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特批的開國中將皮定均,去世十幾年後,為何遷出八寶山?

2020-11-14 聊文說史

皮定均是當初毛主席特批的開國中將,在他去世後,骨灰本來是安葬在八寶山革命公墓。但是在皮定均去世十五年後,其骨灰卻被遷出了八寶山,這是為什麼?

在1955年,解放軍評授軍銜前幾天,毛主席當時正看著少將名單,當他看到「皮定均」這個名字的時候,立即在其名字下面批註了這樣一句話:「定均有功,由少晉中」!皮定均也是因此被授予了中將軍銜,而「皮有功,少晉中」這六個字也是廣為流傳。



我們也就此知道了皮定均是被毛主席親自從少將提到中將的,但是批註裡面的「定均有功」這四個字,到底是什麼功呢?竟然可以讓主席特批中將?

1946年6月,老蔣調兵30萬,試圖包圍中原的6萬名解放軍。當時中央決定:主力突圍,一縱一旅負責斷後,掩護主力的撤離。而皮定均,就是負責斷後的這7000名戰士的旅長。



當時給皮定均下達的命令,是無論如何也要拖住敵人3天。皮定均也知道,這是組織迫不得已才下達的棄車保帥的策略,就像長徵時期的三十四師一樣。自己面對幾十萬的敵人,這7000名戰士,很大可能是會和當初三十四師一樣的後果,全軍覆沒!

但是,皮定均不想如此,他不想讓自己的7000名弟兄被殺被俘,他要想出辦法來,在完成任務之後大家還都能活著。



於是皮定均當即召開會議,讓大家一起出謀劃策,最後還是政委徐子榮建議:在完成阻擊任務之後,先藏起來。只是不知道什麼地方才能藏下7000多人。

當天晚上,阻擊任務開始。皮定均先是製造假象,讓敵人以為一旅就是我軍的主力。直到主力部隊突圍後2天,敵軍才察覺不對勁,立即兵分兩路,一邊去追擊我軍主力部隊,一邊派了數萬名士兵準備殲滅皮定均部。



而皮定均已經牽制住了敵人3天時間,想著組織的主力應該已經突圍,剩下的就是如何帶著自己這一幫弟兄活下去了。在第四天凌晨,皮定均決定帶著部下反攻突圍。恰好當時天公作美,下起了一場暴雨,而皮定均也是抓住了機會趁著大雨開始反擊,主力在前方擊退敵軍,隨後迅速撤離。而他們隱藏的地點,正是敵軍行動的兩條公路之間。



眼看著幾十萬的敵軍從自己眼前經過,很多士兵都嚇得臉色發白,幸好皮定均說到:「我們自己都想不出來能藏在這裡,敵軍憑什麼能想到?怕什麼!」

等到敵軍全部向西北方向去了之後,皮定均立即下令所有人迅速穿過公路,直奔大別山。

兩天後,皮定均部到達大別山,並且提出5天之內通過皖中平原的想法。於是幾千人不分晝夜,順利突破了津浦線,這時兄弟部隊也連忙趕來接應。最終7000人的部隊,在完成組織任務的前提下,還活下來了5000人。



這也就是當初震驚中外的突圍奇蹟,也是毛主席「定均有功」四個字的由來。

只是後來在1976年,皮定均參加一場軍事演習的時候,因為乘坐的飛機發生意外,機上連同皮定均在內的13人全部遇難。

遇難後,皮定均的骨灰安葬在八寶山公墓。至於後來為何又移出了八寶山?是因為其妻子張烽,希望能把放在八寶山的丈夫骨灰遷出,安葬在登封的烈士陵園,以及皮定均遇難的地方。因此,皮定均的骨灰就這樣被移出了八寶山。

