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奶粉市場上「洋品牌」仍佔據上風,專家呼籲——

2021-01-09 經濟日報多媒體數字報刊

近年來,中國乳業經歷了改造、整頓、提升的發展之路,但從市場反應來看,消費者信心依然不足。業內專家認為,只有不斷提升產品品質,加強乳品質量監管,生產出更適合市場需求的產品才能提振行業信心,促進產業發展

4月11日,飛鶴乳業發布的業績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公司高端奶粉實現快速增長,同比增長191%,整體銷售同比增長34%。飛鶴乳業總裁蔡方良告訴記者,公司業績出現逆勢上揚,關鍵在于堅持基於中外寶寶體質的差異,對於更適合的母乳研究和配方設計、更適合的全產業鏈建設及更適合的新鮮產品進行布局和深耕。

中國營養學會理事長楊月欣表示,從精準營養學的角度看,各國奶粉標準都更適合本國人的體質所需。以嬰幼兒奶粉為例,中外寶寶在生長發育、過敏、消化代謝等方面均存在差異。相比之下,專注本國人體質研究的國產奶粉更適合中國寶寶體質。

中國優生科學常務理事蔣競雄表示,很多人都認為最貴的,或者是進口的才是最適合於孩子的。事實上,最好的評價標準應該是給孩子吃了某一款食品以後,這個孩子生長發育是否處於良好的狀態。

乳業專家宋亮表示,在奶粉行業諸多品牌銷售出現下滑的背景下,飛鶴奶粉銷量不降反升,表明高品質的奶粉終會贏得消費者的信賴。這讓國產奶粉搶佔市場話語權,讓國產乳企對中國寶寶的奶瓶裝入「中國奶」的目標更有信心。

記者了解到,三鹿嬰幼兒配方奶粉事件給中國乳業造成了重創。痛定思痛,自2008年以來,有關部門和企業對中國乳業實行了改造、整頓、提升。從奶牛養殖到奶製品的加工都達到了世界一流水平,湧現出飛鶴、完達山、君樂寶等一批民族品牌。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2016年在食品行業共抽檢27.5萬個食品樣品,其中乳製品的抽查合格率達到99.6%。

中國奶業協會會長高鴻賓在接受《經濟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目前我國奶製品的消費水平為人均33公斤,是世界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一,亞洲的二分之一。從這個意義上說,奶業發展的前景仍然非常廣闊。

不過,目前中國國內批准進口的國外廠家在70家以上,國內生產的嬰幼兒奶粉的企業108家,進口的品牌達1000多種,國內的品牌有2000多種。2016年國內配方奶粉銷售額同比下降1%。這說明儘管國內乳品企業付出了很多努力,可是以進口奶源、原裝進口等為宣傳口號的「洋品牌」仍然在市場競爭中佔據了上風。

今年年初,農業部等5部門聯合印發的《全國奶業發展規劃(2016-2020年)》提出,要提升嬰幼兒配方乳粉競爭力,推動乳製品加工業發展,加強乳品質量安全監管。

為了不斷提升乳製品的品質,國內乳品企業也一直在探索。蔡方良表示,自2001年起公司開始布局全產業鏈模式,已經建立起從源頭牧草種植、規模化奶牛飼養到生產加工、物流倉儲、渠道管控乃至售後服務各環節的全程可控可追溯。宋亮認為,全產業鏈模式能夠使企業從生產的源頭把控奶源品質。牧草種植、奶牛飼養、研發升級等各個環節均可以實現規範化、科學化、精細化管理,在保障產品安全的同時,能夠提高產品品質。

