滙豐銀行為何出賣華為,走上一條不歸路?

2021-01-13 騰訊網

美國就5G科技打壓華為已經不是什麼新鮮事了,但是近年的孟晚舟事件無疑將這一爭端推向了風口浪尖,2018年底加拿大政府應美國要求逮捕華為副董事長、財務長孟晚舟,後者至今未能獲釋。

而其背後的原因,正是滙豐銀行私自將孟晚舟的用戶信息透露給美國政府,導致美國以此捏造罪名逮捕孟晚舟。滙豐之所以如此討好美國,不惜出賣用戶信息,是因為自己洗錢的勾當被美國盯上了。

其實聲名狼藉的滙豐銀行不是第一次陷入這樣的信任危機了,但是為何它還能在今天的香港佔據重要的一席之地呢?

滙豐銀行

提到滙豐銀行,相信讚譽與罵聲都不會少,它香港最大的註冊銀行,是香港三大發鈔銀行之一,但從它的之日起,似乎就離不開「發中國國難財」的罵名。

別看「滙豐」這個名稱很中國化,更別被它的全稱「香港和上海銀行有限公司」的外表所迷惑,滙豐銀行是一家外資銀行。

原始積累

1840年鴉片戰爭爆發直至1860年第二次鴉片戰爭結束,此時的中國時值清末,清政府在帝國列強的侵略下風雨飄搖,籤訂不平等條約,大量割地賠款,國庫空虛,不得不向外國銀行借錢。

這時候立足於中國,借錢給清政府,無疑是在華銀行擺在眼前的一塊大肥肉,但是當時淪為英殖民地的香港,外國銀行對香港和內地的限制卻極多。

第二次鴉片戰爭結束後,一個名叫託馬斯·蘇世蘭的蘇格蘭商人看準了這個商機,聯合寶順洋行等創辦了香港上海銀行集團,由香港各大洋行的主事人共同籌建,組成一家「代表」香港人的銀行,並很快在其他英國殖民地開設分行,後來曾國藩的兒子曾紀澤為它提名「匯款豐裕」,給了它一個中國化的名字——滙豐。

滙豐銀行

滙豐的起步並不順利,最大股東寶順洋行很快破除,不過滙豐的本土化戰略為其吸取了大量存款,存款穩步上升,作為一家成立在香港的銀行,相比那些僅僅在香港開設分行的外國銀行,滙豐有著更加快速的信息渠道,自然能更廣闊地收割市場。

不久,香港發鈔權的贏得更是讓滙豐銀行逆風起飛,對於當時的香港金融,我們首先要明白,無論是對於清政府還是英國政府,香港都只是一個地區而非國家,因而它原本是沒有自己發行貨幣的權力的,但是香港特殊的經濟貿易地位決定了其在金融方面的特殊待遇,因而港英政府需要發行自己的通行貨幣——港幣。

而在沒有央行的情況下,發行港幣的任務就落在了幾家大銀行的肩上,這種大銀行不僅需要金融資金穩定,還需要與政府當局關係密切,而身為鐵行輪船公司監事的蘇世蘭人脈廣泛,他的滙豐銀行身為一家「本地銀行」,匯聚眾多央行業務,實力雄厚,恰恰是這些銀行中的佼佼者,在眾多央行中脫穎而出。

1866年,就在滙豐銀行正式營業的第二年,港英政府遭遇了經濟危機,滙豐銀行雪中送炭貸款10萬港幣,並因此獲得了對外支付權和港幣發行權,此後滙豐銀行與渣打銀行和後來的中國銀行(香港)相當於扮演了香港的央行角色,開始逐漸成為香港金融的龍頭。

滙豐在幾次金融危機中表現穩健,將建立之初與自己作對的英國怡和洋行和美國旗昌洋行兩大對頭都打服了,很多銀行在香港的業務漸漸讓位於滙豐,尤其是在19世紀80年代,東藩匯理銀行因錫蘭咖啡失收結業,滙豐因此取得其與香港政府的往來帳戶,成為香港的準中央銀行。

