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故宮扒門縫:細數故宮那些未開放的區域

2020-12-14 騰訊網

  文|紅小豆館主

  雖說現在故宮的開放程度很高了,但依舊有很多地方是未開放的,一道道上鎖的宮門,很好奇裡面是個什麼樣子,就只能靠扒門縫來探奇了。最近我又進宮了,專門就這些紫禁城裡的門縫進行了調查。

  東六宮與寧壽宮(今珍寶館)之間,有一條長長的夾道,名叫「東筒子」,走在這條路上,高高的紅牆聳立在兩側,給人一種格外的深宮之感。上圖的門縫就在這條夾道的東側,沒有名字,從地圖來判斷,此處應當是寧壽宮裡的一部分,是樂壽堂西南側遂初堂的西小門,遂初堂是一直未曾開放的地方,從門縫裡透出的景色來看,也確是多年沒有粉刷的舊時風貌。

  寧壽宮樂壽堂

  寧壽宮地處東西六宮之外,屬於幹休所的性質,一般都是太妃居住的地方。前兩天寫過一篇乾隆朝宮女自盡的案子,當時便是太妃的居所,後來的慈禧也曾在這裡的樂壽堂居住,也正是在這裡,她賜死了珍妃。除了太妃,乾隆為了給嘉慶讓位,最後幾年也是在這裡度過的,也正是由於他的大型修繕改造,讓這裡成為非常別具一格的一處景點。

  鹹熙門是鹹福宮的外門,在西二長街的西側,對著進入儲秀宮的西門長泰門。我記得原來鹹福宮是對外開放的,當年有慈禧太后垂簾聽政展,如今大概是修繕的原因,所以謝絕參觀,最近故宮裡修繕的地方很多,比如長春宮、鍾粹宮、景陽宮、乾隆花園都在修繕,有很多過去的常展估計大概還要幾年之後才能再見了。

  說到鹹福宮倒是個很有意思的宮殿,不僅有后妃居於此地,比如道光的琳貴人、成貴妃、彤貴妃,有時候皇帝也會在此小住,比如嘉慶、鹹豐在先皇去世的時候,都住在這裡守孝,期滿後才搬回養心殿,這是除了乾清宮、養心殿,住過皇帝最多的地方。

  百子門,是出離西六宮,通往重華宮、漱芳齋的大門。重華宮是乾隆當皇子時的居所,過去叫乾西五所,後來高宗登基了,將此改造,重新裝修,成為他的會客廳,比如乾隆朝每年新年時的重華宮茶宴,再比如一些家庭聚會,都設置於此。它東側的漱芳齋也是由乾隆一手打造,按《還珠格格》裡的故事,小燕子不是就住在這裡嘛,與重華宮一體,都是乾隆非常看重的地方。如今鹹福宮正在修繕,重華宮從未開放,離百子門很遠便設立了謝絕參觀的牌子,也就沒有機會去扒它的門縫了,只能遠遠地給它拍個照。

  重華宮

  儲秀宮門縫

  儲秀宮是個非常有意思的宮殿,與慈禧太后的一生有著非常密切的聯繫。鹹豐二年是文宗第一次選秀,這時慈禧便以蘭貴人的身份入住到了儲秀宮,此後晉嬪位、妃位、貴妃位,一直都沒有搬動過住處。因此,她認為儲秀宮是她發跡的地方,憑什麼鹹豐那麼多妃嬪,只有她能生了兒子並健康地活到文宗駕崩,還是風水好,所以,她在成為太后以後,還多次居住在這裡。特別是光緒十年的時候,她為了給自己過50歲的大壽,特意花了63萬兩銀子,對這裡進行了裝修,並把儲秀宮與翊坤宮之間的圍牆打掉,使兩宮連通一氣,四進院落都歸她所有。

  在如今的修繕大潮中,儲秀宮自然也在其列,原本四座院落的宮殿,現在只開放了靠南的三進,最後一進院落上著鎖,現在我們只能透過門縫,看到全豹的一斑,希望能夠早日恢復開放吧。

  乾清宮東暖閣內

  養心殿從2015年開始進入數年的大型修繕,已經兩年多沒有跟遊人見面了,前些時還有新聞報出了養心殿修繕時發現雲母瓦片的事。以前餐館養心殿,都是從乾清門西側,與軍機處之間的內右門進入,在西二長街的南段西側有兩座門,靠北的門叫遵義門,可以直達養心門,由此進入養心殿。以前到養心殿參觀,可以看到乾隆最愛的書法【三希堂】,以及當年兩宮皇太后垂簾聽政的陳設,以及皇上翻牌子時,後宮嬪妃們共同等待消息的燕喜堂。如今透過門縫,只能看到一座琉璃影壁,以及一座消防安全管理規定牌,就等著養心殿重新對外開放了。

