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初放開「單獨」二孩和「全面」放開二孩時候,人口專家們預計新生嬰兒數量將大幅度增加。畢竟在很多專家眼中,中國人是最喜歡生孩子的。實際上確實也沒錯,20多年前我們見過「超生遊擊隊」,20多年後還能見到有人生11個孩子的新聞。然而,數據是不會說謊的,即使全面二孩政策放開,生育效果也不及預期,結結實實打了專家的臉。有專家還撰文發出疑問:為什麼以前不讓生偏生,現在讓生了反而不生了。
自2016年開始,我國全面放開「二孩」生育政策,至今已4年了,但是從每年的新生兒數據來看,新出生人口是在逐年降低的。人們不願意生孩子的想法是很明顯的。新出生人口的減少,意味著老齡化的加劇。一方面勞動力越來越少,人口紅利難以為繼,另一方面年輕人承擔的老年人養老金負擔更加重了,養老保險體系不堪重負。所以就有經濟學家、人口專家開始呼籲「從放開「三孩」開始逐步推進放開生育」。
放開三孩之後,真的能夠大幅度增加新生人口嗎?其實,大家不想生孩子原因很簡單,一言一概之:「生不起、養不起」。曾經養一個孩子就是多一雙筷子,孩子上學有國家負責,上學負擔也不重。可是如今養育一個孩子可謂是「天價」。早有人做過計算,一個城裡的孩子從0歲到18歲,大概需要100萬到200萬,一線城市只會更多。我們的人均收入才多少啊,這個養育費用是不是很可怕。
對於現在的青年夫妻來說,自身要承擔高額的房貸,還要照顧老人,未來承擔老人的養老醫療費用,如果再加上孩子的生活和教育費用,可謂是不堪重負。如果養育一個孩子按照150萬,兩個孩子就是300萬,三個孩子450萬,這還不包括將來他們結婚生子你還要貢獻房子和票子。回頭再算算自己的年收入,是不是心裡拔涼拔涼。所以才有人說,高房價是最好的避孕藥,現在又多了一個教育產業化帶來的高教育成本。
真正想多生孩子的家庭是哪些?一是家庭很富裕的,無論多少孩子都可以承擔得起,可以輕鬆享受「多子多福」的樂趣;而是貧困家庭,也不會顧及自己孩子的教育和發展,只要餓不死就行了。還認為如果哪個孩子未來有出息,能把其他人也提攜出來。但是這兩種家庭畢竟是少數,大多數普通家庭既想給孩子更多的資源,又承擔不起,所以只能生一個,做到少生優生。
其實,有些專家還是不要太過心急了,很多國家人口遠沒有我們的多,老齡人口比例遠超我們,人家都沒有這麼著急。歸根到底數量比不上質量,與其多一些低端勞動力,不如培養一個科技人才。一個人才帶來的社會貢獻,可能超過一千個,一萬個普通人,甚至更多。想要鼓勵高學歷家庭生育,重要的是在經濟上支持,不要讓高房價阻礙我們的新生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