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剛經》中說的三輪體空到底是什麼意思,了解一下?

2020-12-05 念念隨筆

皆仁法師

有人問起什麼是《金剛經》中所說的「三輪體空」,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一下。

想要了解什麼是三輪體空,先要了解什麼是佛經中說的三輪相。

什麼是三輪相呢?

就布施而言,布施者、受施者和所施之物稱為三輪。而這三輪的相存在意中,就被稱為有相的三輪,也就是三輪相。

而有三輪相在的話,那所行持的就不是真的布施波羅蜜行,終歸只是有相的布施。

只有滅除了這三輪相後,住於無心而行布施,就像《金剛經》中所說的「菩薩於法應無所住行於布施」時,才是真正三輪清淨的檀波羅蜜,也就是清淨的布施波羅蜜。

此外,三輪相還有粗細之別。

《法界次第》中說︰「或謂三輪之相有粗細,即施者於自身起慢心,對受者懷愛憎之念,對施物生惜心,是為粗三輪相;未達萬法如幻之理,執有實我法而布施者,此為細三輪相。」

這是說,如果布施者自己在布施時生起慢心,對受施者有或愛或憎的念頭,對所布施之物生起貪惜之心,這就是粗三輪相。

如果還沒有通達萬法都是如幻一般的顯現,沒有永恆的存在,由此而執著實有一個「我」在行持布施的話,那就是細三輪相。

有時,會見到有人對法師說:「師父,我三輪體空布施您。」

一聽這話,真讓人滿頭黑線,為什麼呢?

因為這話聽起來,就像有人一邊做好事,一邊高聲在說「我叫某某某,我做好事不留名」一樣。

布施者、受施者、所施之物的相宛然俱在,大家說說看,這是三輪體空嗎?

那什麼叫做三輪體空呢?

首先我們要明確的一點是,三輪體空是出世間的布施波羅蜜,是菩薩們的行持,在世間法中是很難做到的,但是我們學佛修行菩薩行,就需要去學習它。

雖然以我們的能力不能完全做到,但是我們可以多了解多學習,讓自己的修行更加精進。

如《大般若經》中所說:「舍利子言:『云何出世間布施波羅蜜多?』善現答言:『若菩薩摩訶薩行布施時三輪清淨,一者、不執我為施者,二者、不執彼為受者,三者、不著施及施果,是為菩薩摩訶薩行布施時三輪清淨。』」

其次,我們來了解一下三輪體空的概念:

三輪體空是菩薩在修行布施時,應該具有的態度,又稱為三事皆空。是指在布施的時候,住於空觀,不執著於能施、所施和施物三輪。

一、施空

是指能施之人體達了我身本空,既然知道這個身體只是因緣聚合而成,而沒有實在的能施之我,那布施的時候,就不會有希求福報之心。(皆仁註:然而,正是不執著追求福報,而福報自得。種下的善因,因緣成熟時,自然會得善果。)

二、受空

這是指體達了沒有實在的能施之人後,也無他人成為受施者。(皆仁註:這樣就不會對受者生起慢心,認為是「我在施捨你」,而起傲慢之念。)

記得以前看過一則故事:

有位富商供養了一位禪師一百兩金子,然後滿心得瑟地想等待禪師的感謝。

誰知道禪師一臉雲淡風輕,並沒有道謝。

富翁就當場炸毛了,覺得自己給了禪師那麼多金子,禪師連個「謝」字也沒有,太過分了。

禪師只是微笑著說:「如果你覺得我應該道謝的話,那你還是把金子拿回去吧。」說罷,就把金子還給了富商

富商當時就愣住了:這畫風明顯不對啊。

後來他才知道,禪師不道謝,是為了成就他的布施之心,不執著的布施,比慢心滿滿的布施,功德要大何止千百倍?

三、施物空

這是指了達所有的資財和珍寶等一切所施的物品本來皆空,如法行持布施,而對所施物品不起貪惜之心,布施之後也不生疑悔之念。

這樣通達空性之後行持的三輪體空的布施,才是最為清淨,最為殊勝的布施波羅蜜。

一如《大般若經》中所說的:「諸菩薩摩訶薩修行般若波羅蜜多時,以應一切智智心,而修般若波羅蜜多,以無所得而為方便,與一切有情同共回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不見施者、受者、施物,三輪清淨而行布施。」

今天關於三輪體空的話題,我們就說到這裡了。

最後,以《大乘本生心地觀經》中的偈子和大家共勉:「三輪清淨是檀那,以此修因德圓滿,當知證獲波羅蜜,唯由心淨不由財。若有染心施珍財,不如淨心施少分。」

往期文章

佛經中說的天龍八部到底是哪八部?百分之九十九的人都不完全知道

那些年他們都曾因祈求觀音菩薩而得到救護,感受一下?

佛教所說的神通到底是什麼?要怎樣才能得到神通呢?

