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2018年1月開始 張獻忠寶藏將再度發掘

2020-12-04 紅星新聞

金錠、成串的金銀戒指、金幣……大家還記得因張獻忠寶藏而聞名的眉山市彭山區江口鎮嗎?第一次發掘,圍堰後,僅僅3個月的時間,就出土了金銀等文物3萬多件。由於豐水期,5月,第一階段停止發掘。

那麼,第二階段的發掘何時動工?能發掘出來什麼?這些都讓人期待。

2017年12月8日,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再次發出「招募令」,在全國範圍內招募江口沉銀遺址水下考古發掘項目的志願者和實習生,根據「招募令」上相關信息顯示,2018年的發掘工作在2018年1月至4月期間。

△江口沉銀遺址

兩紙招募令徵集志願者和實習生

根據四川省考古研究院發布的消息,江口沉銀遺址位於四川省眉山市彭山區江口鎮的岷江河道內,50年代以來就在該遺址內陸續發現一些重要的文物,該遺址初步認為可能與張獻忠「江口沉銀」有關。2017年的考古工作中,我們招募了多名志願者,這些志願者來自全國多個省份,學習經濟、藝術等不同的專業。他們很好的參與完成了當年的考古發掘工作,同時真正的了解考古、走進考古,享受考古成果。

2018年1月,新一年的考古發掘工作即將啟動。因業務工作和公眾考古的需要,現特在全國範圍內招募考古志願者和實習生。那麼,什麼樣的人才有資格報名呢?

「招募令」裡,志願者的條件如下:

1、非考古文博相關專業學歷,無田野考古發掘經驗。有攝影攝像、繪圖、無人機操作等經驗及熟練使用excel等軟體者優先。

2、熱愛考古事業,具有良好的道德操守,無犯罪記錄,遵守國家法律法規及考古工地各項規章制度,具有奉獻精神和團隊協助意識,服從工地領隊安排;

3、年齡20-55周歲,身體健康,能夠承擔野外考古工作;

4、具有大學以上文化程度;

5、工作時間:確保2018年1月至4月期間能參加至少2個月的全職工作;

而實習生的條件與志願者相比,更加專業:考古文博相關專業本科及以上學歷,具有野外考古發掘、調查相關經驗;能夠獨立完成考古發掘、記錄、繪圖等工作。

兩則消息顯示,如果入選,志願者和實習生將從2018年1月起,在彭山區和考古人員一起發掘「張獻忠的寶藏」。

隨後,成都商報記者從省考古院證實了該消息的真實性。

預計在首次發掘下遊依舊採取圍堰發掘

2017年1月至4月,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國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遺產保護中心、彭山區文物保護管理所,共同對該遺址進行了發掘,發掘出水文物3萬餘件,為研究明代中晚期社會歷史、研究張獻忠大西政權提供了重要材料。在首次發掘時,省考古院相關負責人就表示,發掘只能在枯水期進行。主要原因是進入豐水期,彭山江口段河道水位在行汛後,可能上漲5米至6米,水面會超過圍堰發掘平臺高度。未挖掘部分由於此前長期被江水覆蓋,短暫數月的暫停發掘,也不會對水下文物產生影響。

2017年12月8日,成都商報記者在現場看到,第一階段考古結束後,原有20000餘平方米的考古現場重新被江水覆蓋,四周雖還有彩鋼擋板,但江中尚未動靜,圍堰也沒有開始。不過,已有相關人員佩戴證件開展工作。

眉山市文物部門的一名人員告訴成都商報記者,第二階段的發掘預計會在首次發掘的下遊進行,也是圍堰發掘,雖然更多的細節暫不清楚,有了第一階段發掘的基礎,第二階段的發掘會更值得期待。

