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歲郭大爺被慢阻肺折磨10年,中醫1個方劑,3個月恢復正常!

2020-12-11 中醫張永生

國際權威醫學期刊《柳葉刀》發表了我國學者完成的大規模人群研究,首次明確我國患有慢阻肺的患者人數已經達到1億,已經達到了和高血壓、糖尿病人群差不多的數量。

但是如果家中沒有慢阻肺患者的家庭對於慢阻肺這個疾病依舊是知之甚少。慢阻肺是什麼?慢阻肺的形成原因有哪些?

慢阻肺是什麼?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即慢阻肺,COPD)是一種常見的以持續氣流受限為特徵的可以預防和治療的疾病,氣流受限進行性發展,與氣道和肺臟對有毒顆粒或氣體的慢性炎性反應增強有關。

簡單的來說,我們經常說的肺氣腫、老慢支大多是醫生口中的慢阻肺。但是如果患者沒有持續氣流受限的時候就不能診斷為慢阻肺,只有出現持續的氣流受限才能診斷為慢阻肺。氣流受限是指氣道阻塞或閉塞時,氣流的吸入和呼出受限。

慢阻肺的形成原因有哪些?

現如今環境汙染十分嚴重,霧霾、煙霧、粉塵、刺激性氣體,這些有害物質進入氣管後容易造成急性上呼吸道感染,長期反覆的感染會導致氣管變窄、失去彈性形成慢性支氣管炎。

再加上現在吸菸的人群越來越多,吸菸和被迫吸入二手菸,都會消耗我們的身體,有毒氣體進入肺泡或者造成肺部感染,肺泡過度膨脹失去彈性、充氣造成肺容積增大同時氣道壁被破壞,多種因素的相互影響下就會產生肺氣腫,最終形成了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冬季慢阻肺患者如何做好正確防護?

中醫認為肺主氣,司呼吸。肺為人體內外氣體交換之主要場所。其所主之氣包括自然界的「清氣」即空氣,還包括水谷精微化生的「精氣」。

秋冬天氣寒冷,患者易發生感冒,一次普通感冒都可能使病情雪上加霜。因此,如何減少疾病復發,保護已受損的肺功能,是日常養生的重點。

慢阻肺患者的冬季養生調護應當從鍛鍊、保護、膳食三大方面著手。

適度鍛鍊有助康復

多數慢阻肺患者都有長期咳嗽、多痰、運動時氣急、呼吸困難等症狀,很多患者會錯誤地認為活動可加重症狀,其實適度鍛鍊能保證正常的體力,適應溫度變化,增強禦寒能力,對慢阻肺患者的康復有著重要的意義。

運動鍛鍊 體弱患者可以從慢速散步開始,如每日步行1000米左右。日漸適應後可逐漸加快速度,延長時間,每日進行有氧運動30分鐘。有能力的患者可以慢跑、打太極拳和做呼吸操等。

改變不良生活習慣

慢阻肺的朋友們進行自我保護不僅僅是簡單地抵禦外邪,而是要從根本上提高自我約束能力,加強自我監控。

首先應從改變不良生活習慣開始,《黃帝內經》中倡導的養生法則是「法於陰陽,和於術數,飲食有節,起居有常,不妄作勞」,意指養生當效法天地自然的陰陽變化,飲食、起居有規律,不肆意消耗自己的身體。

冬季應適當增加開窗通風換氣次數,新鮮空氣能降低空氣中病原微生物的密度,減少呼吸道疾病的傳播。「寒從腳下起」,腳一旦受涼,便通過神經反射,誘發呼吸道疾病,冬季可經常睡前溫水泡腳。

注重膳食均衡與食療

保證合理、均衡的營養物質攝入,是養肺的前提。慢阻肺患者宜多食用高蛋白質、高維生素、高纖維素的食物,如瘦肉、豆製品、魚類、蘑菇等高蛋白質食物;蔬菜、水果、豆類、黑木耳等含維生素較多的食物以及粗糧等含高纖維素食物。

