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傳奇——劉老漢善有善報

2020-08-22 有智慧的故事

山東老漢劉存德,住在泰安縣城東的山口莊,家中富裕,就在市集上開了一家酒店,生意興隆,賺了不少錢,成為巨富人家。

劉老漢的侄子,年近中年還沒有兒子,打算想買個年輕少婦做小妾,來到酒店找劉老漢借錢。劉老漢問要多少錢,侄子回答說要十二貫,劉老漢二話沒說就同意了。正要把錢遞給侄子,聽見酒店外面一陣悽慘的哭聲,劉老漢和侄子出來看,原來是一對年輕夫婦相對哭泣。

劉老漢問年輕夫婦是怎麼回事,那男人說道:「我叫楊忠,這是我的妻子韓氏。我們從豐縣逃荒來到這裡,盤纏資費全都用盡,再也活不下去了。不得已只好賣掉妻子來度過難關。現在買主已經來了,馬上就要生離死別,所以這樣悲傷難過。」劉老漢問楊忠把妻子賣給了誰,楊忠指著他的侄子:「就是賣給了他。」

劉老漢對侄子說道:「他們夫妻情深義重,彼此也不願分離,你又何必做拆散恩愛夫妻的惡人。不如另外物色一個,如果要用錢,幾十幾百貫我都借給你,而且分文不收你的利息。」侄子覺得這樣更划算,就高興地同意了。

楊忠感激劉老漢的好意,卻更加悲傷:「老人家您讓我們夫妻團聚,當然是一番好意。可是我們現在沒有吃的沒有穿的,還是會挨餓受凍而死。」劉老漢說道:「我照著你的賣身價給你錢。」韓氏哭道:「我們是外地人,就算您給我們錢,租房子就得用去一半,剩下來的錢,很快也就用完了,到時候他還是得賣掉我。」劉老漢說道:「不會的。我在村子外面有幾間空閒的房子,借給你們住。房子外面還有幾畝田地,租給你們耕種,這樣你們可以維持生活了。」楊忠夫婦聽了,跪在地上給劉老漢連連磕頭感謝。劉老漢如數給了他們夫妻十二貫錢,把他們安置在村外的房子裡。

楊忠一路逃荒,歷經艱辛,現在有了田地,加倍珍惜,每天勤苦耕作,生活也格外儉樸。不到幾年楊忠夫妻的生活就漸漸寬裕起來,把劉老漢當初給的身價錢一點點還清了,還要加倍還他利錢。劉老漢見小兩口誠實厚道,只收了借給他們的十二貫錢,利息全退還了夫妻倆。

楊忠夫妻倆對劉老漢的恩德感激不盡,一心想要報答,每當劉老漢家裡有事需要人幫忙,楊忠夫妻都會一同過去,和劉家的家人一起幹活。

這一年劉老漢的孫子剛剛四歲,夏天裡感染了天花,滿臉生痘,很快病情急轉直下,全身發腫生瘡,又過了八九天,不治而亡。劉老漢無比傷心,命令楊忠把屍體帶出去埋葬了。埋葬的地方就是楊忠當初租種的田地那兒。

楊忠挖了一個大坑,把劉老漢孫子的屍體放了進去。不忍心一下子把屍體給埋了,就先把屍體的下半身埋進土裡,上半身還露在外面。過了一會兒,意外地發現小孩子的嘴唇好像微微在動,用手一摸,果然還有微弱的氣息。楊忠連忙把孩子從土裡抱出來,見他呼吸比原來又明顯大了許多,就要抱著孩子去告訴劉老漢。

韓氏攔住他,說道:「你現在去告訴老人家小孩子活過來,他當然會高興,可是如果小孩子再出意外,豈不是讓老人更難過?不如先把孩子抱回我們家,如果他沒挺過來又死了,就再把他埋了;如果他真的活過來,等到他痊癒之後再告訴老人家也不遲。」楊忠覺得有道理,就先把孩子抱回了家。

