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人是清朝鐵帽子親王,貪汙財富遠超和珅,慈禧太后卻很寵信他

2020-12-12 新野解說歷史

眾所周知,和珅是清朝臭名昭著的大貪官,據說和珅在乾隆年間,瘋狂貪汙斂財,所貪金額高達八個億,也就是說,乾隆年間的五五年至六十年的稅收,被和珅貪汙了一半。其實晚清時期還有個貪官,是個有權勢的王爺,比和珅還貪,還比和珅無恥,人稱鐵帽親王。

此人名叫奕劻,是乾隆帝十七子永璘的之孫,公元1894年,在慈禧皇帝60大壽時,被封為了慶親王。在戊戌政變的關鍵時刻,奕劻挺身而出,幫了慈禧大忙,封世襲罔替的鐵帽子王,同時他也是清朝最後一位鐵帽子王。

奕劻號稱是「晚清第一貪」,曾經一頓飯的花銷就是一萬兩白銀。他可是賣官鬻爵的老手,靠賣官和貪汙受賄所得便達上億兩白銀,堪稱自和之後滿清最大的貪官。凡是到奕劻門下求官者,自然要獻上大筆銀兩。如楊士驤的山東巡撫一職,就出了十萬兩銀子,而袁世凱、徐世昌等人也都是花了重金才買得更大的烏紗帽。

奕劻賣官還賣出了套路,他公開賣官,還成立了一個機構,名叫「老慶記公司」,專門負責清朝官吏的出售。奕劻70壽誕,官員們為了結交他,當然投其所好,大肆進財納賄,奕劻當然是來者不拒。光一次壽宴,奕劻所得的現金有五十萬兩白銀,其他禮物珍寶,更是不計其數。

奕劻本身並無太多政治才能,他是繼承了爺爺的親王永璘的爵位,但他有個地方特別討慈禧歡喜,就是能寫一手好字,慈禧便經常找他代筆,慈禧稱他:榮辱忽焉,皆在聖意。

為了討慈禧開心,奕劻竟然把麻將牌引入宮中,手把手地將搓麻技藝推廣到人,從宮女到太監,無不樂此不疲。當時大清正是內外交困,慈禧需要舒解心情,所以對麻將引進工作十分滿意。

在清朝風雲飄搖之際,奕劻通過受賄、索賄聚斂的家產折合白銀達億兩以上,而當時大清帝國一年的財政收入不過8000多萬兩白銀。他最大的本事就是貪汙,死後蓋棺論定的諡號「密」,是所有清代親王中最差的。

