紋身是一門現代美學與人體藝術相結合的藝術創作,上到電影明星,黑幫頭目,下到街頭流氓,青年學生,無不以身上或霸氣或唯美的文身圖案為傲。文藝人士,撫琴弄墨,附雅風騷,紋一句「朝陽不再盛,白日忽西幽」足矣;至於青年學生,戀愛人士,大多紋自然花草,卡通骷髏,或霸氣,或浪漫,或大江東去,或朝暮垂夕。
日本的紋身藝術則少了一份愜意,多了一份嚴謹,殺了一份生活中的休閒意味,多了一份世俗等級的味道。國人對日本紋身文化的理解,則更多的來源於日本黑幫片,來源於日本頭目那繁複雜亂,卻又充滿著神秘美感的暴力哲學。
紋身藝術在日本有著悠久的歷史,可上溯到2000多年前。居住在日本的早期居民—阿伊努人,就曾經有紋身的習俗。漁撈是阿伊努人重要的生計方式,因此他們用紋身裝飾身體,潛入水中捕魚。這恐怕是日本紋身藝術的最早起源了。
日本社會發展的不同時期對紋身的態度是不同的。日本曾接受紋身的行為,但也一度宣布其為非法。1720年日本政府開始將紋身正式作為對罪犯的懲罰,這種處罰方式持續了150年,直到1870年由明治政府廢除。在這150年間,這種處罰方式使社會上形成一個新的階層,即有紋身的社會遺棄者。他們在社會上沒有地位,無所適從。其中許多人是武士階層廢除以後一無所長的武士們,他們除了拉幫結夥成為不法之徒以外別無選擇,這也是日本黑幫的始源。
而作為日本最大的黑幫山口組其加入的條件之一就是紋身,而這一規定,也意味著自己將會對本幫派始終忠誠。在日本黑幫,從紋身上也能看出幫派中的等級制度,一般來說紋身圖案越複雜就說明地位越高,而且只有大哥級別的人物才能紋龍紋虎。
不過作為幫會的靈魂人物,「大佬們」往往會身著體面的西裝,紳士而不失風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