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博物館瓷之畫專題展讓我受到難忘的藝術薰陶

2020-12-13 阿山的詩和遠方

6月16日,本人來到湖南省博物館,有幸參觀了「瓷之畫——從長沙窯到醴陵窯」彩繪瓷器專題展,受到一次難忘的藝術薰陶。

此次專題展主題是:瓷之畫——從長沙窯到醴陵窯,東方瓷繪·回溯中華彩繪瓷文明。展覽分為七個部分:一、獨領風騷的長沙窯瓷繪;二、花開南北,交相輝映;三、走向幽藍;四、宮廷畫與民間畫;五、淡妝濃抹總相宜;六、瓷與畫的真正融合;七、「釉下五彩新風尚」。

據了解,在這次展覽中,湖南省博物館以自身館藏陶瓷為主體,還攜手江西省博物館、河北磁州窯博物館、景德鎮市陶瓷考古研究所、湖南省文物交流鑑定中心等四家文博單位,精選了出唐代到清末民初的各種繪畫瓷器160多件。展覽內容豐富、品種多樣。這裡可以看到不同朝代的陶瓷工藝、繪畫技法和裝飾題材、紋飾的階段特徵。本人從來沒看到過這麼精美的瓷器繪畫,真是大飽眼福。

從資料介紹了解到,瓷器上出現繪畫裝飾,目前國內發現最早的是三國時期南京地區的褐彩瓷繪,題材大多數為羽人、瑞獸,估計與當地的信仰和葬俗有關。這種特殊瓷畫到西晉就消失了,後來的幾百年,瓷器上都沒有繪畫裝飾。直到唐代出現長沙窯,瓷器繪畫才呈現了第一個高峰。

長沙窯繪畫的題材以花、鳥為主,也有一些山水、人物、建築、雲氣等。長沙窯首次運用褐、綠、紅三彩作畫,說明瓷器繪畫進入了多彩時代。

到了宋代,宮廷貴族崇尚素瓷,瓷器繪畫裝飾還是以民間窯場為主,北方磁州密和南方吉州窯是最優秀的代表。到了元代,南北的繪畫技藝匯聚景德鎮,出現了令人驚豔的元青花。

明清時期,是彩繪瓷器發展的鼎盛時期。除繼承了前代的繪畫技藝外,鬥彩、五彩、粉彩、琺瑯彩、淺絳彩、釉下五彩等新品種不斷出現,花鳥人物、山水繪畫技藝更加精湛,官方繪畫規矩嚴謹,民窯繪畫隨性灑脫。可謂瓷因畫而靈動,畫因瓷而不朽,兩者交相輝映,韻味無窮。在綿延千年的歷史長河中,從神秘褐畫到釉下五彩,伴隨著技術工藝的不斷開發、各種色彩的豐富應用,瓷器繪畫工藝發展出一座座高峰。

這次展出的這批珍貴文物,介紹了中國瓷器繪畫異彩紛呈的發展史,前所未有地呈現出中國繪畫瓷器發展的全貌,兼顧了高雅與世俗的審美取向,讓熠熠生輝的彩繪瓷器,為紛至踏來的廣大觀眾講述了繪畫在瓷器載體上走過的輝煌歷程,能讓觀眾領略到中國彩繪瓷器的工藝之精、裝飾之美以及工匠文人的書畫雅趣。

本人雖然不懂瓷器製作工藝,也不懂繪畫,但欣賞這些幾十年來從來沒見過的瓷器繪畫系列展覽,對瓷器與繪畫完美結合而成的藝術精品有了一定的認識,受到了一次心靈的洗禮和難忘的藝術薰陶。

