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杏花,大家一定不陌生。
「滿園春色關不住,一支紅杏出牆來」,好像杏花,一直是大家心頭的風流之花,薄倖之花。
其實不然!
開在三四月份,伴著春風與春雨,杏花早已經成了報春使者之一。
這個時節,又恰好是科舉考試發榜的時候,還是一年的農耕開始時段,更是新的一年再出發時,所以,對酒賞花、隨花信開始農耕、送別贈花,杏花在人們心中的位置,還是很重要的。
花開五瓣,大多是白色和粉色,不過也有黃色等其他顏色,姿態嬌俏,一簇一簇的很是打眼,具有非常高的審美價值。
宋代以前,杏花在文學創作中的地位並不是很高,所以如果你想要讀杏花相關詩詞,建議去宋代詩詞中尋找。
因為宋朝建國之後,統治者為了鞏固皇權的集中,崇文抑武,文人地位得以提高,宋代儒學復興,理學勢頭漸起,這為花卉在文化中的地位提升,提供了大環境。
杏花本多見於北方,南宋建都杭州之後,文化政治及經濟中心南移,園林種植大興,杏花便開始頻繁出現在文學作品中,如此,才有「杏花春雨江南」的意境出現。
唐詩詞中杏花還不及桃花、芙蓉、牡丹這些花卉有地位,而且這個時期,描寫杏花的作品,多是浮於姿色的表面。宋代作品中,我們就可以看到,文人們開始由物及人,賦予杏花人文品格了。
一開始,杏花只是人們眼裡的報喜報春之花。
花朵細碎嬌俏,花香怡人,攀附枝頭豔麗開放,但是風吹之下,特別容易凋落。
正因為這些特性,以及宋朝文人們對杏花的關注度,日益提升,漸漸的,自南宋開始,便有大量詩詞,貶低杏花。
「紅杏出牆」,不是突然就起來的觀念,也不是無心言語,而是長期積累下來的文人認知。就這樣,「風流薄倖」便成為杏花的標籤之一了。
不過,當我們走進古詩詞,還是能發現,不同人筆下的杏花,有著不同的風姿,並不是清一色的「風花雪月」。
因為,詩詞畢竟是言情的,無論你是什麼樣的心情,那一簇杏花,永遠就是一簇花而已,無關風月,無關悲喜。
讓我們從詩詞作品中,再來賞一賞,這可愛的花兒!
1、 遊園不值
【作者】葉紹翁 【朝代】宋
應憐屐齒印蒼苔,小扣柴扉久不開。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牆來。
春風拂面,輕叩柴門,卻久久沒有人來開門,怕是主人也被這滿園春色給迷醉了吧,我為何會這麼想,因為你看,有一枝紅杏,忍不住想看看外面的世界,調皮的彈出牆頭來了。
這樣的杏花,是不是被寫活了?
還真是,這隻杏花,已經跳出詩詞,穿越千年,開在了我們每個惜花人的心頭。
紅杏出牆,也就因此成名了。
2、謁金門
【作者】馮延巳 【朝代】五代
風乍起,吹皺一池春水。閒引鴛鴦香徑裡,手挼紅杏蕊。鬥鴨闌幹獨倚,碧玉搔頭斜墜。終日望君君不至,舉頭聞鵲喜。
我最喜歡這一句「風乍起,吹皺一池春水」了。
大氣開場,又輕輕把溫柔潤進心扉,是寫春風,也是寫開滿園的杏花。
鴛鴦已經成雙成對,可是我等的人,怎麼還沒有來?
挼[ ruó ],是揉搓,輕輕反覆摩挲的意思,手裡捏著紅杏蕊,反覆揉搓,眼睛痴呆呆,無神望著鴨子戲水,頭上的玉簪子眼看都要掉下來了,可是我無意去扶正,只希望,君早來。
然而,一抬頭,就聽到喜鵲高叫。
這裡的杏花,沾染了小女子淡淡的愁意,也是別有風味的。
3、北陂杏花
【作者】王安石 【朝代】宋
一陂春水繞花身,花影妖嬈各佔春。縱被春風吹作雪,絕勝南陌碾成塵。
陂,是個多音字。常見的是用其名詞屬性,這時候念[bēi],指的是池塘,或者池塘岸邊,還有山坡的意思。
北陂和南陂的杏花,在王安石的這首詩裡,被作了一番對比。
北陂的杏花,和南邊的相比,到底有什麼區別呢?
