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郵市長張利在給網友的回覆稱,各級政府對於此次專項整治暫無任何賠償。各鄉政府也在此次專項整治初期籤訂了《實現「無廟村」承諾》,確保今後不再有土地廟重建的事發生。
文|每日人物楊昕怡 編輯王輝
2019年3月,高郵市對土地廟出了一記重拳。為移風易俗,26天裡當地5911座土地廟被悉數拆除,其中臨澤鎮如今已無一座土地廟。
土地廟是祖輩傳下來的民俗信仰,政府定義為封建迷行,這讓部分村民們難以接受。
「不明白為什麼要拆掉村裡這座土地廟」,有村民向每日人物表示。此外拆除土地廟所騰出的土地,農村地區將用於復墾植樹,有村民質疑,土地規模小不好利用,且種樹存活率低。
高郵土地廟被拆,道教協會會長稱「都是沒有證件的」
被拆的近6000座土地廟中,就有三垛鎮劍鳴村的一座土地廟。
趙德發是該村村民,家挨著土地廟。他向每日人物介紹,土地廟不大,有一百多年的歷史。裡面供奉著土地公的神像,擺放著四五個香爐。土地廟靠村傍水,有一條通往鄰村的水泥路。
三年前,趙德發捐了300元用於這座老廟的翻新。他解釋,村裡人也是日子富起來了才想著給土地廟翻新。
不過,作為五十多歲的老黨員,趙德發表示想不明白為什麼要拆掉這座土地廟。
3月25日土地廟被挖掘機推平時,趙德發不在現場。不過劍鳴村的另一座土地廟得以保存下來。
趙德發說,因在林子,四周都是泥巴路。村民和施工人員謊稱「挖機進不去的」,於是那座土地廟僅僅被人工拆了個頂。
高郵市多個村村委會對每日人物均表示,「強拆過程中沒有任何尖銳矛盾,大家很理解。」
村委會還稱,土地廟拆除前期,曾走訪每戶並張貼過通知。
不過,趙德發表示沒有工作人員前來通知拆廟的事,大家只是聽到村裡的傳言。隨後幾天,就看到了用來拆廟的挖掘機,「畢竟胳膊擰不過大腿」。
高郵道教協會會長的管樹桃宜證實,自己是看到好多土地廟門口貼的拆遷宣傳單才知道有拆遷這回事。
不過,他告訴每日人物,「市裡所有土地廟都是沒有證件的」,但對政府拆除這些違章建築的土地廟的做法,他表示肯定。
「但有些都是幾百年留下來的廟了」,趙德發認為,不少土地廟都是「老祖宗」輩留下來的,沒有宗教管理也沒有組織的宗教活動,只是用於個人祭祀,雖然不合法,但卻合乎情理。
歷史記載,早在數百年前,高郵地區就有祭拜土地神的傳統。除了逢年過節給土地神敬香火,很多村民還把新時代的慶祝方式活用在土地廟裡,例如在元宵節當天給土地廟掛上五顏六色的霓虹燈。
二十幾天前,老人們的土地廟被拆了,他們從廟裡拿回了自家的香爐。廟被拆的那一天,他們在家門口點香祭祀,等著再將香爐放回廟裡的那一天。
在這針對整治土地廟的背後,是高郵市開展倡導的「移風易俗,樹立文明新風」。不過,趙德發和其他村的工友對拆除土地廟都難以理解,認為「政府的理由難以服眾」。
2019年1月,高郵市局先後下發了《關於在全市開展「土地廟」專項整治工作方案》、《關於在全市開展倡導移風易俗、樹立文明新風,推動「土地廟」專項整治工作的通知》兩份文件。
早在2017年,《揚州日報》以「城市亂建土地廟」為題進行報導。報導稱,有居民私自在小區旁搭建土地廟並在內焚香,隨意佔用公共區域,並帶來空氣問題和安全隱患。而在農村,土地廟修建翻新一事還滋生了村民之間的攀比之風。
正因如此,土地廟被列入整治範圍。而郭集鎮的土地廟就被列入黑名單。
郭集鎮村民李利向每日人物坦言,「攀比之風的確有,但不是都這樣。土地廟都是各地集體建造的,開廠的有錢人出的多,可能有幾千塊,上班的或者農民出的少,也就五十、一百。土地廟絕對談不上豪華,無非是修得漂亮一點。」
千座土地廟消失20天後:村民去哪裡祭祀?
據高郵市宣傳部在2018年12月底的一次整改會上表示,此次土地廟整治活動將持續至6月30日結束,分宣傳發動、調查摸底、清理整治、總結驗收和鞏固提高等5個階段進行。
高郵市長張利在給網友的回覆稱,各級政府對於此次專項整治暫無任何賠償。各鄉政府也在此次專項整治初期籤訂了《實現「無廟村」承諾》,確保今後不再有土地廟重建的事發生。
高郵市宣傳部還表示,拆除土地廟所騰出的土地,農村地區將用於復墾植樹,城市地區則用於市民公共空間的建設。
但趙德發認為,這些地對於政府來說是無用的。一是土地廟規模都不大,很難有成塊的大面積土地供政府利用;二則,拼命搞綠化已成了當地政府提升政績的一個死方法。不過據他了解,過去幾年,政府一直在為創建文明城市而盲目植樹,但樹的存活率很低。
除了種樹無用外,這些土地廟沒了,那村民尤其是老人,如何去祭祀呢?
高郵道教協會會長管桃林給出辦法,可以去「地方又正規環境又好」的三清宮祭祀。
資料顯示,三清宮是高郵當地一大景區,也是當地道教的主要活動場所。
村民們紛紛表示該方法不切實際。常去土地廟祭祀的都是村子裡的老人,年齡都在七八十歲,腿腳不便。況且很多村子還沒有通公交車,難以實現。
「村民們也沒有別的辦法,只能讓老人等一等,等這陣風過去,就能再建回土地廟了。」趙德發無奈地表示。
(文中均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