在這之前,夫妻倆曾經在路上撿到過一包穿山甲,聽說這種藥最適合發天花的人服用,就把藥煎了給小孩子服下去。孩子服了藥之後不久,身上的痘全都起了泡,破了之後全是水,楊忠又去取路上的熱土蓋在孩子身上。到了第二天,小孩子醒了過來,喊著媽媽要吃的。楊忠連忙用糯米煮了稀飯餵他吃下去。小孩子的身體漸漸好轉,身上的痘結了厚厚的一層痂,二十多天之後,痂全都脫落了,孩子也能起床走路了,開始思念母親不時地啼哭。

楊忠讓韓氏去劉家,找機會把孩子活著的事告訴他們。韓氏來到劉家的時候,劉老漢的妻子正在屋子裡思念孫子,暗中流淚。韓氏對她說道:「小公子其實沒有死,正在我家中,他也天天思念母親,請您跟我去看看。」劉老漢的妻子幾乎不敢相信,忙帶著兒媳婦一起去韓氏家中,見到孩子以後喜出望外,如獲至寶。

劉老漢問楊忠孫子是怎麼活過來的,楊忠把經過詳細述說了一遍,自此之後,劉老漢對待他更加另眼相待了。

本文譯自古代筆記小說《益智錄》,原文有評,摘錄如下:

劉翁使楊忠夫婦團聚,仁也;如數給伊身價,信也;安置其身,禮也;愛其老誠,智也;受原價而返其息,義也。劉翁行此五者,皆美德也。有德者必有後,嫡孫重生,天理則宜然也。蓋防如翁之厚德,固人所難,而食報之速,亦出意外。閱之,可以感發人之善心。