不過要說滙豐的主營業務和真正的崛起,靠的遠不僅是香港內部的競爭,而是面向廣闊的內地和吸清政府的血,正如前面提到,借錢給清政府是一件肥美的差事,能賺的盆滿缽滿。

盆滿缽滿

1874年日本入侵中國臺灣,此時西邊左宗棠在收復新疆,東邊李鴻章這兒只能眼睜睜看著琉球亡國、臺灣被佔,經不起軍費開支折騰的清政府只能再次以條約形式妥協退讓,而此時的外國銀行擔心得罪日本,都不願借錢給清政府,滙豐銀行仗著自己英國銀行的底氣,坐地起價,向清政府提出高達15%貸款利率,幾乎是市場行情的兩倍。

從1874年至1890年,滙豐銀行就這樣以高額利率借錢給清政府賠款,從中牟取暴利,並且幾乎壟斷了清政府的貨款來源,共計貸款2897萬兩白銀,佔到借款總數的七成,滙豐銀行更是制定了一套「快捷高效」的貸款方案,貸款由清政府關稅作為抵押,列強可直接在海關提錢。

後來滙豐還為清末腐敗的王公貴族們藏匿貪汙賄款,因為存款無需實名,中國官商有超過一半的存款都在對內地政府「守口如瓶」的滙豐銀行存貪汙款,放高利貸,滙豐銀行靠著對清政府的絕對優勢一躍成為在華銀行的魁首,把握了中國商界的命脈。

滙豐銀行發行鈔票

當時紅頂商人胡雪巖可謂是盛極一時,但是滙豐銀行正是靠著與盛宣懷聯手,提前向胡雪巖催逼債務,滙豐銀行一手捏死了胡雪巖,彼時胡雪巖在滙豐銀行有上千萬兩白銀的貸款,滙豐銀行對晚清中國商界的命脈的把握由此可見一斑。

辛亥革命推翻清朝統治,但沒能推翻帝國主義對中國的侵略,看看滙豐銀行,你就明白了。

清政府倒臺,滙豐銀行指望薅殖民主義羊毛的企圖看似即將破滅,但是中國很快陷入軍閥割據,想要在群雄逐鹿的亂世中脫穎而出,不靠別的,硬實力還是得看軍事力量,而軍費就成了各路軍閥核心競爭力的保障。

從清末開始對中國商界的統治優勢,讓滙豐銀行在民國時期依然能夠呼風喚雨,控制著各大軍閥的軍費來源,在清朝滅亡後的十年內,北洋軍閥的軍費幾乎都是從滙豐銀行借的,就連辛亥革命後北洋政府填補空虛國庫的「善後大借款」也是由滙豐牽頭完成的。

滙豐在清朝滅亡後不衰反盛,繼續把控著中國的金融甚至財政,滙豐銀行不僅借錢給北洋軍閥,還從中作梗,於1924年貸款給廣州買辦商團,為他們提供武器資金以推翻國父孫中山,以失敗告終。

而然到了蔣介石時期,滙豐銀行又成功憑藉金融領域的生殺大權成為國民政府的座上賓,甚至有著「第二財政部」的外號,到二戰結束後,國內通貨膨脹極其嚴重,為保證法幣信用,國民政府需要大量外匯以買回法幣,穩定法幣匯率,這時滙豐與渣打兩家銀行又成為了「主力軍」,不僅掌控了政府的關稅、基建等重要領域的資金,更為中國的貨幣戰爭提供關鍵彈藥,把持著中國金融的命脈。

滙豐銀行在國民政府的耀武揚威,其實仍是那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下中國經濟金融難獲獨立的一個縮影。

但是好日子也有到頭的一天,進入上世紀四十年代中後期,解放戰爭打的國民政府節節敗退,滙豐銀行失去了靠山,美夢也漸近尾聲。

退走香港

要知道滙豐銀行的全稱是香港上海滙豐銀行,「根據地」就在香港和上海兩個英國勢力較強的港口城市,如今內地市場沒法再肆意妄為,只能保留外匯、進出口貿易的功能,滙豐銀行便收拾傢伙,轉戰最開始的市場——香港。

