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大報告提出:「著力加快建設實體經濟、科技創新、現代金融、人力資源協同發展的產業體系」。2016年以來,「新經濟」多次進入政府工作報告等重點政策規劃。其中金融科技、新金融是現代金融和新經濟的新動能和重要支撐力量。《金融科技(FinTech)發展規劃(2019-2021年)》提出,金融科技是技術驅動的金融創新。但是,隨著金融科技的快速發展促使金融業務邊界逐漸模糊,金融風險傳導突破時空限制,給貨幣政策、金融市場金融穩定、金融監管等方面帶來新挑戰。同時金融科技與新經濟新金融合規創新的過程中,急需對理論、模式、技術、運營、監管等領域實證研究,為實踐提供指導和參考。
區塊鏈是金融科技的重要技術之一,而從區塊鏈「去中心化、共識信任、分布式記帳、時間戳不可篡改、自組織」等特點看,區塊鏈技術帶來理念、技術、模式、運營全新變革,涉及計算機、網際網路、軟體工程、密碼學、法律、公司治理、社會治理、經濟、管理、金融等多學科多領域,勢必引起生產力和生產關係的巨大變革。從這個角度來說,區塊鏈為價值網際網路時代提供了經濟管理思想體系創新的新題材和新動力。鑑於此,北京大學出版社出版了金融科技專著——《區塊鏈金融:技術變革重塑金融未來》。
為了促進金融科技與新經濟新金融融合創新健康快速發展,提供實效性、針對性、創新性的智庫成果,北京大學出版社、北大博雅講壇、中國國際電子商務發展聯盟、北京京師潤教育科技研究院、樸為(北京)共享網絡科技有限公司等機構組織、京東圖書等機構戰略合作的2019金融科技與新經濟新金融融合創新國際論壇暨《區塊鏈金融:技術變革重塑金融未來》成果發布會即將召開,將舉辦專家演講、專家論壇、成果發布、行業交流、活動交流等系列活動。
成果發布,為區塊鏈金融+高質量發展提供通識讀本
目前,區塊鏈開發應用在起步探索階段,對前瞻性、方向性基礎理論創新的需求尤為迫切:
一是相較於第一代網際網路,沉下心來搞基礎理論與核心技術研究的還不多,一些從業者認為「比特幣規則」放之四海皆準,以偏概全,誤導輿論,造成區塊鏈產業化應用概念化、空心化。
二是區塊鏈治理體系尚未形成,政府扶持引導、監管上鏈、社群自治等政府、市場、社會利益相關者還沒有形成成熟的規則機制,引發「技術作惡」的風險。
三是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網際網路本是市場化程度高、八仙過海的創新夢工廠,但除了加密數字貨幣初成氣候外,其他領域區塊鏈應用的廣度深度不足,特別是服務實體經濟、與實體經濟融合還遠遠不夠。
照抄照搬西方經濟金融學思想來解決中國問題業已被證明行不通,同樣,照搬西方區塊鏈金融應用運營模式也會帶來新的亂象和挑戰。
本次活動發布了消費金融學派發起人、消費新時代與金融科技研究專家、暢銷書新經濟新金融三部曲作者劉洋研究員著述、北京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區塊鏈金融:技術變革重塑金融未來》相關成果,該書是作者團隊持續研究全球數字經濟的結晶,力圖將區塊鏈金融這個新興「技術重塑未來」的金融科技學科轉化為白話版理論解讀、技術解析、案例剖析、模式設計、工具打磨和監管建議。
圖 《區塊鏈金融:技術變革重塑金融未來》
其一,本書素材選取、案例分析和理論研究截稿於2019年7月,全面、完整理清了區塊鏈技術的發展歷程、技術特點、獨有價值、應用實踐、風險挑戰和扶持監管,將讀者從過去通過不同媒介獲取碎片化認知,升華到基於歷史觀、價值觀、方法論的系統理解,提升對具體區塊鏈項目、企業、產業的創業、就業、投資和應用能力。
其二,基於趨勢紅利、技術紅利、市場紅利,「解剖麻雀」式分析研判區塊鏈技術如何賦能改造銀行、保險、證券、消費金融、基金、信託、支付、資產管理、網際網路金融、徵信等金融業,為經濟金融提供新動能。我們正反兩方面比較了相關金融業態傳統模式與區塊鏈賦能後的優劣勢,區塊鏈技術與其他金融科技的兼容性和融合提升效應,使得區塊鏈金融改造提升傳統金融業態更具客觀性和可操作性。
其三,詳細闡述了加密數字貨幣、消費金融、資產管理、支付結算、數字票據、供應鏈金融、智能證券、智能保險、徵信等九大領域區塊鏈技術應用模式、典型案例和實施路徑,為相關領域高效規範應用提供鏡鑑。我們始終保持中立客觀視野,避免人云亦云,將區塊鏈金融一分為九,分別從上述九個領域單獨闡述,使得區塊鏈金融應用具有針對性和實操性。
其四,突出案例實證,通過100多張技術邏輯和商業邏輯圖紙、50多個重點案例分析、100多個實踐案例點評,為讀者展示了全景式區塊鏈金融畫像和圖譜。作者團隊組織專業設計師對區塊鏈金融的模式和策略進行原創圖表呈現,圖文並茂形式讓讀者更直觀了解相關關鍵領域,其中不乏我們對區塊鏈金融的獨到見解。
