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所說「上九流」、「下九流」,分別是指什麼人,你都知道嗎?我們都知道社會上的人是有等級分別的,也常常會聽說「三教九流」,「三教九流」在通常的範圍下是一種貶義,大多數是在說一些沒有出息的人,但是實際上真正意義上的三教九流,並不是我們所理解那樣的,今天我們就來了解一下什麼是三教九流?
三教九流意思是指宗教和學術上的各種流派,簡單來講,它包括了中國古代的各行各業,這裡面是並不包含褒貶之意的,它所表達的則是大千世界,五花八門,無奇不有的東西。三教分為儒教、師教、道教,儒教我們都知道,通常情況下是被認為是儒家的一門學術,之後董仲舒提出「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儒家被宗教化成為儒教。這樣是為了與黃、老道教更好的區分,孔子被尊為聖教主。
釋教就是佛教,創始人是釋迦牟尼,釋迦牟尼並不是其本名,是後人對他的尊稱,意思是釋家族聖者。
道教是中國本土宗教,以「道」為最高信仰。道教在中國古代鬼神崇拜觀念上,以黃、老道家思想為理論根據,承襲戰國以來的神仙方術衍化形成。東漢末年出現大量道教組織,著名的有太平道、五鬥米道。祖天師張道陵正式創立教團組織,距今已有1800年歷史。
九流:九流是有兩種含義的一種是指學術流派的統稱,而另一種是對社會人群的劃分。
儒家、道家、墨家、法家、名家、雜家、農家、縱橫家、陰陽家。
對社會人群的劃分,分為上九流、中九流、下九流,古代社會將人分為4個等級「士農工商」慢慢職業細化就有了九流,之後五花八門越來越多,就形成了上、中、下三個九流,上九流自然就是社會最上層的人,而下九流說的就是最下等的人。
上九流:帝王、聖賢、隱士、童仙、文人、武士、農、工、商
我們可以發現排在這個組合裡面的都是有頭有臉的人,這些人都是生活在金字塔頂端的人。古代是封建帝王制,皇帝是整個社會至高無上的存在,聖賢又十分的受人景仰,隱士就是那種特別有才華又特別傲嬌,看不慣世俗紅塵的人,整個古代最重視的就是努力讀書,通過科舉出人頭地,只有這樣的人才配入上九流。
中九流:舉子、醫生、相命、丹青、書生、琴棋、僧、道、尼
中九流這個組合裡面的人都是有一技之強,並且都非常高雅,但是並沒有達到天堂級別的職業。像書生就是類似於潛力股型的,如果稍稍的努一把力,完全可以混一個上九流,而醫生這樣的人是救死扶傷,懸壺濟世,因為他大多都是為平民百姓醫治,從不收取人家半文錢,這是很讓人佩服的。這個組合裡面剩下的一些人,大多都是世外的高人,僧人,道人,尼姑,他們都是有著高度信仰,並且看破俗世之人。
下九流:巫、娼、大神、梆、剃頭、吹手、戲子、街、賣糖
我們可以看到下九流是上不得大雅之堂的,而且這些職業都是社會底層人士才會去做的,沒有辦法,大家也都是為了混口飯而已,至於名次什麼的也不重要。
一流巫:字面上的意思就是這些人都是巫師,要知道古代社會是一個非常封建迷信的時期,所以人們普遍對神鬼充滿了敬畏,沒事也會請一些人到家裡畫符看風水,一是圖個吉利,二是驅鬼消災。二流娼:古代有種說法明娼暗妓,這裡面所說的娼正是歌姬,歌伎大多都是一些貌美的女子,因為家裡條件不是很好,只能被迫來到這個地方,為富家的公子哥們賣唱。古代的時候這種地方算是很高雅的地方,也只能是富家的公子哥才可以來,也只有這些風流文人才能跟這裡賣唱的姑娘們一起飲酒作樂,聽她唱曲。
三流大神:北方地區有專門跳大神的神棍,據說這種大神是可以驅病消災的,這裡面的大神跟我們現如今所理解的意思是不一樣的,現在我們說的大神是某個行業裡面很牛掰的人。四流梆:就是我們常在影視劇中看到那些晚上敲著鑼大喊著「天乾物燥,小心火燭」的人,他們叫做更夫。
五流剃頭,六流吹手,七流戲子,八流街,九流賣糖,以上這些都是不入流的下九流,如果在那個年代不是為了能夠填飽肚子的話,沒有人會願意去做這些行當,有誰願意去當娼妓,戲子,乞丐呢?但是現如今隨著人們意識的提高,職業開始不分貴賤,畢竟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