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意象:紅杏出牆?不是所有杏花都風流薄倖

2020-12-12 南嘉疏影

說起杏花,大家一定不陌生。

「滿園春色關不住,一支紅杏出牆來」,好像杏花,一直是大家心頭的風流之花,薄倖之花。

其實不然!

開在三四月份,伴著春風與春雨,杏花早已經成了報春使者之一。

這個時節,又恰好是科舉考試發榜的時候,還是一年的農耕開始時段,更是新的一年再出發時,所以,對酒賞花、隨花信開始農耕、送別贈花,杏花在人們心中的位置,還是很重要的。

花開五瓣,大多是白色和粉色,不過也有黃色等其他顏色,姿態嬌俏,一簇一簇的很是打眼,具有非常高的審美價值。

宋代以前,杏花在文學創作中的地位並不是很高,所以如果你想要讀杏花相關詩詞,建議去宋代詩詞中尋找。

因為宋朝建國之後,統治者為了鞏固皇權的集中,崇文抑武,文人地位得以提高,宋代儒學復興,理學勢頭漸起,這為花卉在文化中的地位提升,提供了大環境。

杏花本多見於北方,南宋建都杭州之後,文化政治及經濟中心南移,園林種植大興,杏花便開始頻繁出現在文學作品中,如此,才有「杏花春雨江南」的意境出現。

唐詩詞中杏花還不及桃花、芙蓉、牡丹這些花卉有地位,而且這個時期,描寫杏花的作品,多是浮於姿色的表面。宋代作品中,我們就可以看到,文人們開始由物及人,賦予杏花人文品格了。

一開始,杏花只是人們眼裡的報喜報春之花。

花朵細碎嬌俏,花香怡人,攀附枝頭豔麗開放,但是風吹之下,特別容易凋落。

正因為這些特性,以及宋朝文人們對杏花的關注度,日益提升,漸漸的,自南宋開始,便有大量詩詞,貶低杏花。

「紅杏出牆」,不是突然就起來的觀念,也不是無心言語,而是長期積累下來的文人認知。就這樣,「風流薄倖」便成為杏花的標籤之一了。

不過,當我們走進古詩詞,還是能發現,不同人筆下的杏花,有著不同的風姿,並不是清一色的「風花雪月」。

因為,詩詞畢竟是言情的,無論你是什麼樣的心情,那一簇杏花,永遠就是一簇花而已,無關風月,無關悲喜。

讓我們從詩詞作品中,再來賞一賞,這可愛的花兒!

1、 遊園不值

【作者】葉紹翁 【朝代】宋

應憐屐齒印蒼苔,小扣柴扉久不開。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牆來。

春風拂面,輕叩柴門,卻久久沒有人來開門,怕是主人也被這滿園春色給迷醉了吧,我為何會這麼想,因為你看,有一枝紅杏,忍不住想看看外面的世界,調皮的彈出牆頭來了。

這樣的杏花,是不是被寫活了?

還真是,這隻杏花,已經跳出詩詞,穿越千年,開在了我們每個惜花人的心頭。

紅杏出牆,也就因此成名了。

2、謁金門

【作者】馮延巳 【朝代】五代

風乍起,吹皺一池春水。閒引鴛鴦香徑裡,手挼紅杏蕊。鬥鴨闌幹獨倚,碧玉搔頭斜墜。終日望君君不至,舉頭聞鵲喜。

我最喜歡這一句「風乍起,吹皺一池春水」了。

大氣開場,又輕輕把溫柔潤進心扉,是寫春風,也是寫開滿園的杏花。

鴛鴦已經成雙成對,可是我等的人,怎麼還沒有來?

