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是南派書店集中開拔,北上京城的一年:先有貴州西西弗繼續布子北京,再有上海建投書局最大旗艦店亮相北京國貿。而作為「上海最美書店」,也是中國實體書店轉型標杆的鐘書閣(需求面積:650-2000平方米)也意料之中地選擇北上,將第十八家店落在了中關村。在全國文化中心攻城略地,又有頗具影響力的實體書店搶先布局,鍾書閣又會如何打出差異化,刷出存在感?
「霍格沃茲」轉角遇見「老北京」
北京鍾書閣首店位於海澱區中關村融科資訊中心B2層。
書店門口「小橋流水」的景致與鍾書閣黑底金字、隸書體的標誌牌匾相得益彰,古風感極強。踏入店內,狹小的空間首先會給人一種逼仄感,但緊接著「霍格沃茲魔法學院」既視感的設計讓人陷入迷幻空間。
空間內隨處可見的鏡面加倍延伸了視覺縱深,虛實相襯讓人難辨真假。深棕色木質樓梯交錯蜿蜒而上,復古大金色落地檯燈矗立其間,樓梯兩側布滿書籍,每走一步都有可能和哪本書不期而遇。行至深處,兩層樓高弧形書架在天花板合龍,此時便感覺完完全全置身於一個書籍的魔幻世界。
「初極狹,才通人,復行數十步,豁然開朗。」用《桃花源記》的這句話形容初次探秘書店的感覺再合適不過。交錯樓梯一次只能通行一人,而且一眼望不到出口,只能邊走邊找。走著走著,上到二樓,空間瞬間變得開闊起來,視覺風格也陡然轉變。
相比於一樓的魔幻風,二樓就則是中國風。深棕復古屏風書架,還有臉譜卡座都是典型的中國元素。而錯落擺放的屏風書架又將空間進行了不規則切割,恰如「曲徑通幽」,這從感覺上與一樓又有了恰到好處的銜接。
與一樓主要承擔體驗感不同,二樓具有著實在的功能性。有茶飲吧,還有許多落座區可供讀者休閒閱讀。書籍也分門別類擺放開來,還有單獨一小塊文創區。
此外,一層樓梯間右側是兒童館,延續承接二樓北京特色,一層層小木屋書架好像北京四合院的門樓,每一座木屋書架後還設置了一組卡座,可供孩子們席地而坐閱讀。牆面書架則是由七巧板圖案組成,突出兒童區特點。但是相比於鍾書閣其他大手筆的兒童館,這間兒童書屋比較差強人意,不知道鍾書閣今後會不會為北京兒童帶來更大的驚喜。
總體來說,書店面積660平米,整體空間不算大,布局非常緊湊。一共有近6萬冊圖書,平均每平米有90多本書,涉及文學、社科、藝術、經濟、教育、育兒等書籍,大部分是針對大眾的暢銷書籍。
「中國最美書店」和「只做書店的書店」
鍾書閣前身為鍾書書店,創始人金浩表示,創辦鍾書閣書店的初衷,就是希望吸引讀者們走進實體書店裡來,走進詩一樣的生活裡。2013年,他以女兒的名字命名,創辦了「鍾書閣」書店品牌,並在上海開出了第一家店。
鍾書閣不僅成為了上海引人注目的文化地標,並被視為中國實體書店轉型的一個標杆。截至目前,已在上海、揚州、杭州、無錫、蘇州、西安、貴陽、武漢等地開了17家店。
鍾書閣的最大特色在於獨樹一幟的書店設計,每來到一個城市,都會把城市的文化特色和底蘊融入到書店空間設計中。除了北京的這家店之外,此前每家店都有可稱道之處。例如,上海店的鐘書閣用教堂式的書架和鏡面的結合,將其設計成為一個萬花筒般的世界;揚州店則是以「運河文化」為主題,特意加入了橋梁的元素。
儘管被中國書刊發行業協會評為「中國最美書店」、十餘次獲國際設計大獎。但是鍾書閣不單單專注於顏值,而是一直契合自身口號「只做書店的書店」。
區別與其他文創書店,鍾書閣並沒有太多的文創衍生品,回歸書店就是賣書的本質,為讀者提供更好的書。例如鍾書閣閔行店和成都店,包括這次的北京店,均有6萬冊藏書,供讀者們翻閱購買。
北京還需更多優質閱讀空間
前幾年,實體書店在一片叫衰聲中毅然挺立,尤其最近幾年更是呈現出持續繁榮之勢。新華書店、中國書店、中信書店、西西弗書店……一批品牌影響力巨大的實體書店在北京陸續開店,拓局布點。
北京的實體書店數量不僅在增多,模式還在改變。新華無人智慧書店、北京新華書店香山24小時店、北京花市新華書店不斷為讀者帶來驚喜。
此外,實體書店經營模式發生了根本變化,新建書店大多突出「特、精、專」,傳統書店也紛紛轉型升級,不斷提升科技化、信息化和智能化水平,更加注重場景、環境、服務以及圖書與文創融合。
隨著實體書店的轉型升級,現階段的實體書店早已不是一個單純的圖書買賣空間,而是一個閱讀體驗空間。實體書店對於線下閱讀場景的打造,給讀者帶來沉浸式閱讀體驗。
對於北京來說,包括鍾書閣在內的南派書店北上,反映的並不是北京實體書店市場競爭異常激烈,相反,作為全國的文化中心,北京還需要更多的實體書店為城市生活提供閱讀空間。
北京城市總體規劃(2004-2020)將北京定義為一個以「世界城市」為目標的「文化中心」城市,而實體書店勢必是成為文化城市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元素。
據了解,鍾書閣京城第二家書店計劃於2020年1月在西單老佛爺百貨開業,佔地1000多平方米。無論南派還是北派,越來越多的特色各異、堅守品質的實體書店進入,不僅能夠繁榮北京實體書店市場,更能豐富北京閱讀空間,更好幫助實現北京「世界城市」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