排毒通絡療法治肺病

針對肺系疾病在辨證論治的基礎上,結合肺絡病理狀態及病變特點,張主任採用排毒通絡、益氣扶正治療思路進行幹預,有助於提高臨床療效。

其實中醫很早就對慢阻肺有了深刻的認識,慢阻肺歸屬於中醫的「喘症、肺脹」範疇,是由於肺、脾、腎三髒的虛損引起的。慢阻肺的發病原因錯綜複雜,主要是因為痰、淤、溼,表現為咳、喘、痰、淤、腫5個方面,既有標症又有本症,適合中藥標本兼治的特點。中藥治療慢阻肺在不同的階段,中藥都體現了中醫的整體、辨證治療的特色和優勢。

中藥調理慢阻肺的臨床案例

郭大爺是一位慢阻肺患者,今年60歲了,患慢阻肺10年有餘,難受時感覺自己快抗不過去了,但每次經過住院治療又在瀕臨死亡的邊緣掙扎過來。

在患病期間,郭大爺四處求醫問藥,各種治療方式都嘗試過,但都沒有很好的效果,還是會每年定期復發。後來在電視上看到了我關於慢阻肺的講座,抱著試一試的心態來找我看診。2018年11月28日初診。

初診症狀為:胸痛咳嗽,有痰,痰中帶血,並伴有胃疼,夜間比較嚴重,有疲倦感,小便發黃,大便比較稀,中醫脈象偏細偏弱,舌苔比較紅。西醫檢查結果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結合郭大爺的整體情況,辯證分析:屬脾肺兩虛,溼熱淤積,氣鬱痰凝之證。運用排毒通肺療法,開具清熱化痰溼,理氣散淤散鬱的藥物進行治療。水煎服,每日1劑,分2次服。

