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陽)南(陽)城市組團實質進展—襄州北拓帶動新野現代化融合

2020-12-07 襄陽信息

襄(陽)南(陽)城市組團實質性進展——襄州北拓帶動新野現代化融合

襄(陽)南(陽)城市組團是國家戰略,首次提出並實施這項決定是從2018年開始,在相關規劃中明確寫到:「發展壯大襄(陽)南(陽)城市組團。」其實早在幾十年前,襄陽乃至有關上級就已對大襄北地區(大李溝、唐白河等水系以北)做出重要布局,先後建成汽車產業開發區(高新區)、襄州區新城區(原襄陽縣)等新城區。大襄北地區正在加速推進城市化建設,有力北拓帶動新野現代化融合,有效壯大襄(陽)南(陽)城市組團全面化發展。襄陽大都市區城市框架結構由東西南北四向內外環組成,位於大襄北地區的316國道有襄陽「北三環」之稱,沿線周圍不僅建有眾多鄉鎮級如雙溝、古驛、夥牌現代化產業園區,還有象徵著襄州北拓的國際物流園區。在「北三環」316國道與217省道交叉口周圍,和信產業園、古驛南區等經濟區合為一體,成為襄州北拓的先行兵之一。根據權威地圖導航測算出和信產業園距離襄陽市府、新野縣城用時裡程:1.距離襄陽市府26-45公裡,最近26公裡,最遠繞行武襄十高速轉襄荊高速45公裡,用時最短47分鐘,最慢54分鐘。

2.距離新野縣城42公裡,用時58分鐘。待襄陽至新野高速貫通後,僅需20多分鐘互通互達,全面成為襄陽都市區輻射帶動範圍。

說起來很巧,都是四五十分鐘到達,但這並不應該覺得以外,畢竟發展壯大襄(陽)南(陽)城市組團是國策,襄陽作為區域龍頭肯定得肩負起這個責任,奮力北進先融新野、再組「臥宛」。比對發現,襄陽「北三環」直線距新野直線比「東三環」距離棗陽還近,說明戰略縱度越來越深,深入推進落實國家戰略取得不俗成績。

8月28日,一項重大招商引資項目——和信·奧特萊斯購物公園在襄陽市襄州區奠基,意味著襄州北進戰略的深入實施。這是襄州區引進的重點項目,總用地面積約440畝,總建築面積約80萬平方米,投資約40億元,全部建成後將成為襄州區與新野縣之間最大的商業綜合體,是大都市北拓並對新野形成現代化融合的一個縮影,下一步,還會有更多的企業布局在襄州北,將「北三環」、古驛鎮打造成襄(陽)南(陽)城市組團的核心區。

