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松齡是一個怎麼樣的人?他寫《聊齋志異》的創作靈感是什麼?

2021-01-09 竹齋子

古典鬼故事《聊齋志異》,提及它我們許多人都不會陌生,如《倩女幽魂》《畫皮》都是出自《聊齋志異》,今天就跟大家聊一聊《聊齋志異》的作者,以及他的創作靈感。

第一,蒲松齡的書生情結

許多人都喜歡《聊齋志異》這本書,其中我們熟悉的鄧小平同志,他也非常喜歡《聊齋志異》這本書。

眾所周知,鄧小平有一句經典名言:不管黑貓白貓,捉到老鼠就是好貓。

而這句經典名言就是來源於《聊齋志異》的驅怪篇。

「黃狸黑狸,得鼠者雄。」

翻譯成現代話:甭管黃貓還是黑貓,捉住老鼠就是好貓。

要讀懂《聊齋志異》這本書,就需要了解它的作者蒲松齡,他到底是一個怎麼樣的人?他的生活是怎麼樣的?

查閱資料,蒲松齡是一位偉大的古典作家,有古代短篇小說之王的美稱。但是現實生活中,他的身份卻是非常低微,僅僅是一個貧窮鄉間的村學究,教書先生。

即使生活待蒲松齡不好,讓他一生貧窮,但是他對自己的才華,卻充滿著堅強的自信。

他相信自己的才華,並且認為自己的才華可以讓他名垂青史,後世之人是需要了解自己的材料。

所以,蒲松齡做了一件事,他開創了文字VLOG,通過對生活點滴的仔細記錄,使現代之人,看到了蒲松齡不一樣的一面,以及生活細緻入微的態度。

如中國歷史上有史以來,記載最大的一場地震,康熙七年,山東發生了一場大地震,級別比唐山大地震還要高,蒲松齡就記錄了下來。又如自己老了哪天掉了一顆牙,這種事情,他也記錄了下來。

這就是蒲松齡的生活態度,事無巨細,大事小事都用文字vlog進行記錄,所以查閱資料,可以清楚地知道,蒲松齡每天都在幹什麼。

《聊齋志異》裡的《聶小倩》故事,至今依然屢次搬上銀幕,翻拍不斷,這些電影在不斷地演繹著「書生與女鬼」的故事。

書生夜讀,美人鬼推門而入,已經成為了中國古典鬼怪小說中的經典情節。

據統計,《聊齋志異》中有將近500篇小說,其中包含書生形象的有346篇。那麼,蒲松齡對書生為何如此情有獨鍾?

蒲松齡本身就是書生,他在科舉上的一再失利,成為了他一生的難堪之事。

蒲松齡19歲時,他是以縣、府、道三個第一的名次考上了秀才,所以,眾人一致認為蒲松齡是山東的一匹黑馬,將來一定能高中狀元。

但是,上天好像喜歡戲弄蒲松齡,之後他再次參加科舉,都是名落孫山,一再失利,最終蒲松齡就成為了窮困潦倒的教書匠。

所以,這一段讀書科舉的書生故事,頻頻被蒲松齡寫入了《聊齋志異》裡。

生活越不易,小說裡就越發豐富多彩。

這就是蒲松齡對書生情有獨鐘的原因了。

第二,她叫顧青霞

《畫皮》《倩女幽魂》裡的人鬼相戀的故事,蒲松齡描繪得栩栩如生。那麼,生活的平平淡淡裡,誰為他帶來了創作靈感?

