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三成公務員每月加班超80小時 預防「過勞死」應該怎麼做?

2021-01-10 暨南大學附屬第一醫院

日本人工作嚴謹且拼命,幾乎是全球公認的事情。近日,日本官方公布了公務員工作時間調查顯示,該國有三成20多歲的公務員每月加班時間超過80個小時,已突破「過勞死」線。

工作壓力大、加班時間長這些問題在我國也普遍存在,「996」甚至是「007」的工作模式正在加劇「過勞死」。尤其年底是衝業績完成kpi考核的特殊時期,「打工人們」該如何守護健康的最後一道防線遠離「過勞死」?家庭醫生在線採訪了暨南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心血管外科副主任醫師陸華,教大家識別「過勞死」的危險信號以及從根源上預防猝死的發生。

一個月內多人過勞猝死 警惕這種無形殺手

12月4日,國美電器一名27歲員工猝死,法醫鑑定為「過勞死」。一個人被安排了兩個崗位,雙十一期間更是連軸轉,作息吃飯都極不規律,最後在公司的誓師大會上,他倒在了同事們雄壯的口號聲中。

12月8日,河南某中醫院外科醫生李曉寧猝死在家中,年僅41歲。他經常加班,深夜手術到天明是家常便飯,忙到和妻子沒有拍過一張生活照。

12月9日,商湯科技一名47歲的員工也意外猝死在公司健身房外。據悉,他加入公司不到一年,擔任業務系統開發經理。

類似事件還有很多,「過勞死」威脅著一線職工並向都市白領蔓延,尤其是醫療行業和科技網際網路高新企業更是猝死發生的重災區,發生率之高,人們聽到「過勞死」已經習以為常,見怪不怪了。

「過勞死,顧名思義是指長時間的加班工作導致過度疲勞而引起的猝死。」陸華指出,臨床上並沒有「過勞死」的說法,是社會醫學的範疇,本質上屬於猝死事件。相關數據顯示,我國每年猝死的人數高達60萬,過度加班成過勞死主要誘因。尤其是青壯年過勞死現象屢屢發生,需引起社會高度重視。

身體出現「過勞死」信號 要及時幹預

工作勞累是尋常,大多情況下休息後也能好。但長期的過度疲勞下則可能暗藏洶湧,需要提防是疾病因素或是危險在悄悄潛伏。

那麼如何界定這個「過度疲勞」?陸華表示,過度疲勞有一系列的症候群,如體力或者心理負荷過重引起的疲勞感,久久不能消除,同時身體伴隨一些不適症狀,如肩背部不適、關節疼痛、咽喉痛等、頭暈腦脹等。總的來說,疲勞狀態持續存在或者反覆達到6個月以上,已經對日常生活造成了一定的影響,同時各種檢查排除器質性的病變,可界定為「過度疲勞」。

當一個人長期處於過度疲勞的狀態,身體會發出「報警信號」,提示有「過勞死」的風險。日本「過勞死」預防協會發出十大危險信號為:一是「將軍肚」早現;二是脫髮、斑禿、早禿;三是頻頻去洗手間;四是性能力下降;五是記憶力減退;六是心算能力越來越差;七是做事經常後悔,易怒、煩躁、悲觀,難以控制自己的情緒;八是集中精力的能力越來越差;九是睡覺時間越來越短,醒來也難解乏;十是經常頭疼、耳鳴、目眩,檢查也沒有結果。

具有上述兩項者,為「黃燈」警告期,目前尚不必擔心,但要改變生活習慣。具有上述三至五項者,為「紅燈」預報期,說明已經具備過度疲勞的徵兆。六項以上者,為兩次「紅燈」危險期,必須引起高度重視。

陸華提醒,「長期處於上述應激狀態的人群,特別是工作壓力大,經常熬夜加班的職場人員,或患有心血管疾病、三高患者、吸菸人群以及不良飲食生活習慣者,都是過勞死的高危人群,如果發現自己或身邊人有過度疲勞的表現,需要進行提醒,及時幹預,以防止發展到猝死的情況。」

冬季猝死高發,這份「保命」指南快收好

「雖然過度疲勞是引發猝死的主要誘因,但直接導致患者死亡大多還是與冠心病、嚴重心律失常、高血壓、心肌病、腦卒中、腦溢血等嚴重心腦血管疾病有關。」陸華指出,近年來,我國猝死人群年輕化,一方面與頻繁加班熬夜,過度疲勞的身體狀況有關;另一方面,心腦血管疾病也逐漸年輕化,增加猝死風險。

據2020年11月發表的最新中國心衰流行病調查顯示,我國大於35歲的居民中,心衰患病率為1.3%,較15年前增加了44%。2020年1月發布的《中國中青年心腦血管健康白皮書》也顯示,我國心腦血管疾病年輕化趨勢明顯,20至29歲的患病/高風險人群佔比已達到15.3%。

而另一份關於中國疾病死亡人數最新統計報告顯示,我國每年發生心源性猝死的人數約為54.4萬,相當於每分鐘就有1人因為心臟原因而猝死,並且搶救成功率不足1%。尤其在冬季猝死率更高,比夏季高出18.7%。