據了解,217省道道路改造是襄州——新野快速化交通項目之一,未來還將建設襄陽——新野高速公路。

相關焦點

  • 古代稱「山南水北」為陽,但河南有個地方卻「山北水南」也稱為陽
    在我國古代,「山南水北」被稱為「陽」,「山北水南」則為「陰」。因此,一些有悠久歷史以方位命名的城市名字裡有「陰、陽」兩字的很常見,比如洛陽、濟陽、江陰、淮陰、漢陽、漢陰、華陰、山陽等等,不勝枚舉。如果按文章開始的原則來命名,因為它處於「山北水南」不應該叫「陽」而是「陰」才對,並且這個水也不是被稱為「宜」的呀,而是「洛」河。現代衛星圖較亂,1970年的衛星圖上可清晰看到宜陽縣城在山北水南為什麼在山北水南稱為陽,「宜」水又是哪?
  • 「襄陽(襄州)」不同時期 行政區劃名稱 的內涵及隸屬
    因縣治位於襄水(今南渠)之陽而得名。司州】晉永和九年(353)或寧康二年(374),於襄陽縣僑置雍州,領京兆、扶風、始平、廣平、河南、北河南【襄州總管府·襄陽郡·襄陽縣】西魏恭帝得襄陽,置襄州總管府,領襄陽、河南、山都等十三郡。襄陽郡領襄陽縣等。【襄州(襄陽郡)·襄陽縣】隋開皇三年(583年)罷郡,以州統縣。隋大業三年(607年)改州為郡,以郡統縣。
  • 公安縣城將南擴東拓,與江陵化工園融合,成為50平方公裡中等城市
    公安縣到底是向北發展與荊州中心城區對接,還是向西發展融合江陵呢?最新的公安縣總體規劃圖給出了答案。在這張規劃上,可以清晰的看出,公安縣未來城區以向南擴為主,同時向東拓展對接楊家廠鎮,形成:「東拓、南進、西控、北優」的格局。預計到2030年,中心城區人口規模達到40萬人口,城市用地規模達到50平方公裡左右。首先公安縣的南擴,以公石路和孱陵大道交匯處為未來的城區的核心位置。
  • 中國為什麼許多城市名字帶「陽」,卻很少帶「陰」?
    至於「陽」與「南」的聯繫,更和中國的地理環境息息相關。 中國自古以來自然資源豐富,河流山川眾多,古人尤其喜歡根據所在地的環境給地方命名。「山南水北為陽」,其實出自西漢時期的《穀梁傳》,文載: 「水北為陽,山南為陽。」
  • 鹹陽之名的由來,山之南為陽、水之北為陽,兩者皆陽故為「鹹陽」
    一,據《史記》和鹹陽出的陶文中的記載,因為商鞅曾在此建鹹亨、陽裡。後來秦孝公就將兩處之名合而為一,就成了「鹹陽」。二,鹹陽位於九嵕山之南、渭河之北。在古代,以水之北為「陽」,山之南為「陽」。鹹陽不僅在水之北,也在山之南。可謂是兩者皆陽。「鹹」就有皆、都有的意思。
  • 「東進、西協、南聯、北拓、中優"戰略實施 深圳加快區域協調發展...
    按照市委全會的要求,通過實施「東進、西協、南聯、北拓、中優」戰略,推動全面實現特區一體化,攜手周邊共建世界級大都市圈。西協南聯:引領廣深科技創新走廊建設目前,深圳正緊緊把握「一帶一路」、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等機遇,推動深港融合發展,引領廣深科技創新走廊建設,加速「西協」「南聯」拓展,切實推動深圳與周邊城市在規劃、產業、交通、生活等方面的全方位對接,尋求在更寬領域、更深層次協同發展。
  • 中國有多少個城市帶有「陽」字
    河流是聚落形成的重要條件,充足的水源使得我國古代人民往往沿河而居,逐漸形成了聚落、城市。「山南水北為陽,山北水南為陰」。古人的這句話中暗含了非常深刻的地理意義。中國的山水一般呈東西走向,山水相間,山之南與水之北向陽,故山南水北為陽,反之為陰。由於古人對於陰陽的這一層地理認識,所以古代許多臨近山水的地名常用「陰、陽「二字命名。下面我們就來盤點一下,中國有多少城市裡帶有「陽」字。中國一共有117個城市帶有陽字。
  • 古人為萬物判分陰陽:何以「山南水北」為陽,「山北水南」為陰?
    在古代哲人那裡,幾乎世間所有的事物,都可以判分為「陰」和「陽」。比如自然界中,天為陽,地為陰;日為陽,月為陰;社會人倫中,君為陽,臣為陰;夫為陽,妻為陰;等等。這些都比較好理解。關於「陰陽」,我們在中學學文言文時,還學過一個著名的知識點,即:「山南水北」為陽,「山北水南」為陰。我國不少地名便是按這一原則命名的。
  • 成都規劃局首次最強解讀「東進、南拓、西控、北改、中優」
    自今年4月25日,成都 「 東進、南拓、西控、北改、中優 」 城市發展戰略的 「 十字方針 」 提出以來,有關各個區域的新聞就不絕於耳。鼓勵發展一些低能耗、低汙染、環境友好型的產業,發展現代農業,推進農業跟第三產業融合發展,更多引入旅遊、文化康養以及創意科技等等新興產業。西控規劃中一個非常重要舉措,提出優化軌道交通線網。通過優化我們軌道交通線,選線和站點的設置,將沿線的特色鎮和站點有機的結合起來,通過軌道交通來帶動西部區域更好的發展。
  • 「東進、西拓、南下」泉州在城市擴容的動作中,哪個才是新高地!
