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周莊旅遊
欄目介紹
本期作者/葉蘭飄香
風從南國的大地上吹過,吹綠了夢裡水鄉的一草一木,透過一道道古老的窗戶,展現出一幅絕版周莊的千裡長卷,讓每一個遊子流連忘返。
是誰用一把神奇的鑰匙,開啟了一扇水墨丹青的記憶大門?又是誰讓千年的雙橋,走向世界?
雙橋又稱鑰匙橋,在江南水鄉極為罕見,在眾人的眼中舉世矚目。橋面,一橫一豎;橋洞,一方一園。始建於明代萬曆年間,兩橋相連。石拱橋世德,橫跨南北市河,石樑橋永安,平架在銀子浜口。兩橋宛如一把古時候鑰匙,恰到好處地掛在腰間,渾身透著迷人的雅致。
沉睡了千年的古橋,安靜地躺在吳地子民的懷抱中,像未滿月的孕兒進入了夢香。似乎沒有誰從藝術層面考量這座古橋的建築風格,直到1983年春,一艘小船載來了陳逸飛。
旅美碩士學位的畫家,是那麼嚮往江南小鎮。他深深愛著夢裡水鄉的粉牆黛瓦,小橋流水的貞豐人家。穿過深宅大院,坐上漁家小舟,走過青石板的石拱橋,大街小巷瀰漫著他的足跡,槳聲燈影裡有他朗朗的笑聲。
千年的古鎮,樸實無華,旖旎的風光,打動了陳逸飛。情有獨鐘的陳逸飛,用內心深處的情感,揭開了千年古鎮的神密面紗。以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文化為內涵,以江南水鄉文化元素為調色板,在紐約把周莊的雙橋搬上了畫布,創作了《故鄉的回憶》。在哈默的畫廊展出了巨幅作品。西方石油公司總裁阿曼德.哈默,偏愛收藏。有意思的是,第二年訪華時,特意帶了《故鄉的回憶》這幅作品進了中南海,親手贈送給鄧小平。
周莊是一種文化符號,是一把蒼老的槳,從容的響起。《故鄉的回憶》開啟了東方之門,夢裡水鄉的「鑰匙橋」走上了世界舞臺,古老的周莊成為了海內外遊子嚮往的中心,也迎來了一批批海外投資商。陳逸飛與周莊結緣,乃至融入生命的開始。正如他自己所說的那樣「周莊是我的第二故鄉,是我生命中的一部分」。
1985年,世界聯合國協會「故鄉的回憶」首日封,由陳逸飛親筆籤名向全世界發行。之後,陳逸飛以周莊的春夏秋冬為題材,完成了水鄉古鎮的郵票設計稿。我是一名郵政工作者,多麼渴望郵票早日發行,讓崑山早日登上國家名片。直到2001年4月,國家郵政局發行《水鄉古鎮》特種郵票一套6枚,其中一枚為周莊,填補了崑山歷史上未發行郵票的空白。可是,遺憾的是陳逸飛的畫稿沒有採用。
華燈初上,明月照迷樓,千裡共嬋娟。柔情似水的江南,一番迷人的景色,秋雨點點,遊船悠悠,故裡的水鄉澤國,涓涓流水日夜流淌。秋風夾著一絲絲寒意,秋雨打溼漉了我的衣襟,我故地重遊,再次踏上雙橋時,不知道為什麼心裡空蕩蕩,渾身冷冰冰,15年的往事仿佛就在昨天。
2005年4月10日,著名旅美畫家陳逸飛不幸在上海華山醫院逝世,消息傳來,悲痛欲絕,真的讓我難以接受。
