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和山東,雖然有東西之別,但是兩地之間的距離卻是相當的遠,按照我們的地理認知,東和西應該相距不遠才對,為何這兩個地方分離這麼遠,名字卻如此接近呢?真的有一座山將東西分隔開來嗎?
圖片來源於網絡:山東省山西省地理位置
一、名字的由來
在我國類似於山東、山西這樣的地名,還有河南、河北,湖南、湖北,他們都比較好理解,都是因為一條河和一個湖而被分開的,這個在地理位置上也是一目了然。
其實山河變化,鬥轉星移,滄海變桑田,真的要找出一座分隔了山東和山西的山脈,還真是不容易,因此,在我國歷史上關於山東和山西這個「山」字是哪座山,還真的存在許多說法。
圖片:分隔的山脈劇照
1、崤山
最早發現有山東這個地名的文獻記載是在戰國時期,《戰國策》裡面寫道:函谷關,以害山東矣。為什麼會這樣寫呢?
主要還是因為在當時人們的地理意識當中,崤山已經到了秦國的最東邊,而作為當時的大國之一,秦國一直將自己列為七雄的頭一位,其他六國要和秦國區分開,就必須有個分界點。
崤山則成了人們分辨秦國和其他六國的最重要地標,所以我們可以在秦國的史書中看到「山東六國」,籠統的就是指崤山以東的其他六國,而崤山以西的範圍則更加廣泛,從隴西一直延伸到了關中。
就這樣的區域劃分來看,將崤山作為山東和山西的分界山其實是不合常理的,因為崤山離現在的山東真的太遠了,只能說和當時各國割據的界點有著莫大的關係。
所以,如果將崤山當成是將山東和山西分隔開來的山脈,在地理位置上就不合理了,畢竟不管怎麼跑,崤山也不會離開山東那麼遙遠,直接跑到河南邊上去了。
圖片來源於網絡:崤山地理位置
2、華山
《山海經》非常神奇,雖然作者不明,可是根據裡面的地理內容,有學者親身測驗,根據書上記載的山脈丈量數據,實際走一遍還真的符合書中所寫,所以,《山海經》上的信息可信度還是極高的。
而《山海經》當中就記載華山也是位於秦國的最東邊,和崤山是很近的,這就有了一種說法,華山,也許才是山東、山西這兩個名字裡面的「山」。
除了地理位置上的理解,還有一個原因就是政治原因,從漢朝開始一直到唐朝,王朝建都地點大部分都是在西安等關中盆地,這就有了一個歷史上的區域劃分,越靠近政治中心經濟肯定越發達,要將發達地區和其他地區區分開來,肯定是找一座離政治中心比較近的山脈,由此華山就很有歷史地位。
華山位處於陝西華陰一帶,不管是漢朝還是唐朝,都離政治中心非常近,如果作為區分山脈,就很好理解為什麼有山東和山西這樣的地名了。
只是這樣的說法就和政治扯上了關係,但是在地理位置上的說服力又弱了幾分,和崤山一樣,在最近幾年,也被人們質疑並非作為山東和山西區分開來的真正山脈。
圖片來源於網絡:華山
二、太行山
如果說,上面兩座山被質疑是因為他們沒有足夠的證據證明,那麼太行山就有很多讓人信服的證據來說明,它也許真的是分割山東、山西的主要山脈。
1、移山
《愚公移山》大家都很熟悉,愚公因為被門前大山堵著,看哪都不順眼,於是世代開始搬山,最後愚公將這座山移去哪裡了呢?
老師們沒有說,但是史學家、地理學家們經過研究發現,這座被移走的山很可能就是太行山。由於當時天帝被愚公的精神感動,所以讓夸父的兩個兒子來幫忙,將這座山分成了兩份,分別由這兩個巨人的兒子背到了山西的南部和東部,因此才有了太行山和王屋山。
圖片來源於網絡:太行山
當然這只是傳說的一部分,將原本不合理的情節變得動人合理,可是現實中,太行山之所以會「走路」,其實還是和地殼的運動有密切聯繫。
滄海變桑田,這本來就是真實存在的,大海每年都在不停的變幻,有越變越小的可能,而地殼運動的過程中火山噴發,板塊和板塊之間的擠壓也會多出許多山脈。
根據地質學家總結,太行山就是經過六億年的板塊運動而形成的,北宋科學家沈括在地質研究中發現,太行山的土層中居然發現了海螺、貝殼等深海生物。
這些都證明了太行山原本是一片汪洋,經過長時間的地質變遷,一路被擠壓,漸漸才形成了山脈,所以,太行山經過北京、河北、山西,一直又插入了華北地區。
這樣的地理分布,直接將山東、山西真的分在了山脈的兩邊,如果照這樣解讀,太行山才是山東、山西的真正分界山。
圖片來源於網絡:太行山的土層
根據現在的氣候現實,山東和山西兩地的區域差別還是挺大的。山東氣候溫和,特別是濟南一帶,四季長春,而在山西一帶卻還是黃土高坡,相對比較乾燥,有沙漠化的景象。
太行山兩邊的氣候差別真的很大,地理上將它作為北方地理氣候的分割線,也是從實際地理環境考慮出發的。這個特殊的地理位置,讓太行山在晉、冀、豫都有很強的歷史價值。
許多爭奪地盤的戰爭都是沿著太行山而進行的,特別是在金國進入中原之後,根據當時的地理位置,各個行政區域又一次被重新劃分,這一次也是圍繞太行山進行重新布局。
北宋時期,山東被稱為京東,分為京東東路、京東西路,這個名字在金國時期被改成山東東路、山東西路,這就慢慢接近我們現在的稱呼。
圖片來源於網絡:太行山的氣候
在這個基礎上,金朝末年,還有元朝時期,都對山東和山西的管轄區域進行了劃分和修訂,一直到明朝,山東區域得到進一步規劃,甚至比現在的區域還要大,一直延伸到了遼東,而將河北、內蒙古和山西分到了山東的地盤,這樣的區域劃分方式和現在相比還是有很大的區別的。
雖然說山東、山西自己在歷史長河中幾番輪迴,才有了現在的版圖,但不得不說,在多種說法中,太行山作為山東和山西的分界線才是最可靠的。
文章作者:大慧
整篇圖文由大咖說史工作室團隊製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