這個女子就是顧青霞。

蒲松齡的妻子是劉氏,她是一個非常貞潔平實的鄉下婦女。她16歲就嫁給了蒲松齡,蒲松齡與妻子一共走過了五十餘年的漫長歲月。

在蒲松齡的文字VLOG裡,對於妻子的外貌讚美極少,所以,可以排除劉氏給蒲松齡帶來了創作靈感。

蒲松齡遇到顧青霞,是他在孫蕙府邸做幕僚的時候。顧青霞是孫蕙的侍姬,長相傾國傾城,閉月羞花。

蒲松齡曾經這樣寫到,顧青霞在吟詩的時候,聲音就像一隻黃鸝鳥,讓人的心情很是愉悅高興。

蒲松齡寫了《為青霞選唐詩絕句百首》,並贈送給了顧青霞。

「為選香奩詩百首,篇篇音調麝蘭馨,鶯吭轉出真雙絕,喜付可兒吟與聽。」

詩意為,我為你選了一百首唐人絕句,這些絕句每一篇都非常精美,這些詩配上你那黃鶯般動聽的聲音,真稱得上是人間最美的享受。

這裡也表現了他們兩人的感情,因為蒲松齡稱呼顧青霞為可兒。

可兒,翻譯成現代話,就是可愛,寶貝的意思。

但是顧青霞去世得非常的早,所以她與蒲松齡的感情,也就成為了無疾而終的遺憾之事。

《聊齋志異》裡,細心的人會發現,那些人鬼相戀故事中的女主角,往往在青春年紀就早早謝世,如《倩女幽魂》的聶小倩。

所以,蒲松齡的寫作靈感,就是在顧青霞的身上找到的。這也是對愛情的一種追思與感悟。

相關焦點

  • 蒲松齡創作出《聊齋志異》是因為哪件事?哪個女人?
    聊齋志異裡面的很多故事,符合我們幼年時候心靈那種對世界的猜測和想像,在那個時候我們還分不清現實世界和想像世界的區別,所以我們會相信「物老成精」「萬物有靈」。其實不僅僅是孩子,有很多非常偉大的人物,也對《聊齋志異》有異乎尋常的興趣,比如說我們改革開放的總設計師——鄧小平,他對聊齋志異也有很大的興趣,並且從裡面得到過許多有益的啟發。比如說,那個著名的「貓論」,其實就是來自於聊齋志異。
  • 蒲松齡的《聊齋志異》和他的貧苦科舉路!
    因此對科舉制度的不合理深有感觸,為生活所迫,他除了應同邑人寶應縣知縣孫蕙之請,為其做幕賓數年之外,主要是在本縣西鋪村畢際友家做塾師,舌耕筆耘,近42年,直至1709年方撤帳歸家。1715年正月病逝,享年76歲。創作出著名的文言文短篇小說集《聊齋志異》。
  • 蒲松齡和他的《聊齋志異》,九次科舉落榜,成就經典巨著
    但他從21歲開始,便過上了噩夢般的生活。他21歲、24歲、27歲、30歲、33歲、39歲、45歲、48歲、51歲先後9次科舉不中,要知道《儒林外史》中的範進在54歲還中了舉人,而蒲松齡一輩子只是個秀才。民間一直流傳著一個這樣的故事,說是蒲松齡為了勉勵自己繼續考科舉,曾寫過這樣一副對聯: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關終屬楚。
  • 一部《聊齋志異》讓蒲松齡名垂青史,成就了他鬼聖一名!
    一部《聊齋志異》讓蒲松齡名垂青史,成就了他鬼聖一名!歲月浮沉,千年歲月,千年的等待,三生的浮沉,我如一個過客欣賞著人間的幾多憂愁,幾多變故,從古到今,幾世輪迴都以成為歷史,經歷著三世的悲酸苦痛,我只能看不能言,我用三世悲苦換來這一世的機遇,這一世的愛戀,我用三世換來這一世的姻緣,這一世的相守!《聊齋志異》,是古今中外少有的一部奇書。
  • 「魑魅魍魎」——蒲松齡《聊齋志異》的那些事兒
    「志怪」兩字最早見於《莊子·齊物論》:「齊諧者,志怪者也」志怪,就是寫些奇怪之人,奇怪之物,奇怪之事。現代語境中來說,就是寫超現實的世界。寫志怪小說的人中,最巔峰者當屬《聊齋志異》的作者蒲松齡。形象的總結了蒲松齡《聊齋志異》的藝術成就。
  • 蒲松齡與《聊齋志異》:一個山東女人成就的偉大作品