12月15日複診,咳嗽咳痰的情況減輕,血量減少,胸痛也有所減輕。、根據郭大爺的恢復情況,在原方的基礎上微調藥方,再繼續調理。

2019年1月26日複診,咳嗽咳痰、胸痛的症狀消失,身體狀態好轉,病情穩定。

後進行鞏固調理,2019年2月18日進行電話隨訪,郭大爺所有症狀均消失,情況穩定。

相關焦點

  • 重視慢阻肺防控,讓呼吸更暢快 蘇州科技城醫院舉行慢阻肺義診活動
    重視慢阻肺防控,讓呼吸更暢快 蘇州科技城醫院舉行慢阻肺義診活動 2020-11-19 13:4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活動後氣短,小心得了慢阻肺
    李大爺最近有點力不從心,原來和老伴兒一起爬個山、跳個舞都沒問題,但最近有點跟不上老伴兒的節奏,活動的稍微大點就有點氣短喘不上氣來,李大爺趕緊去醫院看看到底是出了什麼問題,經過一番檢查,醫生說李大爺是"慢阻肺",李大爺忙問這"慢阻肺"是個啥病啊?
  • 小心慢阻肺
    慢阻肺在我國的發病率甚高,最近的一項調查則表明慢阻肺在20歲以上人群中發病率為8.6%、40歲以上人群中為13.7%、而在60歲以上的人群中則高達27%,以此推算,我國有慢阻肺患者近1億人,實在是一個不容小覷之事。
  • 咳嗽氣短小心慢阻肺!關於慢阻肺的3個小知識,不可不知
    那麼除了可能是支氣管炎、咽喉炎等問題,這裡要說的是另一種進行性的肺部疾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這種病也會有咳嗽、咳痰的症狀出現,主要是累及肺組織的損害。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可簡稱慢阻肺。這是一種因氣流受限而導致的不完全可逆性的肺部疾病。尤其可多見於常年吸菸的中老年男性人群。且大部分都可患有這種肺病。主要的典型症狀就是咳嗽、咳痰以及可有呼吸困難感。
  • 每分鐘約2人死於慢阻肺 一根火柴測出肺好壞
    今年11月15日是世界慢阻肺日,今年慢阻肺日的宣傳主題是「認識慢阻肺的多面性」,提高民眾對慢阻肺的警惕。寧波市呼吸系統疾病防治臨床指導中心副主任、寧大醫學院附屬醫院呼吸內科主任鄧在春表示,慢性阻塞性肺病也就是慢阻肺是一種可預防、可治療的氣道慢性炎症性疾病。
  • 慢阻肺別忽視胸科專家教你「暢快呼吸」
    11月11日一大早,通州區北苑街道新華大街社區居委會內,北京胸科醫院的醫護人員們正在給大爺大媽們進行肺功能測試。「您這個肺功能有些下降,您看這數值,您平時上樓肯定會有喘氣困難的現象,咱們得幹預一下了,要不然以後這種現象會越來越明顯。」
  • 當心「慢阻肺」-沉默的殺手!
    2020年11月18日是第19個世界慢阻肺日,今年的主題是「防控慢阻肺,你我攜手行」。什麼是慢阻肺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簡稱「慢阻肺」),英文簡稱「COPD」,是一種常見的慢性呼吸系統疾病,主要是由於吸菸等原因引起氣道狹窄或肺氣腫等結構改變,導致呼吸氣流受阻,感到呼吸費力或透不上氣,常伴有咳嗽、咳痰等不適。
  • 5個吸菸者中就有一個患者,慢阻肺到底是什麼?
    11月第三周的周三定為「世界慢阻肺日」。今年的11月18日為「世界慢阻肺日」,四川大學華西醫院為提高群眾對慢阻肺的認識,普及慢阻肺預防知識,開展主題為「改善慢阻肺生活,無論何人與何地」義診活動。據介紹,「慢阻肺」全稱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一種常見的以持續性氣流阻塞為特徵的慢性進展性肺部疾病,包括慢性支氣管炎和肺氣腫。
  • 呼吸慢病管理創新 全國首個慢阻肺數位化生態管理系統落地銀川
    銀川2019年4月1日 /美通社/ -- 3月31日,銀川市衛生健康委員會與葛蘭素史克(中國)投資有限公司(以下簡稱「GSK 中國」)籤署戰略合作協議,開展銀川市呼吸慢病管理建設(以下簡稱「項目」)。
  • 這幾類人最易患慢阻肺 其中之一就是吸菸的人 一根火柴測出肺好壞
    最新數據顯示,慢阻肺已成為全球第四大致死疾病!世界衛生組織數據顯示,我國慢阻肺死亡率居各國之首,我國40歲及以上人群慢阻肺患病率為13.7%。「心腦血管病、惡性腫瘤、慢性呼吸系統疾病和糖尿病被世界衛生組織並稱為『四大慢病』,在我國慢阻肺已成為慢病防控的短板。」
  • 世界慢阻肺日:診斷慢阻肺 肺功能檢查是金標準
    內容提要:2020年11月18日是第19個世界慢阻肺日,今年的主題是「防控慢阻肺,你我攜手行」。什麼是慢阻肺?如何能早期發現?能治癒嗎?今天,北京中醫藥大學東方醫院呼吸熱病科董尚娟醫生跟大家聊聊慢阻肺的相關知識。
  • 岐元堂中醫調養3個月 63年創傷性白內障復明