不過香港這時候的日子也不好過,隨著英國在國際上殖民地位的下降,滙豐銀行的國際影響力也逐漸喪失,印度等地的分行紛紛倒閉,滙豐逐漸只能在香港一隅插得上話。

渣打銀行

當時,香港的發鈔行有三家:滙豐、有利和渣打,瘦死的駱駝比馬大,戰略重心回到香港的滙豐收購了有利銀行,控制了大部分的發鈔權,成為香港的金融支柱,即使是在如今增加了中國銀行(香港)發行港幣的情況之下,滙豐部分業務被分走,滙豐銀行依然佔據著六成以上的港幣發行量。

進入六、七十年代,香港的房地產業開始興盛,李嘉誠等這一批最早的房地產投資者開始陸續登上舞臺,1978年李嘉誠欲收購怡和洋行的九龍倉集團的股票,同為英國老一輩銀行的怡和求助於滙豐,讓滙豐打消李嘉誠的念頭,收了怡和洋行好處的滙豐兌現了承諾,阻止了李嘉誠的收購,但又反手借給包玉剛22億港元,使得包玉剛一口氣收購了九龍倉。

賣隊友、賣客戶、不愧是滙豐的傳統技能,說白了,直到此時,滙豐銀行憑藉著金融實力為所欲為,但是多行不義必自斃,這樣的滙豐總會迎來報應的。

非法洗錢

1993年,在香港回歸前夕,滙豐識相的把全球總部遷到了倫敦,此後滙豐在全球的業務領域裡,深陷非法洗錢風波,在歐巴馬任內,美國對滙豐進行過調查,發現在過去20年間,滙豐銀行參與恐怖組織、販毒集團的非法洗錢,交易數量2.5萬筆,涉案金額約160億美元。

2002年起,墨西哥和哥倫比亞的販毒集團就利用滙豐銀行墨西哥分行藏匿錢款,雖然同樣是藏匿錢款,但是如今的滙豐面對的不再是那個昏庸無能的晚清政府,而是國際社會的重拳出擊。

2012年美國司法部向滙豐罰款19億美元,同年籤訂五年延期起訴協議,美國司法部派駐了幾百人的監督團隊,進行了100多次訪談,審查超過29萬封電子郵件。

滙豐銀行

這時就要提到開頭時的孟晚舟事件了,相當於是「戴罪立功」,恬不知恥的滙豐銀行再次洩露了客戶信息,將孟晚舟的信息出賣給了美國政府。要知道在這個事件之前,華為也是滙豐銀行的大客戶之一。

2013年,在遭遇美國處罰後一年,滙豐銀行一位高管突然邀請孟晚舟喝咖啡,孟晚舟在這次會面中以PPT的形式向滙豐展示了華為在伊朗的業務,而滙豐轉手將這份不存在任何違法內容的PPT捏造為華為與伊朗非法貿易的「證據」。

美國憑藉著滙豐「跪舔」出賣的信息,非法判定孟晚舟在銀行欺詐行為並將其逮捕,也因此暫緩了對滙豐的調查和指控,美國此行為的目的就是藉此打壓華為、打壓中國企業的發展利益,而滙豐這個被人握住把柄的奴才正是投其所好,再一次用失信詮釋了什麼叫「無恥至極」。

隨著對用戶信息的肆意洩露,滙豐銀行的口碑日漸走低,2018年滙豐更是被爆出涉嫌瑞士檔案洩露事件,竟洩露了近百年的銀行保密數據。

滙豐銀行的成立,源於半殖民地社會的畸形金融需求,是中國積貧積弱的歷史縮影,從晚清到民國,滙豐銀行兩頭通吃,靠著不恥的手段謀取巨額利益,控制著中國命脈,是中國金融不獨立的悲哀。