他路遇凌空涉水的異僧,卻對其戟指呵斥,這是為何呢?

為什麼觀音菩薩會尋聲救苦呢?原來菩薩前世有這樣的因緣

相關焦點

  • 金剛經第六:什麼才是消罪積福改命的最好法門?三輪體空行布施
    ,那就是「應無所住而行布施」,也就是我們後世常說的「三輪體空布施」。02三輪體空布施的無量福德和功德,以一攝萬咱們先拿原經來看:而且在進行布施的時候,您千萬不能抱著得福報,修功德的念頭,更不能指望對方來報答,而是順其自然,理所當然,做過就忘,不住一切相,這就叫三輪體空,功德福報不可思議。
  • 《金剛經》中的色、聲、香、味、觸、法都是指什麼?
    這是《金剛經》中的話,意思是:佛陀說:「須菩提,菩薩對任何法都不能有實執,應以無住之心而行持布施。即是說,不住色而布施,不住聲、香、味、觸法而布施。也就是說,真正的菩薩不會有實有執著,以六度中的布施為例,菩薩在行持布施時,並不耽著於六塵——色、聲、香、味、觸、法。
  • 《金剛經》中講的「般若」到底是什麼意思?
    《金剛經》有六種版本,大同小異,最流行的就是鳩摩羅什大師所譯的《金剛般若波羅蜜經》,這部經講什麼呢?就是經題上的這個「般若」,般若就是智慧,但不是普通的智慧。經題的意思就是,以如金剛般銳利的大智慧到彼岸。到底什麼是「般若」呢?
  • 人有旦夕禍福,猶太人在哭牆為中國祈禱,三輪體空的功德最為圓滿
    參加祈禱的人中有一位耶路撒冷居民,他的父母和一群以色列人一起被隔離在日本海上的郵輪中。16日晚,以色列衛生部證實,停靠在日本橫濱的「鑽石公主」號郵輪上的第三名以色列人確診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一場疫災,誰能獨善其身?有的國家幸災樂禍,一副惡毒的嘴臉!
  • 《金剛經》這部經的名稱,到底是什麼意思?
    《金剛經》為何以「金剛」命名,這部經的名稱,到底是什麼意思呢?有這麼一種說法,如果能夠用純粹的鑽石做成一面牆壁,那麼我們站在牆的另一面,看另一面是不會覺得,有什麼東西阻擋住。由此證明鑽石的純度與透光率,相當之高,這就是鑽石的特點,寓意著學習《金剛經》用「鑽石般閃耀明亮的眼睛」,來看親身心和世界的真相,摧破一切是我的虛妄,從而遠離執著得到徹底的解脫,達到修行的彼岸。正如《金剛經》裡所講:「凡所有相,皆是虛妄。
  • 《金剛經》:凡所有相,皆是虛妄到底是什麼意思?
    《金剛經》中有這麼一句話:「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很多人覺得,這裡的意思是說,只要看到所有的相都是假的,就能看到如來。那麼,這種理解對不對呢?這裡的「凡所有相,皆是虛妄」到底是什麼意思呢?
  • 佛教:「舍」的最高境界是什麼?
    舍時「三輪體空」,心不著相,無相而舍,才是最徹底的舍,功德才能最大化。無相而舍,就是布施時沒有能布施的我、受布施的人、所布施的物,當然布施後更不存求報的念頭,這種「三輪體空」、無相而施的功德,才是最大的。為了求名,為了求利,為了怕墮入惡道,甚至為了求得自身的健康福祉而布施,就叫有相布施;有相而舍,功德也很有限。「不住色布施,不住聲香味觸法布施。」
  • 《金剛經》:佛陀的「拈花一笑」,到底是什麼意思?
    《金剛經》,全名叫做《金剛般若波羅蜜經》。什麼叫金剛般若波羅蜜經呢?所謂金剛,指的是金剛石,質地最堅固,光澤最耀眼,邊緣最鋒利,以金剛的特性比做佛陀講的佛經,是天底下最鋒利,最耀眼的,能以最快的速度,斬斷眾生一切煩惱痛苦的根源。
  • 《金剛經》到底說了些什麼
    《金剛經》是從相上入手,來去斷我執和法執的一部經典。首先,我相,人相,眾生相 壽者相都是眾緣和合,剎那生滅的相似相續的幻相,了不可得。所以這個法 ,他只是使你進步乃至開悟的一個工具而已,他是你成長過程中的一個助力,助援。要善待他 ,但不要執著他 。整部《金剛經》的核心都是讓我們對我和法這兩個東西都不能執著,那麼什麼叫做執著?什麼又叫做不執著?它有標準嗎? 有標準,我們就好對著標準來去修正自己嗎。有的!它的標準就是,放不下就叫做執著,放得下就叫做不執著。
  • 《金剛經》:「一切賢聖,皆以無為法而有差別」到底是什麼意思?
    《金剛經》是一部大乘佛法經典,在佛經中,屬於了義經類別。佛說如果按照了義經去修,就能真正得到人生的了悟,得無上智慧,甚至證得果位。在所有的了義經中,《金剛經》以「緣起性空」而聞名。裡面涉及的不僅僅是如何去修,如何「降伏其心」,也提到了如來的一些具體狀態。
