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去世後為何「停屍」三天,不是封建迷信,而是另藏玄機

2020-12-08 歷史湮滅的足跡

生老病死是每個人都無法避免的自然規律,我國作為一個歷史文明古國,自古以來對葬禮是非常重視的。葬禮也是古代的五禮之一,作為一種陪葬文化,大到一國之君小到黎民百姓都會在親人去世後都會舉行或複雜或簡單的葬禮,來表達對死者的尊重和緬懷。

除了葬禮之外,從古至今還一直保留著一個習俗,那就是在人去世之後要將屍體保存七天再下葬。在古代文化中講究「死者為大,應早日入土為安」,理論上應該儘早下葬才是,為什麼要等七天呢?

停屍七天的習俗其實在古代很早之前就有了,隨著時代的發展最後由「七天」改為「三天」,這個習俗到現在大部分地區仍然都在沿用。

關於「停屍三天」的說法很多認為只是封建迷信,但真相其實不止如此。

在古代停屍七天也就是以前農村常說的「頭七」,古人認為人在去世後七天才知道自己是真的去世了。所以會在這一天回到「陽間」最後看一眼自己的親人。這種說法最早來自佛教,在《北史·胡國珍傳》中有記載:

「國珍年雖篤老,而雅佛法」,及薨,「詔自始薨至七七,皆為設千僧齋」;

古人認為人生有六道輪迴流轉,就是說人在死此生彼之間有有一個「中陰身」階段,會在「陰間」求生源,七天為一個期,若是七天後仍未求得生援,便更進入下一個七天,這個過程要經過七七四十九天,之後便會進入輪迴轉世。這些說法主要來自佛教和道教。

而第一個七天就是人們俗稱的頭七。第一個階段是為了讓死者安息。這一天死者回到家中,家人一定要表現得和和氣氣的,好吃好喝不能爭吵,如此以來死者會覺得家人一切安好,會走得安心一些。

除了這些宗教信仰之外,「停屍」還有一個典故,也是這個習俗得以保留下來最重要的原因之一。

這個典故與歷史上著名的神醫扁鵲有關係,據說在春秋戰國時期,有一次扁遊歷虢國。舉國上下一片哀嚎,一打聽才知道是虢國太子去世了,這對一個國家來說是天大的事情。聽說太子還很年輕,突然就暈厥過去了,根據多年的行醫經驗,扁鵲懷疑有可能是「屍厥」症,也就是一種「假死」狀態,於是便請命進了宮。

古人講究「死者為大」,所以當時很多人不同意,希望能讓太子安息。但國王還是同意了,畢竟是自己的親兒子,哪怕有一絲希望也不能放棄。

扁鵲幫太子把脈後,發現太子還有微弱的鼻息,身體還餘溫。於是馬上為太子針灸,又加上藥物輔助,最後太子竟奇蹟般地活了過來。一時間舉國同慶,這件事情很快便在各地傳開,扁鵲也因此名聲大振。

此事之後,凡是家裡有親人去世,人們都不會立馬下葬,而是等上七天確認已經沒有生還的可能了再下葬,以免出現「假死」的情況。畢竟在古代醫療水平有限,假死或者休克的現象跟真正死亡很像,有時候難以分辨。之後隨著時代的發展,由於屍首不易保存漸漸地由之前的「七天」改為了「三天」。

除此之外,停屍三天還有一個原因,就是一般人在去世之後,親人都會回來奔喪。為的就是最後看一眼自己的親人。有的家屬離家比較遠,回來需要一些時間。所以這三天也是留給親人與死者的最後一次見面機會。

隨著時代的發展和科技醫療水平的進步,現在判斷一個人是否是真的死亡是非常慎重且專業的,幾乎不太可能出現之前的「假死」的情況。但大部分地區仍然保留著「停屍三天」的習俗,既是對死者的一種尊重,也是對傳統文化的一種信仰吧。

