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忙碌到半夜的丁慧娜又早早到社區了。
丁慧娜,杭州拱墅區祥符街道阮家橋社區書記。
在阮家橋社區,記者淋漓盡致地體會到眾志成城抗擊疫情的氛圍。跟隨丁慧娜書記一氣走了三個社區,巡查了三個卡點、三戶居家觀察人家。先後碰到了正在執勤的四位業主委員會主任,十多位黨員、近百位志願者及物業值守人員。
「丁書記,別老親自跑,有指示儘管說,我們堅決執行……」一位業主委會主任說。「書記,別忘了今天去打點滴……」一位黨員志願者提醒。
咋回事呢?
「連續十多天的高強度工作,我們書記都累病了……」
2月11日下午,大家發現丁慧娜的臉色慘白,同事急忙把她送去衛生院,醫生診斷勞累過度、白細胞大幅下降,導致免疫力低下。醫生建議休息,考慮到防疫工作刻不容緩,丁慧娜提出採用點滴治療。掛完點滴,她又回到工作崗位,堅持值班到深夜12點。
一路上,丁慧娜的手機被打的沒停過,社工的、志願者的、業主的、還有其他社區書記的,諮詢的、請示的、取經的……
怎一個「忙」了得!先看看她每天的固定動作。
早上,7:30到9:00 ,丁慧娜要核對最新統計的轄區居家隔離戶情況,組織召開簡短的工作會議,總結昨日工作,安排今日工作,作出最新工作要求。
9:00-11:30 ,一路小跑巡查轄區8個點位,共計2平方公裡。巡查門崗防控工作,再次要求工作人員嚴格把控,測量體溫、查看相關證明、登記進出人員。收集居家隔離戶生活需求,安排社工、網格員等人員為他們買菜買藥、送外賣送快遞等。
11:30-13:30 ,電話不停地響,接完一個又一個電話,常常是手機發燙要抗議。電話有協調各點情況,解決居民的需求,解答住戶的疑問,緩解返杭人員的焦慮。能得空吃飯的時候,飯盒蓋子上早已布滿水珠,飯菜已經涼透了。來不及顧這些,囫圇幾口,又開始工作了。
13:30-15:30 ,帶領網格長檢查居家觀察戶隔離措施情況,確保管控到位。巡查小區居民佩戴口罩情況,聚會集會、扎堆聊天等現象,勸導居民無事不要在小區閒逛;慰問志願者,感謝他們的辛勤付出。
15:30-17:30 ,電話排查,解答疑問,耐心勸導。不停地協調安排居家隔離戶的生活需求,安排社工、網格員幫助採購物資。
17:30-19:30, 聲音沙啞的書記,一路小跑巡查各點位情況,解決處理各種動態情況。
19:30-20:30 ,召開網格長、物業及志願者視頻會議,了解當日工作中的困難,並對各網格長進行心理疏導,提出解決方案,做好匯總工作。同時,將工作情況聯社幹部及街道領導進行匯報。
20:30-24:00 ,看到桌上的快餐時,她才發現自己還沒有吃晚飯。月明星稀,萬家燈火逐漸暗淡,住戶們紛紛入眠好夢,而她或在辦公室或在各點位堅守著……
眾志成城原來可以這麼美
記者獲悉,此次抗擊疫情中,阮家橋社區的上尚庭、阮家居、西銘苑、拱苑三期、芳滿庭共5個業委會,共計招募170名居民志願者,有男、有女,或年長,或年輕,相貌不同,卻擔負著同樣的責任。與社區、物業協作完成門崗防控,測量體溫、檢查相關證明、做好相應登記,配合社區巡邏廣播,提醒各居民有關疫情的規定,做好疫情的宣傳工作;社工黨員帶頭,發揮先鋒模範作用,守好門崗,為居家觀察戶買藥、送菜,保障他們的日常生活……
中午時分,正當大家都在享用午餐或是午憩的時候,阮家橋社區社工的手機響了、微信響了:
「你好,我的外賣送到小區門口了,幫我拿一下,謝謝哦」
「我家菜沒有了,外賣上搶不到,現在沒得吃了,我家還有一個小孩子呢,我們現在又不能出門,怎麼辦呢」
「我的藥吃完了,也不能出去配。」
每天,阮家橋社區的社工都要接到很多類似的電話和微信。馬路上、菜場裡、超市裡、藥店裡出現最多的就是社工的身影,在小區裡看到的最多的也是社工的身影,扛快遞、拎外賣。雖然疫情阻礙了彼此面對面的交流,但是電話那頭傳來的感謝、透過手機屏幕傳遞的幸福,讓奔走者的付出變得值得。在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裡,丁慧娜帶領大家與病毒之間建起了第一道「隔離帶」,也是一道美麗的風景線。
在丁慧娜辦公室裡,記者發現了一大疊榮譽證書。「我們丁書記一直一直很優秀哦!」一位社工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