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娘家,在中國北方又稱走娘家。是一種很有特色的中國歲時風俗。每年正月初二、初三,中國各地出嫁的女兒要回娘家,夫婿要同行,所以俗稱迎婿日。那麼,這些習俗是怎麼來的呢?相傳與明太祖朱元璋及皇后馬秀英教育子女有關。
朱元璋坐天下後,安慶公主下嫁都尉歐陽倫。
是年除夕夜,已出嫁的姐妹們都回婆家過年去了,唯有新出嫁的安慶公主嫌婆家寒酸,仗著自己是馬皇后最小的女兒,硬是不回婆家,非要在宮中與父母一道過大年。
歷來對子女管教極嚴的馬皇后勸說安慶公主:「你已為人妻,要孝敬公婆、體貼丈夫。他們多麼想與剛過門的新媳婦熱熱鬧鬧地過個團圓年哪!」母后見女兒不吭氣,又開導她,「你仗著是皇帝的女兒不回婆家,他們雖然說不出什麼來,但他們心裡會高興嗎?若要公道,打個顛倒,將來你當婆婆後,你的兒媳是公主,過大年她不與你們團圓,你會高興嗎?」好說歹說,安慶公主總算回婆家了。
大年初一早上,朱元璋樂得像個孩子似的正在宮院裡放鞭炮,忽見安慶公主與駙馬都尉歐陽倫來給他們拜年了。朱元璋想:昨天夜裡才把你打發走,今兒一早你們又來了,便問公主:「你給公婆拜過年了嗎?」安慶公主嘻嘻一笑,頭搖得像撥浪鼓。
朱元璋大怒:「我當皇帝是人,普通百姓也是人!怎麼大年不先給你公婆磕頭,而大老遠進宮先拜我們呢?!去去!先去給你公婆拜年,老老實實地在家待一天侍奉他們,明天再來給我們拜年吧!」朱元璋說著回書房寫了一副對聯遞給女兒,讓他們回去琢磨,接著便將他們攆了出去。
安慶公主回去打開一看對聯是:
羊跪乳,媳敬婆。橫批:天經地義
打那時起,大年初二回娘家拜年的習俗延續下來。
陝北一帶有六月六回娘家的習俗,傳說是為了聯絡姻親間的感情,屆時娘家要請閨女、女婿回門團聚。
潮俗新媳婦回娘家叫"返厝",古稱"歸寧",連續三次,故有"頭返厝"(婚後三天)、"二返厝"(婚後十二天)、"三返厝"(婚後滿月)之說。
山西在初二日大多數地區開始走親戚。晉北和晉中多在初二回娘家,晉南多在初三。民諺有"正月初二路上看,儘是小生和小旦"。
山東的風俗是初二回娘家。按照傳統習俗,大年初二女兒回娘家是一件很鄭重的事。女兒女婿要提前備下糕點、水果、菸酒等幾樣拿得出手的禮品。娘家要擺兩三桌豐盛的宴席款待女婿,每桌都是八個碟子四個碗。
梅州客家人,年初二起,婦人"轉外家"(回娘家),探望父母、兄弟。凡在上一年新婚的,夫妻同到嶽父母家拜見嶽父母及長輩,稱為"新姑丈上門"。 到了第二年以後都要一直延續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