△2017年已發掘出的部分寶藏

成都商報客戶端記者蔣麟攝影報導

編輯楊渝彤

相關焦點

  • 張獻忠寶藏明年1月再開挖,想「挖寶」的志願者快來這兒報名
    2017年12月8日,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再次發出「招募令」,在全國範圍內招募江口沉銀遺址水下考古發掘項目的志願者和實習生,根據「招募令」上相關信息顯示,2018年的發掘工作在2018年1月至4月期間。「江口沉銀」遺址。 文若愚 澎湃新聞 資料圖出水的部分文物。
  • 張獻忠江口沉銀二期發掘成果公布
    張獻忠江口沉銀考古發掘備受關注,在去年的考古發掘中先後出水文物3萬餘件,實證了張獻忠江口沉銀的傳說。4月20日,記者從四川彭山江口明末戰場遺址2017—2018年度水下考古成果新聞通報會上獲悉,該考古發掘再次取得重要成果,其中,出水了一枚蜀王金寶,是國內首次發現明代藩王金寶實物。   江口沉銀遺址第二次考古發掘於2017年12月26日開始圍堰,2018年1月24日正式開始發掘,前後歷時近3個月,發掘面積1萬平方米。
  • 張獻忠沉船寶藏被發掘 金冊銀錠首飾共30000多件 價值無法估量
    走前,張獻忠針對其國家的財寶做了兩件事:1、將大部分埋入地下,待以後有機會再取,並且專門雕刻石牛和石鼓作為標記。這就是至今在成都地區流傳的童謠:「石牛對石鼓,銀子萬萬五,有人識得破,買盡成都府」。至於被隱藏了多少寶藏,我們無法得知。2、另有一大批金銀裝進戰船,隨軍攜帶。
  • 張獻忠沉船寶藏被發掘 金冊銀錠首飾共30000多件 價值無法估量
    然而,這是一個極其短命的政權……僅2年後,也就是順治三年(1646年)九月,「大西國皇帝」張獻忠頂不住清朝大軍和明朝殘存官兵的圍剿進攻,不得不殺妻殺子後撤出成都。走前,張獻忠針對其國家的財寶做了兩件事:1、將大部分埋入地下,待以後有機會再取,並且專門雕刻石牛和石鼓作為標記。
  • 傳奇寶藏-張獻忠的江口沉銀
    虎鈕「永昌大元帥」金印歷史記載,1646年,明末農民起義首領張獻忠率部從成都出發,沿岷江南下轉移,張獻忠為人歹毒兇狠,所到之處搜刮民脂民膏,部隊攜帶大量的金銀財寶,船隊到了彭山江口河段遭遇對手襲擊無數的人想找到這筆巨大的寶藏,這次終於揭開了它的神秘面紗。
  • 張獻忠千艘寶藏沉船是真!考古隊現場挖掘,金銀將河床都堆滿了
    這是四川成都民間流傳了幾百年關於張獻忠寶藏的民謠。三百多年來,無數人都曾垂涎過張獻忠在江口鎮留下的寶藏,前往江口鎮希望能找到點蛛絲馬跡的也不計其數,但都是一無所獲。這讓很多人對「張獻忠江口沉銀」開始懷疑其真假,張獻忠寶藏是否真的存在,地址又在哪?史學界對此有很大的爭議。重大發現!
  • 實拍2016年張獻忠沉銀髮掘現場:河床堆滿金銀,傳說果然是真的
    結果不習水戰的張獻忠慘敗,遂將攜帶的金銀財寶就地掩埋江底,並做了記號以備戰後取回。更神秘的是江口鎮石盤山的石龍溝中,真的有石龍和石虎存在,與民謠十分吻合。(圖為發掘現場)300多年來,無數人曾垂涎過張獻忠的巨額財寶,甚至連清政府也費過一番腦筋,《彭山縣誌》就記載了清朝總督孫士毅派人赴江口打撈沉銀,並成功獲取萬兩白銀及許多珠玉寶器的事。
  • 張獻忠將寶藏沉江的秘密終於大白於天下
    接下來,我們一起簡單了解關於張獻忠沉寶的這段故事。「石龍對石虎,金銀萬萬五。 誰人識得破,買盡成都府……」。這首民謠在蜀中流傳了三百多年,相傳,張獻忠在西充鳳凰山戰敗身亡前將搜刮的所有寶藏都秘密沉江,而尋找寶藏的鑰匙就暗含在這首民謠中。
  • 張獻忠寶藏考古發掘結束:蜀王金寶國內首次現身
    發現了火器——三眼火銃,表明明代已經開始使用火器。大量船釘和船具的發現,為考古人員尋找沉船提供證據和線索。錦城家裡蜀王宮,春日遊看別院中。水自龍池分處碧,花從魚血染來紅。4月20日,成都商報記者獲悉,四川彭山江口明末戰場遺址考古發掘於20日結束,本年度總計出水文物12000餘件,其中最為重要的是發現了一枚蜀王金寶,這也是國內首次發現明代藩王金寶實物。蜀藩王府金寶上的」蜀「印據明史記載,皇子封親王,授金冊金寶。
  • 「江口沉銀」第三期考古發掘成果明日揭曉 找到張獻忠寶藏「金窩子...
    江口沉銀遺址考古發掘前兩期共出水文物42000多件,出水有虎鈕金印、蜀王金寶等重要文物。紅星新聞記者獲悉,明日(4月29日),四川彭山江口明末戰場遺址(以下簡稱江口沉銀遺址)第三期水下考古發掘成果新聞通報會將在四川彭山舉行。
