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有一個地方,被譽為「客家建築大觀園」,這就是梅州市大埔縣,大埔的客家民居綜合了福建客家和梅州客家的建築特色,民居建築形式多樣、種類齊全。圓樓、方樓、走馬樓、半圓樓和圍龍屋屬於豪宅型,屬於商人巨賈居住的地方;普通小戶人家以簡樸實用為主,如「三堂屋」、「下山虎」和「鎖頭屋」等。
泰安樓是大埔地區典型的圍龍屋!泰安樓的大門非常獨特,驟眼看是一座雄偉的門樓,仔細一看,這門樓原來是鑲嵌在牆上的,這是一大特點。
泰安樓位於大埔縣湖寮鎮龍崗村,名字寓意為「國泰民安」,建於清高宗乾隆二十八年(公元 1764年),距今已有250多年的歷史,是國內極少見的石方樓,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現優惠門票為30元/人,泰安樓裡目前還有6戶人家在居住。
佔地總面積6684平方米。其中主樓佔地2577平方米,兩側書齋佔地2764平方米,門坪及花臺佔地1325平方米,共有200個房間。
一樓陳列的客家發展史、生產、生活用具,客家服飾、節慶活動用具展區,詳細地記載了千年來大埔客家人的發展、生產、生活情況;
二樓為大埔古文物、樓主人生平、客家名人風範、客家民居、名寺名址圖片模型展區、客家珍奇風物資源展區;陶瓷文化、開國100位將軍書畫、埔藉108位將軍生平事跡、華僑事跡、名茶文化、客家美食文化等展區。
泰安樓屬磚石木結構建築,坐東北向西南,呈四方形,長49米,寬52.6米,門口有寬闊的門坪和水塘。樓高11米,分三層,第一層牆寬為0.92米,第三層牆寬0.44米,第一、二層外牆為石牆,第三層外牆及內牆為磚牆。一至三層四周向內設前走廊,第一層走廊的柱子為上木下石,第二、三層為木柱;三樓前排中廳設有祭壇,為防外患,除前走廊外還設有後走廊。
第一、二層不設窗,第三層開窗並設有槍眼,整座大樓只有1個大門出入,門板鑲上厚厚的鐵皮,大門頂有蓄水池,供滅火之用。樓內中軸線主體建築為平房,分上下二堂,上堂書「祖功宗德」,陳列藍氏先祖神主牌,並作為祭祀的祠堂,堂左右側設有廂房,樓內平房四周為天井,三層方形樓房把主體平房環抱在中間,形成樓中有屋、屋外有樓的格局。
客家圍屋一般為土樓,也有用磚,用石頭的比較少見,整體成四方形的泰安樓,顯得與眾不同。相對於其他的傳統圍屋,泰安樓給人四平八穩、固若金湯的感覺。
泰安樓歷史悠久,規模雄偉、粗獷,布局合理、科學,文化內涵豐富,是客家建築的一大奇觀,也是中國與世界民居建築史上的文化瑰寶。
交通:梅州江南汽車站可乘坐到大埔的班車。早上6:30-17:00每半小時一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