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5日下午,中國駐日本大使館發布緊急公告稱,鑑於目前福島核電站事故的嚴重性和不確定性,使館將採取一切可能的手段與措施,安排尚在重災區的中國公民有序撤離。當天使館方面已經準備了60輛大巴分赴宮城縣、福島縣、茨城縣、巖手縣這四個重災區接回中國公民,老人、兒童和婦女優先。在接回這些中國公民之後,使領館人員將把他們送到東京成田機場和新潟機場,安排飛機讓他們回國。記者聯繫上了在茨城縣筑波大學留學的青島小夥甘軍,因為處於重災區,在3月15日決定從筑波回國到青島,因為機票緊張,只能買到從日本下關到青島的船票,3月16日中午,甘軍歷經筑波、東京、下關,乘上了回青島的輪船,開始了自己28個小時的回家之旅。
第一站:筑波花一萬多日元打車去東京輕鬆買到船票,學生還有優惠
現在機票實在太難買了,即使花高價買,也很難買到,家裡讓我儘早回來,幾天之前,20號的機票就沒有了,再等下去的,家裡也不同意。我從網上查到,從東京到關西(下關)的新幹線受影響不大,有一個在大阪的同學也說那邊地震的時候不是很厲害,只是家裡的燈繩輕微地晃了晃,所以我打算從那邊買船票回國。
我聽新聞說 ,中國駐日大使館從3月15日已經開始決定要從巖手、宮城、福島、茨城撤出中國公民,大使館也公布了電話,我也一直嘗試聯繫,但是因為信號太不穩定了,沒有成功聯繫上,所以才決定自己回國。昨天(15日)我從筑波港口那邊買到了船票,平時我回國的時候,不到萬不得已,是不會買船票的,船實在太慢了,最短也要二十多個小時,我買到的是從下關到青島的直達船票,相對於機票來說,船票還是相當好買的,而且價格也便宜,從一萬到六萬日元不等,學生竟然還有優惠。
今天(16日)早上我起了個大早,從茨城縣筑波市到下關,需要經東京轉車,但是從筑波到東京又沒有開通電車,所以我就打了計程車去了東京,從筑波到東京的計程車師傅還比較和善,花的錢雖然多了點,一萬多日元,但是感覺馬上就要回家了,還是比較值的。
第二站:東京食物緊張,電梯停運東京街頭的人大多戴著口罩
經歷了兩個多小時的顛簸,一路上看到的景象大多數還是比較正常的,交通也比較暢通,沒有出現堵車的現象,現在加油站已經不對市民開放了,但是有的司機在家裡有一些存油,可以跑一段。在茨城縣境內的景象看起來有些支離破碎,但是東京沒有太大的破壞。上午到達東京,我就急忙去趕新幹線,網上的信息和現實的情況還是相符的,心想如果新幹線停了,那就慘了。
東京的街頭還有很多計程車在跑,因為東京不屬災區,不會到沒水沒電沒汽油的地步,只是現在供應比較緊張而已,據同學說 ,在一家大型超市內,短短20分鐘,120袋大米被搶購一空。現在政府呼籲節電,所以有的店鋪商場不營業或者營業時間變短了,車站裡的自動扶梯有的停了。東京街頭大量的人戴著口罩。我本來想在東京買點東西,但是坐新幹線到下關還需要很長時間,帶這麼多東西也不太方便,我就打算去下關那邊買東西。
乘坐新幹線去下關的也有很多日本人,他們應該是去那邊避難的,很多日本人都在堅持工作,但是會把自己的孩子送到安全的地方。我乘坐的新幹線並不是非常緊張。
第三站:下關許多打工者和留學生乘船回國我還遇上了一個美國同學
當地時間16日中午12點的船,我提前一個小時到了下關,坐新幹線一路上還比較順利,行李也不是很多,聽說船上也有賣食物和水的,所以在下關就沒買太多食物,天氣陰陰的,真不知道這一路上會遇到什麼,從下關到青島要28個小時,周四下午才可以到青島,在上船前跟家裡聯繫了一下,讓家裡不要擔心,爸爸聽了也很高興。
手機電量僅剩一半了,上船後我找到自己的位置,充了一下電。
我買的是臥鋪票,沒想到在充電的時候遇到了我大學的同學,他是個美國人,真的很巧,在船上遇到。我跟他在船上到處逛了逛,打工者和留學生是這條船的主要乘客,還有一些日本人,但多是去中國工作的,並不是逃難,因為他們平時的工作也是在中國和日本之間來回跑。
除了美國大學同學之外,我還遇到了一個上一屆的學姐,她在東京工作,是昨天(15日)從羽田機場飛到福岡的,今天(16日)也是坐船去青島,她家在湖南,我們原來從來沒說過話,一開始我覺得挺面熟的,後來才發現是我學姐。
在船上可以看電視,還可以打桌球,也可以買到食物和水。接下來是28個小時的等待和期盼,希望早點回家。文/圖 記者 郭振亮
在日華人王先生:「他們娘兒倆安全,我就放心了」
懷抱年幼孩子的母親、與妻子暫時分別的丈夫、經歷大雪大雨的留學生……記者在宮城和仙臺目擊同胞撤離時的一幕幕,聽他們用鄉音講述自己的故事。
