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訊| 張海鵬《中國歷史學40年(1978-2018)》

2020-12-15 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

 

內容簡介

 

本書論述了改革開放40年來中國歷史學發展的概況和現狀,並對其前景及趨勢做了展望。本書內容涉及中國考古學、中國地方史、民族史、邊疆史、歷史地理、經濟史、社會史、思想文化史、史學史、史學理論、城市史、宗教史、科技史、世界史、第二次世界大戰史、戰後國際關係史等,比較完整地勾勒出中國歷史學40年來發展變化的全景。該書作者皆是歷史學領域各分支學科的學術帶頭人、著名學者,具有很高的學術水平和權威性,這使得該書成為研究和學習歷史學必讀的參考書。

 

作者簡介

 

張海鵬,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曾任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所長、中國史學會會長、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委員兼歷史學科評議組召集人。

 

目錄

 

四十年來中國歷史學的成就述評

 

新中國考古發現及其對認識中國上古歷史的貢獻

 

改革開放四十年的中國古代史研究

 

新世紀以來的民國史研究概況

 

中華人民共和國史研究四十年

 

新世紀以來中國的世界史研究的進展

 

中國第二次世界大戰史研究

 

中國地方史、區域史、民族史研究

 

四十年來中國邊疆史地研究的繁榮與發展

 

四十年來的中國歷史地理研究

 

中國社會經濟史研究的回顧與展望

 

四十年來中國史學史學科的發展

 

中國城市史研究綜述(1986--20l8)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宗教史研究概述

 

四十年來的中國環境史及醫療史研究

 

中國災害史研究四十年

 

四十年來中國近代財政史研究

 

四十年來的中國近代金融史研究

 

改革開放以來的近代中外關係史研究

 

1986年以來的中國近代社會史研究評述

 

四十年來的中國近代思想文化史研究

 

近二十年來的唯物史觀研究

 

四十年來中國近代史理論問題綜述

 

修一部信史和良史——清史纂修工程簡述

 

作者簡介

 

