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失在街邊的美容美甲店

2020-12-09 新浪財經

來源:盒飯財經

消失在街邊的美容美甲店

作者 / 徹諾

來源 / 盒飯財經

「沒有流量,生意根本做不下去。」

下地鐵後步行十幾分鐘達到一棟偏僻的寫字樓,上樓、乘坐電梯、不斷拐彎又拐彎,如果沒有示意圖可能很難找到這四五十平方米的門店。敲開門前,甚至以為門背後是一間小辦公室。

淺粉色與淡橘黃的牆,錯落地掛著幾幅北歐風格的畫,三張單人沙發旁間隔放著落地燈,沙發前的茶几上擺放著一些或珍珠或蝴蝶結點綴的小玩意,連衛生間的鏡子都是歐式帶著小鑽的金色邊框——這些細節無一不是在提醒來客,你進入了一個屬於少女的空間,在這裡可以自己放鬆休息,也可以與閒聊、吐槽和八卦。要不是工作檯上頭整齊擺放的各種色號的指甲油和展示模型,可能都分不清這裡的業務是美甲美睫。

盒飯財經採訪了劉紅(化名),她是這家主營美甲美睫的門店老闆,從業6年,是數萬名在北京朝陽區討生活的生活美容服務業(美業)從業者之一。流量就是生意——這樣的結論並非個案,在《新氧和美團的醫美戰爭》一文中,被採訪者也有同樣的感慨。

疫情衝擊下,門店成本、復購模式、拉新獲客等問題正在被重新思考,而劉紅的門店便是新的嘗試:「原來在地鐵附近的商業街開過,但是成本太高了。」

對於流量的渴求正成為美業從業者的焦慮,也成為這一行業商業模式、產業經營模式變革的前奏。

1

街邊「美店」消亡史

消失、打碎與重塑,代表經濟生活最「毛細血管」的街邊小店,正在經歷一場不可逆的變革,而美業首當其衝。

曉靈(化名)是一家國內知名美容連鎖店的員工,從業4年,依靠多年來的美容手法、溝通銷售技巧、產品知識等綜合能力,累積了不少老客戶,一個月下來穩定能拿到2萬左右的收入。

當然,這是疫情前的。

疫情爆發時,曉靈正在老家,隔離、封城、延長假期等消息公布後,她等來的是待崗的通知。店長給的解釋是,因為停業但沒有給減免什麼租金,店裡壓力太大,所以所有員工給基本的底薪。事實上,所謂的底薪不過兩千不到的最低薪資,這個行業還是主張多勞多得,按單計費。

與餐飲行業相似,美業固定成本也有兩大巨頭,分別是人員工資、房租。相比餐飲業過重的工資結構,美業的壓力大部分來自房租和部分設備折舊的費用。

艾瑞網數據顯示:2020年4月中國城市商鋪中,北京、上海、廣州、深圳商鋪租金分別為8.78、8.74、5.59、7.06元/日/平方,成都、南京、杭州、西安的商鋪租金為5.34、5.07、4.58、4.02元/日/平方。

以北京為例,一家環境中等,布局相對合理的美容門店,大致需要90平方,平均8.78元/日/平方,一個月便要2.3萬左右。而這一數據,還是疫情後,平均租金下滑後的預估,不少企業要承擔的是疫情前的租金。要是地段更好些的、面積規模更大一些的,壓力可想而知。

但疫情只是扯掉了美業亞健康的最後一塊遮羞布——如果沒有疫情,這些問題遲早也需要面對。

2018年,「1818黃金眼」報導了一則魔性的事件。小吳是一名普通房地產經紀人,當年的8月28日去理髮被宰了:店員在做過修眉修髮際線等項目後要價4萬元,於是打電話報警,最後仍然付了2500元,難以接受的小吳選擇通過媒體曝光來保護自己的權益。

媒體曝光後,其匪夷所思的經歷加上魔性的表情和造型,猶如一部完美的喜劇,迅速引起了全網的調侃和模仿,笑聲一片。

喜劇的內核,往往是悲劇。

作為服務業的典型,美業承襲了其分散且難以形成寡頭的特點。

導致分散型產業的原因有三個:一是缺乏規模經濟,分散型產業具有低進入障礙的特性;二是某些產業具有規模不經濟的特性,如偏好、需求不斷改變和多元,標準不一;分散型產業的進入障礙低,所以新公司得以經常進出。(《策略管理第九版》朱文儀 陳建男 黃豪臣譯)