  其實養心殿建築群中還有一處不為人知的地方,但說出來所有人都會感興趣,這就是皇上家的御膳房。西二長街南段西側的第一道小門,便是當年進入御膳房的宮門,我們現在透過門縫,還能看到一排長房,這就是當年御膳房的辦公地點。

  當然,我在本號的很多文章中都說過,其實御膳房並不是一個做大鍋飯的大食堂,內中分很多個組,不同的組分別伺候不同的人,由於皇上常住養心殿,所以皇上的膳房便在養心殿外,其他后妃的膳房也都在他們的宮殿的東南處。由於清宮有常住郊區園林的習慣,也就是冬天會在這裡居住,北京的冬天又都掛西北風,所以把廚房安放在東南角,風一來,做飯的油煙就就刮到院外了,不會影響院裡的主子。

  說到御膳房,其實故宮裡還有一處,在另一處門縫裡。三大殿的東牆外,離珍寶館很近的地方,是紫禁城裡的南三所,西側便是御茶膳房。當年聽故宮博物院的丁孟先生說起過,一直用於博物院的內部使用,從未開放過,那天我去的那會兒,正好趕上開了半扇門,這就不用扒門縫了,裡面應該是正在大興土木,也許不久的將來,說不好就對外開放了。

  說到這,估計會有很多朋友會發出疑問,這御膳房和御茶膳房有什麼區別呢?為什麼還要在不同的位置?御茶膳房是總管宮廷飲食的辦事機構,隸屬於內務府,其中還分內膳房和外膳房,以及各宮的膳房,包括皇太后的小廚房。前兩天我去檔案館查檔案,發現從道光朝開始,這些膳房都有明確的採買食材的種類和價格的記錄,每個月都有明細,極其詳細。比如光緒三十三年五月,內膳房用姜、蒜、口蘑、淮麯、花椒等一系列食品,每斤報價多少,實價是多少,共用銀667.6357兩,外膳房共用銀147.482兩。

  內膳房的功用比較好理解,就是帝後的日常飲食所需,但外膳房具體是給什麼人做飯的,至今在各種檔案、則例中並未見到,以現在所掌握的情況來看,只能推測是王公及外臣進後宮飲宴時,他們的飲食由外膳房來負責。畢竟,前朝的大宴,又是另一個承辦單位,那就是光祿寺。

  午門是故宮博物院的大門,午門內東側有一座協和門,可能是很多人沒有太注意的,畢竟來了故宮,一般都是直奔中軸線上的三大殿、乾清宮的。其實在協和門外,還有一些隱秘的所在,比如南側的一座小院,與文華殿相對,從未對外開放過。透過門縫,可以看到這裡正在進行施工,也許過個一兩年便大家便可以一飽眼福了。

  這座小院其實是大有來頭的,是當年的內閣大堂,也就是大學士們在此辦公的地方。由於明太祖朱元璋取消了沿襲上千年的宰相制度,從永樂皇帝開始,漸漸演化出由內閣大學士輔政的政治體制,國家大事,基本先由大學士們商議後寫好辦事意見,寫在一張小條上,送到皇帝手裡,根據他們的意見,或是蓋章批准,或是再行他議,是為「票擬」制度。

  到了清代,雖然有康熙朝的南書房和後來的軍機處,最重大的軍機政要已經不在內閣辦理,但是一般性的日常事務,依舊在這座小院,也就是內閣大堂中完成,而且內閣大學士依舊是官員中最為重要的,官高一品,位極人臣,說的就是他們。如果過兩年,故宮博物院能在此恢復當年大學士們辦公的場景的話,那實在是太有意思了。

  紫禁城已經600多年了,故宮博物院建院也90多年了,這裡發生了太多太多的故事,不要說那些巍峨華美的建築,那些塵封數百年的後宮角逐,就單單在如今未開放區門縫裡看到的世界,都有著無數精彩的故事。本期扒門縫到此暫告一段落,等待著下次進宮再與大家分享。