其五,從「全民熱炒區塊鏈不可取,全民受益區塊鏈大有可為」的普惠角度,突出問題導向、需求導向、戰略導向和創新導向,提出了理念、技術、模式、運營四大領域應用創新和生態構建的策略建議,以及產品、品牌、營銷、團隊、風控等微觀運營思路。
其六,總結分析區塊鏈金融存在的亂象及其深層次原因,整理了國內外區塊鏈金融相關扶持監管政策。基於「監管穿透、管控出海、創新包容」的原則,提出區塊鏈金融專項監管建議。
眾商眾智,為新經濟新金融高質量發展建言獻策
出席本次活動的嘉賓有全國社會保障基金理事會原副理事長、西北大學原校長王忠民教授,北京大學出版社總編輯張黎明,中國國際經濟合作學會會長崔明謨,北京師範大學政府管理研究院院長、浙江師範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院長唐任伍,國防大學軍事管理學院教授、國防金融研究會副秘書長劉晉豫,國家發改委產業經濟與技術經濟研究所副所長費洪平研究員,中國金融學會副秘書長、中國銀行業協會原專職副會長、中國銀監會政策法規部原巡視員楊再平,《財經》雜誌執行主編、《財經》智庫總裁張燕東,中國社會科學院金融研究所所長助理、金融市場研究室主任,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副主任楊濤,清華大學信息技術研究院副院長、中國電子學會區塊鏈分會副主任、中關村區塊鏈產業聯盟副理事長邢春曉,中國外匯投資研究院院長譚雅玲,中國人民銀行研究局、金融研究所鄒平座研究員,中國國際電子商務發展聯盟主任委員郭勇,北京大學出版社第七事業部主任魏雪萍,北京大學出版社發行部主任王林衝,北京大學出版社市場與新媒體部副經理王麗娟,中國區塊鏈與產業金融研究院副院長孫偉,樸為國際集團副董事長崔洪瑞、CEO李文勝、總裁馮茂森,以及消費金融學派發起人、消費新時代與金融科技研究專家、《區塊鏈金融:技術變革重塑金融未來》《消費金融論》《網際網路消費金融》暢銷書新經濟新金融三部曲作者劉洋研究員。
與會專家就新經濟新金融的中國創新與世界共享,國際發展熱點、趨勢、挑戰與對策,金融科技賦能新經濟新金融,區塊鏈賦能實體經濟與金融融合創新,新經濟新金融新零售等實踐創新案例等議題分享真知灼見,為新經濟新金融高質量發展建言獻策。
消費金融學派發起人、消費新時代與金融科技研究專家、《區塊鏈金融:技術變革重塑金融未來》《消費金融論》《網際網路消費金融》暢銷書新經濟新金融三部曲作者劉洋研究員認為,在全民上網、萬物互聯的數字時代,信任依然是最大的成本,政府監管只是重構信任的一個重要方面,而通過技術手段構築基於信任、共識、共享、共贏原則的新一代價值網際網路尤其迫切,這也是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關鍵一步。從區塊鏈「去中心化、共識信任、分布式記帳、時間戳不可篡改、自組織」等特點看,區塊鏈技術帶來理念、技術、模式、運營全新變革,涉及計算機、網際網路、軟體工程、密碼學、法律、公司治理、社會治理、經濟、管理、金融等多學科多領域,勢必引起生產力和生產關係的巨大變革。從這個角度來說,區塊鏈為價值網際網路時代提供了經濟管理思想體系創新的新題材和新動力。
國家發改委產業經濟與技術經濟研究所副所長費洪平研究員認為,堅持推進金融市場化改革和法治化建設,推動金融領域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加快信用體系、擔保體系、風險分擔體系建設。要加快構建多層次、多樣化、服務能力更強、適用對象更廣的多元化金融服務體系。積極推動金融業改革創新,全面清理金融自我服務業務,限制金融機構自營交易特別是衍生品交易,實現金融行業從自我循環向服務實體經濟的轉變。要加快金融結構調整,構建多層次、多樣化、服務能力更強、適用對象更廣的多元化金融服務體系,促使金融更好地服務於實體經濟發展。積極推動金融業改革創新,全面清理金融自我服務業務,限制金融機構自營交易特別是衍生品交易,實現金融行業從自我循環向服務實體經濟的轉變。加快推進普惠金融基礎設施建設,積極引導網際網路金融發展。
中國外匯投資研究院譚雅玲院長認為,國際金融市場投機中凸顯貨幣風險,貨幣受制因素明顯、貨幣合作清晰可見、貨幣精準打擊顯赫、貨幣政策加大貨幣風險、人民幣被操縱情緒化和海外做空較突出等熱點值得關注、研究和應對。
樸為國際集團副董事長崔洪瑞認為,分布式品牌社交電商的探索是更加滿足消費者對自主、自治、平權的需求,以品牌價值理論、社交社群營銷裂變機制、消費經濟、品牌經濟、分享經濟、共享經濟、產業經濟、消費金融、產業金融等領先的經濟管理理論,以及大數據、人工智慧、雲計算、區塊鏈、物聯網等網際網路領先技術來重新構築分布式消費+品牌共贏生態體系。
