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聊一聊大家都耳熟能詳的《西遊記》裡面的趣事。大家都知道《西遊記》中唐僧師徒四人從長安到佛祖修行的大雷音寺「途程十萬八千裡」,歷經九九八十一難,途經關卡、國家無數。但是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注意到,唐僧每到一個國家都會去面見其國國王並請國王在通關文牒上加蓋該國印璽。而各國國王見到唐僧攜帶的通關文牒之後也會客氣對待師徒四人,甚至可以說得上是「畢恭畢敬」!那麼通關文牒上究竟有什麼東西呢,能讓其擁有如此大的魔力?
通關文牒,顧名思義它是在古代通過關戍時使用的一種通行證,相當於現在國內的介紹信,去國外時的護照。要知道出於國家安全方面的考慮,古代各國、各地之間的關卡關文牒就可以省去一大堆的麻煩,甚至可以說正是這個在我們眼可是數不勝數的,有了這個通中不起眼的通關文牒有力保障了唐僧師徒四人取經的順利與成功。
根據《西遊記》中描述,太宗稱呼玄奘法師為「御弟」。可見太宗皇帝與唐僧的親密和對唐僧的看重。而唐僧此去西天路程遙遠、旅途艱辛,太宗為保其行程順暢,贈與唐僧紫金缽盂、寶馬、隨從,更有這最為重要的「通關文牒」。而通關文牒上更是寫了一句:「倘到西邦諸國,不滅善緣,照牒放行,須至牒者。」通俗點的意思就是告誡西域諸國,此人是我大唐的僧人、使臣,他到了你們國家,你們要遵照牒文放行並給予方便。
我們也都知道一句很有名的話——弱國無外交。各國只有面對與自己實力相當,或者比自己實力強大的國家時才會拿出重視甚至恭敬的態度。而當時的唐朝正是鼎盛時期,是西域諸國周邊甚至在全世界都是最強大的國家,遠不是周邊國家可以比擬的。唐朝在西域擁有巨大的影響力,甚至一度佔領了中亞的大片領土,並設立了安西都護府。
唐朝的強大是毋庸置疑的,多少人渴望與敬仰著盛唐的光輝,其國家開放程度、經濟實力與軍事實力都是歷史上少有的,其文化至今也還在東亞甚至全世界範圍內發揮著重大的影響。而唐僧的此次的西行並不僅僅是一次為了宗教傳播求取佛經的過程,更是一次唐朝對周邊各國的一次外交使行,承擔著唐朝與周邊國家的政治與文化交流的重要使命。因此,唐太宗對此次的取經之行也是相當看重的。
唐僧的通關文牒是唐朝頒發的,太宗皇帝親自賜予的,也就是說這小小的通行證後面有著整個強大的唐朝為其背書,唐僧是代表著唐朝來出使各國的。各國國王在面對唐朝使節唐僧時所表現出來的尊敬代表的其實是各國對唐朝的尊重與敬畏。這就難怪各國看到通關文牒上的內容後會客氣的接待,乃至畢恭畢敬的恭稱唐僧一聲唐長老。
通關文牒見證了唐僧師徒一路的艱辛與收穫,毫無疑問它對唐僧是很重要的,可以說正是有了通關文牒,唐僧才能安然的在各國出行甚至還能獲得各國的幫助。但通關文牒的「魔力」是唐朝賦予的,究其根本是唐朝的強大使得西域各國對這個中原王朝產生敬仰與畏懼,進而產生了對唐朝「使節」唐僧的恭敬態度。
唐僧是幸運的,有唐朝為其做後盾,他才能完成自己的壯舉,實現自己的理想,並且成為歷史上的一代聖僧。而唐僧最終取回真經也從側面反映了唐朝的強大。希望我們的祖國能早日實現復興,也能像唐朝一樣,一份護照、一句話就能讓周邊各國對我國國民產生尊敬的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