相關焦點

  • 二千六百元買下五桶水 精明劉老漢因貪圖便宜被騙
    合肥晚報11月4日訊 一向精明的劉老漢因貪圖便宜,結果被騙子們狠「涮」了一把,發財夢破滅,2600餘元的血汗錢轉眼化為泡影。  11月1日中午11時許,家住明光市潘村鎮新村村的劉老漢見午飯還沒燒好,便帶著孫子在村頭公路邊閒逛,遠遠地看見路西駛來一輛裝載油桶的尼桑小貨車,車上走下3個青年,向路人推銷食用油,劉老漢好奇地上前探個究竟。
  • 明清筆記小說白話摘錄:劉老虎
    另一個聲音回答了好幾個姓名,而劉老虎的名字也在其中。(網絡圖片:土地廟)劉老虎心想自己沒犯過什麼大罪啊,怎麼要抓自己?還以為是衙門口的差役捉拿拘留。劉老虎說:「你是歹徒吧?還問我是幹什麼的?」大漢解釋說:「我是過路的旅客,為什麼說我是歹徒?」(網絡圖片:壯漢)劉老漢質問道:「既然是過路的外鄉人為什麼不去旅店投宿?卻在山洞休息,這麼詭異,肯定不是好人,不說實話就宰了你!」
  • 明清傳奇譜寫的戲曲新時期,明清傳奇的興衰以及藝術特色
    明清傳奇是繼元雜劇後中國戲曲的又一個高峰,它是在南戲的基礎上發展形成的,保持了一些南戲原有的體制和格律,並加以發展提高。「傳奇」一詞源於唐代短篇小說,寓意作品富有奇異性和新顆性,自元代起用以指戲曲,宋元南戲、元雜劇都曾稱為「傳奇」;明代以後,則多指明清兩代以南曲為主的長篇戲曲作品。
  • 吉昱凡:《明清傳奇史》評介
    引言 說起介紹一本明清研究的著作,如果書名有個「史」字,總讓人覺得厚重深刻些,我們就選了這本郭英德先生的《明清傳奇史》。800多頁的字數,冷靜平淡的語言,中規中矩的結構,失了些靈動,卻多了幾分穩重。
  • 老漢挖到西周「銅罐」,卻被扔後院當夜壺
    陝西扶風縣段家鎮大同村,有一位姓劉的老漢,祖上世世代代在當地務農,很少有讀書出去了,劉老漢自己就沒讀過什麼書,對於他來說種地就是自己懂的所有學問,看著地裡的莊稼到了秋冬天能有一個好的收成,就是最大的樂趣了。1971年,一場突如其來的暴雨破壞了大同村附近的寶雞峽河道,從兩岸衝下了許多的泥沙至河中。等到暴雨停了之後,河水也漸漸的退去了。
  • 民間故事:老漢見義勇為,以為白撿個兒子,結果卻被人家套路了
    劉老漢地問道。「我…我從這裡路過,見這裡的河水清澈,就想看看水,可腳下土一軟,我就栽進河裡了。謝謝您的搭救!」年輕人說道。「快回家去吧!下次可別自己來了,多危險呀!」劉老漢囑咐道。年輕人謝過劉老漢後就離開了。劉老漢騎上車子繼續前行。
  • 六旬老漢帶刀到社區申辦低保 申辦不順拔刀傷人
    事發當天,林老漢就帶著一把水果刀到社區,找社區工作人員「談談」。  負責經辦林老漢申請的就是受害者劉女士。當天,劉女士按照相關流程為林老漢辦理,在辦理過程中,劉女士發現林老漢提供的材料不齊全,就讓林老漢回去補辦。  申辦不順老漢拔刀傷人  林老漢為此很生氣,他認為,是社區工作人員故意刁難他。
  • 重慶酉陽千年銀杏披金甲 傳奇故事醉遊客
    林正全說,相傳很久以前,野人嵌的路邊住著一劉姓人家,一家人靠60多歲的劉老漢編織草鞋賣錢過日子。劉老漢待人和善,過路人到他家歇腳,他都要倒茶水喝,給葉子煙抽。有一天,一個拄著木棍的叫花子走進了劉家。劉老漢照樣倒茶水、給葉子煙。叫花子臨走時,劉老漢還把自己吃的野菜粑送給他。叫花子一連來了5天,劉老漢每天都給他倒茶水、給葉子煙、送野菜粑。叫花子在第五天臨走時,把自己拄的木棍倒插在了劉老漢的家門口。
  • 老漢喝醉在大街哭喊,鄰居阿姨說是造孽,老漢說這都是報應啊
    每天上班,我都會看見撿破爛的劉老漢,他從來沒有跟別人打過招呼,也從來沒有人跟他打過招呼,仿佛是從別處來的無親無故的一個人,要不是那天看他喝得爛醉,坐在大街上嚎啕大哭,我根本不會注意到他。那天我下班,老遠的就看到街上一群人圍成一個圈子。
  • 老漢院中挖井,挖出一個黑陶罐,專家:罐中大有玄機
    老漢院中挖井,挖出一個黑陶罐,專家:罐中大有玄機今天和大家分享的這個小故事,關於山西一個十分幸運的老農民,他本以為自己的一生就這樣窮困潦倒的過下去,沒想到挖井的時候,一個黑陶罐的出現徹底改變了老漢一家人的命運
  • 新白娘子傳奇:老漢捨命救許仙,許仙為何沒有回報對方?