走不了規模優勢,同時又困於重租金成本模式下,這也是為何天價美發、天價修眉等事件總是頻出,而辦預付卡、裝修、跑路成為美容美髮行業的新「一條龍」怪相的根源。

長期處於商業亞健康下的「美店」,消亡只是時間的問題。

2

新流量、新玩法

今年的618鄭燕接受了美團的合作——配合平臺推出了美甲和幾個光電項目的優惠。

11月初,盒飯財經採訪了鄭燕,一家小型醫美機構的創始人。

憑藉昔日留學韓國而獲得的資源,她可以低價從韓國拿到輕醫美產品,並且請來一些在首爾輕醫美領域小有名氣的醫生。除了項目宣傳的易拉寶外,還擺放著許多日韓進口的護膚品。鄭燕說,自己最大的收入來源之一其實是日韓護膚品代購。她的客戶以門店附近的消費者為主,這些人曾到鄭燕門店體驗輕醫美或者護膚服務,並逐漸轉化為了鄭燕海購的客戶。

對鄭燕這樣的機構而言,生存下去最重要的兩點是復購率和獲客能力。如果持續獲客並善於提高客戶復購率,那麼這樣的門店往往可以活得不錯。

今年618鄭燕與美團合作推出的優惠,引來了不少新客。

而讓鄭燕覺得有趣的是,幾個在此活動期到店的用戶表示,她們本身是想「團購」下午茶券和閨蜜一起分享,結果看到了輕醫美項目,便出於好奇下單。

事實上,對於平臺流量和能力的需求程度,生活美容行業比醫美更甚。

美團的一位產品經理劉麗(化名)告訴盒飯財經,和醫美機構等具有成熟線上化運營能力商家不同,生活美容業商戶大多其實不太懂「why」和「how」。

用大數據精確地找到潛在用戶,讓這些用戶來店消費,讓小店有生意、活下去、活得更好,這便是網際網路平臺給予傳統街邊小店的賦能點之一。

根據中國商業聯合會和美團聯合發布的《2020中國生活美容行業發展報告》顯示,傳統線下的街邊店面,76%為單店,主要採用實體預付卡的經營模式,獲客方式主要集中在發傳單和老帶新中,而服務業一直處於「盲盒」式服務及價格。

事實上,接入網際網路後,對於這些小店有了更多的選擇,店鋪產生的線下流量並非唯一出路。

報告顯示,融入網際網路的小店,不在完全依賴於線下門店的流量,樓中店的形式,讓租金成本更加可控,也能承受住無法預料的「黑天鵝」。另外,該報告的調查問卷還顯示,接入網際網路的美業商戶中,64%為連鎖,其中大多採用了美團數字會員卡的模式。這一數位化經營模式下,也使得其客源不再局限於物理距離和地理位置,客源更廣、成交率也能達到更高。

《2020中國生活美容行業發展報告》課題組,向商戶發起了主要經營問題是客流少,還是未知偏僻的提問。通過2965份有效問卷的總結分析,未接入平臺的有36.6%認為是客流少,14.2%的認為是位置偏僻;接入平臺的,27.5%認為是客流少,10.3%的認為是未知偏僻。

通過網際網路將原本分散的服務業,儘可能節省成本且形成可複製的模式,以此產生相對規模化的效果——這在如旅遊、教育培訓等傳統行業中,已經跑通。

美業早已成為網際網路企業的新寵。

美團麗人2015年成立,為「三美」(美發、美容美體、美甲美睫)為主的泛生活美容行業提供B端和C端服務,稱得上是美團本地生活服務的元老級品類之一;上門美甲服務河狸家風靡一時,現在被收入阿里旗下,試圖拓展美甲之外更寬的生活美容服務;近期,小紅書傳出要和美業SaaS有贊合作進軍生活美容O2O服務的消息;美業也是抖音等女性用戶聚集社區的必爭之地,tony老師們多熱衷於在抖音上曬手藝,抖音可能就多希望將這些理髮店「變現」。

