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無三權分立
基本法寫得清清楚楚
香港教育局局長楊潤雄昨日(8月31日)回應通識科教材為何會刪去「三權分立」篇幅時,指出香港不論1997年回歸前後「皆沒有三權分立」。他今天在(1日)電臺節目時多次強調,教科書應回歸事實陳述,香港政制以行政主導,「基本法寫得清清楚楚」,不能單以四個字簡單概述,又指坊間或有誤解。
特首林鄭月娥今日見記者期間,贊同相關說法,指基本法之下香港確實無「三權分立」,而是行政、立法、司法機關互相制衡、配合。
她強調,香港的憲制秩序情況不能含糊,根據基本法,香港享有的是高度自治而非全面自治,享有的行政權、立法權和司法權是來自中央授權。林鄭又指,香港是行政主導架構,行政主導的核心是行政長官,即她既是行政機關的首長,亦是香港特區首長。
她提及,過去出現不清晰情況,有可能是宣傳不足或有人故意誤導,強調現在開始要正本清源、撥亂反正,「正確的說話要有膽說出來」。林鄭形容,「三權」關係是各司其職,希望可以互相配合,亦可以互相制衡。她舉例指,司法機關獨立運作,但資源同時受制約,而立法會亦可否決政府的任命等,但她強調三個機關最後都是透過行政長官向中央負責。
本身是基本法委員會委員的梁美芬表示,「三權」須在「一國兩制」和高度自治的基礎下運行,一定涉及中央與地方的關係,例如基本法規定如果牽涉重大行政決定,中央有最終話語權。另外,全國人大常委會有法律最終解釋權,亦可將違反基本法的法律,發還立法會重議。她說高等法院上訴庭在梁頌恆、遊蕙禎宣誓司法覆核案,已經清楚指出,「三權」可以互相制衡,而不是英國式的「三權分立」。
梁美芬認為,很多人小學時已經聽過「三權分立」,特區政府、行政、立法。司法界人士及部分學者一直有誤解,但去年出現激烈社會運動和騷亂,更演變為「港獨」、「自決」等,因此一定要回到「一國」的概念。
不出意料
反對派們又來反對了
亂港議員郭榮鏗妄稱,林鄭月娥的說法,即是表示終審法院過往的論述錯誤,或者故意引起爭拗,批評有關說法所謂「可笑及不尊重司法機關」。郭榮鏗稱,「三權分立」是普通法下的重要憲制原則,終審法院將在11月處理「禁蒙面法」司法覆核案,當中一個重要論點是「三權分立」,相信終院將就此原則作最新和最具權威性的論述,5位法官亦不會受林鄭月娥言論所影響。
直新聞認為,香港無英國式「三權分立」,但三權互相有制衡,特首林鄭月娥已經解釋得清楚明白。反對派在這件事大做文章,其本質是要否定「對中央負責」,否定「一國」,也就是「港獨」思維作祟。
林鄭點名批評「醫管局員工陣線」
特首林鄭月娥今日(1日)出席行政會議前見記者,點名批評「醫管局員工陣線」呼籲杯葛「普及社區檢測計劃」,影響市民參與意欲,促請有關團體「回頭是岸」。林鄭月娥以六點反駁「醫管局員工陣線」有關說法,指該團體稱大規模檢測必須配合封城或居家令,但香港的情況不可能做到禁足限制,相信市民不會接受因為檢測而要禁足;她又強調檢測有質素保證,確診亦需要衛生署覆檢,疫情以來一直嚴謹進行,又指如果認為市民得知檢測結果呈陰性便放鬆防疫,是低估了市民。
林鄭月娥又指,抗疫8個月以來,她作為特首,最愛護和保護的是醫管局,包括所有員工,強調這是她的心底話,希望「醫管局員工陣線」可以客觀持平看待抗疫工作,以及政府與醫管局的關係,以專業為重,不要令市民抗拒對大家有益的「普及社區檢測計劃」。
此外,12名港人日前涉嫌非法入境內地水域被拘留,林鄭月娥回應時表示,如果違法活動發生在另一個司法管轄區,需要由該司法管轄區的執法機關採取必要行動。至於當局會否將涉案人士帶返香港處理,林鄭月娥表示,特區政府會依法辦事,港府有責任確保正義得到伸張,並照顧身在外地的本港居民,這一直是港府的政策。
普及檢測今展開 超60萬人預約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
「普及小區檢測計劃」今日(1日)正式展開,特首林鄭月娥早上與司局長和行政會議非官守議員在政府總部的檢測中心參與該檢測計劃。公務員事務局局長聶德權下午見記者時表示,截至下午5時,共有65.1萬人已預約登記。
全國政協副主席董建華在會展完成檢測後見傳媒時表示,特區政府在防疫抗疫工作上不斷努力,市民也要守望相助,為自己、家人、朋友著想,積極參與普檢。
全國政協委員、港協暨奧委會副會長霍啟剛一早前往上環體育館參與普檢計劃,他表示,整個檢測過程非常暢順,工作人員亦非常專業。他最後呼籲,為了香港,希望更多市民朋友參與普及小區檢測計劃。
梁振英懟陶傑:
請公開你的國籍和居留權
對香港專欄作家陶傑讓梁振英等高官放棄外國國籍或居留權,今天(9月1日)上午,全國政協副主席、香港特區前行政長官梁振英在社交平臺上再次澄清,自己及所有子女從來沒有外國國籍或居留權,其太太亦已放棄英國國籍,他還隔空喊話陶傑:「請你公開你的國籍和居留權,如果你有外國國籍或居留權,請你全部放棄。」
據《環球時報》報導,陶傑8月31日在亂港頭目黎智英旗下「毒蘋果」所發專欄文章「實話BNO」中吹噓,擁有英國國民(海外)護照(BNO)的港人移民英國,後要要面對生活不便等現實、要「準備受很多氣」,但是可以享受「深層歷史文化」等紅利。陶傑在文中還宣稱「香港本來是很好玩的,因為英國人曾經在。現在沒有了,所以香港是仙履奇緣的童話。」
對此,梁振英8月31日上午在臉書發文揶揄陶傑:「身體最誠實。如果陶傑選擇放棄香港永久居民身份證,去英國生活,請早點告訴大家,我送單程機票。」
梁振英還在上午的另一條臉書推文中繼續喊話陶傑:陶傑在昨日的《蘋果日報》專欄中談BNO,說「畢竟最重要的是世界和人生,一切沒有強制,你永遠有得選擇」。對不起,在居港權和英國人搞的新BNO計劃中,只可以二選一,沒有兩者兼得的選擇。
有香港網友在梁振英臉書下留言諷刺陶傑,「他是大英帝國忠犬,是不可能放棄(英國國籍或居留權)的。」
陶傑曾留學英國,對英國最為欣賞,更曾經表示希望英國能繼續管治香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