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新聞記者 陳緒厚 實習生 藍佳麗
2017-12-21 18:39 來源:澎湃新聞
河北邯鄲市肥鄉區110對新人12月16日參加「零彩禮」婚禮,引發熱議。肥鄉區委宣傳部工作人員12月20日告訴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這場「零彩禮」集體婚禮由區婦聯和區委宣傳部聯合主辦,主辦方準備了歌舞、小品等表演,並安排主婚人、證婚人,邀請親友團,110對新人在眾人的祝福中成婚。
110對新人參加「零彩禮」集體婚禮。 肥鄉區委宣傳部官方微信公眾號「微觀肥鄉」 圖肥鄉區婦聯主席魏麗英向澎湃新聞表示,近年來,肥鄉當地高價彩禮盛行,農村彩禮多在十幾萬元以上,同時職業媒婆漸漸成為職業,為了響應全區的「移風易俗」,於是籌備了這場盛大的「零彩禮」集體婚禮。
據魏麗英介紹,通過約2周的前期宣傳,共有110對新人報名參加,他們都是來自當地農村地區的90後,普遍對高價彩禮不滿。在這場集體婚禮中,「零彩禮」是核心,男方無需向女方提供當地傳統的現金彩禮,部分新郎用為新娘購買新衣服的方式代替彩禮。
魏麗英說,在婚禮之前,部分新人的父母也無法接受「零彩禮」,經過多方做思想工作,以及新人自身的堅持下,最終才鬆口同意。
參加過本次「零彩禮」集體婚禮的刁麗梅告訴澎湃新聞,她是其中一位新娘,整個活動婚禮簡辦,沒有彩禮,這也符合她的初衷:讓愛情回歸本真。
對於當地的高價彩禮問題,刁麗梅表示,當時,她和老公開始戀愛時,就看到身邊的人結婚,彩禮動輒十幾二十萬元,逼著家裡的老人四處籌錢舉債,他們不願這樣,於是看到有「零彩禮」的集體婚禮,就報名參加了。
110對新人參加「零彩禮」集體婚禮。 肥鄉區委宣傳部官方微信公眾號「微觀肥鄉」 圖【對話】澎湃新聞:為什麼要舉辦「零彩禮」集體婚禮?
魏麗英:辦這場婚禮是為了響應全區「移風易俗」的精神,主要針對兩種不好現象,一是高價彩禮,二是職業媒婆。近年來,肥鄉當地高價彩禮盛行,農村彩禮多在十幾萬以上;職業媒婆現在逐漸發展成為職業,媒婆給人介紹對象,從中收取婚介費,然後還有平時的電話費、車費等,至少得收2000元,成不成最後都收2000塊錢。對於這種情況,婦聯就採取了行動,搭建免費婚介平臺,收集農村的未婚男女信息,幫助單身年輕人找對象。
澎湃新聞:前期準備工作有哪些?
魏麗英:提前約2周開始籌備。在電視上投放滾動字幕的廣告,說區裡要舉辦「零彩禮」集體婚禮,歡迎年輕人報名,後在微信公眾號發布文章,大家一起轉發推廣。
澎湃新聞:最後有多少對新人參加?
魏麗英:共110對新人,都是來自當地農村地區的90後,大部分都在外地工作。他們普遍覺得彩禮負擔大,就報名參加了。
澎湃新聞:婦聯有婚介平臺,那有通過該平臺認識在一起,然後來參加婚禮的嗎?
魏麗英:有,但不多。我們建了兩個微信群,一個是「心連心鵲橋會」,一個是「心連心緣來是你」,通過微信群來收集信息,然後幫忙找對象。微信群成立不久,只有2-3個月的時間,經過介紹,說在交往的很多,最終步入婚禮的很少。
澎湃新聞:「零彩禮」集體婚禮,真的都是零彩禮嗎?
魏麗英:對的,都是不要彩禮的,或者男方象徵性給女方兩三萬買衣服的錢,這不算是彩禮了。
澎湃新聞:「零彩禮」,新郎、新娘的父母都沒意見?
魏麗英:最開始,有一些新人的家長不太能接受,我們婦聯就去做思想工作,新人自己也堅持,最終這些家長就同意了。
澎湃新聞:這樣的「零彩禮」集體婚禮,以後還會繼續辦嗎?
魏麗英:這次的集體婚禮很成功,而且是很有意義,有利於抑制天價彩禮,倡導文明新風,我們以後還會舉辦。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關鍵詞 >> 河北 新人 零彩禮 婚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