而這背後,是供需的改變,是消費者的需求改變,而這種微妙且的改變,對沒有資料庫的傳統線下街邊店來說,無疑是一片空白。

美團的產品經理劉麗還給我們舉了個例子:今年受疫情影響,通過美團平臺大數據,可以很明顯感知到用戶對價格的敏感度更高,或者說更願意選擇低價、性價比更高的商品,於是美團在給美業商戶的經營評分體系裡增加了一個「任務」——上線一個低價的團購,可以是19.9的洗吹,可以是9.9的剪劉海,或者是9.9元的修眉,很多商家不理解原因,但按要求完成任務後,瀏覽量和轉化率的確得到了提升。

可以說,數位化是有技術含量和門檻要求的,數位化轉型也並非盲目地砸錢買流量,也不僅僅是平臺對商家的流量扶持。

3

冰山之下

雙邊信息對接、流量扶持之外,營銷方式、經營模式、人才培養等全鏈條模式的扶持和助力,才是符合商業本質的賦能。

美業代運營服務商北愛科技CEO彭焱曾在採訪中表示,「美團不單單是一個第三方導流平臺,而是一個門店經營管理的工具。」

我們以美團作為研究切片,試著了解網際網路平臺正在對傳統而分散的美業掀起何種數位化浪潮。

美容美體品牌艾維庭創始於1999年,目前有8家直營店,二十餘年間為把控品質,堅持不開放加盟。據艾維庭介紹,有一些客戶從1999年就開始跟在現在。老品牌如何年輕化?如何抓住年輕消費者?這些經營轉型中的困惑,一度成為攔路虎。

經營之外,人才也是一大難題。

「美容師大多是手藝人,同時也存在自身文化背景較低的情況。但接受美容服務的有多大是受過高等教育或者高收入的人群,如何讓教美容師與他們交流,這也是配套的服務。」 艾維庭一直努力通過培訓體系,縮短服務者與被服務者之間的鴻溝。

設立培訓部,每個月組織5-6個課程,以此作為免費的內訓機制。但這些,顯然不夠。

於是,艾維庭成為美團的第一批合作客戶。「合作之前都是線下推廣營銷,合作後基本沒線下營銷,線上化後品牌年輕化了。」 艾維庭負責人告訴我們。

據了解,早在2017年,美團麗人推出了國內第一家網際網路+美業學習培訓平臺——美團大學美業學院。這所大學的主要在做兩件事,一是讓教從業者如何線上化運營,如何藉助平臺優勢,幫助自己解決經營中的問題,以此提高經營效率;二是作為人力成本比重較大的美業,為手藝人服務、培訓,讓從業者們有線上交流學習的地方。

據艾維庭介紹,大部分連鎖品牌基本會選擇代運營。而疫情後,美容師可以更加獨立地在線上發展客戶,同時通過線上營銷課程、社群營銷等學習,更加關注私域流量的營銷,老客戶的價值也得到了深度挖掘。

比如,美業數字會員卡中的多次卡,這其實類似於一個輕量級的SaaS產品,對於美業這樣SaaS集中度極低、中小商戶多的行業來說,是一個匹配度更高的「工具」。

美團APP麗人頻道的頁面中,五次剪髮卡、三次美容卡等多次卡被不少商戶上線。其背後要解決的是一個經營難題——既能夠通過預付費會員卡提前鎖客、回籠資金持續做好經營,又能夠解決消費者的信任問題,讓服務體驗得到保障。

相比實體卡,複雜的折扣計算邏輯,以及人肉統計的顧客管理,讓管理效率變得極低——成本和利潤是多少?現有使用率是多少?還有多少人開卡後未來消費?這些曾經複雜的但重要的問題,可通過一個線上化的系統,一鍵解決。