2006年4月11日,是聞名海內外華人陳逸飛先生逝世一周年的哀悼日,為表達周莊人民的一片情誼,我作為崑山郵政人的唯一代表,在水鄉周莊有幸參加了「逸飛之家」紀念館的落成典禮。紀念館座落在市中心蜆江街雙橋旁邊,佔地面積約6000平方米,莊嚴,肅穆的紀念館,正中央懸掛著陳逸飛先生的遺像,周圍的牆上掛著逸飛先生生前的巨幅畫稿圖片。前來參加悼念活動的有逸飛先生的遺孀宋美英夫人,著名作家餘秋雨,上海東方電視臺主持人曹可凡,郵票設計家陳曉聰,以及崑山市委市政府和周莊鎮政府的有關領導,陳逸飛先生的友人,人們默默地獻花、致哀、鞠躬、祈禱、寄託哀思……
落成典禮結束之後,「逸飛之家」正式向中外遊客開放。參加這次活動,最引人注目的是一冊《逸飛視界》,由宋美英著,著名作家餘秋雨,在《逸飛視界》中,這樣說「他曾以中國的美麗,感動過世界」。另一冊是《逸飛周莊》,由水鄉周莊旅遊股份有限公司編著。
中午聚餐時,我冒昧地請餘秋雨、曹可凡、宋美英在《逸飛視界》留下了大名,於是在我的身後排起了長隊,賓客紛紛慕名而來,我感到有些內疚,心情久久不能平靜。而如今,細細品味,值得珍藏,更激起了我對陳逸飛先生,周莊水鄉文化的情思。
在美留學的畫家數不勝數,將雙橋作題材的畫家也有成千上萬,為什麼唯有陳逸飛脫穎而出?江南水鄉古鎮比比皆是,旅遊項目時出新招,為什麼周莊現象永遠耐人尋味?
是周莊給了陳逸飛藝術靈感,是陳逸飛用畫筆點化了周莊,彼此都獲得了天賜的良機。
如果說逸飛先生是水鄉藝術文化的開拓者,那麼,周莊鎮的各屆政府領導和全鎮人民是水鄉文化的實踐者,呵護者,1995年,周莊旅遊文化大發展,開始籌建旅遊發展總公司,拉開了水鄉文化旅遊的序幕。以「衣食住行」旅遊特色豐富內涵,以水鄉文化旅遊為特色,融合了綠水青山的理念,以保護古鎮原有的風貌,每年的四月份舉辦周莊國際旅遊節、傳統文化的民族服飾節、國慶中秋燈會,夜遊周莊等。同時,打造完美的裝束,優化自然資源,實現優勢互補,先後投入了數千萬元,如三線入地,汙水處理,機關單位的辦公場所,從古鎮中遷移,建立以旅遊文化為特色等等舉措,贏得了遊人的一片讚譽。據統計,近年來,中外遊客達到300萬人次,每年的三產服務業的財政收入超過1個億。
有朋自遠方來,每逢節假日,陪同全國各地的賓客到周莊走一走,看一看,每次都有不同的視覺,它變得更加靚麗,更加迷人。一位雲南的朋友,臨行前告訴我「到江南水鄉,不遊周莊內撼事也」。
每次回家的路上,遙望著故裡周莊,令我心曠神怡,神採飛揚。南湖浪輕輕地搖晃著夜泊的泛舟,船娘的漁歌裡還有著江南女子的情懷,那座走向世界的「鑰匙橋」風採依舊。
這裡凝聚了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五千年的文明史,匯集了文人雅集的三毛茶樓,柳亞子迷樓趣事,這裡保存著明清年代的深宅大院,江南富商沈萬三的沈廳,還有國民黨元老葉楚傖故居,這裡「轎從門前過,船在家中行」,水鄉文化孕育著的一片生機。
千年的水鄉文化源遠流長,日夜流淌,宛如東方威尼斯的一顆燦爛明珠,展現在人們的眼前……
而如今,陳逸飛先生安詳地躺在夢裡水鄉的故裡,《故鄉的回憶》是他的靈魂所在。崑山人民永遠不會忘記他。
逸飛,周莊,一個解不開的情結,一段斷不了的情緣!
圖片來源於周莊旅遊
智慧崑山整理髮布
部分圖片源於網絡,未能核實作者,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