相關焦點

  • 飛鶴為何能吊打澳優等一眾奶粉品牌?
    從最新數據看到,目前在中國市場上,洋品牌與國產品牌幾乎是平分天下,以前洋品牌一統江山的局面不復存在。洋品牌的退卻,一方面得益於自三鹿奶粉事件後,國家層面對行業的監管力度加強,抽檢標準和進入門檻及其嚴格,再加上配方註冊制,數千個品牌被拒之門外。另外得益於國產品牌的迅速崛起,特別是國產品牌開始重視對品牌的系統性塑造。
  • ...白蘭地市場卻為洋品牌佔據 中國酒業協會:部分國產已具國際競爭力
    過去8年,白蘭地在中國市場新增消費量近10萬噸,到2018年,中國幹邑進口量已居全球第三位。而就消費額來看,中國仍穩居首位。6月28日下午,首屆中國白蘭地發展高峰論壇在煙臺舉行。中國酒業協會常務副理事長王琦在論壇上提到:「國內真正的白蘭地市場基本上被國外品牌佔據,其中以人頭馬、馬爹利、軒尼詩三個洋品牌為主。」
  • 明治奶粉短期難返中國 主流洋品牌地位難撼
    與此同時,國內乳企的兼併重組也在推進,據了解,未來五年國內將淘汰掉半數以上的奶粉企業,最終配方奶粉企業整合到50家左右。業內人士表示,強勢洋奶粉品牌擠壓弱勢品牌,國內大乳企整合中小乳企,中國奶粉行業大洗牌難免,這個過程對國內乳企是個考驗,也是個機會。
  • 愛必達奶粉 被指先在國內註冊假洋品牌
    千龍綠色北京12月25日訊 千龍綠色曝光了多個「假洋鬼子」奶粉後,在網友中引起強烈反響。近日,又有網友向本網爆料稱,紐西蘭愛必達疑似假洋品牌,記者對此展開了調查。  南京愛必達官網宣稱,「2005年,紐西蘭愛必達正式啟動進軍中國市場的五年計劃,成立中國事業部。」
  • 洋品牌為何在中國市場變壞
    洋品牌又一次集體在中國遭遇信任危機。    衣食住行:洋品牌商品問題增多    最近網上流行這樣一則笑話。問:把大象裝進西門子冰箱總共分幾步?答:100步。第一步,把冰箱門打開;第二步,把大象裝進去;第三步,關上冰箱門;第四步,關上冰箱門;第五步,關上冰箱門……因為冰箱門關不上!
  • 奶粉新規今日起實行 南昌未「漢化」洋奶粉仍有售
    中國江西網訊 記者謝子玥報導:今年「3.15」期間,北京澳大利亞澳妙可嬰幼兒奶粉以貼標作遮掩、篡改原產品保質期一事被眾人關注。國家質檢總局發布洋奶粉新規:從今年4月1日起,進口嬰幼兒配方奶粉的中文標籤必須在入境前直接印製在最小銷售包裝上,不得在境內加貼。今日,記者走訪南昌市內多家大型超市時,均未發現有加貼標籤的洋奶粉。
  • 奶粉披「洋」皮意欲何求
    中投顧問發布的預測報告顯示,自「三聚氰胺事件」發生後,消費者對本土奶粉的不信任導致進口奶粉衝擊國內市場。「洋品牌」在高端市場的佔有率由2008年初的70%上升到目前的85%。在中國高端嬰幼兒配方奶粉市場上,美贊臣以市場佔有率25%居第一,惠氏以20%居第二,多美滋以12%居第三。在我國奶粉熱賣排行榜前10名中,有6個為外國品牌。
  • 南山奶粉致癌門重創國產乳業 洋奶粉銷量驟增
    近日南山奶粉在廣州被查出含強致癌物黃麴黴素,令國產奶粉質量再蒙陰影。「國內知名企業接連被指檢出黃麴黴素M1,這顯示了企業的奶源和管理水平存在很大的疏漏。下半年如果再出現一兩次類似事件,行業將陷入一場大危機之中。」業內人士對此充滿擔憂。
  • 國內乳業告急:乳企把奶牛當肉牛賣,專家建議限制奶粉進口
    國內乳業告急:乳企把奶牛當肉牛賣,專家建議限制奶粉進口 澎湃新聞記者 宦豔紅 2016-07-14 16:40 來源:
  • 明治奶粉青島部分下架 網購洋奶粉心忐忑
    明治奶粉青島部分下架  儘管銷量已經大不如前,明治乳業召回核汙染奶粉還是引起軒然大波。昨天,記者從青島奶粉市場了解到,多數商家仍正常銷售,少數商家主動下架明治系列奶粉。  追蹤:部分商家開始下架  前天,明治乳業召回核汙染奶粉的消息發出後,  明治公司在中國的法人企業緊急澄清,在中國市場上銷售的明治奶粉「由澳大利亞工廠生產,因此是安全的」,不在召回範圍之內。昨天,記者聯繫多家商場採訪,發現明治奶粉銷售正常。「我們銷售的奶粉是澳洲生產的,廠家說沒有問題,可以正常銷售。」
  • 美素麗兒奶粉案基本查清:璽樂麗兒公司停業整頓