在新中國成立後,滙豐轉戰香港,靠發鈔特權獨霸一方,又隨著英國殖民統治的瓦解而深陷困局旋渦,是香港和內地金融逐漸走向獨立,殖民社會在中國徹底瓦解的寫照。

一個半世紀的滙豐發家史,劣跡斑斑,罄竹難書,卻也時刻提醒如今的我們金融獨立自強的無比重要性。

相關焦點

  • 出賣華為後,滙豐銀行不知悔改!轉移業務到亞洲繼續賺中國人錢
    近日,有一家銀行被重點點名了!這家被點名的銀行,就是很多人不陌生的滙豐銀行。全國政協副主席、香港前特首梁振英發文,呼籲香港官商民與國家共同反制西方恫嚇。」那麼,滙豐銀行究竟做了什麼令人不齒的事?這就不得不提幾天前轟動的孟晚舟被加拿大法院宣判符合"雙重犯罪"標準沒辦法釋放回國這件事。孟晚舟為何在加拿大轉機會被羈押,其實,罪魁禍首就是"滙豐銀行"!
  • 滙豐銀行的大股東是誰?為什麼要出賣華為?
    由于洋行以及英資的背景早在清朝的時候,滙豐就曾經多次借款給清朝。當年曾國藩的兒子曾紀澤還曾經手書滙豐兩個字送給滙豐銀行。而且由於歷史的原因,在香港回歸之後,國家仍然保留著滙豐銀行在香港的發鈔權,它是目前香港的三家發鈔機構之一(另外兩家為中國銀行以及渣打銀行),所以國家對於滙豐不薄。
  • 百年歷史的滙豐銀行,「出賣」華為後,現在又看上了中國的90萬億
    「現在的滙豐銀行是什麼樣的銀行,相信大家都有個基本的認知了。」為了讓自己不受到美國的制裁,滙豐銀行在最關鍵的時刻選擇「出賣」華為,確實這樣背信棄義的銀行在國內是不會有更大的發展空間的。有些外資企業,為了自己能夠在國內市場中取得好成績,要麼就「偽裝」成為中國品牌,要麼就「悶聲大發財」,其中滙豐銀行就屬於後者,而且滙豐銀行在1845年就進入我們國家了,也是我們國內第一家在外國銀行在中國設立機構,隨著滙豐銀行的不斷發展,也成為了國內外資銀行的「巨頭」。滙豐銀行的業務也比較廣泛,從香港一直覆蓋到了內地。
  • 依賴中國又出賣華為,滙豐銀行是如何發家的?飽含中國人的血淚史
    依賴中國又給華為添堵,滙豐銀行是如何發家的?相信大家都知道啊。在孟晚舟事件中,滙豐銀行扮演了一個極不光彩的角色,可以說是一個背信棄義的無恥小人。很多同學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簡單來說就是滙豐銀行因為與恐怖組織和販毒集團存在大量的金融交易,幫助國際巨頭隱瞞實際資產逃稅。
  • 坑華為、亂香港?滙豐銀行吃飯砸鍋是自絕前途
    在這場完全不在國際規定框架之內的「審判」中,一個細節再次引起不少人注意:美方和加方給孟晚舟女士扣上「欺詐罪」帽子的理由是,孟晚舟在對滙豐銀行介紹關於華為的業務時,在涉及伊朗問題上做出了所謂「虛假陳述」。「莫須有」的罪名背後,究竟是怎樣一回事?原來,早在2012年和2013年,路透社曾報導過華為與一家伊朗合作夥伴的業務關係。
  • 英國正式封禁華為,出賣孟晚舟的滙豐銀行,中國是否應該封殺?
    對於華為和美國的事件,相信大家都有所了解,今年5月15日,美國對華為加大了制裁,所有使用美國技術的設備都不能供應給華為,對華為影響最大的就是晶片業務。國內半導體產業和世界頂級的半導體企業相比還有一定的差距,而美國在半導體領域有著非常多的專利,所以華為這次面臨的可能是有史以來最嚴厲的打壓。
  • 「出賣」華為,滙豐銀行陷入信任危機,離大潰敗還有多遠?
