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光寺,位於四川省成都市北郊十八公裡處的新都區,佔地10萬平方米,其中建築面積近3萬平方米,殿宇深幽,古木蔥蘢,是我國歷史悠久、規模宏大、結構完整、環境清幽的佛教禪宗寺院,與文殊院、昭覺寺、草堂寺並列為成都「四大精藍」;與成都文殊院、鎮江金山寺、揚州高旻寺並列為長江流域「四大叢林」,每年前往遊覽、朝拜者在百萬人次以上。1983年被國務院定為全國漢傳佛教重點寺院,2001年被國務院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7年被評為國家4A級風景旅遊區,2011年被評為「成都十景」並掛牌「四川省宗教界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寶光寺始建於東漢,歷經戰火,幾度重修,終成今日之規模。相傳唐僖宗因黃巢起義逃亡到四川,在夜間看見寺內福感塔下放出祥光,隨後挖出一內藏13顆舍利子的石匣,遂改寺名為「寶光寺」,將舍利子置於塔下,改塔名為「無垢淨觀舍利寶塔」,又稱寶光塔。
寶光寺坐北朝南,紅牆綠瓦,茂林修竹,靜靜地隱藏在新都繁華的鬧市中心。由一塔、二坊、三樓、四殿、十二堂、十六院組成,四面經牆環護,綠樹縈繞。中軸線上,「福」字照壁、山門殿、天王殿、舍利塔、七佛殿、大雄寶殿、藏經樓、「紫霞山」照壁依次而立;兩旁有東、西牌坊,鐘樓、鼓樓,客堂、雲水堂,齋堂、戒堂,祖堂、影堂,東方丈、西方丈相對稱,展現了中國佛教禪院的整體風貌,寶光寺是我國唯一保存了早期佛寺「寺塔一體、塔踞中心」的典型布局的寺廟。寺中舍利塔建於唐代,迭經培修,是一座高23米的13級密簷式方形磚塔。塔身修長纖麗,婀娜多姿;塔角朱雀銜鈴,清風傳聲;塔頂鎏金溢彩,映日帶輝。讓人稱奇的是,這座距今已有1100多年歷史的舍利塔,不長苔蘚,不生野草,不結蛛網,不築蟲窩,在喧囂的都市塵紛中始終保持著不染塵埃的高潔品格。歲月相催,風雨相侵,如今這座古塔已經向西傾斜了92毫米,但它仍安然處之,從容屹立,浴朝霞沐星輝,展現「東方斜塔」優美挺拔的身姿,引無數遊人在此流連。
寶光寺建築多是木石結構,使用石柱多達400餘根,僅羅漢堂一處,合抱之粗的石柱即有整整100根。寶光寺共有佛教造像600餘尊,這些造像除了傳統的諸佛菩薩外,還有一些不見於別寺的尊貌,成為寶光寺造像的特色,寶光寺造像的最大特色,還在名聞遐邇的羅漢堂中。羅漢堂建於清鹹豐元年(1851年),佔地面積約1600平方米,是現存明清羅漢堂中規模之最。堂內塑佛、菩薩、羅漢及歷代祖師像合計577尊,塑像平均高約2米,造型優美,全身彩繪貼金,千姿百態,妙趣橫生,在現存明清五百羅漢造像中體量最大。寶光寺五百羅漢造像集杭州淨慈寺、靈隱寺和常州天寧寺之長,薈萃了陝西幫、川西幫、川東幫三批民間藝人技能,人體比例適中,表情活潑生動,誇張而不失真實,親近而不落俗套,表現出很高的藝術水準。寶光寺羅漢堂躋身於中國「四大羅漢堂」之列,可謂名副其實。
自古寺院文翰地,匾額楹聯透墨香。寶光寺嵌刻著歷代文人墨客留下的眾多匾聯。其中,匾額計有198塊,楹聯計有142副,簷下柱上,殿外堂內,能夠嵌懸匾聯的地方幾乎都有它們的身影,把禪院變成了一座匾聯的陳列館。寶光寺匾聯數量之巨、價值之高,在全國現存的明清寺院中首屈一指,有多幅作品被選為「中華名匾」「中華名聯」。其中,尤以鐫刻於大雄寶殿的「世外人法無定法,然後知非法法也;天下事了猶未了,何妨以不了了之」一聯最為知名,不僅蜚聲禪林,更流傳海外。客堂外的「挑起一擔,通身白汗阿誰識?放下兩頭,遍體清涼只自知」一聯,看似出語淺白,卻令無數通人賢達為之沉吟再三。以上兩例僅為寶光寺楹聯之九牛一毛,殿前廊下,佛龕照壁,妙語警句隨處可見,遊人仰而讀之,俯而思之,如同時時接受佛家奧義的洗禮。
建築是寺院的外觀,收藏是寺院的內涵。寶光寺文物收藏非常豐厚,為了保護與共享,2005年夏專門闢建了「文物精品館」,這是國內第一個由寺院興建的博物館,18000餘件代表性珍藏文物在館內輪流展出,娓娓訴說著這座千年古剎的故人與往事。寶光寺的文物收藏在數量、珍貴程度和保存狀況各個方面都名列前茅。據國家文物部門鑑定,符合國家一、二、三級文物標準的就有250套、7733件之多。其寶貴者有南朝梁武帝大同六年(540年)的千佛碑,唐開元二十九年(741年)的《施衣社華嚴三聖造像石刻碑》,唐僖宗行宮遺礎,明永樂年間的「尊勝陀羅尼」石幢,宋微宗《白鸚鵡》元代金銀粉書《華嚴經》,趙孟頫《五馬圖》,清代《乾隆大藏經》,玉佛和石刻舍利塔,清代的破山草書、竹禪書畫、也有近現代名家翁同龢、王懿榮、康有為、趙熙、于右任、謝無量等人的書法以及張大千《水月觀音》、徐悲鴻《立馬圖》等等,琳琅滿目,價值連城。在寶光寺眾多文物珍品中,錫蘭(今斯裡蘭卡)國王親賜的釋迦牟尼佛舍利子、清道光皇帝轉賜的印度優曇花和暹羅(今泰國)國王饋贈的貝葉經被譽為「鎮寺三寶」,是寶光寺地位的象徵,更是僧侶們不畏艱險,遠遊求法,光大中土佛教的物證。
文化瑰寶,佛門之光,寶光寺非凡的人文、歷史積澱,因佛緣而聚,因地緣而興,得人緣而久。開啟寶光寺的門扉,它將引領我們穿越千年時空、去觸摸一座古寺與一座古城,去感知蜀地豐饒的文化和佛教東傳的歷史。
欣逢盛世,輝印千年的異彩,必將再現寶相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