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小允兒媽媽(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找不到兩個相同的孩子,也沒有一成不變的教育方式,父母對孩子的教育觀念也會隨外界所影響。就像孩子識字也會引發諸多問題,一些父母認為孩子識字早是高智商的表現,而一些父母認為孩子識字早其實限制了孩子想像力的發展。
關於孩子孩子識字早這個話題小佳就非常自豪,她的孩子雖然才兩歲,就已經學會了將近600個字。小佳的方法也沒有多麼特別,就是平時睡前會帶孩子讀一些繪本。
平時能接觸到的字,只要有空她就會用手指引導孩子點讀,就這樣堅持不到四個月,孩子就可以有意識的跟讀了。小佳每次說到這個,很多媽媽都非常羨慕認為她孩子是個小天才,不過有人也會不認可。
有個媽媽聽了小佳說的就非常不贊同,她認為孩子識字太早想像力就被限制了,據她所說,一個孩子在認字之前的想像力最為豐富的。
就像1到10這些簡單數字,因為不認識孩子可以把它現象成棒棒糖,飛機,鐮刀等任何東西,可是因為過早的接受教育,孩子就失去了這種聯想事物的能力。
雖然有些人認為中國媽媽說的有些誇張了,但是也不失道理。就像美國對超前教育很是抵制,甚至為了保護孩子的想像力,還把孩子「玩的權利」與「問為什麼」的權利寫進了法律。
孩子識字早是高智商的體現還是破壞想像力的體現呢?其實深究起來,兩個媽媽的觀點都沒有錯,問題就是出在了怎麼做上。
一、家長對孩子識字與閱讀的兩個錯誤觀點
1、孩子不識字就不能閱讀
孩子的閱讀能力與識字能力一樣重要,缺一不可。有研究表明,從寶寶出生後三個月,父母其實就可以做閱讀訓練了。很多父母認為孩子年紀小,連字都不識就可以不用閱讀,這種想法其實是不對的。
閱讀不一定是閱讀文字,可以是圖片或是繪本,父母可以先引導孩子對圖像有個具體的認知,這樣才能讓孩子在未來可以更好的解釋文字,循序漸進很重要。
2、怕超前教育就選擇不教
學習沒有一蹴而就,孩子也不能一下就學會識字,所以就要從閱讀開始培養。這個時候的閱讀僅僅是訓練,簡單的繪本可以幫助孩子養成閱讀習慣,習慣這個過程。
父母不能因為自己的「功利心」讓孩子學習一些超出自身接受能力外太多的東西,一邊玩一邊學才是正常引導,這樣也有利於孩子在文字敏感期提升認知能力,未來學習也不會太過排斥與吃力。
二、教孩子識字,家長可以怎麼做?
父母想引導孩子識字,可以採用讀寫萌發的方式,一些年紀較小的孩子,會因為外界的環境因素會凸顯出自己的閱讀能力,如果父母能抓住好這個時機並及時培養,就可以讓孩子的閱讀識字能力大大提升。
在孩子18-24個月這個階段,父母就可以進行一些有效的早期閱讀,在培養的這個過程,父母引導時的情緒語言都會吸引孩子的興趣,這個時候父母就可以利用好這個機會。
父母讓孩子跟讀並與其互動,這樣孩子就會有明顯進步,甚至可以從這個過程中摸索出自己學習的一套方法,可以說是有利而無一害的。
但是簡單的方法只是讓孩子可以有意識的自己學習,父母真正要做的是把識字教育帶入到生活的每一處,在這個氛圍下孩子的讀寫能力才會有一個質的發展。
三、家長如何做好正確的識字教育
1、通過實踐引導
父母在教育孩子識字時,不能僅僅局限於看圖說話,而是將識字教育帶到生活中的方方面面,讓孩子自己學習好過父母的不停的強調。
將孩子感興趣的東西具象化,指給孩子看告訴他是什麼,這個過程不需要不停的強調,長久以往,孩子也能學會。
2、父母引導指讀
讓孩子學習的最好方法就是父母與孩子一起「學」,「指讀」這樣的方式操作簡單,只要父母可以在引導孩子閱讀時保持手指與語速一致,孩子能跟得上這個節奏便可以了。
這樣不僅能鍛鍊孩子協調能力,還能加強孩子的認知。
3、利用遊戲學習
教育學家陳鶴琴曾說:「孩子生來就是好動的,以遊戲為生命。」
孩子的世界只要有趣便會覺得有意思,所以在遇到孩子是如果能用遊戲的方式更是再好不過的,讓孩子在遊戲中感受到學習的樂趣就不會因此感到反感,也不會輕易覺得疲累。
總結
父母在孩子識字這個問題上不需要太過「急功近利」,對於孩子來說,只要可以學會用正確的方法認字便是好的了,已經算是贏在了起跑線上,不需要孩子必須達到哪個目標,這樣本質就發生了變化。
(圖片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這裡是小鴻兒媽媽,在這裡你能發現最實用、最有意義的育兒知識想要了解更多育兒知識請關注我們,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讚、分享給更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