小編認為,我們作為後人,應該永遠記得懷念這些革命先輩,如果沒有他們經歷的風風雨雨,又何來如今的繁榮昌盛。

紀念皮定均中將。

相關焦點

  • 皮定均是主席破格授予的中將,去世15年後,為何骨灰遷出八寶山?
    上面這首詩名叫《神勇皮定均》,說的就是咱今天要講的這位英雄。我們先來瞅瞅皮定均將軍的一個簡介。皮定均(1914-1976),安徽金寨人。中國人民解放軍將領。曾在毛澤東領導下工作。早年參加革命,曾任鄉童子團中隊長、縣童子團團長。1928年7月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1929年12月參加中國工農紅軍。1931年3月轉為中國共產黨黨員。
  • 皮定均:毛主席破格提為中將,晚年遇空難身亡,骨灰被遷出八寶山
    1955年,中國人民解放軍評授軍銜前夕,毛主席正看著少將名單,當看到「皮定均」三個字時,便在其名下特批:「定均有功,由少晉中」!因此,皮定均最終被授予中將軍銜,而「皮有功,少晉中」這六個字也被廣泛流傳。
  • 毛主席為何特批「定均有功,由少晉中」把皮定均從少將變成中將?
    當毛主席看到呈送授銜報告中,皮定均按資歷擬申報少將銜時,毛澤東在他的名下特批:「定均有功,由少晉中」,遂被授予中將。皮定均中將,1914年出生在安徽省金寨縣,1929年加入紅四方面軍,1931年加入共產黨,皮定均在紅四方面軍歷任連長,營長,團長,紅軍陝北會師擔任教導師第2團團長。
  • 「開國中將」皮定均:因公殉職葬於八寶山,骨灰為何被一分為二?
    「開國中將」皮定均:因公殉職葬於八寶山,骨灰為何被一分為二?我們都知道,在我國上個世紀非常的混亂,因為當時時局動蕩,發生了很多的重大的事情,出現了很多的英雄,最後經歷了許多艱難的時候,建立了新的中國,所以就有很多的開國將軍,他們的貢獻是沒有辦法衡量的,今天要講的就是我國著名的開國中將皮姓,名字是「定均」的將軍,他曾因公殉職葬於八寶山,可是骨灰為何被一分為二呢?
  • 毛主席親自授銜的開國元帥,為何死後34年被遷出八寶山?
    毛主席親自授銜的開國元帥,為何死後34年被遷出八寶山?中國有十大開國元帥,說起其中最著名的很多人第一時間想到的肯定是陳毅、劉伯承、彭德懷和徐向前等人。這些偉大的同志為了人民拋頭顱灑熱血,展現了堅強的革命意志和氣節。
  • 他是開國中將,去世15年後,為何骨灰被移出八寶山?妻子道出原因
    1955年,新中國舉行了一次大授銜儀式,表彰那些為新中國付出無數心血、奮勇殺敵的將領們。不過在授銜儀式之前,很多人在軍銜問題上紛紛表示出了謙讓,都希望自己能夠被授低一級。不過在這其中,也有一人的軍銜讓毛主席覺得有失公允,直接給他破格提升了,他就是皮定均。
  • 1964年開國中將皮定均來霞浦,為何要將陪同的領導罰站1小時
    今天這段故事要從開國中將皮定均說起,對於皮定均將軍,老一代霞浦人應該不陌生,他曾經是福州軍區的司令員,在1955年,人民解放軍評定軍銜時,毛主席破例批示:「皮有功、少晉中。」由少將特批升到了中將,開國將軍中享此殊榮的僅有陳賡與皮定均兩個人。皮定均當年在福州主持軍事鬥爭,而霞浦又是重要的海防前線之一,所以他跟霞浦自然是有緣的。
  • 皮有功,少晉中。千裡突圍一戰成名,毛澤東特批皮定均為中將
    建國以來,開國元帥和大將被人津津樂道,逐漸遺忘了那些少將和中將,有這麼一個人,其功績直追大將,授銜時準備授為少將,但毛澤東特批其為中將,他就是皮定均。皮定均只能跟著奶奶在一起生活,為了生活給地主家放牛,甚至討飯,直至14歲那年,皮定均加入共青團,由此改變了他的一生。
  • 他第一個衝進了張靈甫的指揮所,授銜時毛主席特批他中將
    他第一個衝進了張靈甫的指揮所,授銜時毛主席特批他中將在中原突圍時,蔣介石派出了30萬大軍去圍剿解放軍,當時解放軍只有6萬多人,所以根據戰場形勢中央決定進行戰略突圍,既然要突圍就要有人去引開敵軍的注意力,而今天我們要講的皮定均就獲得了這個任務。
  • 1961年,大將因病去世葬於八寶山,為何50年後又遷出八寶山
    只不過楊傑在1949年9月準備從香港北上北京參加新政協時,被蔣介石派人刺殺。而其他兩位大家就比較熟悉了,一位是開國中將韓練成,另一位就是大將陳賡將軍了。50年後為何遷出八寶山1950年陳賡率軍進駐昆明後,歷任西南軍區副司令、雲南政府主席、雲南軍區司令員。致力於雲南剿匪、安定社會秩序、恢復經濟發展等工作。在一切進入正軌時,應越南要求,陳賡在當年7月赴越支援抗法鬥爭。
  • 1961年,陳賡大將因病去世葬於八寶山,為何50年後又遷出八寶山?