    導讀:68歲的郭女士因治療便秘來到岐元堂,治療3個月,竟同時被大夫治好了隱瞞了63年的創傷性白內障。 《中華眼外傷職業眼病雜誌》刊登的的論文《住院眼外傷475例分析》收集了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眼外傷住院475例(487眼)的資料,回顧性分析其人口學特徵、眼外傷類型和致傷原因。 統計顯示,男女之比為3.95:1,以農民和學生多見,≤10歲和40~49歲高發。
  • 用於治療慢阻肺的新上市的「雙支擴」劑有何特別?
    淺談目前在我國上市的「雙支擴」劑 慢阻肺是一種常見的、可預防、可治療的異質性疾病,最常見的呼吸症狀包括呼吸困難、咳嗽、咳痰等,目前我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簡稱慢阻肺或COPD)患者約1億人,40歲以上人群患病率13.7%,較10年前增長16.7%,60歲以上人群患病率超過27%[1]。
  • 世界慢阻肺日丨積極戒菸預防慢阻肺 讓呼吸自由自在
    大河網訊 11月18日是世界慢阻肺日,今年的主題為改善慢阻肺患者生活,無論何人與何地,為普及慢阻肺防治知識和技能,預防、阻止該病的發生和進展,切實降低危害。河南省衛生健康委、河南省疾控中心發布健康教育核心信息。預測:2060年死於慢阻肺及其相關疾病人數將超過每年540萬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簡稱慢阻肺)是最常見的慢性呼吸系統疾病。
  • 中國慢阻肺(COPD)創新藥!阿斯利康創新三聯布地格福吸入氣霧劑正式...
    2020年01月13日訊 /生物谷BIOON/ --阿斯利康(AstraZeneca)近日宣布,慢阻肺(COPF)三聯新藥布地格福吸入氣霧劑正式在中國上市。在中國,布地格福吸入氣霧劑於2019年12月獲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NMPA)正式批准,用於慢阻肺患者的維持治療。作為慢阻肺治療的三聯吸入創新藥物,布地格福吸入氣霧劑早於歐美獲批,使中國成為全球第二個批准該藥的國家。
  • 新冠肺炎:英國研究發現患者染疫後,3個月肺功能未恢復正常
    新冠肺炎:英國研究發現患者染疫後,3個月肺功能未恢復正常英國牛津大學近日運用一種新肺部掃描技術,掃描10名病情相對輕微新冠肺炎患者,結果發現大部人肺功能,在染疫後3個月仍未恢復正常。患者吸入氙氣後,肺部部分區域出現黑影,代表肺功能有問題。研究團隊對10名年齡介乎19至69歲、未曾入住深切治療病房或使用呼吸機的患者接受磁力共振(MRI)時,讓他們吸入氙氣,從而觀察其肺部活動。團隊其後發現,10名患者當中,8人在中招後3個月出現持續呼吸短促及疲倦情況,反映其肺功能出現問題。
  • 慢阻肺能治癒嗎?還能活多久?一文說清楚
    慢阻肺,全稱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我國高發的老年性呼吸系統疾病。據WHO統計:40歲以上人群患病率高達13.7%,致殘率和病死率很高。目前,慢阻肺是僅次於高血壓、糖尿病的慢性疾病。 既然,慢阻肺發病率這麼高,死亡率也這麼高,那麼是否有藥物可以徹底治癒慢阻肺呢?
  • 促進慢阻肺規範化診療,暢談NICE慢阻肺診療更新要點
    慢阻肺的診斷呼吸困難、慢性咳嗽或咳痰、伴吸菸史或職業粉塵、煙霧或化學物質暴露史等患者,需考慮慢阻肺的疑似診斷。慢阻肺確診主要取決於肺功能檢查提示存在持續的氣流受限。在評估慢阻肺嚴重程度和預後時,不推薦使用綜合評分(如BODE指數),而應考慮影響長期預後的個體危險因素,如吸菸情況、住院次數、運動耐量等。
  • 世界慢阻肺日丨記住C、O、P、D這四個字母,中西醫結合巧防治
    中國江蘇網訊(記者 孫駿 通訊員 楊璞)2020年11月18日是第19個世界慢阻肺日,今年的主題是「防控慢阻肺,你我攜手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簡稱慢阻肺,英文縮寫COPD)被稱為「沉默的殺手」,已成為全球第四大致死疾病。
  • 近1億中國人患有這個病!治療慢阻肺,用好祛痰藥很重要
    作者:廣東省藥學會 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 梁雪茵11月18日,世界慢阻肺日(每年11月第三周的周三)也許,你不知道,我國的慢阻肺患者人數約1億,而全球範圍內,約有3億慢阻肺患者。慢阻肺病是一種常見的慢性呼吸系統疾病,是由於吸菸等原因引起氣道和肺泡損傷,導致呼吸道氣流受限。慢阻肺具有進行性、不可逆特徵,臨床表現為長期反覆咳嗽、咳痰和喘息,久而久之將演變成肺心病,最後可能累及全身各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