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方面是國家要求,一方面是群眾需求,普惠性幼兒園覆蓋到位刻不容緩,但面臨的現實問題也是客觀存在。如何破解難題,順利推進這一民生工程,記者走訪了基層教育部門、資深教育工作者和專家學者,聽取各方聲音。
▲《株洲新聞聯播》新聞視頻
民辦園轉普惠園 實施「一事一議」「一園一案」
今年1月,國務院辦公廳下發通知,要求小區配套幼兒園應由教育行政部門辦成公辦園,或委託辦成普惠性民辦園,不得辦成營利性幼兒園。針對產權移交難題,多名基層教育部門負責人提出,要實施「一園一策」:對建設用地是劃撥形式,而且配套幼兒園已建成的,應責成開發商限期收回,並及時辦理所佔土地和園舍的移交手續;對以非劃撥形式取得建設用地的小區配套幼兒園,政府應退還土地出讓金,開發商將幼兒園移交區教育局。
為推進學前教育普惠優質發展,近日我市出臺了《關於落實住宅小區配建幼兒園相關問題的實施細則》,要求住宅小區幼兒園按小區居民每千人一個班的指標配建,以三個班為基數計算總班數,每班人數控制在30人,生均面積要達到12平方米。在土地招拍掛公告中,應明確住宅小區配建幼兒園以及在建成後無償移交政府等要求。
建立普惠性幼兒園生均經費撥款及購買服務機制
小區配套園不論建設用地是劃撥還是非劃撥,投資者在前期辦園時都進行了不小的投資。如果要全部回購辦成公辦園,財政面臨巨大壓力。荷塘區教育局副局長王曉紅認為,可建立普惠性幼兒園生均經費撥款和購買服務的機制。
荷塘區教育局副局長 王曉紅:「購買服務。委託小區民辦園服務,舉辦公辦園 把學費降到公辦園的收費標準,差價由政府來補償,我們委派公辦編制的幼師進駐管理。」
市學前教育名師工作室主持人、市幼兒師範學校學前教育科科長 劉宇:「我們株洲在用於學前教育方面的投入能不能達到教育投入的10%,其他地方目前是控制在10%左右的居多。」
發揮市場調節作用
普惠性幼兒園收費動態調整
2012年我市開全省先河,建立購買民辦普惠性幼兒園服務機制,目前城市普惠性民辦幼兒園分為示範、一級、二級、三級普惠性民辦幼兒園,每月保教費分別不超過600元、500元、400元、300元。7年來,物價和辦園成本上漲,普惠園的保教費仍未調整。王曉紅建議,以市場為導向,合理核算成本,建立收費標準動態調整機制,緩解各方壓力,確保民辦幼兒園「降價不降質」。
荷塘區教育局副局長 王曉紅:「保教費給予適當地提高,特級普惠園可以保證在1100到1200, 這樣能夠做到高端園「降價不降質」, 真正實現惠民。」
優質學前教育資源供給不足,是困擾學前教育的核心矛盾。要化解這個矛盾,除了加大政府投入,新建、改建、擴建一批普惠園外,還可鼓勵社會力量以多種形式辦普惠性幼兒園,千方百計增加普惠園學位供給。
株洲市搏卡拉幼兒園園長 彭豔潔:「讓更多的社會力量加入到我們學前教育發展的洪流中來, 比方說一些社會團體, 比方說我們的企業, 我們如何通過有效的機制的設置, 讓更多的人能夠加入進來。」
實施獎補設定過渡期
確保民辦園轉型普惠園減費不「降質」
民辦園轉型普惠園,意味著收費大大降低,盈利空間縮窄,很有可能導致教育品質的下降。多名教育工作者建議,給予民辦園更多優惠政策和補貼,切實減輕民辦幼兒園的辦園成本。例如,在一定程度上幫助民辦園解決房屋租用、裝修、教學設備等前期投入,通過生均補貼、開辦普惠班等方式,幫助轉向普惠性幼兒園的民辦園順利度過3到5年的過渡期。
北京紅纓康馨家園幼兒園園長 文海霞:「也可以參照有些地區,讓這些幼兒園推遲移交,有個緩衝 ,讓投資人投入的成本絕大部分回收以後再去交接。」
市學前教育名師工作室主持人、市幼兒師範學校學前教育科科長 劉宇「利用空餘的校舍以及周末開設老百姓需要的託育班,以對幼兒園投入彌補。」
師資缺乏是學前教育發展的短板,也是影響小區配套幼兒園建設的重要因素之一。建設一支留得住、教得好的高素質幼兒教師隊伍,是幼兒園和廣大市民的殷切期望。業內人士建議,政府可以從建設高素質幼師培養培訓基地、嚴格按標準配備教職工等方面,提升幼師整體水平。
株洲市搏卡拉幼兒園園長 彭豔潔:「希望政府有一些相應的保障性政策,讓教師整個隊伍的素質能夠更好起來,也有一個好的消息,我們的幼兒師範學校要準備升本了,相信會吸納更多的有學識、有理想、 熱愛教育的人能夠加入到我們行業中來。」
市政協委員 市二中附小校長 彭小英:「要讓教師編製得以保障,在新建(普惠)幼兒園的同時,把公辦幼兒園的師資編制要配齊。」
幼有所育,根本之策在普惠。今年我市將全面推動學前教育深化改革規範發展,全力確保2020年公辦幼兒園比重達50%,普惠性幼兒園覆蓋率達80%。
城鎮小區配套園轉型普惠性幼兒園具體細則,教育部門正在加緊制定中。我們也會把各方的聲音、建議帶給政策的制定者,助力我市學前教育讓市民越來越滿意。
來源丨株洲新聞聯播
編輯整理丨黃璐 肖懿軒 李晶晶
審核丨彭建南
小編時刻在線 大膽來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