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終局如何 英國都將帶著一身「脫歐後遺症」上路

2020-12-11 中國新聞網

  無論終局如何 英國都將帶著一身「脫歐後遺症」上路

  最後的「臨門一腳」,似乎是英國「脫歐」大戲少不了的情節。一年前,在距英國法理「脫歐」不足兩個月的時候,詹森首相推動提前大選並帶領保守黨拿下自柴契爾時代以來的最多議席,由他主導的《脫歐協議法案》隨後在英國議會獲得高票通過,英國正式在今年1月31日脫離歐盟,進入為期11個月的過渡期。一年後,相似的劇情似乎正在重演,因分歧難以彌合而繼續延後的英歐談判,終於在還有三周過渡期就將期滿的時候出現轉圜餘地,轉機戲劇性地發生在一夜之間。

  當地時間12月7日晚,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和詹森再次就歐英未來關係談判通話,隨後雙方在一則簡短聲明中稱,由於在公平競爭環境、履約管理和漁業三大關鍵議題上仍然存在重大分歧,達成協議的條件「尚不存在」。但就在次日(8日),歐委會副主席馬羅什·謝夫喬維奇與英國內閣辦公廳大臣麥可·戈夫以歐盟-英國聯合委員會聯合主席的名義發表聲明表示,雙方就履行英國「脫歐」協議已達成「原則一致」,涉及議題包括邊境管控、動植物及衍生品出入境檢查、出口報關、藥品和冷凍肉製品貿易等,並明確了「脫歐」協議框架下國家補貼的適用範圍。英國還承諾撤銷《內部市場法案》中違反「脫歐」協議的爭議條款,雙方同意仍以「脫歐」協議為準處理愛爾蘭和北愛爾蘭邊界檢查等相關事宜。

  詹森本人也有鬆口,在被問及是否仍會為達成協議努力到最後一刻時,詹森給出的回覆是:「當然會。」這與他此前「準備好無協議脫歐」的強硬姿態明顯不同。

  「在一些談判中,這種情況是常態。」北京外國語大學英國研究中心主任王展鵬對中青報·中青網記者分析說,從以往經驗看,歐盟習慣於「馬拉松式」的談判,很多長達數年的貿易談判,都是在最後一兩天甚至最後一晚實現突破的。那些所謂的「徹夜談判」,更多地體現了一種政治姿態,雙方都很清楚彼此的底線和籌碼,「問題在於最後是否需要通過讓步達成協議」。

  歐盟峰會即將於12月10日召開,歐盟首席脫歐談判代表巴尼爾認為,這次峰會才是歐英雙方能否達成協議的節點。如果協議草案出現在歐盟峰會的桌面上並獲得審議通過,它還需要經過歐盟議會和歐盟各成員國的審議。正因為如此,輿論普遍認為,如果雙方錯過歐盟峰會這個時間窗口,可能真的要開始為無協議「脫歐」作準備了。

  12月8日,北京外國語大學區域與全球治理高等研究院、北京外國語大學英國研究中心、中國歐洲學會英國研究分會、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聯合發布了《英國藍皮書:英國發展報告(2019-2020)》。作為跨年度更新的報告,「藍皮書」系統梳理了英國「脫歐」過渡期間內政外交和經濟社會問題。王展鵬作為本書主編告訴中青報·中青網記者,橫亙在英歐之間的核心分歧其實是老問題,也很難在未來幾天或最後兩三周內得到徹底解決,很多具體問題可能需要幾年時間才能逐步解決。英國「脫歐」過渡期在今年12月31日結束這個結局變數不大。

  「藍皮書」指出,去年7月至今年7月是詹森政府的執政元年。躊躇滿志的詹森今年年初宣稱將開啟英國歷史的新篇章,開創英國的「非凡十年」。然而,正是在這一年裡,英國經歷了前所未有的變局,內外交困。「脫歐」與新冠肺炎疫情的雙重衝擊,使英國在過去一年裡遭受了全方位挑戰,也使詹森的執政成績單大打折扣。

