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快運江湖步入巨頭爭霸2.0時代。
」
■ 文/ 記者 郭榮健
■ 關鍵詞:快遞,快運
在萬億級的零擔快運市場,頭部企業遠未如快遞市場那般動輒佔有10%~20%市場份額的絕對優勢,但對於新入局者而言,成長為行業巨頭的可能性已經微乎其微。在經歷了3~4年的市場培育之後,昔日的「跨界」新人已經成為一股不可小覷的新生力量,正在重新塑造零擔快運市場格局。
強勢增長
「跨界者」成為「領頭羊」
8月25日,順豐控股發布2020年半年度報告,亮眼的數據被各界人士看好,相關機構給予「強烈推薦」評級,再度推高順豐市值。26日開盤即漲停,股價首次突破80元,市值達3655億元;28日,順豐控股再度漲停,股價達87.58元,市值逼近4000億元,再創新高。
在順豐半年報披露的數據中,除快遞業務繼續保持強勁增長態勢外,新業務表現同樣搶眼,其中快運業務整體實現不含稅營業收入76.74億元,同比增長51.30%,在順豐控股總業務收入中的佔比上升至10.79%。這一數據已接近順豐快運業務2018年全年營收(80.5億元),並超過德邦(2020上半年快運業務營收44.46億元),進一步夯實順豐在快運市場的領先地位。
2016年至2020年上半年順豐快運業務營收情況
▼
順豐在2015年正式推出了快運產品(當時為「重貨業務」),2016年即以24.5億元的營收闖入某機構發布的《中國零擔企業30強排行榜》,位列第七。隨後,順豐在快運業務方面持續高歌猛進,於2018年3月收購廣東新邦物流有限公司業務,建立「順心捷達」快運業務獨立品牌。一年後,2019年7月順豐快運品牌正式發布,與順心捷達形成快運雙品牌。到2019年年底,順豐快運業務以126.59億元的營業收入超過德邦,成為零擔快遞市場中新的「領頭羊」。
雙品牌運營的順豐快運業務,在產品定位上互為補充,日峰值零擔貨量已超過4.4萬噸(順豐快運2.8萬噸、順心捷達1.6萬噸)。順豐快運定位中高端零擔市場,順心捷達則定位於零擔行業腰部及基礎客戶群體。2020年上半年,順豐快運升級和豐富末端入戶延伸服務,構建C端服務競爭壁壘,同時持續加強場線資源投入,夯實運營地盤,時效繼續得到提升,零擔貨量同比增長了74%,在中高端市場中保持了絕對領先地位;順心捷達則通過0元加盟迅速完成網絡擴張,初步完成了「建網」到「成網」的轉變,貨量也同比提升了57%,同比增速在主流玩家中位列第一。
「跨界」混戰
幾家歡喜幾家愁
不止是順豐,快遞市場的頭部企業近年來都不約而同地將目光投向了快運市場,並將其視為新的利潤增長點。
百世集團是較早在快遞和快運兩條業務線上同步發力的快遞物流企業。2012年,意識到電子商務向重貨商品逐漸滲透的趨勢後,百世通過收購全際通成立「百世快運」,以此切入零擔快運市場。2018年,百世快運與菜鳥合作推出「電商大件」電子面單,在「快運服務快遞化」升級方面邁出重要步伐。同時,百世快運抓住人們消費習慣向線上轉移,電商在家居、廚衛等大件商品領域滲透不斷加深的機會,提出了「All in 電商」的發展戰略,將工廠件看作「基石」,把電商件視為「未來」。2019年百世快運業務中的電商大件增長率高達60%以上。
快運服務向快遞服務「看齊」,網絡覆蓋和網點數量是基礎,這也是快運企業與零擔、專線物流企業的競爭優勢所在。資料數據顯示, 2016年至2018年快運末端網點的數量分別為4669個、9539個和13804個,即2016年以來,百世快運末端網點每年增加的絕對數都在4000個左右。到2019年年底,百世快運末端網點數量超過17700個,省級網絡覆蓋率達到100%,市級網絡覆蓋率99%,一張覆蓋全國的快運網絡已然成型。而在營收方面,百世快運2019年的業務收入為52.2億元,在集團內各板塊中的佔比為14.9%。快運業務增速(27.3%)高於集團整體收入增速(25.8%)和快遞業務增速(23.2%)。
中通、韻達也在2016年和2017年先後起網開展快運業務,並與快遞網絡獨立運營。圓通雖然至今尚未明確宣布起網快運業務,但在其2018年品牌形象升級推出的全新系列Logo中,也為獨立運營重貨快運(C網)業務預留了空間。
作為通達系快遞企業「跨界」快運的代表,中通快運表現出較強的成長性。中通快運董事長賴建法此前在接受《快遞》雜誌記者採訪時透露,「中通快運不是總部自上而下發動的成果,恰恰相反,它是市場需求通過加盟商反饋到總部,總部據此給出的回應」。依託原有的快遞加盟商,中通快運在起網初期迅速完成了全國網絡的布局,2017年年初賴建法接受《快遞》雜誌採訪時透露,當中通快遞的加盟網點約佔快運全網網點數量的2/3。有快遞的品牌背書,中通快運在起步之初就提出了要做更高標準的服務品質,明確了「用快遞的時效、倉儲的理念做快運」。