    人之將死,或許總是有些預感的吧。1715年,中國最傑出的文言短篇小說家,志怪傳奇類小說大宗師蒲松齡,就曾經準確地預見了自己生命的終結。說到蒲松齡,我們都知道他的傳世名作《聊齋志異》,卻未必知道撐起這部偉大作品的,卻是他背後的女人。
  • 蒲松齡《聊齋志異》:為什麼要寫鬼怪故事,表達了什麼?
    有人說蒲松齡是山東人,是不是那裡的人都喜歡講鬼怪故事?我覺得這跟作者所在的地方沒有多大的關係。先來看看蒲松齡的個人經歷,早年有文名,施閏章批其捲雲:「觀書如月,運筆如風,有掉臂遊行之樂。」但屢試不第,31歲在江蘇寶應縣衙做孫惠的幕僚。
  • 《聊齋志異》寫鬼寫妖入木三分,蒲松齡是否相信自己筆下的故事?
    《聊齋志異》全書共491篇,寫了大量狐仙鬼怪,也記載了許多奇聞異事。魯迅說《聊齋志異》的創作方法是「用傳奇法,而以志怪」,說明在魯迅先生眼中,《聊齋志異》是一部小說。小說就免不了要虛構。作者為了增加故事的生動性和趣味性,對細節進行合理的想像,當然無可厚非;讀者自然也是抱著「姑妄言之妄聽之」的態度把《聊齋志異》當做小說來讀,無論作者寫得多麼神奇怪異,都不會信以為真。那麼,蒲松齡本人對自己寫的故事是否相信呢?
  • 蒲松齡為什麼要寫聊齋?
    為生活所迫,他除了應同邑人寶應縣知縣孫蕙之請,為其做幕賓數年之外,主要是在本縣西鋪村畢際友家做塾師,舌耕筆耘,近42年,直至1709年方撤帳歸家。1715年正月病逝,享年76歲。創作出著名的文言文短篇小說集《聊齋志異》。郭沫若曾這樣評價:"寫鬼寫妖高人一等,刺貪刺虐入骨三分。"那麼,蒲松齡,為什麼要寫《聊齋志異》呢?
  • 蒲松齡一生窮困潦倒,竟是聊齋志異惹的禍
    蒲松齡(1640-1715)字留仙,別號柳泉居士,世稱聊齋先生,現山東省淄博市淄川區洪山鎮蒲家莊人。他出生於一個沒落的年畫世家,自小聰明,他的父親對他寄予厚望,他自己也熱衷科舉考試。19歲參加童子考試,接連考取縣、府、道三個第一,成為風靡一時的人物。
  • 《聊齋志異》寫作背後的故事:大明湖帶給蒲松齡太多靈感
    我們都知道《聊齋志異》吧!其實這本曠世巨作和濟南有著很深的淵源!快跟著泉崽一起看看吧!字留仙,一字劍臣,別號柳泉居士,世稱聊齋先生,自稱異史氏。濟南府淄川(山東省淄博市淄川區洪山鎮蒲家莊)人。清代傑出文學家,優秀短篇小說家。「寫鬼寫妖高人一等,刺貪刺虐入骨三分。」
  • 蒲松齡的《聊齋志異》裡,居然寫過瀘州的故事,這是真的嗎?
    最近有熱心瀘州民俗文化的朋友跟沽酒客詢問,說看到有人寫說著名的清代短篇小說大家蒲松齡先生居然在他的《聊齋志異》裡寫了關於瀘州的故事,這一發現讓他頗為興奮,因為作為一個比較有影響力家喻戶曉的名著短篇小說集,雖然是文言文,但是它的故事通過以前的連環畫即小人書,戲曲、評書、電影、電視以及白話文聊齋類書籍等等
  • 專家稱淄博嶺子鎮為蒲松齡《聊齋志異》始創地
    當年,沈潤退職回家後,聞知本縣蒲松齡在縣、府、道秀才考試中連奪「三個第一」,就請蒲松齡出山,來道臺府教授他的兩個兒子。此時,蒲松齡19歲,兄弟四人已分家。蒲松齡在40歲已將《聊齋志異》寫就,有高珩和唐夢賚為其作的序為證。那麼,他是在哪裡開始創作的呢?
  • 蒲松齡的《聊齋志異》寫出了世間百態
    寒暑假第一劇《還珠格格》裡,皇阿瑪帶著一群人野餐,紫薇開始了詩詞 show,她給看起來普普通通甚至有點下不去筷子的菜取了充滿詩意的名字。「評委」乾隆和紀曉嵐對這場表演讚不絕口。這種用詩作菜名的事,紀曉嵐的「大仇人」、《聊齋志異》的作者蒲松齡也幹過。