相關焦點

  • 人去世後為何要停屍三天?這不是封建迷信,有一定的科學依據
    如今我們在面對死亡的時候,已經比較豁達了,畢竟人遲早都要面對死亡,還不如淡定的接受。人去世之後一般會舉行葬禮,經歷好幾天的時間,而且也有很多的規矩,有的地方過了頭七才能下葬,有的地方要停屍三天才能下葬,很多人覺得這是一種迷信的做法,但是其實裡面也是有著一定的科學依據的。
  • 人去世後為何要停屍三天?扁鵲告訴你:不是迷信,而是有科學依據
    民間雖無條件舉辦豪華白事儀式,但儀式同樣複雜,存在各類規定,停屍三天便是最為普遍規定。人去世後為何要停屍三天?扁鵲告訴你:不是迷信,而是有科學依據。古代曾停屍七天,後因種種原因,縮短為三天,下面便讓我們了解縮短時間緣由。
  • 人死後,為什麼要停屍三天?並非是封建迷信,是有科學道理的
    其中一個習俗就是人在去世後要停屍幾天。雖說是古代的規定,但並不代表他們所有的思想都是落後的。因為這是我們的祖先在日常生活中根據生活經驗總結出的富含智慧的人生道理,而這個"人死後一定要停屍三天",這其實也並非是什麼封建迷信,而是有一定科學道理的。根據歷史的記載,這個與神醫扁鵲有密切關係。
  • 人去世後,為何要停屍3天?這不是封建迷信,而是有科學道理的
    在春秋戰國時期,一位國家的儲君去世後,國家上上下下都悲痛不已!而這個時候正巧扁鵲經過這個國家,看到眾人都神情凝重,便主動詢問發生了什麼事情,這一問才得知是此國的太子剛剛去世了!國君面見了扁鵲後趕緊讓人開棺,之後,扁鵲在看完後發現太子並沒有去世,真的是處在一種「假死狀態」。之後,扁鵲通過針灸的辦法,在三陽五會等一些穴位上扎針,沒多久太子就醒了過來!
  • 「人死後要停屍三天」,並不全是封建迷信,而是有科學依據的
    根據老祖宗說,「人死後要停屍三天」,並不全是封建迷信,而是有科學依據的。所以我們要仔細了解一下,才能明白老祖宗給我們留下來的一些話語所蘊含的意義。避免假死人們可能會進入一種假死狀態,而人們進入假死狀態的時候,一些古代的醫生因為缺乏相關的技術,可能會認為這個人已經死了,所以人們會把他埋葬了。埋葬之前可能會停屍三天,這三天就是給這個人一個機會,如果他真的是假死的話,可以在被埋葬之前醒過來。
  • 為何人在離世後要停屍三天?其實並不是封建迷信,而是古人的智慧
    在剛開始大家都不懂得這些道理,直到經歷過一些生離死別之後,也就慢慢懂得了人的這一生。不過面對這樣的情況,還希望大家能夠順其自然,以正常的心態去過好自己的生活,畢竟,死亡是我們遲早都要面對的,只是時間問題而已,還希望大家能夠坦然面對。人離世後同樣很重要不過,人在離世之後我們也需要尊重,而且在處理後事也是要十分重視的。
  • 人去世後為什麼要停屍三天?並非封建迷信,有科學依據!
    人去世後為什麼要停屍三天? 並非封建迷信,有科學依據!人生老病死是人之常情,人類的死亡是幾十年故事的消逝,死者去世後,一般要在靈堂裡停靈三天才能下葬。這3天裡,死者家屬會為其舉辦盛大的追悼會,人死後為什麼要停屍三天
  • 人死後為什麼要停屍三天?這並不是迷信,而是有科學依據的
    人死後為什麼要停屍三天?這並不是迷信,而是有科學依據的 六十歲後過世是年終正枕,是老死。六十歲前是夭折。老人過世子孫就要守孝,如果過世的老人的子孫在外工作,即使遠隔千裡也要趕回來奔喪,否則會被說是不肖子孫。
  • 人死後為何要停屍三天?並非迷信,直言:只有1個扁鵲
    在中國幾千年的歷史中,人們通常遵循死者為大,所以對於死者的尊重,不管是哪朝哪代,都是十分重視的,只要一個人去世,不管他生前如何,是好是壞,是富貴還是貧窮,我們都要遵循死者為大,好好送他最後一程。
  • 古人死後為什麼要停屍三天呢?正解來了
    而在民間對於死者也有一些習俗,那就是在人死了之後要先停屍三天,之後才可以進行安葬。 古人死後為什麼要停屍三天呢?並非是封建迷信,是有科學道理的。 俗話說死者為大,從古至今我們對死者的身後事都看得比較重,其中一個習俗就是人在去世後要停屍幾天,
  • 人死後為何要停屍三天?其實並非迷信,而是有科學依據的!