  時間愈來愈緊迫。無論英國「脫歐」大戲以什麼方式收場,「脫歐」進程本身和新冠肺炎疫情已經深刻影響了英國政治的走向。保守黨在2019年12月的大選中取得壓倒性勝利,看似為打破「脫歐」僵局鋪平了道路;但新冠肺炎疫情的暴發,不僅打亂了詹森政府與歐盟就未來關係談判的節奏,而且由於其備受詬病的抗疫策略,導致英國公眾對保守黨的支持率和信任度明顯下跌。「藍皮書」著重提到,黨派政治博弈是英國「脫歐」結局的關鍵因素之一,這一判斷目前是否仍然適用?王展鵬分析說,雖然不像去年大選之前影響那麼明顯,但黨派政治博弈對「脫歐」進程本身、對「後脫歐時代」的英國政治影響依舊存在。對執政的保守黨來說,如何在「脫歐」後應對工黨等反對黨的挑戰,如何處理蘇格蘭和北愛爾蘭地方民族主義的抬頭,如何解決英國的經濟社會問題,都可能是其不得不面對的博弈議題。

  「脫歐」問題懸而未決加上疫情劇烈衝擊,雙重挑戰讓英國經濟承受著巨大壓力。英國財政大臣蘇納克11月向議會作支出審查報告時說,今年英國經濟或將萎縮11.3%,這將是近300年來最嚴重的經濟衰退。「硬脫歐」風險仍然存在,也導致部分外資出現撤離的跡象。在英國經濟中比重較高的金融業、零售業、旅遊業等服務業,預計很難得到有效恢復,製造業可能面臨產能銳減的局面,進而導致失業率上升。

  整體上看,受制於內外一系列因素,英國經濟短期內難見起色。即使在疫情結束之後,包括公共債務負擔在內的經濟影響也將持續更長時間。英歐貿易協議能否達成、後疫情時代經濟復甦計劃能否順利落地、金融市場能否企穩回升,成為關乎英國經濟中長期發展的三個重要因素。

  形勢是如此嚴峻,英歐之間達成貿易協議顯得如此重要。但在王展鵬看來,詹森也許並不會完全這麼想。一方面,即使最終不得不「無協議脫歐」,英國還可以開啟其他方面的協調工作,「堤內損失堤外補」;另一方面,此時的詹森執政正處於乏力階段,他本人未見得願意在英歐談判中作出實質性讓步,以免在國內授人以柄。

  王展鵬認為,詹森的實用主義風格還將延續。這在他處理外交問題時體現得尤為明顯。這一點在「藍皮書」中也有表述。雖然強化英美特殊關係是實現「全球英國」藍圖的關鍵一環,詹森本人與川普也形成了較為良好的私人關係,但兩人依然存在諸多政策分歧。比如在伊核協議問題上,詹森充分施展「平衡木」戰術,一方面對所謂「川普方案」持開放態度,認為如果伊核協議無效,「川普方案」是個可替代的選擇;同時,他又繼續與法德領導人協調一致,組成維護伊核問題全面協議的統一戰線。

  英國在華為5G等對華問題上的處理方式,則與處理伊核問題形成了鮮明對比。反悔先前承諾、宣布禁止華為參與英國5G網絡建設,在新冠病毒溯源和涉港、涉疆問題上與美國保持一致頻頻動作,又凸顯了詹森政府更趨僵化的對華政策。

  王展鵬認為,多重問題疊加,充分暴露了詹森政府在對外政策方面表現出的急功近利、自相矛盾和投機性。在美國政府更替之後,歐盟無疑還是其最重要的西方盟友,到時候,「脫歐」後的英國將處於更加邊緣化的地位。

  此刻,世人的目光都聚焦在布魯塞爾那場詹森與馮德萊恩的會談上,「孤注一擲」「懸崖談判」是許多媒體標題中的詞彙。問題在於,儘管一夜之間似乎出現了轉機,但「無協議脫歐」的可能性仍然存在;即便順利達成協議,英國也不可避免地要帶著一身「脫歐後遺症」重新上路。