後記

相關焦點

  • 《中國歷史學40年(1978-2018)》在京正式發布
    2018年12月25日,由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出版的《中國歷史學40年(1978-2018  該書論述了改革開放40年來中國歷史學發展的概括和現狀,並對其前景及趨勢做了展望。內容涉及中國考古學、中國古代史、中國近代史、中國現代史以及中國地方史、民族史、邊疆史、歷史地理、經濟史、社會史、思想文化史、史學史、史學理論、城市史、宗教史、世界史、第二次世界大戰史等,比較完整地勾勒出中國歷史學40年來發展變化的全景。
  • 全景勾勒四十年發展脈絡《中國歷史學40年》出版發行
    央廣網北京12月25日消息(記者王子衿)2018年12月25日,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學部聯合舉辦的《中國歷史學40年(1978—2018)》新書座談會在北京召開,由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中國史學會原會長張海鵬主編的《中國歷史學40年(1978—2018)》也在會議上發布
  • 張海鵬:「學問之道在乎經世致用」
    40歲評上助理研究員,45歲才擁有副高職稱。「真正做學術研究工作是從1978年開始的,一直到1988年,堪稱我研究工作的『黃金十年』。」張海鵬時常為逝去的寶貴時光感到惋惜。   2000年至2006年,張海鵬主持編纂了十卷本的《中國近代通史》,這是目前國內近代史研究領域最權威、最系統的著作。他如此暢敘心曲:「推動十卷本《中國近代通史》編纂,是想完成本所長期以來的一個心願。現在,這項工作基本完成,可以告慰本所的各位先輩了。」
  • 書單丨1978-2018四十年間,這40本書影響了中國
    書單丨1978-2018四十年間,這40本書影響了中國 [來源:人民文學出版社微信公號] 2018-09-27 00:00:30
  • 聽統編高中歷史總主編張海鵬講述近代中國歷史
    近代中國歷史的前進方向到底是什麼呢?近代中國歷史的前進規律又是什麼呢?今天,人教·快樂讀書吧領讀課邀請統編高中歷史教科書總主編、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員張海鵬先生為我們講述近代中國歷史。《張海鵬論近代中國歷史》匯集了張海鵬先生數十年來研究中國近代史若干重要問題的精品文章,對於推進中國近代史學科建設、促進祖國統一、維護國家主權、反擊歷史虛無主義,以及幫助高中歷史教師拓展學術視野,具有重要的意義。
  • 中國1978到2020年,40多年GDP的變化,看完我驕傲了!
    1978年,偉大的鄧小平同志為改變中國貧窮的經濟面貌,經過不斷的論證和反覆的推演,最終推出了具有中國特色的改革開放政策。經過42年的發展,目前,中國已成為除美國之外的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國民生活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中國速度讓世界為之驚嘆。
  • 「1978--2018」,40年40個新地標建築
    一座傑出的建築,是一首雕塑的詩詞,是一曲凝固的音樂,是一枚歷史的人文印章,是一個時代的卓越地標。中國改革開放40年,深刻的重塑著中國的空間與社會形態,各類建築的興建,作為國家經濟與社會發展的重要因素,佔據了空前重要的位置。
  • 《簡明中國近代史讀本》出版 歷史學者張海鵬領銜撰寫
    近期,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的「簡明中國」系列又推出力作——歷史學者張海鵬領銜撰寫的《簡明中國近代史讀本》。  本書以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為指導,用通俗化的筆墨,全景式的呈現了中國近代百餘年的歷程,既綜合了學術界近20多年來的學術成果,又濃縮和貫徹了張海鵬先生數十載研究中國近代史的學術心得和對中國近代史規律的認識和思考,用讀者易於接受的文字表述了出來。  7月11日,中國史學會和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在京舉辦了本書的座談會。「這是為公眾編寫的一本中國近代歷史讀本。」
  • 1978年的通州什麼樣,90張老照片穿越北京40年
    此次展覽共計展出90幅珍貴攝影作品,帶市民感受改革開放四十年來通州的巨大變化。圖片內容為1978年至2018年間,通州區範圍內曾經存在、如今不復存在的建築和場景。看著坐在民宅門口板凳上磨剪子的照片,一位觀展老人學著以前小販的腔調,吆喝了起來,極有特色的腔調吸引了大家的注意,引來一陣愉快的笑聲。自1978年改革開放以來,四十年的時間內,中國發生了巨變,北京發生了巨變,通州同樣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
  • 向改革開放40年英雄致敬!《英雄·1978》紀念筆上市發布會在京隆重...
    1978年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吹響了中國改革開放的號角,從此我國掀起了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大潮。改革開放40年讓中國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實現了從站起來到富起來再到強起來的歷史跨越!
