寮國國家概況
(最近更新時間:2016年12月)
【國名】寮人民民主共和國(The Lao People’s Democratic Republic)。
【面積】 23.68萬平方公裡。
【人口】680萬(2015年)。分為49個民族,分屬老泰語族系、孟-高棉語族系、苗-瑤語族系、漢-藏語族系,統稱為寮國民族。通用寮語。居民多信奉佛教。華僑華人約3萬多人。
【首都】萬象(Vientiane),人口85萬(2015年)。最高平均氣溫31.7℃,最低平均氣溫22.6℃。
【國家元首】國家主席本揚·沃拉吉,2016年4月當選。
【重要節日】寮國人民軍成立日:1月20日(1949年)。寮國人民革命黨成立日:3月22日(1955年)。寮國新年(宋幹節,也叫潑水節):佛曆5月,一般從每年公曆4月13日開始,前後共3天。獨立日:10月12日(1945年)。塔鑾節:佛曆12月,公曆11月。國慶日:12月2日(1975年)。
【簡況】位於中南半島北部的內陸國家,北鄰中國,南接柬埔寨,東臨越南,西北達緬甸,西南毗連泰國,邊界線長度分別為508公裡、535公裡、2067公裡、236公裡、1835公裡。湄公河在寮國境內幹流長度為777.4公裡,流經首都萬象,作為寮國與緬甸界河段長234公裡,寮國與泰國界河段長976.3公裡。屬熱帶、亞熱帶季風氣候,5月至10月為雨季,11月至次年4月為旱季,年平均氣溫約26℃。寮國全境雨量充沛,近40年來年降水量最少年份為1250毫米,最大年降水量達3750毫米,一般年份降水量約為2000毫米。
【政治】寮國實行社會主義制度。寮國人民革命黨是寮國唯一政黨。1991年寮國黨「五大」確定「有原則的全面革新路線」,提出堅持黨的領導和社會主義方向等六項基本原則,實行對外開放政策。2001年寮國黨「七大」制定了至2010年基本消除貧困,至2020年擺脫不發達狀態的奮鬥目標。2016年1月18日至22日,寮國黨「十大」通過了社會發展「八五」規劃、十年戰略和十五年遠景規劃。當前,寮國政治穩定、社會安寧。
【憲法】1991年8月,寮國最高人民議會第二屆六次會議通過了寮人民民主共和國第一部憲法。憲法明確規定,寮人民民主共和國是人民民主國家,全部權力屬於人民,各族人民在寮國人民革命黨領導下行使當家作主的權利。
【議會】寮國國會(原稱最高人民議會,1992年8月改為現名)是國家最高權力機構和立法機構,負責制定憲法和法律。國會每屆任期5年,每年召開兩次會議,特別會議由國會常委會決定或由三分之二以上的議員提議召開。國會議員由地方直接選舉產生。本屆(第八屆)國會於2016年4月選舉產生,國會議員149名,主席巴妮·雅陶都(女)。
【政府】國家最高行政機關。本屆政府於2016年4月成立,設18個部及3個直屬機構(央行、國家主席府、總理府,其中國家主席府設部長一名,總理府設部長5名)。
【行政區劃】全國劃分為17個省、1個直轄市(萬象市)。
【司法機構】寮國最高人民法院為最高司法權力機關。
【政黨】寮國人民革命黨(The Lao People’s Revolutionary Party):寮國唯一政黨和執政黨,前身為印度支那共產黨寮國支部。1955年3月22日建立,原稱「寮國人民黨」,1972年召開「二大」時改為現名。現有黨員約25萬人。其宗旨是:領導全國人民進行革新事業,建設和發展人民民主制度,建設和平、獨立、民主、統一和繁榮的寮國,為逐步走上社會主義創造條件。
【統一戰線】寮國建國陣線成立於1956年1月,原名「寮國愛國戰線」,是寮國人民革命黨領導下的民族統一戰線組織。主席賽宋蓬·豐威漢(Saysomphone PHOMVIHANE)。