現在正值猝死高發的冬季,我們該如何預防悲劇發生?陸華回答說,「冬季猝死率上升是由於心血管疾病的發生率提高,心血管疾病在天氣急劇變化,特別是由熱轉冷時發病率明顯增加。預防猝死,關鍵是要規避相關疾病的高危因素,糾正不良的生活習慣。」

陸華表示,平時生活中要注意降低和防範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做到控煙,控酒,控制心血管疾病的危險因素,減少加班,不要熬夜。睡眠對我們人體的重要性是遠超過一日三餐。他強調,年輕人揮霍掉的健康是無法再補回來,切勿提前預支生命。如果猝死不幸發生,應該進行及時有效的心外按壓,爭取一線生機。

(家庭醫生在線責編:麥瓊璇 通訊員:張燦城)

相關焦點

  • 減薪加班100小時,還是無工無收入?日本社畜困境熬過疫情能好嗎
    據日本《讀賣新聞》,日本內閣公布的公務員工作時間調查顯示,日本超過3成年輕國家公務員的月均加班時間超過了80小時,80小時是「過勞死」工作的警戒線。而在東京霞關(日本政治中樞)的國家公務員,有6%的人每月加班時間甚至超過了100小時,按每周6天工作日來算,相當於每天要多工作4小時。
  • 「拼」了命,才會錢「多多」:社畜鼻祖日本如何應對過勞死?
    02#亞洲:站在「過勞死」的邊緣當日本開始研究過勞死這一社會問題的時候,加班、猝死這種職場現象就像是病毒一樣朝亞洲開始蔓延,最嚴重的應該就數中國了。隨著日企大批量地進入中國,日企的工作習慣也隨之影響了一代中國職場的80後。
  • 我要準時下班|日本勞動法:員工加班超80小時,領導要被刑拘
    日本的拼命三郎精神可以說是世界聞名,但是也造成了社會的一系列問題,工薪族工作壓力過大,自殺和過勞死的比例直線上升,瘋狂的加班文化也讓越來越多年輕人苦不堪言。日本 2018 年通過的勞動法改革於 4 月 1 日(也就是日本新年的第一天)正式生效,為加班時間設置了上限。
  • 日本過勞啟示錄
    據日本勞工問題專家組調查,2006年,歐盟國家工人平均年度工作時長為1600小時,而日本工人是他們的1.5倍——2288小時。其中,有408小時為加班時間。2016年,日本政府發布的過勞死白皮書顯示:五分之一的企業員工有過勞死的危險;約21.3%的日本員工平均每周工作49小時或以上,遠高於美國的16.4%、英國的12.5%和法國的10.4%。
  • 23歲女孩加班猝死、底層拿命換錢?「過勞死」還要害死多少人
    如此一來,資本壓榨的道路就漸漸合理化,社會越來越卷,在各方強壓下,別說996,007都有可能很快變成社會常態,今天是消失的23歲年輕生命,誰知道明後天會不會又有其他年齡更小的人過勞而死。說到「過勞死」就不得不提到日本,這個詞就是從他們那兒傳來的。先來看看日本的工作時間:日本勞動法規定,受僱人員每天工作8小時,或每周工作40小時。
  • 日本上班族加班到抑鬱,五年368人「過勞死」,稱「沒有選擇」
    第一宗有記錄的過勞死個案就發生在日本:一名29歲男性員工在公司猝死於中風,但沒有引起太多在意。直到同公司幾位較高職位的壯年行政人員,在沒有明顯疾病情況下先後猝死,才引起媒體和關注,「過勞死」現象從1980年代末開始,成為日本社會的熱議話題。早在1947年,日本就頒布了《日本勞動基準法》規定,員工每天工作8小時,但幾十年來很少有企業遵照執行。
  • 日本加班多原因總結,特色精神造就特色文化,過勞死多是有道理的
    現在11月是日本的「防止過勞死的啟發月」,這個是根據2014年制定的《過勞死防止對策推進法》而設立的。大家都知道,日本生活壓力大,加上日本很多獨特的文化,過勞死成了日本人的一個企業文化及社會文化,連過勞死的英語karoshi也是日語發音直接拿來用的。
  • 韓一女公務員產假休一周即返崗 加班12小時致過勞死
    參考消息網2月28日報導 外媒稱,推廣生育原本應是韓國保健福祉部的眾多使命之一,但諷刺的是,這項使命如今卻成了一項挑戰,因有名在該部任職的女公務員,在產後回來上班的當周因過度勞累心臟病發猝死於辦公室內。
  • 三十年前,日本的「過勞死」風潮
    留下了妻子和三個孩子。去世之前,他已連續三年持續高強度、超時長工作,早上7時離開家門,次日2時回到家中,也沒有節假日。悲痛中的長子說,父親將自己活活累死在公司,實在是「太愚蠢了」。 八木、安田們的死亡,引起了整個日本社會對「過勞死」(Karoshi)的關注。
  • 過勞死悲劇再現 殘酷加班文化成日本社會頑疾
