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突如其來的新冠狀肺炎疫情,給脫貧攻堅增加了難度。3月6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座談會上的講話指出,脫貧攻堅工作艱苦卓絕,收官之年又遭遇疫情影響,各項工作任務更重、要求更高。面對戰疫戰貧雙重考驗,清鎮市衛城鎮新發村村主任何平,勤勤懇懇紮根基層,用實際行動踐行主題教育,以直面困難劃重點、放眼長遠化矛盾、踏實作風破形勢的「三步法」,為群眾排憂解難,全身心投入疫情防控和脫貧攻堅兩場戰役。
新冠肺炎疫情剛爆發時,新發村長居在家的貧困戶,大多都是民政兜底的五保戶家庭,幾乎都是老弱病殘,保證村民的生命安全,是何平當時的主要工作。為了全方位防控疫情,何平為貧困戶家找消毒水,每家每周房前屋後至少進行三次消毒,口罩緊缺時,他自己「託關係」找來口罩送往村民的家中。與此同時,他還自己拿出一萬多元的工資,買了12噸蔬菜送給清鎮市中醫院、清鎮市人民醫院、清鎮市公安局、清鎮市武裝部、北控環境投資(貴州)有限公司等防控部門,在接受採訪時他說到:「因為我自己在卡點值守,我知道一線的醫護人員一定比我更辛苦,讓他們能吃上新鮮的蔬菜,也是想在疫情防控當中盡一點微薄之力。」
疫情防控和脫貧攻堅緊密聯繫,互相影響,既要統籌兼顧又要突出重點,抓好當前與長遠、「危險」與「機遇」、「常」與「變」三對關係,做到兩手都要硬,兩戰都要勝。隨著新冠肺炎疫情逐漸得到遏制,2020年中央一號文件的發布,文件中提到惠農政策,每養殖一頭生豬國家補貼1000元,這也給衛城鎮新發村的貧困戶帶來機遇。為讓新發村的貧困戶享受這一惠農政策,在疫情期間抓住機遇,何平每天走家串戶引導新發村4戶特困戶養殖生豬,為他們講解國家優惠政策並積極聯繫養殖戶幫特困戶買豬崽。面對群眾的質疑時,他說;「2019年初發生豬瘟,豬肉都賣到35塊錢了,國家現在養豬還有補貼,你們自己有豬肉吃還可以多賺錢,根本不愁銷路。」
疫情期間何平還幫助貧困戶解決就業問題,加大產業就業扶貧力度,充分發揚村幹部靠前指揮、衝鋒一線的精神。
「其作始也簡,其將畢也必巨」,今年是脫貧攻堅戰的收官之年,目前累計治癒新冠肺炎患者超過了6萬例,但「堤潰蟻孔,氣洩針芒」。有著這份信念,何平總是奔波在前線,他說:「雖然我不是黨員,但是我一直用黨員的標準來要求自己,『有國才有家』這句話誰都會說,但是我認為一定要自己躬身實踐把工作做細做實做小,才能真正踐行自己的初心使命。」在疫情防控期間,他主動開自家車每天為40-50人「代購」家中的緊缺物資,他說:「我們不搞形式主義,我只是希望能夠通過我讓更多的人受到感染,一起加入到我們的代購車隊當中,讓大家團結,緊緊擰成一股繩。」
「行百裡者半九十」,現在到了兩場戰役最吃勁的時期,何平依舊堅持,用自己的實際行動當好「疫情防控的勤務兵」和「脫貧攻堅的衝刺兵」,按照三步解題方法在這場雙重大考中交上自己的答卷。
貴州日報當代融媒體記者梁聖
通訊員王婧
編輯/鄧鉞潔
編審/趙勇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