相關焦點

  • 朱佔平:恆心悟道,潛心畫瓷
    9月21日下午,在幽靜文雅的湖南醴陵陶潤會生活藝術中心,「傳承煥生 瓷彩綻放」醴瓷大師茶敘會上,朱佔平大師講到自己的作品《達摩悟道》時引用了這首詩。 年近70的中國陶瓷藝術大師朱佔平,在談到釉下五彩創作時,依然神採奕奕,娓娓道來。他是省級傳統工藝帶頭人,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醴陵釉下五彩技藝傳承人,40餘年的歷練,逐使他的技藝爐火純青。
  • 文人畫與日用瓷裝飾密不可分,文人畫和藝術陶瓷裝飾融為一體
    日用陶瓷包括我們百姓日常生活接觸到的陶瓷品,如餐具茶具咖啡器,這類陶瓷都是實用器,它們的裝飾特點除去本身的陶瓷釉色傳達出的審美情趣外,畫面裝飾主要是點綴,起到錦上添花的作用;而藝術陶瓷則充分體現出陶瓷的整體之美:顏色釉美,或圖畫美,或雕刻美,或綜合各種藝術方式的美。
  • 海外博物館裡的中國藝術|日本這家博物館為何獨愛中國之美?
    李公麟 《維摩天女像》 南宋 日本京都博物館藏京都國立博物館內典藏中國文物眾多:南宋李公麟《維摩天女像》,殿堂級白描佳作;宋徽宗時期院畫畫家所繪《四季圖》,南宋文人畫早期代表作;牧溪法師《瀟湘八景圖》,日本家喻戶曉的中國南宋文人畫師。此外,還有大量中國佛教畫、雕塑、青銅器和瓷器等。
  • 【雅昌專稿】湖南省博物館辛追「娭毑」:患有腰間盤突出的愛美老太太
    編者按:閉館擴建5年的湖南省博物館,在2017年11月29日揭開「新湘博」面紗全新啟航。1月14日,《國家寶藏》中呈現了湖南省博物館的3件文物,分別是由黃渤、王嘉守護的《皿方罍》、何炅守護的《沙窯青釉褐彩詩文執壺》和雷佳守護《辛追墓T形帛畫》。
  • 閣瓷博物館霍錦湛:弘揚收藏文化 助力佛山「博物館之城」建設
    閣瓷博物館原標題:專訪閣瓷博物館館長霍錦湛——弘揚收藏藝術文化 助力佛山「博物館之城」建設文/閒品京華佛山市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嶺南文化的發源地與核心區,其歷史文化遺存豐厚。日前記者慕名到訪閣瓷博物館,採訪了閣瓷博物館館長霍錦湛先生,聆聽他對閣瓷博物館介紹,以及他收藏生涯的點點滴滴。記者:霍館長,閣瓷博物館整體藏品情況如何?
  • 潮州市博物館關於徵集 「潮人下南洋專題展」展品的公告
    「潮人下南洋專題展」展品的公告 我館擬策劃舉辦「潮人下南洋」專題展覽。現將有關徵集事項公告如下: 一、徵集主題 《潮人下南洋專題展》 二、徵集範圍 1、實物類
  • 元代沉船上的寶藏:豫寶齋分享菏澤市博物館專題展
    元代沉船上的寶藏豫寶齋分享菏澤市博物館專題展菏澤市博物館是菏澤市惟一的綜合性博物館。菏澤市博物館集文物收藏、展示、研究於一身。館藏文物近萬件,其中商代青銅器提梁卣、唐寅絹本山水圖、明代犀牛角杯等都是十分寶貴的文物珍品。2010年9月17日,元代沉船及文物的出土使菏澤市博物館一時成為國內外媒體關注的焦點。
  • 大師話醴瓷丨黃小玲:薄施淡染,瓷上「繡花」,讓釉下五彩雅俗共賞
    紅網時刻記者 蔡娟 攝影 魏瑋 株洲醴陵報導「這是牡丹,這是荷花,這是迎春花……《繁花似錦》裡,我畫了20多種花。我喜歡花卉,經常去各地寫生,也喜歡在作品裡畫各種各樣的花。」黃小玲說道。初秋時節的醴陵,空氣中仍有幾分燥熱。
  • 大師話醴瓷丨周益軍:神秘湘西令我著迷 釉下五彩離不開「遷想妙得」
    40餘年來,周益軍從事陶瓷藝術創作設計、科研與教學工作,曾先後參與完成北京毛主席紀念堂、中南海紫光閣、外交部等國家用瓷的設計與製作任務,完成的科研成果和藝術作品獲國內外各種獎勵40餘項,其作品廣受業界和市場青睞。「湘西是一個非常神秘而又美麗的地方,那裡的吊腳樓令我著迷。
  • 聆聽楚騷迴響,湖南省博物館推出劉一原水墨藝術展
    6月15日下午,由湖南省博物館主辦的「楚騷迴響——劉一原水墨藝術展」在該館特展二廳順利開展。湖南省文物局、湖南省博物館、湖北省博物館、武漢美術館、湖南省美術家協會、湖南畫院、湖南省文聯等單位相關領導、當代水墨藝術家劉一原等出席開幕式。