    在5G領域有著卓越成就的華為,一直都是業界關注的對象,而美國卻千方百計的想對華為進行制約,苦於無有利「證據」,才導致對華為的制約無法執行,直到滙豐銀行作出令人大跌眼鏡的行為,才正式地將華為推向「深淵巨口」,而這個躲在暗處的罪魁禍首也逐漸浮出了水面。
  • 滙豐銀行「深陷泥潭」,3.5萬員工或被辭退,出賣華為後果初顯!
    滙豐銀行在這段時間確實將自己推上了風口浪尖,這個銀行的負面新聞比較多,可能滙豐銀行做得最後悔的一件事情就是「出賣」了華為,前兩天,加拿大法院還是認定孟晚舟的雙重犯罪,所以大家期待們孟晚舟回國的場景並沒有出現,確實我們國家在飛速發展的今天,確實美國都看在眼裡,也在想盡辦法來壓制我們國家的發展
  • 出賣華為之後,滙豐銀行第一大股東被挖出,我們錯怪中國平安了
    最近,滙豐銀行被推上了風口浪尖之上,因為其為了自身利益,將華為孟晚舟提交的資料交給了美國司法部,從而間接的導致孟晚舟被抓,這一出賣客戶的行為,讓滙豐銀行成為了輿論關注的高點。其實滙豐銀行之所以這麼做,據說是因為其協助墨西哥毒販進行違法行為,而這一行徑被美國司法機關發現,如果滙豐不在孟晚舟事件上協助美國,那得到的制裁將不可小視。最終滙豐銀行做出了自己的選擇,將孟晚舟出賣。作為英國滙豐集團的全資公司,滙豐銀行在整個亞太地區擁有不少於700家分行,年利潤更是高達近千億。而在眾多盈利業務中,其中有90%來自亞洲市場,中國的貢獻更是佔據了較大比例。
  • 吃飯砸鍋的滙豐銀行,賺著中國的錢卻聯合米國給華為「下套」
    華為在5G領域取得了世界上最領先的技術,這讓華為在世界上大顯身手。然而華為在5G技術的突破讓西方一些發達國家開始焦躁不安。尤其是米國的川普,在2018年加拿大以華為違反米國的禁銷令為藉口,對華為的CFO也就是任正非的女兒,孟晚舟女士在加拿大境內進行了拘捕。
  • 身披香港外衣,吸清朝的血,陰謀捕食華為,走向一條不歸路
    今天講講金融背後的血風細雨,滙豐銀行與華為的故事。就5G打壓華為已經是不爭的事實,但是近年來,而其背後的主要原因是香港滙豐銀行私自將客戶孟晚舟的用戶信息透露給美國政府,導致了美國政府捏造事實證明逮捕了華為副董事孟晚舟女士。話說回來滙豐銀行為何要洩露客戶信息,來討好美國,那是因為滙豐銀行自己的洗錢罪證被美國抓住。其實滙豐銀行不止這一次陷入信任危機當中。有人就想不通,屢次出現信任危機為何還能在香港佔有一席之地。
  • 參與制裁華為的滙豐銀行,正式宣布裁員3.5萬人!
    參與制裁華為的滙豐銀行,正式宣布裁員3.5萬人!談及滙豐銀行,相信只要是了解過華為高管孟晚舟事件的朋友,應該都對其有一定的認識。作為一個長期在國內市場上的「撈金銀行」,在孟晚舟的事件裡卻因為自己的利益做了那個出賣者,引起了眾人的不喜。而「出賣」之後的滙豐,也終於迎來了「報應」。
  • 滙豐銀行為什麼總和我們作對?
    1865年,滙豐成為第一家在中國的外資銀行,清政府第一次賠款3.5億兩白銀,本來不應賠款這麼多的,是滙豐從中作梗,其中1.33億是讓滙豐賺了。1900年,八國聯軍侵略中國,第二次賠款4.5億兩,這筆前也是滙豐銀行幕後操縱的。
  • 發戰難財、吞死人錢、出賣孟晚舟:滙豐銀行的百年中國吸血史