  • 金剛經知識講解:四句偈語的意思是什麼?
    我們所說金剛經中的四句偈其實並不只是四句關於經文核心的話語,而是指空身,空性,空心,空法這四個大概念的一些概括的語句,所以也說金剛經中的四句偈是金剛經中最為重要的話,就是因為四句偈闡述了整部經文最核心的內容。
  • 「如來」是什麼意思?《金剛經》中2句經文洞明其義
    想必每一位了解或是不了解佛教的朋友,都聽說過「如來佛祖」 的名號,大家也許知道這是對釋迦牟尼佛的稱謂,但你知道「如來」的意思嗎?在佛教經典《金剛經》 中有一句「如來者。無所從來,亦無所去。故名如來。」這句經文的意思是說,如來,便是沒有來處,也沒有去處,所以被稱作如來。那麼按如此理解,如來即無來處也無去處,便是沒有了。難道如來代表的是虛無嗎?而在《金剛經》另一段經文中說道「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則見如來。
  • 《金剛經》所說「無所住而生心」究竟是什麼意思?
    然後他問那位客人念的是什麼?客人說念的是金剛經。慧能聞之若有所悟,一路尋至禪宗五祖弘忍禪師座下。等到機緣成熟,弘忍大師於三更親傳《金剛經》,聽到「應無所住而生其心」時,慧能徹悟,留詩為證:何期自性,本自清淨;何期自性,本部生滅;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無動搖;何期自性,能生萬法。
  • 不懂《金剛經》的意思,念《金剛經》有意義嗎?
    現在有很多人,認為讀《金剛經》是好的,但是心中有疑問,什麼疑問呢?就是覺得自己不懂《金剛經》的意思,念《金剛經》還有什麼意義呢?如果您這樣想,那就太多慮了!為什麼呢?首先來說,佛經,特別是像《金剛經》這一類的般若經,是佛自性的流露,講的是佛的自性。而咱說的「懂」或者「不懂」,是靠大腦的思維,大腦無法思維自性的東西。
  • 「應無所住,行於布施」,是什麼意思?為什麼布施要「無所住」?
    《金剛經》有云:應無所住,行於布施。這句話是什麼意思,為什麼應該「無所住」而布施呢?首先說一下什麼叫「無所住行於布施」。我不喜歡用什麼術語名詞,其實講解佛法也好,解讀任何經典也好,你不要用什麼專業的名詞,因為你所面對的是初學者,他了解你這些名詞需要一定時間,如果讀你的文章還需要額外的去理解名詞,那人家還不如看原文呢,對吧?所以呢,你必須用通俗易懂的語言,不要拽名詞。
  • 佛教:《金剛經》到底告訴了我們什麼
    《金剛經》在中國的傳統文化中,有著非常高的影響,也有著非常高的地位,是佛教最重要的經典之一。在所有的佛經,以及後世菩薩高僧大德們的著作中,金剛經在學術分類上,歸入般若部,所以叫做金剛般若波羅蜜經。何謂「般若」,來自梵文的音譯,大致上說,大智慧就叫做般若。
  • 佛教:了解一下,修學《金剛經》的十八種功德利益!
    前半,乃是佛為利根所說,後半則是佛為鈍根所說。因為學佛的根性不同,佛所講的修學含義亦不一樣。但無論有何不同,學佛誦經這事皆不能斷。在《金剛經》中云:「當知是經義不可思議,果報亦不可思議。」那麼誦讀經典的功德有多大,了解一下,誦讀《金剛經》的十八種功德利益!
  • 「buff」是什麼意思? 遊戲術語了解一下
    「buff」是什麼意思? 遊戲術語了解一下時間:2019-05-22 16:01   來源:金投網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buff是什麼意思?遊戲術語了解一下 buff一詞是如今常見的網絡流行語,相信很多玩遊戲的人一定不會陌生,到底這個buff是什麼意思,buff的出處在哪裡,一起來百科看看吧: buff是什麼意思 該詞是一個常見的遊戲術語,比較官方的解釋該詞在遊戲中的意思主要有兩   原標題:「buff」是什麼意思?
  • 老司機說自己的車「8個油」,到底是什麼意思,新手快來了解一下
    大家應該知道了很多行業和圈子都是有自己的專業名詞,比如說汽車,見也是這樣的,而很多老司機也是有著很多專業的名詞,如果對汽車不太了解的清楚,可能在和老司機談論汽車的時候就會遇到老司機的專業名詞「警告」,所以如果想要和老司機順利的聊車子的話,那麼我們還是需要提前了解一下,這些汽車上面的小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