  • 1978-1985年,流行音樂的復興和開拓——中國流行音樂40年回顧之一
    1978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開啟了改革開放歷史新時期。40年來,我國流行音樂的發展經歷過繁榮與彷徨。 流行音樂的傳唱,是我國社會經濟、文化發展以及人民生活狀態的一個縮影,留給我們太多的歡樂和回憶。
  • 推薦| 張海鵬文集(全7卷)
    本書是張海鵬先生的個人文集,收錄了作者自1964年8月進入中國科學院近代史所至今發表的各類文章,既是作者個人半個多世紀學術生命歷程的總結,也是中國近代史學發展的一個縮影。全書分為七卷,分別為第一卷中國近代史學理論的研究與探索、第二卷中國近代史基本問題研究與探索、第三卷關於中國近代史研究的評論、第四卷港澳臺及中日關係、第五卷報刊時論、第六卷序與跋、第七卷口述與回憶。
  • 張海鵬:從大中國歷史的角度研究臺灣史
    曾任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副所長、所長,第十屆全國人大代表,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史哲學部副主任。學術專長為中國近代史研究,編著有《中國近代史稿地圖集》、《追求集:近代中國歷史進程的探索》、《中國近代史研究》、《東廠論史錄:中國近代史研究的評論與思考》、《張海鵬集》等,主編《中國近代通史》(10卷本)、《臺灣簡史》、《臺灣史稿》(2卷本)。
  • 張海鵬:普通高中歷史教材全面落實學科核心素養
    中國教育報北京8月27日訊(記者 趙秀紅 林煥新)今秋新學期,思想政治、語文、歷史三科教材將率先在部分省市普通高中起始年級開始投入使用。在今天舉行的教育部金秋系列發布會上,普通高中歷史教材總主編、中國史學會原會長、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研究員張海鵬表示,普通高中歷史教材合理設置欄目,全面落實歷史學科核心素養培養要求。教材圍繞唯物史觀、時空觀念、史料實證、歷史解釋、家國情懷5個核心素養,總體安排、各有側重地進行內容和欄目設計。
  • 1978新時代電影&電視節發布提名 中國影視40年總評選引爆全網
    40年流金歲月,40年光影流傳。改革開放40年,中國港澳地區作為中西交流的中心,具有廣泛的國際經貿與文化聯繫。為了更好促進中西人文交流,對外講好中國故事,為國家發展營造有利的國際環境,香港大公報、香港商報、香港文匯報、香港紫荊雜誌、天下英才雜誌、中國人雜誌、澳門濠江日報、蓮花衛視與中國文化產業研究中心等機構共同發起「中國改革開放40年系列評選——1978卓越大獎」,同時隆重推出「1978新時代電影節」、「1978新時代電視節」,並於去年12月18日在香港和澳門宣布啟動。
  • 2018年的那些歷史紀念日
    原標題:2018年的那些歷史紀念日   時間如白駒過隙,人們仿佛還在留戀著過去的一年,卻已然邁入了新的一年。   回首剛剛過去的2018年,有一些重大歷史紀念日成為新聞熱點,引起人們關注。銘記歷史,不忘初心,本期朝花夕拾將為讀者盤點去年那些成為新聞熱點的歷史紀念日。
  • 尋訪歷史學家張海鵬故居
    1931年7月,著名歷史學家張海鵬先生出生在曉春村張莊。這座小山村處在拔茅山山麓的懷抱中,背山面水,山清水秀,鍾靈毓秀。張海鵬先生是我國著名的明清史研究專家和教育專家。先生秉承張氏家族「忠厚傳家,德義輔國」之祖訓,勤儉治學,鞠躬盡瘁。一生碩果纍纍,貢獻突出,德高望重,桃李滿天下。
  • 40年40個瞬間| 家庭聯產承包(1978年11月24日)
    當年年底,毛澤東發出「農業學大寨」的號召,從此大寨成為全國農業學習的榜樣。此後中國大地上發生的曲折歷史和改革堅冰,實際都指向一個不可逾越的原則:分田單幹、包產到戶、家庭聯產承包都是走資本主義道路,都是否定「大寨旗幟」。
  • 張海鵬_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
    1988年任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副所長,1994年1月起任所長,2004年7月離任。編著有《中國近代史稿地圖集》、《追求集—近代中國歷史進程的探索》、《中國近代史研究》、《東廠論史錄—中國近代史研究的評論與思考》、《張海鵬集》,主編《中國近代史1840-1949》、《中葡關係史資料集》、《中國近代史論著目錄1979-2000》、《中國近代通史》(十卷本)、《中國歷史學30年》等論著和資料集多種,發表有關中國近代史研究理論方法、中國近代史專題研究和涉及香港、澳門、臺灣和中日關係問題的文章百數十篇
  • 張海鵬:《琉球救國請願書整理與研究(1876—1885)》序
    編者按:2013年5月8日《人民日報》刊發時任中國史學會會長、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張海鵬的文章《論〈馬關條約〉與釣魚島問題》,文章中談到2018年5月,張海鵬出席北京大學歷史系主辦的「第三屆琉球·衝繩問題國際學術研討會」,就琉球再議問題作了扼要闡述。《琉球新報》等日本報紙報導了張海鵬的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