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權威醫學期刊《柳葉刀》發表了我國學者完成的大規模人群研究,首次明確我國患有慢阻肺的患者人數已經達到1億,已經達到了和高血壓、糖尿病人群差不多的數量。
但是如果家中沒有慢阻肺患者的家庭對於慢阻肺這個疾病依舊是知之甚少。慢阻肺是什麼?慢阻肺的形成原因有哪些?
慢阻肺是什麼?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即慢阻肺,COPD)是一種常見的以持續氣流受限為特徵的可以預防和治療的疾病,氣流受限進行性發展,與氣道和肺臟對有毒顆粒或氣體的慢性炎性反應增強有關。
簡單的來說,我們經常說的肺氣腫、老慢支大多是醫生口中的慢阻肺。但是如果患者沒有持續氣流受限的時候就不能診斷為慢阻肺,只有出現持續的氣流受限才能診斷為慢阻肺。氣流受限是指氣道阻塞或閉塞時,氣流的吸入和呼出受限。
慢阻肺的形成原因有哪些?
現如今環境汙染十分嚴重,霧霾、煙霧、粉塵、刺激性氣體,這些有害物質進入氣管後容易造成急性上呼吸道感染,長期反覆的感染會導致氣管變窄、失去彈性形成慢性支氣管炎。
再加上現在吸菸的人群越來越多,吸菸和被迫吸入二手菸,都會消耗我們的身體,有毒氣體進入肺泡或者造成肺部感染,肺泡過度膨脹失去彈性、充氣造成肺容積增大同時氣道壁被破壞,多種因素的相互影響下就會產生肺氣腫,最終形成了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冬季慢阻肺患者如何做好正確防護?
中醫認為肺主氣,司呼吸。肺為人體內外氣體交換之主要場所。其所主之氣包括自然界的「清氣」即空氣,還包括水谷精微化生的「精氣」。
秋冬天氣寒冷,患者易發生感冒,一次普通感冒都可能使病情雪上加霜。因此,如何減少疾病復發,保護已受損的肺功能,是日常養生的重點。
慢阻肺患者的冬季養生調護應當從鍛鍊、保護、膳食三大方面著手。
適度鍛鍊有助康復
多數慢阻肺患者都有長期咳嗽、多痰、運動時氣急、呼吸困難等症狀,很多患者會錯誤地認為活動可加重症狀,其實適度鍛鍊能保證正常的體力,適應溫度變化,增強禦寒能力,對慢阻肺患者的康復有著重要的意義。
運動鍛鍊 體弱患者可以從慢速散步開始,如每日步行1000米左右。日漸適應後可逐漸加快速度,延長時間,每日進行有氧運動30分鐘。有能力的患者可以慢跑、打太極拳和做呼吸操等。
改變不良生活習慣
慢阻肺的朋友們進行自我保護不僅僅是簡單地抵禦外邪,而是要從根本上提高自我約束能力,加強自我監控。
首先應從改變不良生活習慣開始,《黃帝內經》中倡導的養生法則是「法於陰陽,和於術數,飲食有節,起居有常,不妄作勞」,意指養生當效法天地自然的陰陽變化,飲食、起居有規律,不肆意消耗自己的身體。
冬季應適當增加開窗通風換氣次數,新鮮空氣能降低空氣中病原微生物的密度,減少呼吸道疾病的傳播。「寒從腳下起」,腳一旦受涼,便通過神經反射,誘發呼吸道疾病,冬季可經常睡前溫水泡腳。
注重膳食均衡與食療
保證合理、均衡的營養物質攝入,是養肺的前提。慢阻肺患者宜多食用高蛋白質、高維生素、高纖維素的食物,如瘦肉、豆製品、魚類、蘑菇等高蛋白質食物;蔬菜、水果、豆類、黑木耳等含維生素較多的食物以及粗糧等含高纖維素食物。
排毒通絡療法治肺病
針對肺系疾病在辨證論治的基礎上,結合肺絡病理狀態及病變特點,張主任採用排毒通絡、益氣扶正治療思路進行幹預,有助於提高臨床療效。
其實中醫很早就對慢阻肺有了深刻的認識,慢阻肺歸屬於中醫的「喘症、肺脹」範疇,是由於肺、脾、腎三髒的虛損引起的。慢阻肺的發病原因錯綜複雜,主要是因為痰、淤、溼,表現為咳、喘、痰、淤、腫5個方面,既有標症又有本症,適合中藥標本兼治的特點。中藥治療慢阻肺在不同的階段,中藥都體現了中醫的整體、辨證治療的特色和優勢。
中藥調理慢阻肺的臨床案例
郭大爺是一位慢阻肺患者,今年60歲了,患慢阻肺10年有餘,難受時感覺自己快抗不過去了,但每次經過住院治療又在瀕臨死亡的邊緣掙扎過來。
在患病期間,郭大爺四處求醫問藥,各種治療方式都嘗試過,但都沒有很好的效果,還是會每年定期復發。後來在電視上看到了我關於慢阻肺的講座,抱著試一試的心態來找我看診。2018年11月28日初診。
初診症狀為:胸痛咳嗽,有痰,痰中帶血,並伴有胃疼,夜間比較嚴重,有疲倦感,小便發黃,大便比較稀,中醫脈象偏細偏弱,舌苔比較紅。西醫檢查結果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結合郭大爺的整體情況,辯證分析:屬脾肺兩虛,溼熱淤積,氣鬱痰凝之證。運用排毒通肺療法,開具清熱化痰溼,理氣散淤散鬱的藥物進行治療。水煎服,每日1劑,分2次服。
12月15日複診,咳嗽咳痰的情況減輕,血量減少,胸痛也有所減輕。、根據郭大爺的恢復情況,在原方的基礎上微調藥方,再繼續調理。
2019年1月26日複診,咳嗽咳痰、胸痛的症狀消失,身體狀態好轉,病情穩定。
後進行鞏固調理,2019年2月18日進行電話隨訪,郭大爺所有症狀均消失,情況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