挼[ ruó ],是揉搓,輕輕反覆摩挲的意思,手裡捏著紅杏蕊,反覆揉搓,眼睛痴呆呆,無神望著鴨子戲水,頭上的玉簪子眼看都要掉下來了,可是我無意去扶正,只希望,君早來。

然而,一抬頭,就聽到喜鵲高叫。

這裡的杏花,沾染了小女子淡淡的愁意,也是別有風味的。

3、北陂杏花

【作者】王安石 【朝代】宋

一陂春水繞花身,花影妖嬈各佔春。縱被春風吹作雪,絕勝南陌碾成塵。

陂,是個多音字。常見的是用其名詞屬性,這時候念[bēi],指的是池塘,或者池塘岸邊,還有山坡的意思。

北陂和南陂的杏花,在王安石的這首詩裡,被作了一番對比。

北陂的杏花,和南邊的相比,到底有什麼區別呢?

那區別可大著呢!北陂的杏花,不妖嬈,不招搖,就安靜的獨自告誡,縱使被春風吹得,如漫天飄雪,也好過那南陂的杏花,為了惹人眼而炫目招搖,最終只能被人踩在腳下。

詩人借杏花自比,暗喻自己即便被春風吹落,也不願意趨炎附勢。

真的是一朵有風骨的杏花。

4、《杏花》

【作者】鄭谷 【朝代】唐

不學梅欺雪,輕紅照碧池。小桃新謝後,雙燕卻來時。 香屬登龍客,煙籠宿蝶枝。臨軒須貌取,風雨易離披。

清代王士禛在《帶經堂詩話》中說:「詠物之作,須如禪家所謂不粘不脫,不即不離,乃為上乘。」

鄭鷓鴣的詠物詩,我真的很喜歡,上乘。全詩沒有一個杏子,卻是字字不脫離,詠物也詠人。

一開篇便拿梅花反襯,寫出杏花的低調嬌羞。不似梅花,借雪來襯託自己的高潔,杏花只是,一片淡紅,輕籠綠池。

開花時節,也是暗暗躲在灼灼桃花都謝了之後,還伴著雙燕歸來的溫暖。

登龍客,指的是高中進士的舉子們,他們頭年秋天參考,第二年春天來看榜,高中之時,春風得意,舉杯同慶,一日看盡長安花,杏花自然是入眼的。到了晚間,飄飛的彩蝶們,也棲息在杏花枝頭。

你看,這杏花多低調奢華!只是,世間哪有完美?一如這杏花,臨軒裝飾,還要看長勢是否喜人,風雨一得瑟,便輕易飄零。

不過,不完美,才成就完美,也是一樣真理啊。

5、絕句·古木陰中系短篷

【作者】志南 【朝代】宋

古木陰中系短篷,杖藜扶我過橋東。沾衣欲溼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

這裡的杏花,有閒情逸緻,有春風得意,最是嬌俏。

把我的小船兒,系在岸邊古木下,我住著藜杖,緩步過橋,一路上杏花雨飄啊飄,她不僅香氣襲人,還有點調皮,想要沾溼我衣襟,春風拂面,一點都不冷,你看岸旁的柳花,也都開了呢。

想像一下,漫天的杏花雨,多浪漫啊!

6、玉樓春·春景

【作者】宋祁 【朝代】宋

東城漸覺風光好,縠皺波紋迎客棹。綠楊煙外曉寒輕,紅杏枝頭春意鬧。浮生長恨歡娛少,肯愛千金輕一笑。為君持酒勸斜陽,且向花間留晚照。

縠[hú],指有皺紋的紗;棹[zhào],在這裡指船。

好一句「紅杏枝頭春意鬧」,讓宋祁名揚千古,成了「紅杏尚書」。

眼前是一片明媚春光,水面清波蕩漾,像有些皺紋的碧紗,迎接著客船。楊柳又綠江岸,如煙般散發著輕寒輕暖,紅杏像調皮的小孩子一般,在枝頭打鬧,鬧出一片春意騰騰。

只是浮生若夢,歡樂太少,這樣的好春光終究不長久啊,我豈能愛惜那點金錢,而不好好陪君一笑呢?

舉起酒杯,讓我們酣暢快飲!也勸一勸這斜陽,再多照拂一下,這美麗的花兒們。

你看,只是閒情信步,走到了東城,一曲《玉樓春》,一篇多麼清麗的旅行札記啊。

這樣的杏花,你可喜歡?