  • 蒲松齡是蒙古族人,沒落貴族後裔,其身世比《聊齋志異》還神秘
    他秉性耿直,憤世疾俗,一生際遇坎坷,不被重視,許多作品流失海內外。蒲松齡是山東省淄川縣人,而「淄川蒲氏」在元代曾是家世顯赫的望族,但是元朝傾覆後,蒲家便日趨沒落了。蒲松齡的祖父、父親都是知識淵博、通覽經史的儒生,生長在這樣一個書香世家的蒲松齡從小就受到濃厚的文化薰陶,再加上他聰慧好學,19歲應童子試,便以縣、府、道三考皆第一而聞名。可是他仕途無望,後來屢應省試不第,始終沒有考上舉人。蒲松齡直到71歲時才成為貢生,可他一生懷才不遇,直到晚年依然窮困潦倒。
  • 蒲松齡與《聊齋志異》:不得意的人生有了得意之作
    在中國文學史上,以志怪傳奇為特徵的文言小說中,最富有創造性、文學成就最高的就是清初蒲松齡的《聊齋志異》。《聊齋志異》總共近五百篇,其中絕大部分篇章敘寫的都是神仙狐鬼精魅故事,有的是人入幻域,有的是異類化作人形進入人間,也有一些人、物互變的內容,具有超現實的虛幻性和奇異性。
  • 《聊齋志異》裡都有哪幾個故事? 蒲松齡為何又稱柳泉居士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聊齋志異》裡都有哪幾個故事? 蒲松齡為何又稱柳泉居士 蒲松齡是清代 小說家,其所作志怪小說《聊齋志異》,以其精妙的文筆,豐富的想像,被後世人稱為文言文短篇小說之王。 蒲松齡出生在一個破落小地主家庭,其後父親轉儒經商,家裡情況才稍好。
  • 好書推薦——蒲松齡與《聊齋志異》
    好久沒寫書評了,今天給大家講講耳熟能詳的《聊齋》故事。記得最開始知道這本書,還是在語文書上《聊齋志異》中的選段《狼三則》,大致講的是一位屠夫夜晚挑著擔子回家,途中被兩隻狼跟隨,屠夫躲到稻草中,一隻狼站在前面假裝睡覺,想讓屠夫放鬆警惕,另一隻狼從後面悄悄靠近,最終被屠夫識破,手起刀落,成功反殺兩匹狼的精彩故事。書頁的下面小字部分會對這些古文中一些字詞進行解釋,《聊齋志異》的解釋,一直印象深刻。
  • 蒲松齡寫《聊齋志異》,是在表達自己對現實不滿和理想的追求嗎?
    本文系作者把你計劃在他的未來獨家原創,未經允許禁止轉載蒲松齡是我國清代的文學家。他出生在一個世代書香又漸趨沒落的地主家庭,高祖、曾祖都是秀才。父親是個童生,因在科舉上不得志,後來棄儒經商。到蒲松齡成年時,家境已經衰落,生活困窘蒲松齡從幼年時期起,就受家庭影響,羨慕功名,醉心科舉。開始一帆風順,十九歲就考上了秀才。此後屢試不第,始終沒有取得做官的資格。三十一歲時為生活所逼迫,應同鄉孫蕙的邀請,到寶應縣(在今江蘇省)做幕賓,時間不久,第二年便回來了。這期間他體驗到一些官場生活,寫了《南遊詩》集,其中不少篇章揭露了「達官顯宦」的奢侈生活。同時他搜集了一些故事,開始了《聊齋志異》的創作。
  • 你不知道的蒲松齡與《聊齋志異》
    今天我們來聊聊蒲松齡蒲老爺子的故事,首先介紹一下蒲松齡老先生的生平,蒲松齡字留仙,別號柳泉居士,人稱聊齋先生。山東省淄博市洪山鎮蒲家莊人。清代著名文學家,小說家。一生著作很多,代表作有《聊齋志異》,這部作品深刻的暗喻了當時的朝庭昏暗統治,對科舉制度的不滿,對貪官汙吏的憎恨等等……除了《聊齋志異》這本著名小說外,還有很多關於醫藥,曆法,農業方面的著作,比如,《藥崇書》《傷寒藥性賦》《農桑經》《草木傳》…。還有一些俚曲,散文,戲本之類的作品,如《慈悲曲》《晴雲山房詩文集》《鍾妹慶壽》《鬧館》《懷刑錄》《省身錄》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