    如果你不認為每周只能回家幾個小時是虐待,就可以去日本工作了。澳大利亞新聞網稱,日本殘酷的加班文化已成為社會疾病,越來越多的人因超時工作死亡,這種現象嚴重到有了自己的專屬詞彙「karoshi(過勞死)」。  日本加班文化由來已久,但去年聖誕節一名年輕女孩的自殺,讓人們重新關注這一社會問題。
  • 年輕人過勞死頻發敲警鐘 過勞死離我們有多遠
    「過勞死」離我們有多遠?都市年輕人過勞死頻發無疑為我們敲響了警鐘:珍愛生命,遠離加班。  都市白領過勞猝死頻發引網友熱議  13日傍晚,奧美中國北京分公司一名年輕員工在辦公室突發心臟病,經醫院搶救無效死亡,年僅24歲。
  • 日本石川縣政府142名職員加班時間超過「過勞死警戒線」
    來源:人民網人民網東京6月29日電據《讀賣新聞》網站報導,伴隨著新冠肺炎疫情的蔓延導致各項業務的增加,日本石川縣政府142名職員2~5月的加班時間超過了被認為是「過勞死警戒線」的「1個月100小時」或「2個月以上的平均加班時間為
  • 打工人難逃「過勞時代」:每天加班3小時,心臟病風險高60%,「996...
    某知名職場社交平臺發布的《2017年度職場熱搜話題大盤點》顯示,將近40%的職場人每周要加班3~4次,55%的受訪者表示每周加班2~3小時,更有25%的職場人表示每天都要加班。按照我國《勞動法》規定,勞動者每日工作時間不超過8小時,平均每周工作時間不超過44小時。
  • 日本「加班文化」頭號重災區居然是政府公務員?報名參加「國考...
    (圖片來自unsplash) 「職場996」在中國近年來才被關注,但日本企業的「加班文化」其實早已全球聞名。為企業賣命的上班族被稱為「社畜」,「Karoshi(過勞死)」甚至成為日本為英語貢獻的一個新詞彙。近年來日本政府積極倡導實施「工作方式改革」,消除過度加班這種不人性且低效的「加班文化」,殊不知,倡導者們自己卻正遭受著這種文化的困擾。
  • 日本武藏野大學教授挖苦「過勞死」現象 校方公開道歉
    【環球網綜合報導】據日本《東京新聞》10月12日報導,日本武藏野大學教授長谷川秀夫曾在網絡就過勞死發表不當言論,截至12日該大學公開致歉稱「造成了不良影響,鄭重道歉」。近日有報導稱,日本廣告業巨頭電通公司的女性職員因每月加班時間過長而自殺,被法院判定為過勞死。
  • 當全亞洲站在了過勞死邊緣,近10%的人每周工作超過60小時
    在中國,過勞問題同樣嚴重,有數據稱,超過30%的人每周工作超過50小時,近10%的人超過60小時。 近三成人,站在過勞死的邊緣。從4月份到8月份,他平均每個月要加班76~90個小時,有的月份甚至接近100個小時。 這樣的例子,在中國也是不絕於耳,幾乎每隔一段時間,朋友圈就會被「過勞死」的新聞刷一次屏。
  • 公務員考試熱點:熱點模擬題之過勞死
    華圖教育事件概述2011年4月13日,新浪微博上一則「普華永道美女碩士過勞死」的帖子引起網友關注,僅一晚上就有近萬人轉發。帖子中說:「普華永道會計師事務所審計部門一名入職僅半年的員工由於過度勞累引發急性腦膜炎,不治身亡。」儘管是否為過勞死尚無定論,但白領的工作強度和健康狀況著實令人擔憂。
  • 「過勞」 是我們的宿命嗎?
    在中國,不僅企業的管理層、白領、底層藍領經常加班,連在很多人眼裡悠閒的公務員也不能倖免。而且,很多企業連加班費都不能保證。據《2014中國勞動力市場發展報告》數據顯示,中國九成行業周勞動工時超過40小時,住宿、餐飲業周平均勞動工時長達51.4小時,位居第一;建築業、居民服務、修理及其他服務業位居二到四位,以上行業均超過《勞動法》規定的「特殊行業」49小時工時上限。
  • 「過勞」,是我們的宿命嗎?
    而根據2015年中國適度勞動協會會長楊河清的課題組全國抽樣所做的調查,27%的受訪者每周工作40小時及以下,27.7%的受訪者每周工作41-48小時,26.5%的受訪者每周工作49-59小時,18.8%的受訪者每周工作60個小時及以上。而加班原因的前三位分別是「人手不夠,工作量大」(30.7%)、「工作內容和目標有變更」(17.6%)、「遞交任務期限短」(16.3%)。
  • 中國每年60萬人「過勞死」?老舊謠言
    這兩天以《中國每年「過勞死」60萬人》為題的文章又在社交網絡流傳,文章的根據是「有資料顯示」,但並未提及是哪些具體資料。除了60萬人「過勞死」的說法外,「每天1600人死於過勞」「中國超過日本成『過勞死』第一大國」也經常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