本文參考文獻:

1、《全唐詩》,中華書局出版

2、《論宋代杏花文學的發展》,陳翔、楊旺生著

3、《論古典文學中杏花的審美意象》,丁小兵著

相關焦點

  • 紅杏出牆這個詞什麼時候跟風流掛上了鉤,都是美麗闖的禍
    紅杏出牆這個詞什麼時候跟風流掛上了鉤,都是美麗闖的禍已經結婚的女子如果是有了外遇,人們就會說她紅杏出牆,這還是比較客氣的說法,不過仔細琢磨一下,紅杏出了牆那是多麼美麗的一幅畫面呀紅杏出牆這一詞是出自宋代詩人葉紹翁的《遊園不值》裡有一句「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牆來」,這裡的「不值」就是沒有遇見的意思,是詩人在一個春日裡去拜訪自己的朋友,可是主人又不在家,敲了半天門也沒有人應答,這扇門雖然把他關在了門外,可是卻關不住那滿園燦爛的春色,一支很漂亮妖嬈的杏花就已經透出牆來了;詩中還暗含著一些哲理,告訴人們一切美好充滿生命的新鮮事物,必然會按照
  • 從仙氣繚繞到墮入紅塵,杏花是如何背上風流這口鍋的
    ,一片「皓若春雪團枝繁」景象,雖不是古人最喜歡的樣子,倒也有另一番繁盛的美感。看著已然盛開的杏花,我倒是覺著已開的杏花更像女子,白色花瓣恰若女子勝雪白皙的肌膚,花萼上的那點點胭脂紅,像極了女子精心妝扮後的紅唇,如此唇紅膚白,女孩的嬌豔美麗簡直呼之欲出。然而,杏花是如何與女子出軌風流聯繫到一起的呢?杏樹甚至莫名被呼作「風流樹。」
  • 你知道「一枝紅杏出牆來」,你知道還有一句「一枝紅杏出牆頭」嗎
    最初的意義當然就是指的春天的美麗景色,比如「一枝紅杏出牆來」,本意就是指的春天美麗的紅杏,給景色增添一份嬌豔。只不過到了後來,這句詩被歧義解讀了。紅杏有關紅杏的詩句還真不少,比較出名的就有「紅杏枝頭春意鬧」、「日邊紅杏倚雲栽」、「一梢紅杏出低牆」、「紅杏開時,一霎清明雨」等等,幾乎成為了春天的代名詞。
  • 「紅杏出牆」遭誤讀上千年 原是優美的詩歌意象
    「紅杏出牆」遭誤讀上千年 原是優美的詩歌意象 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牆來。」  如今我們提到「紅杏出牆」,會怎麼想?大概立馬會想到某某出軌了、某某跟別人有一腿了,對不對?別不承認,如今的「紅杏出牆」,其實代表著「越出常理的情愛」,屬於不正當男女交往。遺憾的是,它真的是被誤讀了。  最早的「紅杏出牆」詩,作者是晚唐詩人吳融:其詩《途中見杏花》云:「一枝紅杏出牆頭,牆外人行正獨愁。長得看來猶有恨,可堪逢處更難留。
  • 杏花本應是白色,為何詩人寫「一枝紅杏出牆來」,還能流傳千年?
    對於春天,詩人們或詠春、或傷春,不管哪種情緒其實都是對春天的一種最純粹最原始的感覺。當每一個詩人寫下自己那首描繪春天的詩句時,一定都是他們當時的所感所想,想要用詩詞來將當時的所見所感記錄下來,將滿眼春色留於字裡行間。在眾多詩句中,和春天有關的不在少數,《遊園不值》便是出自宋代詩人葉紹翁的寫春佳作,時至今日依然被很多人稱讚。其中「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牆來」更是流傳千古的名句。
  • 10首杏花古詩詞!春天來了,邂逅最美的杏花!