  • 張獻忠寶藏究竟藏在何處?
    在中國歷史上,明朝末年的農民軍領袖張獻忠與李自成齊名。張獻忠是陝西延安人,崇禎三年(1630年)在米脂參加農民起義,號稱「八大王」。   1643年後,張獻忠佔據武昌、長沙,控制湖南全省、湖北南部等地區。1644年,張獻忠攻破四川成都,建立大西政權,改元「大順」,以成都為西京。但張獻忠在成都立足不久,就與南進的清軍展開惡戰。
  • 「傳說」中的張獻忠寶藏來了
    1646年(清順治三年)8月的一天,張獻忠率大西軍眾多人馬,乘坐滿載金銀的數百艘木船,從成都沿府河南下,不料在彭山縣江口鎮遭到南明總兵楊展的阻擊。張獻忠戰敗船毀,金銀沉江。從此「誰人能識破,買盡成都府」的傳說在當地一直盛行不衰。300多年裡,「江口沉銀」始終不曾被淡忘。
  • 張獻忠的江口沉銀寶藏(二)
    一,張獻忠寶藏的藏寶圖:據悉,成都市檔案館存放著關於民國期間挖掘過的記錄。1937年正值抗日戰爭,全國籌措資金支援抗戰,曾任四川省秘書長的楊白鹿把好友馬崑山叫到家裡,把一張張獻忠寶藏的藏寶圖交給馬崑山,讓其妥善利用支援抗戰。
  • 江口沉銀考古發現「金窩子」張獻忠寶藏或不止一處
    三期考古發掘,同樣從一開始,就讓人期待。張獻忠的寶藏有沒有可能還藏在其他地方?在江口沉銀一期考古發掘通報會上,省考古院的相關人員曾以窗外的霧作為開場白,開始了彭山江口沉銀遺址水下考古項目的介紹。時隔三年多,三期考古發掘已經結束,但這句話,仍讓許多考古人員認同。比如此次堪稱最重量級的出水文物「蜀世子寶」金印,其出水過程也在考古人員意料之外。
  • 「張獻忠的寶藏」,又有新進展
    紅星新聞記者獲悉,明日(4月29日),四川彭山江口明末戰場遺址(以下簡稱江口沉銀遺址)第三期水下考古發掘成果新聞通報會將在四川彭山舉行。據悉,第三期考古發掘出水了許多金器等文物,其中不少文物系首次面世,填補了一期、二期考古發掘的空白。一、二、三期發掘點。
  • 這首民謠得到驗證,張獻忠寶藏重新面世,到底價值多少?
    張獻忠(1606年9月18日-1647年1月2日),他是明末農民軍領袖,與李自成齊名,是大西開國也是唯一的皇帝。史料記載,明末清初農民起義,在成都建立大西政權,嚴刑峻法,更在兵敗時屠城,致四川人口銳減。關於張獻忠,民間多有奇聞逸事流傳,如入川屠蜀、江中沉寶、偃旗息鼓等。
  • 破解千古謎團,揭密張獻忠沉銀寶藏和他的七殺碑
    很多年前就有張獻忠的寶藏傳說,突然之間2017年3月15日真大白,考古人員在被抽走岷江河道下發掘出大量的文物,金幣、銀幣、大順通寶、銅幣、銀錠,戒指、耳環、髮簪金冊、銀冊,還有大量的鐵製刀劍武器。
  • 張獻忠沉銀水下考古正式啟動,擬打造全國首家「寶藏」博物館
    1月5日,彭山江口沉銀遺址水下考古發掘正式啟動。張獻忠寶藏沉銀地,將進行為期3個月的考古發掘。值得注意的是,彭山區正積極籌建張獻忠江口沉銀博物館,將在今年開工。最快明年,將向社會開放。傳說中,張獻忠裝滿24間屋子的「寶藏」展覽,不久將在眉山市彭山區成為現實。
  • 張獻忠寶藏挖掘場景:泥沙中全是「藩王金」!一錠金子重達50兩
    明末時期中國有兩個著名的農民領袖,一個是李自成,另一個就是張獻忠。1644年,張獻忠佔領四川之後在這裡稱帝,成立了大西國政權。大圖模式三百多年來「張獻忠寶藏」的傳說在民間流傳很廣。歷史顯示清朝時候確實有當地官員在這裡打撈,撈出了1萬兩白銀。後來每當河水縮減,老百姓就能在河岸上撿到金銀。後來到了2017年和2018年,考古專家開始對張獻忠沉寶進行發掘,能看得出寶藏並不是傳說。
  • 10年前,哄搶張獻忠寶藏的江口鎮村民,最後結局怎麼樣?
    於是在這件事情之後,江口鎮村民開始了哄搶張獻忠的寶藏。如今10年時間已經過去,當年哄搶張獻忠寶藏的江口鎮村民,他們真的飛黃騰達了嗎?最後結局怎麼樣?當然我們知道最後的張獻忠和李自成,都在滿清的鐵蹄之下接連戰敗。張獻忠在戰敗之前,搜刮盡民間財富,並且在鎮江築起高堤。然後在下遊挖出數丈的大坑,將所有的財寶埋在泥沙之中。然後他用石龍和石虎作為標記,最後將堤壩掘開掩埋寶藏,這也是開頭我們說的那句民謠的出處。張獻忠兵敗之後,川蜀地區赤地千裡,所以一直流傳下來的只有這首民謠,卻沒有寶藏的具體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