那區別可大著呢!北陂的杏花,不妖嬈,不招搖,就安靜的獨自告誡,縱使被春風吹得,如漫天飄雪,也好過那南陂的杏花,為了惹人眼而炫目招搖,最終只能被人踩在腳下。
詩人借杏花自比,暗喻自己即便被春風吹落,也不願意趨炎附勢。
真的是一朵有風骨的杏花。
4、《杏花》
【作者】鄭谷 【朝代】唐
不學梅欺雪,輕紅照碧池。小桃新謝後,雙燕卻來時。 香屬登龍客,煙籠宿蝶枝。臨軒須貌取,風雨易離披。
清代王士禛在《帶經堂詩話》中說:「詠物之作,須如禪家所謂不粘不脫,不即不離,乃為上乘。」
鄭鷓鴣的詠物詩,我真的很喜歡,上乘。全詩沒有一個杏子,卻是字字不脫離,詠物也詠人。
一開篇便拿梅花反襯,寫出杏花的低調嬌羞。不似梅花,借雪來襯託自己的高潔,杏花只是,一片淡紅,輕籠綠池。
開花時節,也是暗暗躲在灼灼桃花都謝了之後,還伴著雙燕歸來的溫暖。
登龍客,指的是高中進士的舉子們,他們頭年秋天參考,第二年春天來看榜,高中之時,春風得意,舉杯同慶,一日看盡長安花,杏花自然是入眼的。到了晚間,飄飛的彩蝶們,也棲息在杏花枝頭。
你看,這杏花多低調奢華!只是,世間哪有完美?一如這杏花,臨軒裝飾,還要看長勢是否喜人,風雨一得瑟,便輕易飄零。
不過,不完美,才成就完美,也是一樣真理啊。
5、絕句·古木陰中系短篷
【作者】志南 【朝代】宋
古木陰中系短篷,杖藜扶我過橋東。沾衣欲溼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
這裡的杏花,有閒情逸緻,有春風得意,最是嬌俏。
把我的小船兒,系在岸邊古木下,我住著藜杖,緩步過橋,一路上杏花雨飄啊飄,她不僅香氣襲人,還有點調皮,想要沾溼我衣襟,春風拂面,一點都不冷,你看岸旁的柳花,也都開了呢。
想像一下,漫天的杏花雨,多浪漫啊!
6、玉樓春·春景
【作者】宋祁 【朝代】宋
東城漸覺風光好,縠皺波紋迎客棹。綠楊煙外曉寒輕,紅杏枝頭春意鬧。浮生長恨歡娛少,肯愛千金輕一笑。為君持酒勸斜陽,且向花間留晚照。
縠[hú],指有皺紋的紗;棹[zhào],在這裡指船。
好一句「紅杏枝頭春意鬧」,讓宋祁名揚千古,成了「紅杏尚書」。
眼前是一片明媚春光,水面清波蕩漾,像有些皺紋的碧紗,迎接著客船。楊柳又綠江岸,如煙般散發著輕寒輕暖,紅杏像調皮的小孩子一般,在枝頭打鬧,鬧出一片春意騰騰。
只是浮生若夢,歡樂太少,這樣的好春光終究不長久啊,我豈能愛惜那點金錢,而不好好陪君一笑呢?
舉起酒杯,讓我們酣暢快飲!也勸一勸這斜陽,再多照拂一下,這美麗的花兒們。
你看,只是閒情信步,走到了東城,一曲《玉樓春》,一篇多麼清麗的旅行札記啊。
這樣的杏花,你可喜歡?
本文參考文獻:
1、《全唐詩》,中華書局出版
2、《論宋代杏花文學的發展》,陳翔、楊旺生著
3、《論古典文學中杏花的審美意象》,丁小兵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