相關焦點

  • 鄧倫帶你遊故宮,或許那些未開放的宮殿才是真正觀眾想了解的故宮
    人們平日遊覽故宮時,絞盡腦汁想拍到的空場,在節目中唾手可得;那些遊客扒著門縫往裡看的宮苑,在節目中也不再神秘,大家喜歡這檔節目最重要的原因還是故宮本身的魅力和人們對未知故宮的好奇,也許那些未開放的宮殿才是真正觀眾想了解的故宮。
  • 故宮拍照「新姿勢」火了?擠門縫成熱門,或者門縫後,才是真故宮
    故宮拍照「新姿勢」火了?擠門縫成熱門,或者門縫後,才是真故宮春天,是一個適合出門旅遊踏青的季節,這個時候帶上一家老小出趟遠門旅遊一趟是再合適不過的一件事了。位於北京的故宮,可以說一年四季都是一個十分熱門的旅遊景點。
  • 遊客看的是「假故宮」?故宮一些區域,為何至今都未開放給遊客?
    儘管北京故宮博物院從1925年就開始敞開對外觀賞,但目前故宮只是開放原有的76%,加上開放的區域有些使用現代修補材料來修葺,與真實歷史上樣子必定是有些差別。為何故宮只開放一部分呢?那些未開放的地方,究竟隱藏什麼樣的秘密?為何故宮博物院對這些區域不進行對外開放呢?
  • 故宮未開放的40%,這些沒人進去過的區域,才是真正的故宮
    故宮未開放的40%,這些沒人進去過的區域,才是真正的故宮提起和旅遊有關的一些話題,相信很多人應該也都是有關注過不少的吧,畢竟在網上與之有關的話題會讓人熱議的方面還挺多,旅遊不僅能放鬆心情,也可以讓人很好的開闊眼界。
  • 《上新了·故宮》:進故宮實地取景、深入未開放區域
    近50人的拍攝團隊從東、西華門進宮,大搖臂開進了午門;在周一空無一人的太和殿廣場上,鄧倫和周一圍悠閒地踱步;蔡少芬潛進了倦勤齋探索乾隆的秘密花園,王麗坤爬上了暢音閣後臺發現了古代威亞的奧秘……故宮有10年未向非紀錄片劇組開放過拍攝了。看過《上新了·故宮》節目的觀眾,都會驚嘆節目組竟然能夠進故宮實地取景、深入眾多未開放區域。
  • 遊客看到的故宮是「假的」?至今未開放的區域,竟是這樣的!
    北京故宮作為世界上現存規模最大的古建築之一,被譽為世界五大宮之首,它曾是中國明清兩代的皇家宮殿,是我國明清封建時代的政治中心,舊稱為紫禁城。故宮的建造可謂是匯聚了古代宮廷建築之精華,有著太多值得考究的歷史和文物價值。幾乎所有來到北京旅遊的遊客,都會到故宮遊玩。
  • 你可能看的是「假故宮」,故宮內未開放的區域,才是真實存在的
    說到故宮,想必大家應該都不陌生吧,甚至很多小夥伴應該都有去故宮旅行過吧,筆者曾經也有去過故宮參觀過,給我的感覺還是很壯觀的。看到這些宮殿,就能想像出當初這裡是多麼的輝煌吧,雖然說如今有些地方已經殘缺了,可是它的氣勢依舊在。
  • 原來你看的故宮都是「假故宮」?真正未開放區域,會顛覆你的認知
    可是當人們走進去被氣勢恢宏的宮殿震驚到的時候,實際上他們看到的只是故宮的一部分,仍然有相當大的一片區域未曾開放。假如你有機會瞧一眼未公開的區域,一定會認為我們看到的那是個是「假故宮」。之所以會這樣,是因為未開放的區域,還保留著故宮的原汁原味,因為年代久遠,這數百年的風風雨雨使得即使是皇宮也會顯得破敗不堪。而現在展示在世人面前的故宮,其實全是修復過後的故宮,那麼真實的故宮到底是個什麼樣子呢?
  • 透過門縫看的故宮,你從未進去過的地方,或許才是真正的故宮!
    故宮是光輝的世界文化遺產,故宮博物院的宮殿建築是當今中國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築,故宮博物院有9999個半宮殿的房間,被稱為「宮殿空間之海」,平面布局和三維效果是中國歷史上無與倫比的傑作,遊覽故宮的時候,我們看到了一個很好的場面,故宮的很多門都是開放的,供人們參觀,很多門都是鎖著的,鎖著的不只是玄關,而是歷史的記憶,沒有開放的地方可能是真正的故宮
  • 門縫裡的故宮走紅,遊客跟風扒門縫拍照,網友:為什麼不進去?
    近兩年隨著抖音的爆火,去故宮旅遊的人越來越多了,有的是為見證一下我們偉大的前朝歷史,有的是為去看一眼朱紅的城牆,去留下自己的足跡。但是最近出現了一個奇怪的是遊客們不進去觀光都是趴在太和門上隔著門縫拍照的,小編對此也非常疑惑,是不是買不起門票,但是那麼多人都買不起門票嗎?到一個地方旅遊自然會在這個地方的旅遊勝地打卡拍照,這個已經不足為奇,故宮的太和門更是不能錯過的地方,但是今年這裡發明了一種新的打卡方式。透過門縫拍照,一個遊客引發的。
  • 遊客看到的不是最真實故宮:實拍故宮未開放區域,圖5和珅發跡處