    人死後為何要停屍三天?其實並非迷信,而是有科學依據的! 中華文化源遠流長,歷史悠久,在五千年的發展當中,留下了很多的文化,其中一個葬禮就是有很多的講究的,「死者為大」這句話一直都在流傳著,葬禮上面的講究也是很多的呢!
  • 人死後為何停屍三天?扁鵲告訴世人:這並非迷信,而是有科學依據
    在古人看來,人死後會通往另一個世界,再繼續享樂。正因為這樣,家人會往陵墓中,放置大量名貴的陪葬品。在喪葬禮節中,其中有一種不成文的規定,那就是人死後要停屍三天。那麼古人為何要如此做呢?古代講究人死之後要經歷七七四十九天才能超脫重生,這第一個七天被稱為「頭七」,在第七天夜裡據說人的魂魄會重現,所以前七天是不能下葬的,很多人都認為這是迷信,其實這都是有科學依據的,神醫扁鵲的事跡恰好說明這一點。
  • 親人去世以後,家人為何要停屍三天,並不是沒有道理,進來看看吧
    在古人的認識裡,人死後會通往另一個世界,因此家人會為死者安排一些陪葬品。在喪葬禮節中, 還有一個不成文的規定,就是人死後不會立刻下葬,還要停屍三天。那古人為什麼要這麼做呢?這不得不提到春秋戰國時期的故事。當時虢國的儲君去世,全國人的臉上都有悲哀的神色。扁鵲四處遊歷正好遇到,扁鵲感到十分的奇怪。他便向醫生詢問了情況,後來才判斷出病人並沒有死,只是假死。
  • 人在去世後為什麼要停屍三天?匪夷所思,原因竟與扁鵲有關?
    人去世後為什麼要停屍三天?首先來說下人去世後停屍三天的由來,其實解放前停屍是七天的。但是破四舊後,由七天簡化為三天。傳說人去世需要停屍七天跟扁鵲是有關係的。扁鵲到」虢國「時,知道皇子去世,他觀察了一番,認為皇子沒有死,而且有把握能救活他。要求先觀察幾天,不要下葬。可能扁鵲自己都沒想到。太子竟然自己活過來了。其實皇子只是假死,因為這件事,才有了人去世後要停屍七天才能下葬的習俗。
  • 人死後為何要停屍三天?扁鵲告訴你:並非迷信,而是有科學依據
    民間風俗,停屍三天 在民間風俗裡,為逝者舉辦喪事,是一件相當重要的事情,作為告別儀式,所以要舉辦的非常的慎重。而在民間對於死者也有一些習俗,那就是在人死了之後要先停屍三天,之後才可以進行安葬。
  • 人死後通常要停屍三天,這究竟是為何?
    人生老病死是人之常情,人類的死亡是幾十年故事的消逝,而人去世後到底歸到了什麼地方,這是困擾了人們許久的問題。我們都了解的規律,一個人離開後他的屍體是要停三天的,但很少有人知道為什麼要停屍三天,這其中的謎題到底是什麼解答?其實它並非全是迷信,那麼有何依據?
  • 人去世以後停屍三天,原來這不是迷信,確實是有依據的
    停屍三天是有依據的 雖然說我們都渴望著自己能夠長壽。但是真讓我們面臨死亡的時候,我們卻有著比通常人都要豁達的心境,而這一點是怎麼可以表現出來的呢?然而在秦始皇之後,人們就不在停屍七天了,而是只停三天,主要因為秦始皇當時死在夏天,天氣比較炎熱,並且沒有什麼冷凍裝置,所以說,如果說將屍體停放七天之後,身體就會早已經變得腐爛,送行的人基本上就能聞到一股非常臭的味道。從哪之後,很多的地方都會將停屍時間從七天變成三天,而且這個三天一直延傳至今。
  • 古人規定「人死後要停屍三天」,並非只是封建迷信
    12-20 15:55:19 來源:課本沒說的歷史 古人規定「人死後一定要停屍三天」,並非是封建迷信,而是有深刻的科學道理的,不得不佩服古人的智慧。今天,我們就一起來探究「人死後一定要停屍三天」的秘密。
  • 人死後為何要停屍三天?原來不是迷信,都是有科學依據的!
    人死後停屍三天,這是中國古代流傳下來的習俗,很多人認為這樣做是為了讓法師計算日子,找出最合適的下葬時間。
  • 為什麼人死後要停屍三天?這並不是什麼愚昧行為,而是一種大智慧
    每個人一生都會面對生與死這種沉重的問題,有人說人就是在自己哭聲中來到世界,最後又在別人哭聲中離開世界,初時並不懂這些道理,直到經歷一些生離死別之後,方才幡然醒悟,人生一世,來去何嘗不是那般匆匆?也許經歷過一些離別畫面,你會對一個問題十分好奇,那就是在人死後總要停屍三天,這究竟是為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