    華為是滙豐銀行的客戶,為了自證清白,孟晚舟帶著PPT,向滙豐銀行的高管解釋華為並無不合規。滙豐銀行留下了這份PPT,並保存了起來。滙豐銀行給毒梟、黑社會、恐怖組織洗錢的事,被美國司法部抓住了把柄。2017年,滙豐銀行雙手奉上了孟晚舟當時留給他們的PPT,作為交換,滙豐銀行可以免除起訴,結束《暫緩起訴協議》,逃離美國的制裁。華為是滙豐銀行的大客戶,滙豐銀行本來應該保護客戶的資料,但滙豐銀行為了自保,毫無商業道德,出賣了孟晚舟。
  • 人民日報點名滙豐銀行 背後老闆是誰?
    此前,滙豐銀行被扯進孟晚舟事件中,隨後人民日報點名滙豐銀行背信棄義出賣孟晚舟,那麼滙豐銀行背後老闆是誰?與孟晚舟一案有哪些關聯呢?據了解,華為此前為了證明自身沒有違規行為,提供了一份PPT滙豐銀行,沒想到轉眼就被滙豐送到了美國手中,所以才有了孟晚舟被捕一事。
  • 涉嫌「陰」華為的滙豐銀行不靠譜:洩露客戶信息「慣犯」?
    6月24日,華為公司創始人任正非在接受《金融時報》的專訪時表示,滙豐銀行從一開始就知道SKYCOM公司和其在伊朗的業務,也知道SKYCOM跟華為的關係。銀行不可能在法律上說「受騙了,不知曉這個事情」,證據都在,這是賴不掉的。「滙豐已經停止了我們所有的交易合作,不是我們停的。」任正非稱。
  • 滙豐銀行的百年發展史:發戰爭財、吞死者存款,兩面三刀出賣中國
    「匯理銀行」,也就是今天的滙豐銀行在香港開業。然而在這個時候,清政府的財政狀況已經因為前不久兩次鴉片戰爭中的巨額賠款而變得入不敷出,早已無力支付國防所需的高額費用,無奈之下清政府不得不派李鴻章前去四處向銀行貸款。然而這時候大多數外資銀行都害怕得罪日本和歐洲帝國主義強國而不敢貸款給清政府,這時候只有匯理銀行大著膽子把錢借給了李鴻章,當然,代價是貸款利息接近市場普遍利息的兩倍。
  • 美國專家承認:若不是滙豐銀行陷害孟晚舟,美國打壓華為不會成功
    按照以前的習慣,大家一般都會把錢存在銀行裡,但是現在有了各種支付APP之後,越來越多的人會選擇將錢存在手機裡面,因為更加方便快捷。說到銀行,我們都知道中國有很多已經存在了很多年的銀行企業,比如說中國建設銀行、中國農業銀行、中國人民銀行等都是人們非常信賴的銀行。那為什麼百年老店滙豐銀行卻遭遇大量裁員呢?股票也因此跌了500億。
  • 滙豐銀行的百年中國"吸血史"
    四2012年,國外有媒體報導華為與伊朗有生意往來。華為是滙豐銀行的客戶,為了自證清白,孟晚舟帶著PPT,向滙豐銀行的高管解釋華為並無不合規。滙豐銀行留下了這份PPT,並保存了起來。滙豐銀行給毒梟、黑社會、恐怖組織洗錢的事,被美國司法部抓住了把柄。滙豐銀行高管為了免除美國的牢獄之災,與美國司法部籤訂了《暫緩起訴協議》,並罰款19.2億美元,雙方達成了合解。美國為了搞華為,但是苦於一直沒有找到把柄。於是,要求滙豐銀行配合美國司法部一起調查華為。
  • 構陷孟晚舟插刀華為,兩面派滙豐自食惡果
    同時人民日報發布長文披露了滙豐銀行構陷華為的細節。從公開證據中我們可以看出,孟晚舟案完全是美國針對華為的一次政治事件,滙豐銀行在其中扮演了插刀派的角色。滙豐銀行向美方提供的證據都是編造捏造的,目的很有可能就是通過出賣華為購線孟晚舟的行為,來彌補自己被美國起訴「戴罪立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