    記得小時候第一次看《新白娘子傳奇》的時候,就有種欲罷不能的感覺,因為故事的改編,劇中白素貞的扮演者又是趙雅芝,渾身上下不見一點妖氣,反而仙氣飄飄,那時候是多少人心中的完美女神!在92版《新白娘子傳奇》播出之前,其實再早之前的白蛇傳版本並沒有白素貞知恩圖報的橋段,後來是為了故事的飽滿性才加入了這個橋段。你可以查閱一下古代的這個版本的故事,就是單純的白素貞看上了白面書生許仙,強行要跟他好,單純的人妖戀,法海是站在正義的一面出來反對他們的。而到了92版,把白素貞這個人物形象正面化了,法海倒成了毀人家庭的大壞蛋了。
  • 善有善報的出處、釋義、典故、近反義詞及例句用法 - 成語知識
    善有善報的詳細解釋:成語名稱:善有善報(shàn yǒu shàn bào)成語釋義:善:好的。報:報應。做好事必有好的報答。常與「惡有惡報」連用。成語出處:明·蘭陵笑笑生《金瓶梅》第一回:「善有善報,惡有惡報,天網恢恢,疏而不漏。」
  • 餓狼吃羊追進值班室 濟寧放羊老漢手持羊鞭擒餓狼
    據山東廣播電視臺新聞中心《早安山東》報導,7月30號,正當劉老漢在村頭一個鐵路道口放羊的時候,他和他的羊羔們竟然和一大一小兩隻狼狹路相逢。    鄒城市北漸興東村劉廷良告訴記者,「追我的羊,追了80米,又追回來。兩頭狼,一口咬了脖子,我拿鞭子打,沒用。」
  • 老漢自造房車欲帶老伴旅遊 稱老有所樂愉度夕陽
    劉老漢和他的「房車」 快報記者 劉勁松 攝  昨日,鎮江本地論壇上一則帖子裡的照片引起了人們的好奇,圖片裡是一個帶著輪子的木製廂型物體,有木板、有玻璃、有支架,呈斜方形,玻璃上還貼著對聯,遠看像一個賣熟食滷品的小車,近看裡面竟有鋪蓋,這到底是什麼
  • 老漢鏟走祖墳一捧土,道士說:王氣洩露,兒子才能稱王!句句應驗
    老漢鏟走祖墳一捧土,道士說:王氣洩露,兒子才能稱王!中國是一個重情重義的國家,尤其注重孝道文化,所以很多的中國人都很孝順,一般在老人百年之後,後輩子孫們都喜歡在老人的墳墓上立下石碑、種上松樹柏樹等代表長命百歲的吉利樹種,逢年過節的時候還會給老人的墳墓添土,一次一般墳頭越高大,說明裡面的老人故去時間越久,家裡的子孫後代越孝順,並且還有一個約定俗成的習俗,那就是祖先墳頭上的東西是千萬動不得的,但是,在古代,老漢鏟走祖墳一捧土
  • 古代文化:戲劇——明清傳奇、地方戲曲
    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古代文化:戲劇——明清傳奇、地方戲曲,明清傳奇。明清時期,中國古典戲曲繼元雜劇之後進人了又一個大發展、大繁榮的歷史新時期。其代表形式是傳奇。明代傳奇在初期由於受到文化專制主義及封建倫理觀念的束縛,單調貧乏,少有佳作。
  • 明清戲曲被稱為「傳奇」,它代表著明清戲曲藝術的最高成就
    元代雜劇是我國古代戲曲發展的高峰,然而隨之而來的明代戲曲,在盛極的元代戲曲面前沒有停滯不前,而是以極大的勇氣和實力創造出明代傳奇這樣一個嶄新的戲曲體式傳奇。傳奇這個詞在唐代是指文言小說,明清時,人們漸漸把不包括雜劇在內的中長篇戲劇也通稱為「傳奇」,從此「明清傳奇」就成為了一個專稱,它代表著明清戲曲藝術的最高成就,在我國戲曲史上留下了璨璨奪目的一頁。
  • 郭英德作品集合,小編力薦《明清傳奇戲曲文體研究》
    《明清傳奇戲曲文體研究》豆瓣評分:7.6作品簡介:《明清傳奇戲曲文體研究》旨在從文體學的角度,對明清傳奇戲曲進行歷史描述與理論探討相結合的研究。全書分別深入地考察了傳奇戲曲文體在劇本體制、語言風格、抒情特性、敘事方式等各個層面的歷史變遷過程,力圖準確地描述它從明成化元年(1465)到清宣統三年(1911)近450年的演進歷程。同時,《明清傳奇戲曲文體研究》著力將傳奇戲曲文體的歷史變遷置於明清時期的歷史文化背景中加以考察,闡釋二者之間的互動關係,以及該文體各個層面的變遷本身所蘊含的文化意義與文化功能。
  • 弄壞犁具急煞老漢 翻山越嶺盜牛耕田
    弄壞犁具急煞老漢 翻山越嶺盜牛耕田 來源:紅網 作者:黃純麗 王鳳英 編輯:楊潔 2014-04-26 17:06:37
  • [基礎知識]明清傳奇及作家簡介
    鄧浩  關於明清傳奇  明清傳奇是以唱南曲為主的長篇戲曲形式,是宋元南戲的進一步發展。它與雜劇主要有以下區別。  1.雜劇體制的通例是四折一楔子,不標折目;傳奇不稱「折」而稱「出」,並加出目,出數不定,多是四五十齣的長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