    2012年10月起,璽樂麗兒在非法改裝點拆封罐裝的歐標奶粉,分裝(混裝)成光版鋁箔裝小袋。由於查處及時,這些分裝(混裝)奶粉未流入市場。  此外,璽樂麗兒公司從2012年2月,非法購入未獲進口食品衛生證書的歐標奶粉,篡改為進口美素麗兒奶粉批號銷售,這批奶粉主要問題是蛋白質指標不符合我國的質量標準。但由於相關電子檔案、書證材料均被犯罪嫌疑人銷毀,篡標奶粉的批次、數量和流向尚在核查中。
  • 蒙牛乳業將與丹麥阿拉公司合作生產配方奶粉
    8月26日,內蒙古蒙牛乳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總裁牛根生與國際乳業巨頭之一——丹麥阿拉·福茲公司副總裁Jais Valeur在蒙牛總部籤署協議,兩家將合作生產以嬰幼兒奶粉為主的高檔配方奶粉。
  • 乳企搶灘有機奶粉市場 不是所有奶粉都叫「有機」
    乳企搶灘有機奶粉市場 不是所有奶粉都叫「有機」   農場裡的「有機」浪潮正在向乳製品行業席捲而來,以「更安全、更營養、更環保」的旗號很快佔領了嬰幼兒配方奶粉市場。據了解,雅士利、合生元等乳企有將有機食品引入國內市場的意向,而雅培也在過去一周推出高端有機系列奶粉。
  • 國產奶粉為何愛穿洋馬甲取暖?
    前幾日媒體消息說:一雙品牌皮鞋,歐洲比國內便宜近一半;一杯星巴克咖啡,北京要比美國貴75%……拋開關稅、物流等成本不說,洋品牌成了國內市場「硬通貨」也是不爭的事實。正因如此,才有了達文西家居「保稅區一日遊」,也才有了各色媽媽論壇上常盛不衰的《奶粉「假洋鬼子」集合》。  雅貝氏乳業的真相可能有待商榷,但其「做食品的企業,質量是最為關鍵」的說辭顯然令人莞爾。
  • 海禾兒Hero baby奶粉原裝進口安全靠把關
    「這兩三年來,前前後後至少100個號稱原裝進口的洋奶粉品牌進入中國市場,但其中真正在海外銷售的洋品牌只有20來個。Hero baby海禾兒奶粉管控進口安全質量關經驗值得借鑑!讓我們一起來學習如何辨別原裝進口奶粉吧!  一、孩子在懷裡,奶粉在對岸  國產奶粉問題頻出,國外奶粉限購令頒布,不法商販的造假行為等,讓寶寶家長無所適從!
  • 彭博社:在奶粉、化妝品等優勢領域,外國品牌開始面臨中國挑戰
    【編譯/觀察者網 李煥宇】奶粉、化妝品、運動品牌......在一個又一個「洋品牌」長期主導的領域裡,中國國產品牌正奮起直追,讓那些依靠中國市場的國外領頭羊們感受到了壓力。因為在「三鹿奶粉事件」爆發後,中國爸媽們選擇了洋奶粉,達能、愛他美、雀巢等洋奶粉品牌更是一度佔據中國奶粉市場。 但在過去兩年,該領域的領先位置卻被飛鶴拿下了,而且這家廠商對自己的「國產身份」毫不避諱,反而還大張旗鼓地宣傳稱,自己的產品「更適合中國寶寶」。 其他領域也不例外。
  • 日本明治奶粉為何要「逃離」中國市場?
    幾天前就有乳業專家在微信裡發消息稱,「明治奶粉要出大事,耐心觀望」。前天晚間,又一業內權威專家向記者表示,「明治想撤離中國市場轉至歐洲市場」。
  • 貝拉米困於奶粉新政 中國市場渠道受阻
    「貝拉米現在面臨的困難變得很難扭轉,有機奶粉的招牌不再閃亮,奶粉註冊遲遲沒有通過,海淘渠道監管愈發嚴格,這些都將貝拉米隔在了中國市場之外。」乳業專家宋亮告訴《中國經營報》記者。「圍城」「裡面的人想出去,外面的人想進來」成了中國奶粉市場的真實寫照。
  • 荷蘭本土herobaby和國內美素佳兒friso不是一個奶粉品牌
    給孩子吃奶粉的媽媽想必都知道美素奶粉,荷蘭美素奶粉海淘直郵銷量在【國際媽咪】app國外奶粉品牌中佔據前3強寶座。  荷蘭本土市場上的美素奶粉外文名稱是hero baby,有著130年以上品牌歷史,是瑞士hero集團在荷蘭生產的,國內市場上的美素奶粉中文名稱是美素佳兒,品牌是friso,是荷蘭公司frieslandcampina的品牌
  • 英國與印度一旦開戰,誰能佔據上風?專家:瘦死的駱駝比馬大
    「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印度在國際社會上,一直被認為擁有「鈔」能力。由此可見,印度在經濟發展上是非常迅猛的。這主要得益於印度的人口紅利,迅速增長的勞動力供應,不僅滿足了國內的市場需求,憑藉大量的廉價勞動力印度甚至吸引了一些國外的企業到印度增置廠房,這對於印度實行的對外開放政策也形成了一種雙向互利的良性循環。印度目前的經濟總量已經遠超英國,已經可以和中國大致持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