    早在2003年的時候,泉州市有關部門就提出「東進、西拓、南下」城市戰略布局,而後幾年「北上」概念也應運而生。距離概念提出已經過去了十幾年,如今的東進、西拓、南下、北上,發展現狀都如何了?一起來看。「產城人融合」的理念正在促使江南新區進入跨越發展階段。江南新區目前面臨的發展困境是土地儲備欠缺、發展備受掣肘。規劃中的站前大道西側、繁榮片區、田中片區、延陵片區等面積較大的幾大片區改造,儘管規劃前景頗佳,但因各種原因,進展十分緩慢,略顯後勁不足,不見「大刀闊斧」的新城改造大勢。
  • 東擴、西拓、南延、北聯、中優!全面爆發!
    發展質量效益 顯著提升,現代化經濟體系加快建設,產業高端化、集群化、智能化、融合化、綠色化發展取得較大進展, 國際樞紐地位基本確立 ,對外開放水平、科技創新能力明顯提升。、國家極具活力的創新創業中心、國家內陸地區對外開放門戶、華夏歷史文明傳承創新中心,對中原出彩的輻射帶動和全國大局的服務支撐作用充分彰顯。
  • 襄陽襄州之黃集鎮:口子鎮 紅巾軍起義 襄北農民赤衛軍 襄北農場
    黃集鎮地處鄂豫兩省交界處、南陽盆地南緣、襄宜平原北沿,襄陽市北30餘公裡處。隸屬於襄陽市襄州區。東與襄州區古驛鎮接壤,南與襄州區夥牌鎮相連,西與襄州區石橋鎮毗鄰,北與河南省鄧州市、新野縣交界。故俗語稱黃集「一腳踏兩省,雞鳴聞三縣」。明末清初以來,黃集是河南省鄧縣(現鄧州市)至樊城的交通節點。現今,黃集是襄北交通樞紐。
  • 諸葛亮火燒新野、赤壁時都談笑風生,燒藤甲兵時為何自嘆損陽壽?
    隨後,曹操親自出馬攻打新野,劉備主動放棄新野,推舉樊城,夜裡時分,諸葛亮又是一把大火,給曹仁燒得奪路而逃,十萬人馬再次慘敗。第三次就是火燒赤壁了,百萬雄師被諸葛和周郎燒得只剩下不到一百,曹操都差點死掉。
  • 山南水北為陽,漢陽為何位於漢江以南?
    我們都知道古人給某地命名的時候,常常以山川河流為參照,山南水北為陽是約定俗成的規則至於漢江注入長江的匯口,《尚書·禹貢》是這麼記載的:「蟠冢導漾,東流為漢,又東為滄浪之水,過三澨,至於大別,南入於江。」說明漢江在大別山之南入長江,換句話說古代漢陽城曾在漢江之北,這樣漢陽之名就名副其實了。
  • 魏晉義陽郡沿革與地望考辨~"襄陽說"們混淆視聽的"晉置說"可休矣
    魏晉義陽郡沿革與地望考辨【作者岱之野】2017-0120~11:33各類史書言及三國魏置義陽郡,通常的說法是魏黃初三年置,景初猶存,而後又廢,自晉太康中復置。而《晉書》雲義陽郡「統縣十二,戶一萬九」,十二縣為:新野、穰、鄧、蔡陽、隨、安昌、棘陽、厥西、平氏、義陽、平林、朝陽。
  • 中國古今地名為何愛用「陽」字?
    據統計,中國有117個城市帶有「陽」。說明中國古人確實愛用「陽」字,基本上和山南水北為「陽」的命名方法一致。我來說說其中的具體原因:其一,地理位置。太陽在南北回歸線之間移動,我國大部分地區在北回歸線以北,山之南水之北更容易照到太陽,即向「陽」。向陽的地方多,叫「陽」的地名也多。如衡陽,在衡山的南面。遼陽,在遼河的北面。其二,風水。中國人講究風水,喜歡把房子建造在依山傍水的位置,認為有山有水的地兒風水好。
  • 深圳高質量實施「東進、西協、南聯、北拓、中優」戰略
    當下,深圳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區域協調發展的重要論述,搶抓粵港澳大灣區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雙區」建設重大歷史機遇,以「東進、西協、南聯、北拓、中優」戰略為抓手,加快實現更平衡更充分的協調發展,努力創建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城市範例。東進戰略,交通先行。越來越便利的軌道給龍崗發展注入澎湃動力。
  • 微小說:山南水北謂之陽
    一天,妻子哄完孩子睡著之後,準備看會書,丈夫突然打電話回來,聲音中掩不住的興奮,「孩子叫葉北,名字就叫葉北怎麼樣。」身為中學語文老師的妻子,一下明白了丈夫的心思。妻子輕聲說「好」她明白。「山南水北謂之陽」她第一次見他,在威尼斯。她名叫楚陽。
  • 柳州「北大門」「東大門」將變啥樣?
    規劃範圍北起江灣大道,南至新湘桂鐵路,西臨沙塘溼地公園,東至柳長路,總規劃用地面積約5.9平方公裡。 規劃結構為「一個核心、四條發展軸、四大功能組團」。 「一個核心」即沙塘鎮的鎮區主中心。依託沙塘溼地公園,在周邊配套商務辦公、商業會展、高端居住、體育設施、文化活動等設施。
  • 襄陽明明在漢江之南,為什麼叫襄陽,而不是襄陰?古人的智慧真牛
    都是根據中國古代風水學中「山南水北則為陽」的概念來取名字的。我國地處北半球,山的南邊日照較多,這是大家都能理解的自然現象。而江河所處的位置一般很低洼,低於地表,因此在河流的南岸邊是曬不到什麼太陽的,相反,河流的北面就可以全天候日照。因此,山南水北為陽其實是很符合自然之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