相關焦點

  • 貪汙財富遠超和珅,死後被溥儀用一字辱罵的人是誰?
    貪汙財富遠遠超過和珅,死了以後被溥儀用一個字辱罵的人就是慶親王奕劻。溥儀給他的諡號就一個字「密」,是最低級的一個諡號。說起清朝的貪官來,人們首先想到的就是和珅,和珅被稱為是歷史巨貪,他活著的時候,乾隆君王的寵信,大肆的斂財,甚至還有一句「和珅跌倒,嘉慶吃飽」這樣的話在流傳,由此可見和珅之貪有多麼的厲害,然而在清朝晚期的時候,還有一個人比和珅還貪的厲害,後來還被溥儀用一個字辱罵,接下來我們看一下這個人到底是誰
  • 清朝有一位比和珅更聰明的貪官,被封為「鐵帽子王」
    人們心中歷史上最大的貪官也是當屬和珅。但是人們不知道的是清朝時候還有一位比和珅更聰明的貪官,他的資產比和珅還要多,這個人就是慶親王奕劻。奕劻,全名是愛新覺羅·奕劻,從這個名字中我們就可以看出他乃是皇室中人,皇親國戚說的就是這種人。奕劻不僅僅是皇親國戚,而且位高權重。
  • 乾隆曾孫鐵帽子王,清朝最大貪官,皇帝最恨他,不是和珅,是誰
    提起大清歷史上最大的貪汙,大家會一致認為是和珅,其實歷史上的和珅還是非常有才華的,和珅學習成績很好,堪稱滿清第一學霸,他不僅飽讀四書五經還憑著與生俱來的語言天賦掌握了滿語、漢語、蒙語、藏語,還能英語進行簡單的交流,這種能力是非常重要的,也是後來和珅能夠被乾隆重用的原因。
  • 他是清末的鐵帽子王,貪贓數額超清朝國庫年收入,和珅都比不過他
    提及清朝的貪官,相信多數人會第一個想起和珅,作為乾隆時期地位最高的寵官,和珅確實利用職位謀取私心,貪汙了不少清朝的銀款。可惜和珅有貪錢的膽子,卻沒有花錢的命,乾隆皇帝前腳剛去世,新登基的嘉慶帝就把和珅給處置了,而他貪的那些錢,自然也要收歸國庫所有。
  • 他才是清朝第一巨貪,和珅與他相比根本不算什麼,名字聽著耳熟
    一說起「古代大貪官」,相信不少朋友的第一反應就是和珅,他可不得了,當年嘉慶帝在抄他家的時候,搜出來的金銀珠寶、古玩字畫足足裝了幾十個大箱子,而且光是白銀,就有8億兩,要知道,乾隆年間清朝廷每年的稅收不過7000萬兩。
  • 此人是清末第一大貪官,財富遠超和珅,溥儀對他恨之入骨
    大家都知道,和珅可以說是清朝第一大貪官,但在晚清有一位貪官比和珅更厲害!慶親王奕劻是宣統朝中唯一個留任而有實權的元老,負責各部之首的外務部。他不僅是四朝元老,還是少數參與了大清國改革開放全過程的權臣,在國內和國際上都享有極大的知名度。
  • 貪汙了上億兩白銀,不遜於和珅的清朝貪官,為何沒受到懲罰
    一提到歷史上的巨貪,人們總認為非和珅莫屬,常用「和珅跌倒,嘉慶吃飽;倒了和珅,富了嘉慶」等諺語,來形容和珅擁有的巨額財富,足可見和珅的貪婪到了何種程度。《清稗類鈔》記載了和珅「籍沒家產,至八百兆有奇」,即8 億兩白銀以上。不過這多少顯得有些誇張,因為當時清廷的財政收入每年在7000萬兩白銀左右。
  • 清朝鐵帽子王(十二)——慶親王
    清朝從建國到最後覆滅一共冊封了十二家世襲罔替的鐵帽子王,其中有八家是建國初期軍功冊封,剩下四家都是恩封。其中慶親王是最後一家獲得世襲罔替的親王,而且慶親王獲得世襲罔替還最特殊,因為這一家是以宗室遠支,並且在不斷降級到低級爵位之後一步步努力成功登頂,堪稱逆襲的典型。
  • 他是令妃重孫,被慈禧賜予親王,卻被清朝老臣稱為賊子
    導讀:清朝皇帝子嗣眾多,乾隆帝就有十七個兒子,而他的第十七個兒子永璘又是令妃的兒子,與嘉慶帝可謂一母同胞。永璘的嫡孫叫奕匡,在清末可是一個很出名的親王,連慈禧都非常寵信他。他又得到了祖父永璘的世襲慶親王之位,在朝中擔任要職。
  • 清朝言官形同虛設 但發起飆來連鐵帽子王都拉下馬
    他在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處理了權臣和珅之後,頒發上諭稱:「即如和珅從前專擅貪黷各款,若諸大臣及有言責者,能早為參奏,皇考必立將和珅懲治,和珅亦不敢恣意妄行,是轉可保全末路,何至釀成巨案耶?」意思是說,如果各位大臣和言官,都能夠不畏權貴無私進言,那麼早在乾隆時期和珅就受到了懲治,不至於搞到無法收拾的地步。言官擁有風聞言事權力後,在朝廷裡就可以「橫著走」了。
  • 他是清末第一巨貪,和珅也只能望其項背,八國聯軍都不敢動他府邸
    如果說到清朝第一大貪官,大家第一印象想到的肯定是乾隆皇帝時期的和珅,憑藉著自己在乾隆手底下受到的寵愛,和珅利用職權,在朝廷之中結黨營私,貪汙納賄,不過即便是和珅再貪,深諳帝王之術的他也有自己的底線,那就是乾隆交代他該辦的事情都基本上都能夠比較快速的辦好,但是最終和珅還是逃不開作繭自縛的下場