商家入駐網際網路平臺只是數位化轉型的第一步,營銷思路、經營模式、管理方式、人才管理等方面的變革正在開始。

畢竟支撐著耀眼頂峰的,往往是冰山沉在水下的部分。

相關焦點

  • 街邊「已經消失」的小吃,現在想吃只能靠緣分,全吃過的真是老了
    在以前的時候,我們其實有很多人都是非常喜歡吃小吃的,而且以前我們街邊的小吃種類也有很多,我們大家想吃的話都會去街邊買上一些來吃街邊小吃,吃起來的味道也是非常好吃的。雖然現在我們的生活條件已經好了很多,而且賣小吃的地方也是越來越多了。
  • 爆紅又突然消失的4大街邊美食,你還記得幾個?網友:土掉渣經典
    大家還記得,那些爆紅又突然消失的街邊小吃嗎,現在想想還真有點懷念呢!列舉出來幾個,看看你都吃過沒呢?這是八寶茶,是用一個非常大的大水壺裝著的飲料,再搭配葡萄乾、山楂、薏米等等,讓人回味無窮。價格還很便宜呢,在冬天的時候喝上一杯,全身都暖和呢!
  • 全球二十個城市的最好的街邊美食
    通過品嘗街邊美食,我們不僅可以自由探索當地的風味小吃,也可以探尋當地文化的精髓所在。  對於和小編有相同感受的人,我們自然時時誇讚食物的美妙之處。但也的確存在一部分人認為食物只是用來填飽肚子而已。現在跟著小編一起來搜羅那些好吃的街邊攤吧,這不僅滿足我們的口腹之慾,更是一場觸及靈魂的體驗。  注意:街邊美食狂熱愛好者們,我們使用「街邊小吃」一詞實際上是各地正宗小吃的簡稱。
  • 韓國十大街邊特色小吃排行榜 韓國街邊小吃有什麼
    近年來,去韓國旅遊的人不少,韓國美食當然也越來越受矚目,尤其是那些韓國街邊小吃,韓國十大街邊特色小吃你知道都有什麼嗎?為你推薦韓國十大街邊特色小吃排行榜,最受歡迎的韓國街邊小吃都在這裡。NO1炒年糕
  • 大量街邊店相繼消失:「上海會變得無聊,北京也是!」
    許多街邊小店應運而生,新舊建築夾雜,業態層出不窮,浦西因此具備了多元化的區域特點和相當靈活的生活方式。 然而,這一年,我們看到的是上海的這一面正在漸漸衰落。 但這個宏大規劃之下,實習生酒吧、大和屋、Shelters……這一長串的名字,都在所謂的「城市表情」形成之前消失了。 上海市政府顯然對於《上海2040》充滿了期望。為了這份方案,上海市政府邀請了40個研究團隊,聯合市政府22個政府部門、以及16個區人民政府。
  • 尋訪淮安日漸消失的老行當·街頭理髮
    一把推子,一隻刮刀,一張椅子,一件白大褂,構成了街邊理髮師們的街頭江湖。這還是打卡妹上班路上無意中發現的,在北京路上的夕陽紅廣場,有一群人擺攤理髮。覺得挺新奇的,這年頭了還有街邊理髮攤?這應該是80年代常見的景象。
  • 4種「即將消失」的民間小吃,80後:消失的不是小吃,是兒時回憶
    如果我們運氣好的話,還能在街頭巷尾碰見一個手藝人在傳承著即將消失的民間小吃!現在的小孩大多數都喜歡吃西方的點心或者零食,對於我們流傳時間悠久的小吃沒有什麼印象,但是對於80後來說,這些即將消失的小吃還是感觸很深的。對於80後的我們來說,消失的不是這些小吃,而是我們對小時候滿滿的回憶!第一個是江米球,相信許多人都吃過江米球吧,小編小時候最喜歡吃的就是江米球了。
  • 大量街邊店相繼消失:上海變得越來越無聊,北京也是!
    許多街邊小店應運而生,新舊建築夾雜,業態層出不窮,浦西因此具備了多元化的區域特點和相當靈活的生活方式。然而,這一年,我們看到的是上海的這一面正在漸漸衰落。我們曾經在過往的文章裡寫過,原本上海的永康路匯聚起大量酒吧,永福路是知名的夜場街,復興路上因為有棉花俱樂部、JZ Club這樣的爵士音樂酒吧而成為了人們口中的城市音樂風景線,而古羊路是上海最早的日韓餐飲聚集地。
  • 吉爾吉斯斯坦女學生街邊探討學業
    吉爾吉斯斯坦女學生街邊探討學業7) "← →"翻頁 6月27日,吉爾吉斯斯坦首都比什凱克市,3名女學生聚在一起,將街邊的一條長凳變身為