    10首杏花古詩詞!春天來了,邂逅最美的杏花。1. 杏花疏影裡,吹笛到天明。——宋·陳與義《臨江仙·憶昔午橋橋上飲》在杏花稀疏的影子中,將長笛一直吹到天明。這句花前月下,歡聚一堂的情形。——宋祁《玉樓春·春景》翠綠的楊柳,湖面籠罩著煙霧,瀰漫著輕寒,看到那紅色的杏花,花團錦簇,綻放在枝頭,顯得格外喧鬧。3. 小樓一夜聽春雨,深巷明朝賣杏花。——宋·陸遊《臨安春雨初霽》在小樓中細聽著一夜的春雨,天剛蒙蒙亮的時候,便聽到有人在深巷中叫賣著杏花。
  • 賈探春與杏花意象,代表了探春的命運走向
    一、杏花的傳統文化內涵在中國古代文學題材中,杏花是一種比較重要的植物意象,雖然比不上梅、蘭、松、竹等地位超然,但在整體的花木題材意象群中,還是處於一種中等偏上的地位。宋代整個花卉文學普遍繁榮,眾多花卉的比的意義在此時確立,杏花也不例外,作品的數量和質量顯著提升。
  • 家長給孩子說「一枝紅杏出牆來」的意思,老師:不會解釋就別瞎說
    這本來是說每個人對文學作品都有自己的品讀方式,但不知何時起,卻成了很多人曲解作品原意的藉口。在古詩詞裡,這種曲解更是屢見不鮮:把蘇軾寫春景的絕美詩句「春宵一刻值千金」當成洞房詩;把元稹的愛情詩「貧賤夫妻百事哀」,當成抱怨生活的俗語;把李商隱訴說相思的「蠟炬成灰淚始幹」,當成誇園丁的妙語。
  • 花褪殘紅青杏小,陪孩子在古詩詞裡穿行,體驗杏花到青杏的蛻變
    杏花是春天的使者,許多有關早春的中國古代詩詞裡,都有杏花的身影:」杏花春雨江南「,蘊含著江南之春的婉約;」沾衣欲溼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突出了春風拂面的和煦;」林外鳴鳩春雨歇,屋頭初日杏花繁「,表達了初見杏花的喜悅。
  • 5首優美杏花詩詞:「一枝紅杏出牆來」竟不是葉紹翁原創?
    特別是農曆二月,桃花、杏花、李花、迎春花、玉蘭花、紫荊花,等等,都將在這個月開放。前幾天我們欣賞了桃花詩,今天,我們來欣賞一下那些經典的杏花詩。提起杏,最先想到的大概是《遊園不值》。《遊園不值》 宋 葉紹翁應憐屐齒印蒼苔,小扣柴扉久不開。
  • 葉紹翁「一枝紅杏出牆來」,紅杏本是正經花,為何會有「出牆」意
    在中國古代文學早期(唐代以前),無論是文人雅士賦詩還是民間傳說,大多都只是著眼於讚美春風中怒放的杏花的豔麗、馨香或者杏的神奇。無論是杏樹還是杏花,在人們眼裡都只是植物,更不用說有「出牆」的含義了。如較早的有南北朝庾信的《杏花詩》:春色方盈野,枝枝綻翠英。依稀映村塢,爛漫開山城。好折待賓客,金盤襯紅瓊。
  • 一枝紅杏出牆來|10句富有理趣的杏花詩詞
    下面我們一起來感受百花中杏花在詩詞裡的魅力吧!1.唐人吳融的《途中見杏花》中有「一枝紅杏出牆頭,牆外行人正獨愁。」詩人以樂景寫自己的愁情,探出牆頭的紅杏正盛放,如此美麗,但詩人卻在獨自惆悵哀愁。此句多次被之後的詩人引用。2.唐人羅隱的《杏花》中有「半開半落閒園裡,何異枯榮世上人。」
  • 人們賞桃杏花,讚美桃杏花,為什麼卻不在家插桃杏花
    桃杏正當時,漫山遍野紅了桃花,白了杏花,就連城市的綠化道也一簇簇連串綻放,行車其中連綿的花海不絕於眼,意氣風發的春天感覺補面而來。桃杏花是春天最早開花的樹種,所以一直以來受到的讚美也最多,說到讚美桃花的詩句自然少不了崔護的: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桃花與豔遇並存,美景與惆悵同在,引多少風流才子千古傳唱。杏花的詩句也不少,韋莊的:春日遊,杏花吹滿頭。陌上誰家年少,足風流。妾擬將身嫁與,一生休。