  本報北京12月9日電

  中青報·中青網見習記者 馬子倩 來源:中國青年報

相關焦點

  • 無論終局如何 英國都將帶著一身「脫歐後遺症」上路-中青在線
    英國「脫歐」過渡期在今年12月31日結束這個結局變數不大。    「藍皮書」指出,去年7月至今年7月是詹森政府的執政元年。躊躇滿志的詹森今年年初宣稱將開啟英國歷史的新篇章,開創英國的「非凡十年」。然而,正是在這一年裡,英國經歷了前所未有的變局,內外交困。「脫歐」與新冠肺炎疫情的雙重衝擊,使英國在過去一年裡遭受了全方位挑戰,也使詹森的執政成績單大打折扣。
  • 硬「脫歐」英國將帶著一身「後遺症」上路
    無論英國「脫歐」大戲以什麼方式收場,「脫歐」進程本身和新冠肺炎疫情已經深刻影響了英國政治的走向。   此外,英國國防部12月12日宣布,4艘海軍巡邏船已經待命,一旦英國與歐洲聯盟沒有就未來關係達成協議,將在31日「脫歐」過渡期結束後第一天起在英國海域護漁。英國和歐盟先前都表示,漁業是談判難點之一,雙方都對達成協議表達悲觀態度。
  • 英國脫歐:破局但絕非終局
    12月31日,英國議會批准了該協議。新年鐘聲的敲響,不僅意味著2021年的到來,也標誌著英國與歐盟長達4年的「離婚」大劇落幕,英歐正式分手。英歐在脫歐過渡期的最後一刻達成未來關係協議,避免了「無協議脫歐」的「至暗時刻」,令各方著實鬆了一口氣。
  • 脫歐「後遺症」,CNN:2021年可能見證英國的分裂
    脫歐「後遺症」,CNN:2021年可能見證英國的分裂 在2020年最後的一天,拖延四年的英國脫歐也迎來了最後的結局。在當地時間2020年12月31日晚上11點,英國宣布正式脫歐,英國首相詹森為此還特地發表了一篇推文,稱2021年對英國來說是了不起的一年。
  • 英國「脫歐後遺症」顯現!蘇格蘭「脫英」箭在弦上
    來源:央視原標題:英國「脫歐後遺症」顯現!蘇格蘭「脫英」箭在弦上當地時間2020年12月31日,在2020年最後一天晚上,英國蘇格蘭政府首席大臣、蘇格蘭民族黨黨魁妮古拉·斯特金在其個人社交平臺發布聲明,蘇格蘭將很快回到歐盟。多家外媒解讀稱,斯特金在暗示蘇格蘭應獨立於英國,成為一個獨立國家,並重返歐盟。
  • 英國脫歐後遺症:經濟岌岌可危 四大難題未解
    受脫歐不確定性以及新冠肺炎疫情反覆影響,今年英國經濟表現慘澹。12月1日,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發布的最新一期世界經濟展望報告顯示,2020年英國國內生產總值將下滑11.2%,預計成為今年全球GDP下降幅度最大的國家之一。報告稱,到2021年底,英國的經濟規模將比新冠肺炎疫情前縮減6%以上。
  • 果然,英國的「脫歐「之路已走到盡頭
    英國能夠在大限之日到來之前與歐盟達成貿易協定,這對英國而言是個難得的喜訊。要知道若是英國無協議脫歐的話,加之如今的新冠疫情形勢相當嚴重,那麼英國將會面臨著十分混亂的局面。因此,在此時順利完成脫歐,英國就會變得更加輕鬆。英國多佛港貨車積壓多佛港是英國東南角的一個港口,這個港口和歐洲大陸的距離最近。
  • 脫歐「後遺症」?美媒預言:2021年英國或將分裂
    導讀:歷經了四年半的長跑,英國終於在2020年的最後一天實現徹底「脫歐」。2021年,將是英國面臨脫歐後各種挑戰的第一年,脫歐到底會給英國帶來怎樣的影響呢?在英國的四大經濟體中,受脫歐影響最大的是北愛爾蘭。
  • 這次真要無協議脫歐嗎?英國皇家海軍艦艇都出動了……
    但是據相關人士指出,這次的談判一直持續到深夜,雙方都希望可以打破僵局,但是歐盟方面給予的協議條件,英國方面是「無法接受」的。英歐進行新一輪貿易談判在12日的談判中,英國方面還是注重「捕魚權」的問題,這個問題也是雙方能否順利談判的關鍵問題之一,但是英國在這個問題上態度一直較為強硬。
  • 英國工黨影子財相麥克唐納:無論英國首相特雷莎·梅在英國脫歐問題...
    2019-05-21 19:52:20來源:FX168財經網 英國工黨影子財相麥克唐納:無論英國首相特雷莎·梅在英國脫歐問題上提出什麼建議,保守黨的長期穩定壓倒一切;不認為工黨議員會支持英國首相特雷莎·梅的脫歐提議;並沒有預計工黨在首相脫歐提議的投票中棄權 聲明:FX168財經報社僅提供交易相關數據及資訊參考,由此帶來的投資風險由交易者自行承擔