丈夫暫別妻子「讓妻子和兒子先撤,自己開車去新潟」
15日下午,中國駐日本大使館發出將安排大巴協助在仙臺的中國人撤往新潟的消息後,幾百名被困仙臺的中國同胞以最快速度趕到兩個集結地——仙臺市政府和仙臺國際飯店,等待撤離。
15日下午5點,記者趕到仙臺市政府門前,雖然距離使館公布的出發時間下午6點還差一個小時,但在市政府一樓大廳裡,已有近兩百名同胞在排隊等候。大家都裹得嚴嚴實實,幾乎人人都戴著口罩。
在日本工作的華人王先生早早地帶妻子和兒子來到市政府排隊,但由於使館的撤離原則是老人、兒童和婦女優先,王先生選擇讓妻子和兒子先撤,「他們娘兒倆能撤到安全的地方,我就放心了。」
後來,王先生跟他的一名親戚決定自己開車去新潟,得知記者也沒有撤離後,他打算搭載記者一行三人。
不過,從早晨就開始下的雨一直沒有停止的跡象。王先生說,由於從仙臺到新潟的國道只允許運送急救物資的車輛通行,如果開車前往,只能走很窄的山路。而這幾天每天都有頻繁的餘震,很有可能導致山體滑坡。加之要走夜路,危險係數會更高。王先生建議記者繼續在仙臺停留,等使館統一安排撤離。
學生放棄學業「媽媽在電話裡哭,生怕見不到我了」
在隊伍中有很多中國留學生,記者上前詢問得知,這些留學生大多數來自仙臺的東北大學。據統計,在仙臺有近千名中國留學生。地震發生後,部分留學生自行撤離,但目前依然有大量留學生受困於仙臺。聽到使館發布的撤離消息後,大家都早早聚集到了兩個集結地。
留學生小潔在隊伍中很顯眼,因為其他同胞都只攜帶簡單的行李,甚至有部分同胞直接從避難所出來,幾乎兩手空空,但小潔跟她的同學兩人除了拉著一隻超大號的箱子外,還提著大大小小八個包,行動非常不便。小潔不好意思地告訴記者,她是專門來日本學日語的,馬上就畢業。她原本計劃畢業後繼續在日本上大學,但突發地震後她改變了想法,決定先回國,甚至放棄了上大學的計劃。
小潔說,自己的行李主要是電腦、書和衣服,「因為不打算再來,所以想多帶點回去,什麼都不捨得丟。」
「我媽媽很擔心,地震當天她整個人都嚇傻了。」小潔說,媽媽這幾天總在電話裡哭,生怕再也見不到她,於是,她想來想去,覺得不如乾脆回國,讓媽媽懸著的心放下來。
母親懷抱幼子「兒子剛到日本,就遇到了地震」
華人蘇女士因為丈夫在日本工作,多年前就隨丈夫來日本了,但三歲的兒子一直放在大連她的父母家中 。11日當天,父親帶著兒子從國內飛到仙臺,打算讓兒子在日本上幼兒園。
「我剛把他們從機場接出來,開車才走了15分鐘,就地震了。」蘇女士抱著兒子,滿臉疲憊,不時用被子把兒子裹緊。而孩子早已困得不行,眯著小眼睛躺在媽媽懷裡。
蘇女士說,地震發生後,她趕緊帶著兒子和父親開車逃走。雖然幸運地逃過一劫,但回頭看到身後的街道和房屋已經被海水吞沒,很多人來不及跑就消失了,想到這些,她至今難以平靜。
災難發生後,蘇女士直接開車帶著兒子和父親住進了避難所。昨天,蘇女士又帶著父親和兒子來到了市政府,等待撤離。蘇女士的父親年事已高,老人說,這是他這一輩子第一次經歷地震,他怎麼也不會想到第一次來日本就遇到這麼大的災難。「最可憐的是孩子。」蘇女士噙著淚說,怎麼都不想讓年紀還這麼小的兒子經歷這種苦難。15日晚,首批經使館組織撤離災區宮城縣的中國公民從仙臺出發赴新潟,隨後將乘機回國。在採訪中 ,同胞們都對中國政府對本國公民的及時救助表示感謝。
大雪大雨不斷留學生乘大巴撤到新潟
曾經在市政府遇到的留學生小冷,在日本時間15日晚10點致電記者 ,詢問記者一行人的情況。而此時,小冷已經自己乘坐大巴到了新潟。
「我現在新潟的體育館,體育館內有從仙臺撤離過來的400名中國人。」小冷告訴記者 ,15日晚,新潟也在下雨,但新潟的物資供應要正常很多。
雖然物資供應比較充足,但撤離到那裡的同胞依然不夠安心。小冷告訴記者,雖然新潟看上去比重災區仙臺安全很多,但她15日從仙臺到新潟,一路都下著大雪,除了路不好走,核輻射的危險也讓她很擔心。因為下雪,導致小冷15日的行程十分不順利。小冷說,她15日中午12點去排隊,中午1點上車,直到晚上9點才抵達。而關於16日能否有飛機回國,小冷說,當地領館告訴他們的消息是,有計劃包機。但一時包機不到,她一時不安心。
據《法制晚報》 (來源:半島網-城市信報) [編輯: 俞薇]
版權稿件,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違者將依法追究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