資料顯示,中通快運起網後僅用了兩年的時間,單日貨量就突破1萬噸,成為「萬噸俱樂部」成員。而在此之前,同為「萬噸俱樂部」成員的安能快運用了4年,百世快運用了5年。2019年「雙11」當天,中通快運貨量突破2萬噸,全年貨量也已接近500萬噸,雖然還未衝入第一梯隊,但增長速度不可小覷,與零擔快運第一軍團的差距正在縮小。當然,中通快運的快速成長除了自身的競爭優勢外,也得益於市場環境的改變。
不過,快運的錢也並不是那麼好掙。2019年5月,韻達股份發布公告,放棄對控股子公司運乾物流的增資優先認購權,運乾物流不再納入公司合併報表範圍,即快運板塊從韻達上市體系中正式剝離。而將快運業務剝離除上市體系的原因,則是因為快運業務產生較大經營虧損,並且可能面臨或承擔進一步擴大的虧損風險。
快遞的頭部企業向快運市場「跨界」的同時,快運企業也盯上了快遞市場這塊蛋糕。但他們低估了從快運「跨界」快遞的難度係數。安能物流曾經雄心勃勃準備在快遞領域大展拳腳,但在殘酷的市場競爭面前不得不鎩羽而歸。德邦物流更名為德邦快遞,搶佔大件電商市場的決心可見一斑。
今年5月25日,韻達和德邦分別發布公告,宣布德邦擬向韻達股份全資對外投資平臺福杉投資非公開發行股票,募集資金不超過人民幣6.14億元。交易完成後,福杉投資將持有德邦6.5%的股權,成為公司第二大股東。德邦在公告中表示,「雙方將充分發揮各自產品、服務經驗、品牌價值及業內資源等相關優勢,在市場拓展、網絡優化和集中採購等方面展開深度合作,共同提升市場佔有率,進一步凸顯規模效應;同時實現雙方優勢互補,達到降本增效、提升市場競爭力的雙贏效果,最終實現公司持續盈利能力及品牌價值的提升」。
在「市場拓展」的合作上,德邦和韻達同意,在部分時間或部分區域,雙方在各自不能獨立滿足客戶的產品需求時,在價格、服務等相關條件同等的前提下,可優先推薦客戶使用另一方產品,或者可優先選擇另一方共同合作開發該客戶需求,為客戶提供對應的快遞、零擔、供應鏈等多產品的一體化服務。快遞快運兩大市場的頭部企業在「跨界」未取得理想效果後的強強聯合,是否會改變當前零擔快運市場的格局,業界眾說紛紜,但可以肯定的是,未來的快運江湖將會有一場腥風血雨。
盤中奪食
提升質效是關鍵
儘管當前我國零擔快運市場集中度CR10尚不足10%,遠不如快遞,但這並不意味著新進入者都能如願的分到一杯羹,尤其是在快運市場頭部企業競爭已經白熱化的當下,能否提升質效,準確地鎖定目標市場,決定著企業的成敗。
以百世為例,百世快運在提出「All in 電商」戰略後,將重心鎖定在專業細分市場。在貴州遵義仁懷市茅臺鎮85平方公裡的白酒核心產區,零擔快運在白酒運輸中的佔比雖然僅為1.8%~2.4%,但百世快運卻在白酒零擔快運中的佔比高達45%左右。在專線點對點運輸不能滿足白酒市場運輸需求的背景下,擁有全國網絡的快運企業便有了用武之地,從專線市場盤中奪食。
如前所述,全國網絡只是基礎,要抓住客戶,還需要從時效、服務、保障等客戶最關注的方面做文章。百世針對貴州白酒市場的做法是增加直發線路,減少中轉,拉直了從貴州到華東、華北地區及河南省的多條線路,從專業市場直發全國,以此提升時效,降低貨損的風險。除此之外,作業流程的標準化,在嚴格執行「重不壓輕、大不壓小、木不壓紙」等基本操作守則外,為客戶提供個性化的包裝建議,更好地選擇和改善包材,降低運輸風險等服務,也為其爭取市場發揮了積極作用。
記者注意到,強化科技應用來提升快運服務質效已經成為快運市場頭部企業共同的選擇。韻達戰略投資德邦的6.14億元資金,將主要用於轉運中心智能設備升級項目和IT信息化系統建設項目。順豐快運通過投入自主研發分揀二代設備,顯著提升分撥效率,同時強化站場數位化管理工具,打造智慧物流網絡。中通快運把「科技引領、數據支撐、人才保證、智慧運營」作為戰略理念和未來的目標,通過業務於信息化的融合降低管理成本;百世快運今年也計劃在自動化設備方面投入2億元,用以改善一線分撥中心的倉儲、分揀、中轉能力……
可以預見,在資本、技術加持下的零擔快運市場已進入巨頭爭霸的2.0時代。市場永遠充滿變數,我們很難斷言誰會在競爭中出局,誰又會成為最後的贏家。不妨,把時間留給未來。
編輯|苗琳 轉載申請|010-88323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