  • 這6種民間小吃,正在慢慢「消失」,80後:消失的不是小吃是回憶
    每次想到它的味道,都會想到自己那時候吃到它的心滿意足和簡簡單單的快樂——那就是孩提時期的街邊小吃。隨著城市的不斷建設,這些流行於街頭的小吃漸漸消失在人們的視線中。今天,再跟大家共同回憶、了解一下曾經流行的街頭小吃。花生巴:花生巴也叫豆巴和月亮巴(因為形狀圓圓的,像滿月)。製作方式是把加了花生、豆子的米漿簡單加工後,放入油鍋煎炸。這個小吃,我自己沒有吃過。
  • 說說街邊算命的那些套路
    當然有多少人說他靈,就會在人群裡出現更多的反對聲音,以更多的的論據來反駁說算命這事虛無縹緲,證明街邊算命先生們大都不過是油嘴滑舌的騙子,像郭德綱就不止一次說到過,他們說相聲的和算命先生們是同門,因為都是靠嘴吃飯。
  • 即將消失的記憶:街頭的縫衣工
    一件常穿的短袖破了兩個小洞,自己也不會縫補,丟了有些不舍,於是提著衣服找遍大街小巷,才在漢宜路美食街邊,發現了一家小裁縫店。店主拿起衣服看了看,說這個洞她不會補,告訴我在西陵一路街邊,有很多會手工縫補的師傅,於是,又一次的尋找開始,補一件衣服也太難了
  • 象牙海岸街邊美食「舒庫亞」
    象牙海岸街邊美食「舒庫亞」) 在象牙海岸的經濟首都阿比讓,街邊美食「舒庫亞」因風味獨特、價格低廉,深受當地民眾喜愛。
  • 深圳街邊藝術,免費觀看
    如同海洋世界一樣『叢林藝術』旁邊的樹上掛著許多類似捕夢網的東西這裡也被稱為「捕夢」它們生長在樹上似乎是在捕捉路過的人的夢境在街邊的大樹上生長出了「鹿角」也仿佛是朝行人伸出的手抬頭看去有「蟬」在靜望這條街道似乎中康路的夏天還未走遠『街邊藝術』
  • 王俊凱的成名之路,曾經街邊路演的少年搖身一變成節目總裁
    《我們的樂隊》最新一期的節目裡王俊凱談到他曾經在街邊街演過,裡面的選手大呼說:小凱老師去街演會造成交通堵塞吧!確實,如今的王俊凱早已不是當年那個在街邊表演而無人問津的少年了,出道快七年的他已經是娛樂圈裡當紅的頂流!成為各大時尚雜誌和品牌的寵兒,有了他就有了流量與關注度!
  • 街邊美味,廣州超人氣路邊攤小吃推薦!
    大冬天的時候吃上一個茶葉蛋,真是棒棒噠~看了這麼多街頭美味小吃在屏幕那端的你想必口水都流出來了味食哥就推薦幾家超人氣的街邊美食店給大家加加牛雜這家店雖然小,但是很有歷史喔~ 位置也很好找,一出地鐵口就能看到,還沒走近就能聞到濃濃的牛雜味,小編口水都差點流下來。
  • 合肥小吃店裝修,小空間裡的設計感,鎖定顧客的街邊小吃店
    我們合肥的街邊有著很多街邊小吃店,一家街邊小吃店如何能夠吸引顧客呢,除了口味當然就是我們的裝修啦。一個好的味道會為店帶來很多回頭客,一個好的裝修則能夠給店裡帶來很多新客。那一家街邊小吃店要如何去吸引消費者前來消費呢?今天,我們盛世和居裝飾就帶大家來看一看一家能夠吸引吃客的小吃店是如何裝修的。
  • 龍津東:八旬阿婆街邊理髮餬口(圖)
    朱婆婆從20多歲便開始給人理髮,在街邊設攤也有將近20年的時間了。朱婆婆說,幫襯她的一般是街坊或小孩,她只管剪髮,每次只收兩三元。不過,現在很多老鄰居都搬走了,「有時一星期都沒一單活,我就坐在街邊打瞌睡,哈哈哈……」朱婆婆爽朗地笑著。
  • 昆明整治非機動車違法新模式 車主街邊「寫作業」
    昆明整治非機動車違法新模式 車主街邊從8月1日起,昆明市交警支隊開始設點推行整治非機動車違法新模式,違法駕駛員需在街邊設置的警示教育點觀看警示片、抄寫相關交通安全法律法規,並接受《非機動車違法駕駛人安全教育測試》。
  • 隱匿於灤鎮東王村街邊的清朝土地公小廟
    昨天在灤鎮東王村的街邊,發現一座面積很小的,清朝時期的小廟。只見這座小廟坐落於街邊的牆根處,村民用磚塊修建了一座比神像稍大一點的小廟,把裡面的土地公神像很好地保護了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