    【鳥瞰北京故宮】1925年10月10日下午2時,北京故宮博物院在紫禁城乾清門舉行開幕典禮。北京故宮是在明朝、清朝兩代皇宮及其收藏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中國綜合性博物館,也是中國最大的古代文化藝術博物館。北京故宮成為旅遊風景區的那一天開始,一直是中國著名風景區,遊人如織。
  • 記者探訪故宮未開放區域慈寧宮、壽康宮、慈寧花園
    中廣網北京4月22日消息(記者白傑戈)北京的故宮博物院,不少人去過,但事實上,整個故宮並不是全部對遊客開放,有一些區域連工作人員都很少有機會進入。故宮博物院的院長單霽翔介紹,故宮的慈寧宮、壽康宮、慈寧花園等未開放的區域正在修繕,準備向公眾敞開大門。目前,開放的時間還沒有確定,中國之聲記者白傑戈提前探訪了慈寧宮、壽康宮和慈寧花園。
  • 大多數人看的故宮都是「假故宮」,真正未開放區域,顛覆你的想像
    ——羅素(英)文章分類|歷史奇聞文章字數|775字,閱讀約2分鐘又遇一年一度國慶黃金旅遊節日,很多人心裡有自己想要去的地方,不過有一個地方很多人肯定會感興趣,那就是北京的故宮博物館,始建於1925年,經過明清兩朝皇宮的收藏建立起來的綜合性博物館
  • 故宮博物院將開放四大區域,首次回應三大疑問
    2015年10月10日,是故宮博物院成立九十周年院慶日,屆時,故宮博物院將開放四大新的區域,設置八大展覽,開放面積由目前的52%增加至65%。藉此機會,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記者於10月8日提前在故宮參觀新開放的四大區域,聽到了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對以上三大疑問的回覆。
  • 故宮裡的這條門縫,很多人排隊幾小時只為看一眼,原因卻讓人無奈
    中國地大物博,著名的旅遊景點就數不勝數,但是很多外國遊客來中國時必不可少,要去的地方就是故宮。畢竟是古代皇帝生活起居的地方,很多遊客都會感到十分好奇。就算排起長長的隊伍,很多人也想去參觀一下故宮現狀,故宮現在很多地方都已經對遊客開放。但也有的地方仍然沒有對外開放,所以對於故宮沒有開放的地方,遊客還是有很大的好奇心。故宮裡有條門縫,非常吸引遊客,不知為何突然火起來。
  • 故宮未開放區域:嬪妃床榻令人唏噓,圖4細節暴露乾隆奢靡生活
    站在時間的肩膀上,我與歷史對話。 今天我們要給大家介紹的是我們眾所周知的故宮,故宮是明清兩代皇帝居住的宮殿,所以對於我們國人來說也意義重大,因為它包含了清明起起落落的兩朝更迭。北京的故宮始建於明成祖永樂四年,而且是仿照南京故宮為藍本建設的,我們每次去到故宮的時候遊覽的都是故宮開放的區域,因為這些區域有關專家都進行了復興,所以我們也得以見到故宮的原貌。
  • 故宮景區,很多區域至今沒有開放,原因並不是那麼神秘
    整個故宮博物院佔地72萬平方米。解放前,由於軍閥混戰,1949年解放後,故宮建築經過大規模修繕,逐步向遊客開放,至今開放面積約40萬平方米,僅為故宮建築面積的一半多一點。隨著旅遊業的發展,觀眾人數不斷增加。到本世紀初,每年接待中外遊客800多萬人次,每天有數萬人。
  • 我們看到的故宮都是「假的」?至今未開放區域,顛覆你的認知
    ,其實裡面很多區域和宮殿都是不對外開放的,其實這些地區並沒有什麼神秘特殊,只是為了保護遊客的安全和文物的完整所以才不開放,不過相比於外面的富麗堂皇,這些沒有開放的地區才是故宮真實的模樣。    作為明清兩朝的皇宮,故宮距今已經有六百多年的歷史,可想而知它經歷了多少風雨和興衰,而且在明清兩朝多次發生火災和戰亂,所以故宮不可避免會受到破損,但是在一些朝代因為無法國庫空虛
  • 你看到的可能是「假故宮」,真正沒有開放的區域,超出你的想像!
    你看到的可能是「假故宮」,真正沒有開放的區域,超出你的想像!說到中國最著名的建築,我想大家首先都會想到長城、故宮這兩個地方了吧。故宮作為明清兩個朝代的皇家宮殿,不僅在我們國家很有名,在世界上也是非常出名的。
  • 故宮吸引人的,不是九龍壁,也不是延禧宮,而是一個「門縫」
    來北京最想去的景點莫過於參觀長城和故宮了。談起故宮,很多人都想去看看九龍壁畫的神奇,以及因之前《延禧攻略》的爆紅而火起來的延禧宮。但是近期,故宮又有一個很普通的景點被這兩個景點的「風頭」都蓋住了。這就是太和殿,是曾級皇帝的辦公場所,以前是開放的,但現在由於維修保養等原因必須「閉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