  • 展覽·湖南省博物館|齊白石:從木匠到巨匠的一生
    「畫吾自畫自合古,何必低首求同群。」這句來自陳師曾的題詩,既是齊白石「衰年變法」的動力來源,也是齊白石一生執著追求藝術的寫照。畫吾自畫——館藏齊白石繪畫作品展海報正在湖南省博物館展出的「畫吾自畫——館藏齊白石繪畫作品展」,展覽主題正是源自此句。
  • 既是瓷也是畫——瓷板畫
    瓷板畫是瓷亦是畫,它是陶瓷匠人擺脫純工藝,融入文人繪畫而形成的陶瓷新門類。與紙帛等材質的繪畫作品相比,瓷板畫具有獨特的細膩質感,其平整光潔的形式更顯出高雅純淨。瓷板畫可裝裱,或嵌入屏風中,作觀賞之用。瓷板畫與紙絹類畫相比,材料物理和化學性能都很穩定,便於收藏,從長遠來看其增值空間就顯得異常寬闊。近年來瓷板畫價格之所以一路走高,就是因為其本身從白瓷板燒制、畫面創作到燒窯和顏料調製等,都要用手工來完成,其製作工藝非常複雜,跟其它藝術作品不能相提並論。
  • 走進張保軍的彩胎瓷世界:藝術匠心創造傳承之美
    陶是瓷的源,瓷是陶的流,源遠流長,是古代華夏文明的起點。在易縣,有這樣一位彩胎瓷藝人,33年來,他歷經歲月沉澱,憑一腔熱愛、執著,不僅賦予了作品溫度,更賦予了作品靈魂。初冬時節,筆者一行來到保軍絞胎陶藝有限公司,見到了現代彩胎瓷創始人張保軍,走近他的藝術世界,感受一份匠心所創造的傳承之美。
  • 北京遼金城垣博物館再度亮相 精選了153件文物推出首個專題展
    經過一年多的基礎設施升級改造工程和展陳改造,北京遼金城垣博物館再度亮相。改造工程後推出的首個文物專題展「鐵鳳風鳴——遼金東京地區文物展」日前也正式對公眾開放。北京遼金城垣博物館再度亮相據介紹,改造後的遼金城垣博物館,主展廳面積從原來的350平方米擴大到近500平方米,展線延長了約50米。
  • 妙手成畫 繪古典氣韻白瓷如紙 雕時代之美
    《奮鬥幸福》在異型抽象花瓶上,以繪畫、捏塑、雕刻等純手工的綜合裝飾手法將兩位女子勞作后豐收的場景引入視野,體現了勞作之勤、採摘之樂。收穫的場面、雅致的江南美景、小鳥、小樹……組成一幅用勞動汗水構成的和諧美麗畫面。「作品《奮鬥幸福》的創作靈感是來自『幸福都是奮鬥出來的』。這是近年來大家日常生活中十分耳熟能詳的勵志語錄。」張麗嬌說。
  • 「瓷上絲路」中國水墨藝術走進埃及
    在開幕式現場,記者看到除了能夠代表中國特色的以京戲為主題的水墨畫和書法之外,最特別的是展出了10件陶瓷作品,當多彩的筆墨暈染在傳統的瓷器上,「瓷上絲路」承載的中國水墨藝術煥發出新的生機,吸引了大批埃及粉絲爭相合影留念,並與藝術家們展開了熱烈的交流。
  • 百年瓷相畫自顧自美麗
    就像瓷相店裡簡單的一塊瓷板,在歲月蹉跎中記錄著瓷畫藝術的變遷。將相片輪廓畫到白瓷板上,經800℃以上的高溫燒制,相片影像便在白瓷板上躍然而生,不管煙燻火燎,不管日曬雨淋,不管蟲吃鼠咬,只要不摔碎,就可永不褪色甚至百年不變,這就是瓷相。瓷相究竟有何獨特藝術魅力和歷史淵源?讓我們走近瓷相店。
  • 《中國航海先驅王景弘專題展》在龍巖市博物館順利開展
    2021年1月5日,由龍巖市文化和旅遊局(文物局)主辦,龍巖市博物館、漳平市博物館承辦的《中國航海先驅王景弘專題展》在龍巖市博物館二樓中庭順利開展。王景弘,明代漳州府龍巖縣集賢裡香寮村許家山(今漳平市赤水鎮香寮村)人。
  • 國禮《東方如意尊》再現盛唐瓷韻,獻禮祖國盛世
    銅紅釉一直被視為珍品之瓷,由於窯內氣氛和溫度變化十分敏感,使得燒制過程控制非常不易。可以說,銅紅釉的出現完全改變了之前略顯單調的色釉局面,將中國的制瓷業帶入到色彩斑斕的新時代,在中國陶瓷工藝史上具有劃時代的意義。
  • 瓷房子旅遊藝術國際研討會在天津召開
    圖為外國駐華使節與中國瓷房子博物館館長張連志(中)在開幕慶典上合影。 張道正 攝   中新網天津9月4日電 (記者 張道正)瓷房子旅遊藝術國際研討會3日在天津召開。來自克羅埃西亞、西班牙、斯裡蘭卡等多個國家的駐華使節,以及來自京、津兩地的文旅專家、建築學者、藝術家數百人齊聚一堂,從城市旅遊文化的角度,探討新媒體時代中中國瓷房子成功的旅遊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