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剛剛演出完畢的藝人,顧不上洗淨勾畫的臉譜,便將幼小的娃娃高高舉起,臉上露出開心的笑容。臺灣啟英高中學生陳冠宏的攝影作品《戲曲之子》,在2020「郎靜山青少年藝術獎」滬臺攝影交流展上榮獲了金獎。
「我喜歡用照片寫故事,記錄下生活的點點滴滴。捕捉每個精彩瞬間,其實就是培養對美的感受。」在21日兩岸同步舉行的頒獎儀式上,陳冠宏通過視頻分享了獲獎感受。
以攝影大師郎靜山命名的「郎靜山青少年藝術獎」創立於2018年,在兩岸青少年攝影愛好者中具有很高的知名度與影響力。本次攝影交流展由上海市黃浦區臺胞臺屬聯誼會、上海市華僑攝影協會和臺灣桃園市攝影研究會共同主辦。
圍繞「愛」的主題,今年的攝影交流展共徵集到334件兩岸青少年攝影作品,其中臺灣作品115件。最終100件作品分獲金、銀、銅獎及優秀獎。
評委們在點評時表示,這些作品展現和睦家庭、優美環境、健康生活和非凡創意。無論是精心構思的佳作,還是信手拈來的街拍,都呈現著兩岸青少年由心而生的對美好生活的贊美。
受疫情影響,21日的頒獎儀式採用視頻連線方式分別在上海和桃園同步舉行。兩岸青少年攝影愛好者在「雲上」相聚,切磋技藝、交流心得、表達祝福。
今年,突如其來的疫情影響了兩岸人員往來。在這一背景下,許多兩岸文化交流活動走上「雲端」,依託網際網路等技術在線互動。
本月19日,「2020海峽兩岸新媒體產業發展研討會」也通過視頻連線的方式,在上海和臺北同步舉行。
包括臺灣中時新聞網社長賴嶽謙、臺灣知名評論人黃智賢、復旦大學網絡空間國際治理研究基地主任沈逸、上海廣播電視臺新聞主持人何婕在內,滬臺學者和傳媒界人士圍繞傳統媒體融合發展的前景與困境、「大數據時代」新媒體產業的安全和治理,以及網絡傳播對經濟、文化、生活和個體觀念的影響等話題展開「隔空對話」。
臺灣中華自媒體暨部落客協會理事長鐘婷表示,新媒體的發展將逐漸與傳統媒體靠攏,自媒體的原創性將逐漸落實在每個人的日常生活中。新媒體產業各領域正在互相融合,兩岸新媒體的未來發展需要從業人員不斷提升水平。
滬臺孔廟首度「牽手」弘揚傳統文化、「第四屆海峽兩岸書院論壇」連線兩岸學者熱議書院文化、上海電競文化節邀兩岸青年在線共享電競文化魅力與熱度……疫情下,走上「雲端」的兩岸文化交流或探究傳統文化,或聚焦時尚潮流,成為兩岸同文同宗的真實寫照,展現「兩岸一家親」的深刻內涵。(記者潘清)
(責編:韋衍行、劉穎穎)
「覽百川之洪壯兮,莫尚美於黃河」黃河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千百年來,奔湧不息的黃河水哺育著炎黃子孫,孕育著輝煌燦爛的中華文明和百折不撓、頑強不屈的民族精神。【詳細】
新時代革命文物保護利用實現跨越發展革命文物,作為革命文化的物質載體,凝結著我們黨的光榮歷史,展現了近代以來中國人民英勇奮鬥的壯麗篇章,是激發愛國熱情、振奮民族精神的深厚滋養,是黨團結帶領人民不忘初心、繼續前進的力量源泉。【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