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錠、成串的金銀戒指、金幣……大家還記得因張獻忠寶藏而聞名的眉山市彭山區江口鎮嗎?第一次發掘,圍堰後,僅僅3個月的時間,就出土了金銀等文物3萬多件。由於豐水期,5月,第一階段停止發掘。
那麼,第二階段的發掘何時動工?能發掘出來什麼?這些都讓人期待。
2017年12月8日,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再次發出「招募令」,在全國範圍內招募江口沉銀遺址水下考古發掘項目的志願者和實習生,根據「招募令」上相關信息顯示,2018年的發掘工作在2018年1月至4月期間。
△江口沉銀遺址
兩紙招募令徵集志願者和實習生
根據四川省考古研究院發布的消息,江口沉銀遺址位於四川省眉山市彭山區江口鎮的岷江河道內,50年代以來就在該遺址內陸續發現一些重要的文物,該遺址初步認為可能與張獻忠「江口沉銀」有關。2017年的考古工作中,我們招募了多名志願者,這些志願者來自全國多個省份,學習經濟、藝術等不同的專業。他們很好的參與完成了當年的考古發掘工作,同時真正的了解考古、走進考古,享受考古成果。
2018年1月,新一年的考古發掘工作即將啟動。因業務工作和公眾考古的需要,現特在全國範圍內招募考古志願者和實習生。那麼,什麼樣的人才有資格報名呢?
「招募令」裡,志願者的條件如下:
1、非考古文博相關專業學歷,無田野考古發掘經驗。有攝影攝像、繪圖、無人機操作等經驗及熟練使用excel等軟體者優先。
2、熱愛考古事業,具有良好的道德操守,無犯罪記錄,遵守國家法律法規及考古工地各項規章制度,具有奉獻精神和團隊協助意識,服從工地領隊安排;
3、年齡20-55周歲,身體健康,能夠承擔野外考古工作;
4、具有大學以上文化程度;
5、工作時間:確保2018年1月至4月期間能參加至少2個月的全職工作;
而實習生的條件與志願者相比,更加專業:考古文博相關專業本科及以上學歷,具有野外考古發掘、調查相關經驗;能夠獨立完成考古發掘、記錄、繪圖等工作。
兩則消息顯示,如果入選,志願者和實習生將從2018年1月起,在彭山區和考古人員一起發掘「張獻忠的寶藏」。
隨後,成都商報記者從省考古院證實了該消息的真實性。
預計在首次發掘下遊依舊採取圍堰發掘
2017年1月至4月,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國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遺產保護中心、彭山區文物保護管理所,共同對該遺址進行了發掘,發掘出水文物3萬餘件,為研究明代中晚期社會歷史、研究張獻忠大西政權提供了重要材料。在首次發掘時,省考古院相關負責人就表示,發掘只能在枯水期進行。主要原因是進入豐水期,彭山江口段河道水位在行汛後,可能上漲5米至6米,水面會超過圍堰發掘平臺高度。未挖掘部分由於此前長期被江水覆蓋,短暫數月的暫停發掘,也不會對水下文物產生影響。
2017年12月8日,成都商報記者在現場看到,第一階段考古結束後,原有20000餘平方米的考古現場重新被江水覆蓋,四周雖還有彩鋼擋板,但江中尚未動靜,圍堰也沒有開始。不過,已有相關人員佩戴證件開展工作。
眉山市文物部門的一名人員告訴成都商報記者,第二階段的發掘預計會在首次發掘的下遊進行,也是圍堰發掘,雖然更多的細節暫不清楚,有了第一階段發掘的基礎,第二階段的發掘會更值得期待。
△2017年已發掘出的部分寶藏
成都商報客戶端記者蔣麟攝影報導
編輯楊渝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