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護「舌尖上的安全」
——婁星區創建省級食品安全示範區工作紀實
記者 康承貴 通訊員 陳峰 鄒國棟
11月17日,婁星區市場監管局、區教育局等部門聯合開展食品安全問題督查行動,抽查校園食品,沒有發現任何問題。這是該區全力守護「舌尖上的安全」帶來的效果。
自2017年9月婁星區列為第二批省食品安全示範創建試點城市以來,婁星區緊扣創建要求、立足婁星實際、突出問題導向,強化使命擔當,一個問題一個問題地整改,一個難題一個難題攻堅,監管體制進一步完善,監管能力大幅提升,食品安全形勢持續平穩向好,公眾滿意度逐年上升,連續10年未發生重大及以上食品安全事故。
堅持高位推動、高度負責的創建姿態
婁星區委、區政府將創建工作擺上重要議事日程,寫進政府工作報告。制定了創建工作方案和攻堅行動方案,明確了創建工作責任,成立了區委書記為顧問,區委副書記、區長為組長的創建工作領導小組。多次召開創建動員會議、工作推進會、進度督辦會,高規格領導、高起點謀劃、高標準要求,高密度調度。出臺《婁星區落實食品安全黨政同責實施細則》,將食品安全工作納入對鄉鎮街道年度績效評估、巡察工作的重要內容,將考核結果作為評價區政府食品相關部門及鄉鎮街道領導班子和領導幹部工作實績的重要依據。
堅持固本強基,保障能力實現新突破
基層網絡持續完善。各鄉鎮(街道)成立食品安全委員會及其辦公室,明確專人負責。全區204個社區(村)配備了食品安全、農產品質量安全協管員,協管員工資納入財政預算。區、鄉、村「三級聯動」監管機制進一步完善,組織開展了食品安全協管員培訓,提升了協管員的業務能力和責任意識。今年基層工商、食藥兩所合併成立了鄉鎮街道市場監管所,充實了基層監管力量。
檢測體系日趨健全。進一步健全了市場三級快速檢測體系,市場主體方(城區農貿市場、大型超市、學校食堂)快檢室、鄉鎮街道站所快檢室、區級主管部門檢測室根據各自的任務分工履行快速檢測職責。2019年以來全區共開展快速檢測11萬餘批次。
經費保障逐年提升。3年來累計投入食品安全工作經費近1500萬元,滿足了綜合協調、日常監管、監督執法、風險監測、普法宣傳等工作需要。
堅持問題導向,監管執法取得新成效
織密織牢環境保護網。開展產地環境淨化行動,加強水、大氣、土壤環境綜合治理。辦理了非法轉移處置危險廢物來婁星區石井鎮楓樹村的「2018.12.25」環境違法犯罪案件,批捕犯罪嫌疑人11人,在全省引起強烈反響。加強土壤汙染和農業面源防治與修復。2019年清理並安全處置涉鎘等重金屬汙染物地塊4處,整治完成率為100%。2020年共已完成2.51萬畝的輕中度受汙染耕地治理工作任務、0.1159萬畝的重度汙染耕地嚴格管控治理工作任務。對7個鄉鎮「千噸萬人」飲用水源地環境開展了專項整治。
抓源頭強化農產品安全。一是積極促進農藥減量計劃的實施。2018年至2020年,全區農藥使用量分別為177.13噸、139.56噸、133.7噸。二是突出「二品一標」工作。目前通過中國綠色食品認證的企業8個、綠色農產品15個、認證有機食品企業2個、有機食品2個。試行食用農產品合格證制度,推廣「合格證+追溯碼」模式。同時鼓勵成規模的蔬果企業、家庭農場、合作社入駐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平臺,目前已入駐40家。三是突出「一縣一特」發展戰略,大力推進品牌強農。全區共有農產品加工企業152家,其中國家級農業龍頭企業2家、省級6家、市級24家,獲得「湖南著名商標」企業8家,通過質量管理體系認證的龍頭企業16家,湘村高科農業股份有限公司已成為目前國內黑豬產銷規模最大和內地活體黑豬唯一供港企業。休閒農莊、農家樂及綜合體達355家,規模達24家。
風險隱患防控有效。制定食品、食用農產品安全監督抽檢、風險檢測實施方案,加強問題食品經營單位後續監管,消除食品安全風險隱患。2018年完成食品及食用農產品監督抽檢1500批次,其中農藥獸藥殘留檢驗量1050批次;2019年完成食品及食用農產品監督抽檢1592批次,其中農藥獸藥殘留檢驗量1003批次。2020年計劃完成食品及食用農產品監督抽檢1782批次,其中農藥獸藥殘留檢驗量1220批次。
全面加強食品生產經營監管。開展食品生產加工小作坊專項整治,目前全區共有食品生產小作坊88家。實行食品經營風險分級管理,通過分類監管,加大對高風險單位的監管頻次。建立實施標準化現場檢查制度,實現現場檢查規範化、監管信息公開化,實現對重點監管對象現場檢查全覆蓋,量化分級評定公示率達100%。
專項整治成果顯著。3年來相繼開展了食品安全「護苗」「護老」「清網」「整治食品安全問題聯合行動」「食品安全百日行動」等專項整治行動,共查辦各類違法案件565件,集中銷毀假冒偽劣食品4000餘公斤,其中2017年查辦的注水牛肉案,涉案金額高達1000餘萬元,19人被判刑,在全國引起廣泛關注,中央電視臺進行了專題報導;2019年某保健品日化店虛假宣傳案等3個案件入選為全市10大典型案例。
堅持示範引領,營造共治共享氛圍
成功創建「省級放心肉菜示範超市」2家、省級文明餐飲示範單位2家、省級標準化畜禽養殖場3家、省級水產健康養殖場2家;湘村黑豬成功申報省級優質農副產品供應基地;中心城區16個農貿市場進行了規範化建設,農貿市場內均設立了食品快速檢測室,每日公示檢測結果;建立了6個糧食產後服務中心,總烘乾能力達到394噸/天;健全完善了病死畜禽無害化處理體系,體系自2017年底投入試運營至今年8月底,共收集、處理病死生豬39799頭、牛138頭、家禽10萬羽、屠宰產品373.5噸;開展示範店、示範街、示範學校、示範基地申報評選活動。
全區學校幼兒園食堂「明廚亮灶」覆蓋率達97%,標準化建設率達到98%。婁底一中、婁底職業技術學院分別榮獲省級、市級食品安全示範學校。全區所有學校(幼兒園)學生購買了食品安全責任保險,其中區管公辦學校的在校學生食品安全責任險由區財政統一購買。
利用各種媒體開設專刊、專欄、專題節目,多形式、全方位進行社會宣傳和新聞宣傳報導。發揮好村(社區)、學校的宣傳引導作用,通過散發或製作科普知識張貼畫、宣傳標語、宣傳專欄、流動廣播車、小喇叭等方式開展創建宣傳,廣泛宣傳食品安全科普知識和創建工作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