  • 鐵帽子王:一位深受慈禧喜愛,溥儀卻恨他入骨的清朝晚期重臣
    清朝建國,有出名的「八位鐵帽子王」,他們可以世襲罔替,是非常大的殊榮。清朝前後共有十二位鐵帽子王,今天要說的就是其中一位。愛新覺羅.奕劻,清朝晚期的宗室重臣,也是最後一位鐵帽子王。一路受封,但是他的才能平平,庸碌無為,受到很多人的不滿。直到光緒二十四年,在戊戌政變的關鍵時刻,奕劻挺身而出,幫了慈禧大忙,被慈禧封世襲罔替的鐵帽子王。從此也就是慈禧一黨,之後光緒帝被囚,他支持慈禧立儲,又鎮壓義和團起義,之後慈禧太后帶著光緒帝逃往西安,奕劻又奉命留京與李鴻章一同負責與各國的議和。
  • 清朝有12個「鐵帽子王」,可為啥慈禧偏看上醇親王家的兩個兒子?
    看《我的前半生》,了解清朝故事!我們本文來給各位讀者聊一下溥儀的自傳——《我的前半生》!眾所周知,清朝一共有12位「鐵帽子王」,其中有8位是清朝在建立之初立下功勳的皇室成員,分別是:禮親王代善、鄭親王濟爾哈朗、睿親王多爾袞、豫親王多鐸、肅親王豪格、莊親王碩塞、克勤郡王嶽託和順承郡王勒克德渾。
  • 清朝有12個「鐵帽子王」,可為啥慈禧偏看上醇親王家的兩個兒子?
    眾所周知,清朝一共有12位「鐵帽子王」,其中有8位是清朝在建立之初立下功勳的皇室成員,分別是:禮親王首先來說,他們的爵位世襲罔替,傳到後代也不降爵;其次,每年還能領到朝廷的一大筆錢(歲俸銀一萬兩,祿米一萬斛);此外,朝廷還會賞給他們一座世襲罔替的「鐵帽子王府」。所以由此可見,朝廷對於這些鐵帽子王的關注程度還是非常之高的。那既然這樣,為何慈禧太后在給大清朝選皇帝的時候,只看中醇親王家的兩個孩子呢?
  • 清朝有12個「鐵帽子王」,可為啥慈禧偏看重醇親王家的兩個兒子?
    眾所周知,清朝一共有12位「鐵帽子王」,其中有8位是清朝在建立之初立下功勳的皇室成員,分別是: 禮親王代善、鄭親王濟爾哈朗、睿親王多爾袞、
  • 清朝鐵帽子王(八)——莊親王碩塞
    清朝初年共有八家被列為世襲罔替的親王,其中皇太極的子孫佔到兩家,一家是他的長子肅親王豪格,另一家就是他的五子莊親王碩塞。碩塞有軍功不假但是他的軍功完全不能同另外七家鐵帽子王相比,要是論起來根本就達不到用世襲罔替作為酬勞的程度。後人認為之所以封他為鐵帽子王完全是為了壯大皇太極一系,這樣一來皇太極一系就有兩個鐵帽子王,再加上皇帝就能壓制住一門三王的代善一系,兄弟親王的多爾袞兄弟一系以及濟爾哈朗一系了。因此他的這個鐵帽子王更像是功封和恩封混合體,標誌著清朝鐵帽子王開始從功封向恩封過渡,為以後的恩封鐵帽子王開了頭。
  • 清朝鐵帽子王去世後,為何溥儀說他斷送大清,還給他最差諡號?
    溥儀痛恨的鐵帽子王,死後想給他一個最差諡號,卻送了一個最好的清朝歷史上很多人都認為最大的貪官是和珅,其實和珅死後不久,清朝還出了一位貪官,不僅住和珅的房子,而且貪得錢比和珅都多,最主要的是這位大貪官居然沒被法辦,還是接連升官,最後善終。無才愛財清朝歷史上皇帝都是很敬業的皇帝,而且有為皇帝不少。
  • 此人的祖上是大清第九位鐵帽子王,因阻止慈禧垂簾聽政被降爵賜死
    此人的祖上是大清第九位鐵帽子王,因阻止慈禧垂簾聽政被降爵賜死文\蕭夢(蕭夢系頭條號籤約作者)雍正帝繼位後,除了康熙帝第十三子胤祥被封為和碩怡親王外,康熙帝其餘的皇子有的被殺,有的被圈禁,有的被流放,有的被降爵等,只有這位十三爺是雍正帝最得力的兄弟,也是最親近的人。
  • 清朝統治時期,擁有什麼樣的功勞,才能被冊封為鐵帽子王?
    在眾多的清朝電視劇中,我們都能聽到鐵帽子王的說法。例如在電視劇《鐵齒銅牙紀曉嵐》中,和珅在蘭州城遇到了自稱是皇室宗親的金大菸袋,金大菸袋表示:自己的祖上,跟隨努爾哈赤平定了滿洲,為順治皇帝打過天下,也算是一家鐵帽王。後來,鐵帽子丟了,才遷移到了蘭州城。
  • 清朝8大鐵帽子王,3個被慈禧殺掉,只因觸犯了慈禧的一個忌諱
    清朝開國初期,為了表彰皇室成員的軍功,讓他們對皇帝感恩戴德,皇帝把幾個功勳卓著的親支近派,分封為和碩親王等爵位。後來的皇帝又陸續增加4位親王,包括怡親王、醇親王、慶親王、恭親王,故此鐵帽子王后來變成十二位。但民間傳統還習慣稱呼為清朝八大鐵帽子王。但是,戴上鐵帽子,並不意味著有了鐵脖子。在皇權至高無上的封建時代,不論是誰,只要被認定為威脅到皇權,哪怕就是皇帝的骨肉至親都難逃一死,更別說鐵帽子王了。因此鐵帽子王遭到橫禍的也並非鮮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