  • 無條件脫歐或將成定局,英國公民支持率在下降,但他仍然十分強硬
    12月13日,英國多家媒體爭相報導稱,英國和歐盟的貿易談判已在倒計時,雖然兩方都希望能通過談判打破僵局,但據英國政府的消息人士透露,歐盟政府給予的協議條款是英國政府沒辦法接受的,目前能不能達成貿易協議仍然是外界廣泛關注的焦點。
  • 無論從歐盟還是英國角度看,「有協議」脫歐依然有戲
    詹森準備對脫歐談判進行重大幹預,詹森預計將與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進行通話,試圖清除脫歐協議的最後障礙。此前英國和歐盟官員都認為,協議即將達成,本周的談判將是重要的分水嶺,目前談判的爭議點仍在漁業、英國與歐盟之間的公平競爭環境等問題上。
  • 英國「脫歐」,這事還不算完
    據英國廣播公司報導,英國首相詹森在社交媒體上表示,協議將為英國在2021年1月1日後的商業、旅遊以及投資貿易帶來確定性。當英國艱難越過「脫歐」馬拉松的終點,確定性一定會到來嗎?輿論不乏擔憂之聲。英國下一步將往何處去,仍然是一個待解的命題。「不完美」的協議在2020年最後幾天,英國快速推進「脫歐」程序,有英媒稱這是「勢所必然」。
  • 越過脫歐終點線後的英國將走向何方?
    脫歐對於英國乃至全球的社會經濟發展產生了怎樣的影響?展望未來,越過脫歐終點線後的英國將如何重塑經濟、貿易布局?這些問題值得深思。  英國脫歐 歐盟一體化的最大潰敗  4年漫漫脫歐路,對歐盟和英國而言都是一場艱難的跋涉,而到底是什麼導致了這場本世紀最大「鬧劇」的發生?或許只有回到故事的原點,才能釐清這一路走來種種問題的根源。
  • 英國脫歐後,跨大西洋外交政策合作將如何演變?
    英國脫歐是柏林圍牆倒塌以來歐洲和跨大西洋地緣政治的最重大轉變之一。同時,在川普執政期間,美國對跨大西洋關係的傳統觀點也發生了變化。英國、歐盟和美國之間的外交政策合作如何適應這一新形勢?美英法德這四個主要的跨大西洋國家可能會考慮什麼樣的新合作機制?
  • 英歐貿易談判進展艱難脫歐「後遺症」持續困擾英國經濟
    受脫歐不確定性以及新冠肺炎疫情反覆影響,今年英國經濟表現慘澹。12月1日,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發布的最新一期世界經濟展望報告顯示,2020年,英國國內生產總值(GDP)將下滑11.2%,預計成為今年全球GDP下降幅度最大的國家之一。報告稱,到2021年年底,英國的經濟規模將比新冠肺炎疫情前縮減6%以上。
  • 英國脫歐 蘇格蘭脫英?
    可以說,英國脫歐算是和平的分手,英國脫歐的協議長達2000頁,而這並不代表雙方之間存在的問題都得到了妥善解決,有些議題被擱置了,或者以君子協定的方式進行處理。在最後時刻,雙方都作出了比較大的妥協,尤其是英國。脫歐的目標和方向已經確定,有協議總比無協議要好得多,因此,即便脫歐協議中存在諸多問題,詹森首相現在也不能說,畢竟這是他作為首相的最主要的合法性和政績。
  • 英語將和英國一起脫歐?
    【文/觀察者網 武守哲】據politico歐洲版10月23日報導,歐洲議會憲制事務委員會主席達努塔•胡布納(Danuta Hübner)在英國脫歐結果公布後警告說,英國脫離歐盟之後,英語將不會成為歐盟的官方語言之一。
  • 英國為什麼要脫歐?英國脫歐的原因是什麼?
    五個「為什麼」 告訴你 英國為啥要脫歐?支持脫歐的英國民眾為公投結果歡欣鼓舞。英國這次公投為何如此牽動人心,以下用五個「為什麼」予以解讀。為什麼英國要「脫歐」?
  • 英國脫歐談判如何收場?如何影響英鎊走勢?
    目前的脫歐協議已經明令禁止政府延長脫歐過渡期,也就意味著無論如何,當2021年的鐘聲響起,一切將塵埃落定,英國與歐盟將展開一段新的雙邊關係。 今年,全世界各國都經歷了艱難的一年,對英國而言,尤為特殊。截止至12月8日,英國累計約有174萬人確診新型冠狀肺炎,超過6萬人死亡。十月份以來出現疫情反撲,每日新增確診人數均在一萬人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