    只不過楊傑在1949年9月準備從香港北上北京參加新政協時,被蔣介石派人刺殺。而其他兩位大家就比較熟悉了,一位是開國中將韓練成,另一位就是大將陳賡將軍了。不過老蔣念舊情沒殺他,後在宋慶齡與我黨營救下陳賡得以出獄,後跟隨中央紅軍參加了長徵,到達陝北後擔任第一軍團第一師師長。 經歷抗戰和解放戰爭,建國後55年陳賡被授予大將軍銜。 50年後為何遷出八寶山 1950年陳賡率軍進駐昆明後,歷任西南軍區副司令、雲南政府主席、雲南軍區司令員。
  • 開國中將皮定均,62歲不幸遇難,為何安葬在兩個地方?
    今天要給大家介紹的這位開國中將名為皮定均,他的這個中將軍銜說起來還是主席欽定的。剛開始他只是被評為少將的,主席在審閱過名單後,特意點出皮定均來表示:「定均有功,少晉中」。那麼皮定均都做過什麼對於國家來說有著突出貢獻的事呢?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 1961年,陳賡病逝後葬於八寶山,50年後,為何又遷出八寶山
    只不過楊傑在1949年9月準備從香港北上北京參加新政協時,被蔣介石派人刺殺。而其他兩位大家就比較熟悉了,一位是開國中將韓練成,另一位就是大將陳賡將軍了。50年後為何遷出八寶山1950年陳賡率軍進駐昆明後,歷任西南軍區副司令、雲南政府主席、雲南軍區司令員。致力於雲南剿匪、安定社會秩序、恢復經濟發展等工作。在一切進入正軌時,應越南要求,陳賡在當年7月赴越支援抗法鬥爭。
  • 大將陳賡去世後葬於八寶山,受萬民敬仰,為何50年後又被遷出?
    大將陳賡去世後葬於八寶山,受萬民敬仰,為何50年後又被遷出?在十大開國大將中,陳賡將軍不是最有能力的,卻是最有名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的1961年,陳賡將軍成為第一位去世的開國將軍。將軍的遺體葬在八寶山革命公墓,受到後人的尊敬。令人費解的是,將軍去世50年後,他的遺體被運出八寶山。為什麼?
  • 開國大將離世後,被安葬在八寶山,為何50年後又被遷出公墓?
    引言相信大家應該聽說過八寶山公墓這個名字,這一位於北京八寶山的革命公墓修建於1950年,安葬著很多國家已故的領導人、科學家、開國大將離世後,被安葬在八寶山,為何50年後又被遷出公墓?直到1961年,因為積勞成疾,陳將軍突發心臟病去世。在去世之前,陳將軍還在沒日沒夜的進行寫作,試圖將自己一生指揮軍隊進行作戰的經驗寫成一本書,但可惜的是,直到去世之時,還有最後一卷沒有完成。在陳將軍離世後,國家決定將他的遺體安葬在八寶山革命公墓,讓其受到世人們的瞻仰,使人們永遠記住陳將軍的功績。
  • 開國中將皮定均:毛主席親自批示「有功」,62歲因飛機失事遇難
    提起開國中將皮定均,許多人的第一印象大概就是毛主席的批示。1955年解放軍第1次授銜之時,當毛主席看到皮定均被評為少將軍銜時,他出乎意料的打破了自己的慣例,為皮定均批示了「皮有功,少晉中」6個字。在1955年授銜時,在全軍上下近千名開國將領之中獲此殊榮的,除了戰功和資歷極為深厚的陳賡大將,也只有皮定均了。而毛主席之所以對皮定均另眼相待,其實與解放戰爭的一場戰役有關,這場戰役,就是著名的中原突圍。
  • 釣魚去世!意外去世的開國將軍
    有多位開國將軍,經歷槍林彈雨,卻在和平年代意外去世,沒有品嘗更多勝利果實,著實令人嘆息。空難去世。解放戰爭中,皮定均將軍出色完成掩護主力突圍任務。1955年授銜時,初評少將,毛主席特批:「皮有功,少晉中」。
  • 開國中將皮定均,毛主席親自下令為他晉升軍銜,後因飛機失事逝世
    皮定均是安徽金寨縣人,他出生於1913年,小時候家裡很窮,他給地主家打過短工,為佃戶放過牛。皮定均在飽受艱苦以後覺得這個世道充斥著不公平,他暗暗發誓如果將來有機會自己願意去改變這個社會的現狀。1929年皮定均加入了紅軍,開始時他只是一個普通戰士,由於他作戰勇猛很快就被提拔為連長,1931年皮定均加入中國共產黨,從此開始他一生都為自己是共產黨人而驕傲。
  • 開國大將陳賡,去世50年後,骨灰為何移出八寶山?
    說起開國大將陳賡,想必很多人都不陌生,在十位大將當中,他算得上是名氣很大的一位。陳賡大將性格開朗,詼諧幽默,是軍中有名的「開心果」,備受大家歡迎。但令人惋惜的是,陳賡建國後卻沒能長壽,他於1961年3月在上海病逝,終年58歲,也由此成為第一位去世的開國大將。今天我們就來回顧一下,陳賡將軍的傳奇人生。
  • 「皮有功,少晉中」的皮定均:中原突圍,有一個隱瞞了一生的秘密
    皮定均將軍開國中將皮定均1914年出生於安徽省金寨縣一個貧農家庭皮定均有三個綽號:「皮猴子」、「皮老虎」、「皮驢子」,人稱「三皮將軍」。1955年大授銜的時候,皮定均本來擬定的是少將。但是,當初稿拿給毛主席看後,毛主席說:「皮有功,少晉中」。皮定均就成了開國中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