  • 詩詞中的「杏花」,每一朵都驚豔了春天,你曾見過怎樣絕美的杏花
    杏花是十二花神中的二月花,盛開的時候豔態嬌姿,繁華麗色,胭脂萬點,佔盡春風。王安石欣賞了水邊的杏花,感慨的說到:「一陂春水繞花身,花影妖嬈各佔春。」清水繞杏樹,岸上花朵,水中花影,各顯芳姿!下面小編就來盤點一下,那些古詩詞中絕美的杏花。
  • 陸遊也寫過「紅杏出牆」的詩,只是很多人不知道
    說到宋代詩人葉紹翁,大家可能不是很熟悉,但是他有一句詩,大家一定不陌生,那就是「一枝紅杏出牆來」。我們先看看葉紹翁的這首《遊園不值》:應憐屐齒印蒼苔,小扣柴扉久不開。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牆來。題目中的「值」是遇合、遇見的意思,「遊園不值」就是說遊覽花園沒有遇見主人,不是說「遊園不值得」,因為從整首詩來看,本次出遊,詩人還是很滿意的。
  • 隱藏在唐詩宋詞裡的杏花,有的開得歡樂,有的開得落寞
    杏花不是報春花,不是迎春花,也不是爭春花,它不爭名奪利,更不居功自傲。杏花不像梅花菊花那樣傲雪凌霜,也不像桃花李花那樣活波爛漫。它恬淡安逸,寧靜致遠。隱藏在唐詩宋詞裡的杏花,有的開得歡樂,有的開得落寞。
  • 中國文化的底蘊:古詩詞中的常見意象(下篇)
    昨天小仙給大家說明了古詩詞中最常見的五種意象:月亮、酒、梅花、桃花、蝴蝶,今天繼續給大家說說其他常見的意象。>>>中國文化的底蘊:古詩詞中的常見意象(上篇)楊柳——鄭谷《淮上與友人別》不過要注意的是,笛和羌笛並不是一回事,二者是完全不同的兩種樂器。詩詞中出現羌笛,雖然有時也會有思念的意思,不過一般是作為邊塞詩詞中的意象,和竹笛有所區別。梧桐梧桐也是詩詞中最常見的意象,同樣出自詩經。
  • 別時長亭柳依依,總結古詩詞中常見的意象,幫孩子讀懂更多古詩
    意象是閱讀古詩詞時的一個重要概念,認識並積累古詩詞中的常見意象,是我們每個人都要面對的一項任務。學會總結古詩詞中的常見意象,就仿佛拿到了一把打開詩詞寶庫大門的鑰匙,可以幫助孩子們讀懂更多古詩詞。什麼是意象呢?詩人在觀察客觀事物時,往往會加上自己的主觀之意,所以古詩詞中出現的景物,就不可避免地籠罩了一層作者的主觀色彩。
  • 一枝紅杏出牆來
    一枝紅杏出牆來 一年一度,杏花又開 一枝紅杏出牆來 那出牆的紅杏,在農家小院 搖曳在枝頭
  • 揭秘:古代"紅杏出牆"的真實含義並不是出軌?(1)
    最有名的「紅杏出牆」詩,無疑非南宋葉紹翁的那篇《遊園不值》莫屬:「應憐屐齒印蒼苔,小扣柴扉久不開。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牆來。」    如今我們提到「紅杏出牆」,會怎麼想?大概立馬會想到某某出軌了、某某跟別人有一腿了,對不對?別不承認,如今的「紅杏出牆」,其實代表著「越出常理的情愛」,屬於不正當男女交往。遺憾的是,它真的是被誤讀了。    最早的「紅杏出牆」詩,作者是晚唐詩人吳融:其詩《途中見杏花》云:「一枝紅杏出牆頭,牆外人行正獨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