【經濟】以農業為主,工業基礎薄弱。1986年起推行革新開放,調整經濟結構,即農林業、工業和服務業相結合,優先發展農林業;取消高度集中的經濟管理體制,轉入經營核算制,實行多種所有制形式並存的經濟政策,逐步完善市場經濟機制,努力把自然和半自然經濟轉為商品經濟;對外實行開放,頒布外資法,改善投資環境;擴大對外經濟關係,爭取引進更多的資金、先進技術和管理方式。1991年至1996年,國民經濟年均增長7%。1997年後,寮國經濟受亞洲金融危機嚴重衝擊。寮國政府採取加強宏觀調控、整頓金融秩序、擴大農業生產等措施,基本保持了社會安定和經濟穩定。2014-2015財年國內生產總值(GDP)約127.4億美元,同比增長7.5%,人均1970美元。2015—2016財年寮國經濟增長率為6.9%,GDP135.8億美元,人均2026美元。2016年1—7月,全國平均通脹率為1.3%。寮國貨幣名稱是基普(KIP),2016年12月與美元匯率約為8166:1。
【資源】有錫、鉛、鉀鹽、銅、鐵、金、石膏、煤、稀土等礦藏。迄今得到開採的有金、銅、煤、鉀鹽、煤等。水利資源豐富。2012年森林面積約1700萬公頃,全國森林覆蓋率約50%,產柚木、花梨等名貴木材。
【工業】2015-2016財年工業增長9%,佔GDP的28.8%。主要工業企業有發電、鋸木、採礦、 煉鐵、水泥、服裝、食品、啤酒、製藥等及小型修理廠和編織、竹木加工等作坊。
【農業】2015-2016財年農林業增長3%,佔GDP的23.3%。稻穀產量約343萬噸。農作物主要有水稻、玉米、薯類、咖啡、菸葉、花生、棉花等。全國可耕地面積約800萬公頃,農業用地約470萬公頃。
【服務業】寮國服務業基礎薄弱,起步較晚。執行革新開放政策以來,寮國服務業取得很大發展。2015-2016財年,服務業增長8.5%,佔GDP的39.8%。
【旅遊業】寮國琅勃拉邦、巴色縣瓦普寺已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著名景點還有萬象塔鑾、玉佛寺,佔巴塞的孔帕萍瀑布,琅勃拉邦的光西瀑布等。革新開放以來,旅遊業成為寮國經濟發展的新興產業。近年來,寮國與超過 500家國外旅遊公司籤署合作協議,開放15個國際旅遊口岸,同時採取加大旅遊基礎設施投入、減少籤證費,放寬邊境旅遊手續等措施,旅遊業持續發展。2014年寮國共接待國內外遊客415萬人次,同比增長10%,前三大遊客來源國為泰國、越南和中國。2013年5月,寮國被歐盟理事會評為「全球最佳旅遊目的地」。
【對外貿易】寮國同50多個國家和地區有貿易關係,與19個國家籤署了貿易協定,中國、日本、韓國、俄羅斯、澳大利亞、紐西蘭、歐盟、瑞士、加拿大等35個國家(地區)向寮國提供優惠關稅待遇。主要外貿對象為泰國、越南、中國、日本、歐盟、美國、加拿大和其他東協國家。2013-2014財年寮國進出口貿易額81.3億美元,同比增長11.5%,其中出口35.8億美元,同比減少1.75%,進口45.5億美元,同比增長28.4%,貿易逆差9.7億美元。2012年10月,寮國正式加入世界貿易組織。
【軍事】寮國人民軍前身為寮國愛國戰線領導的「寮國戰鬥部隊」(即「巴特寮」),始建於1949年1月20日,1965年10月改名為「寮國人民解放軍」,1982年7月改稱現名。最高領導機構是中央國防和治安委員會,本揚·沃拉吉任主席,佔沙蒙·佔雅拉任國防部長。實行義務兵役制,服役期最少18個月。
武裝部隊總兵力約6萬人,其中陸軍約5萬人,主力部隊編為5個步兵師;空軍2000多人;內河巡邏部隊1000多人;部隊機關院校5000人。
【對外關係】 奉行和平、獨立和與各國友好的外交政策,主張在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基礎上同世界各國發展友好關係,重視發展同周邊鄰國關係,改善和發展同西方國家關係,為國內建設營造良好外部環境。2016年老黨「十大」重申繼續堅持「少樹敵、廣交友」外交政策,保持同越南的特殊團結友好關係,加強與中國全面戰略合作,加強與東協國家睦鄰友好,積極爭取國際經濟和技術援助。
寮國於1997年7月正式加入東協。已同138個國家建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