中國人民銀行研究局鄒平座研究員認為,數字經濟可以使用區塊鏈核算價值與管理價值。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大數據,這些大數據就是每個人數字資產,通過建立嚴格加密的、安全的分布式帳戶、智能化合約的基礎上去中心化消費供應鏈、價值鏈,來實現高質量發展。
成果融匯,暢銷書新經濟新金融三部曲為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解決方案
至此,消費金融學派發起人、消費新時代與金融科技研究專家劉洋研究員的暢銷書新經濟新金融三部曲(《區塊鏈金融:技術變革重塑金融未來》《消費金融論》《網際網路消費金融》)已在北京大學出版社全部出版完畢,對消費金融、普惠金融、網際網路金融、金融科技、區塊鏈金融、消費新時代、消費區塊鏈、新電商、新金融等領域全面進行理論解讀、技術解析和案例剖析,並對新經濟新金融學科的模式設計、工具打磨和監管建議給予專業指導。
據了解,已出版上市的《消費金融論》《網際網路消費金融》也在國內外組織了多場成果發布會、研討會和高峰論壇,陸續有過百家國內外媒體報導,獲得2017新金融十大暢銷書等多項榮譽,登上京東噹噹等圖書電商暢銷書排行榜。
圖 暢銷書新經濟新金融三部曲
《區塊鏈金融:技術變革重塑金融未來》分為技術解碼、場景應用、對策建議三個部分,其中第1章介紹了價值網際網路時代區塊鏈如何改變世界,及其獨特價值、主要理念和技術原理;第2—10章詳細闡述了加密數字貨幣、消費金融、資產管理、支付結算、數字票據、供應鏈金融、智能證券、智能保險、徵信九大領域區塊鏈技術應用模式、典型案例和實施路徑;第11章突出問題導向、需求導向、戰略導向和創新導向,提出了理念、技術、模式、運營四大領域區塊鏈金融應用創新和生態構建的策略建議與監管建議。本書對區塊鏈金融從業者、擬從業者、投資者、研究者、教學者以及消費者都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消費已全面成為我國經濟發展的第一驅動力,消費結構正在從吃穿住行等生存型、價格驅動型消費,向教育、旅遊、康養等發展型和品質型消費升級,消費服務方式多元化、精準化的「消費新時代」已經到來。作為刺激、擴大和升級消費的重要工具——消費金融則進一步發展為企業、消費者常態化使用的金融服務,並上升到國家戰略層面。《消費金融論》系統闡述了廣義消費金融,圍繞消費的資金融通,以小額、分散、精準、高效、救急(應急)為顯著特點,是消費產品服務的促銷工具和金融增值手段,已有信用卡、消費貸、現金貸、消費分期、消費類資產證券化、消費信託、消費眾籌、消費返還、消費責任保險等多種模式。其核心是通過「消費金融化、金融生活化」的運作,實現消費和金融兩種資源在時間、空間配置上的跨越,產生便利、高效、額外收益等增值,讓消費者得便宜、佔實惠,讓商家去庫存、增收益,徹底扭轉消費者與商家的傳統對立、對抗關係,促進消費者、商家、金融機構真正成為互惠互利的利益共同體。
《網際網路消費金融》將消費金融、網際網路金融這個新金融+學科轉化為白話版的理論解讀、案例剖析、模式設計和工具打磨,幫助在新經濟、新金融、新零售、新電商領域從業者、擬從業者、研究者、教學者、消費者,全面釐清消費金融、網際網路金融的前世今生和完整內涵,回歸「理論指導實踐,實踐反哺理論」的本義,共同擁抱價值300萬億元的藍海市場。
合規創新,為區塊鏈金融持續健康發展發布《建議》區塊鏈業已上升到國家戰略,相關政府部門正通過應用創新和生態構建加快前瞻布局、商業布局。網際網路、金融、傳統行業龍頭企業紛紛拓展、試水區塊鏈,更有大量小微初創科技企業投身其中,區塊鏈開發應用呈現百舸爭流、大步發展的態勢。其中,金融是區塊鏈最廣泛、技術開發聚焦的場景,區塊鏈金融已成氣候。為推動區塊鏈金融健康有序發展,促進金融科技與新經濟新金融融合創新,加強政府引導、服務和管理,促進行業監督和企業自律,共建誠信、合作、共贏的市場體系,2019金融科技與新經濟新金融融合創新國際論壇發布《區塊鏈金融合規創新發展建議書》,圍繞加強區塊鏈金融頂層設計,拓展區塊鏈金融應用場景,圍繞加快區塊鏈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強行業監督和企業自律,構建包容審慎、科學有效的全過程監管體系等五大方面向有關部門和企事業單位發出建議,共同推動區塊鏈金融持續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