莊子為什麼不悲痛反而還大笑?
    道家這個莊子,在諸子百家中最為特殊,除了他本人的著作,用了大量的寓言故事,想像奇特,形象生動,文章隨意流出,汪洋恣肆,奇趣橫生,除了與其他人的著作風格不同之外,這個人的行事風格也是讓人捉摸不透莊子鼓盆而歌朋友們看到這個行為都很氣憤,便詢問他「哪有你這樣當丈夫的,妻子死了,你不傷心就算了,卻還唱著歌,太過分了」莊子看到朋友們的反應後
  • 《莊子》裡富有寓意的三個小故事
    這個故事很多人都聽過:莊子做夢,夢見自己變成一隻蝴蝶,自由自在,醒來後不知道自己變成了蝴蝶還是蝴蝶變成了自己。我們平時也會做夢,夢見自己變成別的東西,但夢醒之後往往就清醒了。可是莊子卻將夢與現實混淆了,或是說混為一體了。究竟是蝴蝶還是莊子重要嗎?對莊子來說並不重要。他藉此表達自己對人生夢幻,真真假假,虛虛實實的疑問,並不執著於結果。
  • 孟子與莊子,本是同時代的兩位聖賢,可為何不相往來?
    不過在戰國時期,兩大流派裡的兩位聖賢本來處於同一時期,卻並未向春秋時期的「孔子問禮」一樣有過交集。這兩大賢者一位是「孟子」,一位是「莊子」,讓人充滿疑惑。當時為什麼兩個人名聲那麼大,卻從來不曾有過來往呢?眾所周知,孟子是山東鄒城人,莊子隱居在南華山。孟子也曾到莊子隱居的楚國遊說楚王,兩地相距不過幾十公裡,名聲那麼大的兩個人到死不相往來。
  • 莊子的8個段子:小故事,大智慧
    知魚之樂 莊子和惠子在橋上遊玩,莊子說:「鰷魚遊得從容自在,這是魚的快樂呀。」 惠子說:「你不是魚,怎麼知道魚的快樂呢?」 莊子說:「你不是我,怎麼知道我不知道魚的快樂呢?」 惠子說:「我不是你,本來就不知道你快樂。
  • 莊子講述釣大魚的故事
    莊子在《外物》中寫道,任公子為大鉤巨緇,五十犗以為餌,蹲乎會稽,投竿東海,旦旦而釣,期年不得魚。已而大魚食之,牽巨鉤,陷沒而下;鶩揚而奮鬐,白波若山,海水震蕩,聲侔鬼神,憚駭千裡。任公子得若魚,離而臘之,自製河以東,蒼梧以北,莫不厭若魚者……不用說世間沒有任公子所用的大鉤巨錙,即使有,又有哪種人能拿得動呢?而在莊子散文裡,任公子卻能用之釣來巨魚。他以50頭犍牛為魚餌,其鉤之大、緇之巨、竿之長、時之久,無不是駭人聽聞!大魚吞鉤的壯觀景象,簡直就是驚天動地。此魚使從河東到蒼梧以北大半個中國的人們都得以飽餐,真令人驚 怖其言、聞所未聞!
  • 莊子的10個段子:小故事,大智慧
    莊子說:「從最初的話題說起,你說『你在哪裡知道魚的快樂呢』,既然你知道我知道魚的快樂還問我?」這個故事變成了後來的「子非魚,安知魚之樂」。人心之間的不同,遠遠超過人魚的不同,人心七竅,混雜著生活的苦辣酸甜,喜怒哀樂。不同的軌跡給不同的人帶上不同的烙印,不同的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