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盛和夫是聞名世界的企業家、哲學家、管理學家,他一生成就無數,創辦兩家世界五百強,挽救瀕臨破產的日航;晚年創辦號稱日本諾貝爾獎的「京都獎」;創辦阿米巴經營模式,火遍全球。任正非曾說:「你們不懂稻盛和夫,我們比不上他。」
稻盛和夫這一生堪稱奇蹟,很難想像稻盛和夫是白手起家的,小時候家裡窮,他曾經為了補貼家用,自己和哥哥一起釀造燒酒販賣,把父親製造的紙袋售賣一空。我們會發現,歷史上有為之人,都是心裡有別人的人。就像董明珠說的:「心裡沒有別人的人,很難有大作為。」
稻盛和夫剛開始創辦京瓷,那時候他又年輕,公司又沒錢,不能為公司員工謀太多福利,專心於技術與產品研發的他,忽略了員工的物質幸福與精神幸福。有一次,一大批員工找上稻盛和夫,跟他談條件,如果不能給什麼好處的話,就集體辭職。
稻盛和夫跟他們講公司未來的願景,例如今天的說得難聽的「畫大餅」,但是員工不為所動,氣勢很足,但是稻盛和夫不答應他們,因為公司目前沒有這個實力,如果現在答應,這樣的事情早晚還會有。
稻盛和夫把員工帶到自己的住所,有些員工發現自己住的比稻盛和夫還好。為了說服員工,稻盛和夫甚至說:「如果我自私自利,只為了自己謀福利,你們大可以殺了我。」這些員工才暫且信了他,回去好好工作。
這件事後,稻盛和夫開始發現想要真正為員工謀福利,就得激發員工的熱情,只有員工有熱情,有創造力,企業才會真正騰飛,員工才會有真正的物質福利與精神幸福。
稻盛和夫雖然對工作很有熱情,很努力工作,但是他不能把這種熱情傳遞給員工。甚至在酒會上,他給員工勸酒,對方說:「酒我喝了,但是對你敞開胸襟我還是做不到。」
稻盛和夫開始反思自己,自己起點很低,小學到高中一直貪玩,書念得不好。在大學的時候,他只學過化學,說白了就是個「書呆子」,稻盛和夫明白,自己只學會了「術」,卻還沒有領悟「道」。就像電視劇《天道》裡講的:「有道無術,尚可求,有術無道,止於術」一樣。
稻盛和夫的基礎有多差呢?很多最低限度的教育讀過的那些書,他幾乎沒有讀過,他妻子經常驚訝:「你怎麼連這本書都沒讀過。」
稻盛和夫理科學得不錯,但是文化方面知識匱乏,知道自己的缺點,稻盛和夫開始廣加涉獵,熟讀文化作品,尤其是中國的文化知識。稻盛和夫熟讀《王陽明心學》、《論語》、《道德經》、《了凡四訓》……等中國經典國學知識。在讀《了凡四訓》的時候,他學到了《了凡四訓》裡袁了凡改變自己心境,從而逆天改命的道理。從這本書中,他領悟到,影響一個人命運的其實是人的心,只有把心修好了,世界才會好。讀完《王陽明心學》,稻盛和夫對心的理解更上一層樓,正所謂「心不換物,則物不至。」人想要得到什麼,就用自己的心去吸引他,如何吸引,就看你怎麼修心了。稻盛和夫更是悟出了,人性中有很多惡意,譬如嬰兒並不是天真無邪,有些是很壞的,人只有不斷修正自己的心,才能走向正道。
稻盛和夫不斷修習自己的心,他讀的書越多,理解越是深刻。一方面讓自己的心趨向美好,一邊永遠提醒自己破除貪慾之心、破除邪惡之心。後來稻盛和夫總結出了自己的「稻盛心學」,並將這套心法應用於企業管理。稻盛和夫的成功除了技術,他的管理堪稱世界一流,而這套管理的核心,不外乎「利他」之心,而這套心法的來源是我們中國的國學……
在稻盛和夫心學的影響下,他企業的員工充滿熱情,把工作當成信仰去做,有些人死後甚至葬在京瓷,足以見,一家企業要強大,員工是非常重要的,除了要給員工足夠的錢,還要讓他們有價值感、幸福感。
如果你起點很低,不妨學學稻盛和夫的發家事跡,能幫你解決不少心理上的難題。
2020年,稻盛和夫以88歲高齡寫下《心:稻盛和夫一生的囑託》,這是他這一生的心血所在,一上市就遭到熱捧。引進中國後,長居企業管理書籍榜首。如果您想要改變自己的心,改變自己的遭遇,不妨學一學稻盛和夫的「心」。感興趣的朋友可以點擊上方商品卡,即可購買《心:稻盛和夫一生的囑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