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和山西是靠一座山劃分而來的,那麼究竟是哪座山?

2020-12-18 大咖說史

山西和山東,雖然有東西之別,但是兩地之間的距離卻是相當的遠,按照我們的地理認知,東和西應該相距不遠才對,為何這兩個地方分離這麼遠,名字卻如此接近呢?真的有一座山將東西分隔開來嗎?

圖片來源於網絡:山東省山西省地理位置

一、名字的由來

在我國類似於山東、山西這樣的地名,還有河南、河北,湖南、湖北,他們都比較好理解,都是因為一條河和一個湖而被分開的,這個在地理位置上也是一目了然。

其實山河變化,鬥轉星移,滄海變桑田,真的要找出一座分隔了山東和山西的山脈,還真是不容易,因此,在我國歷史上關於山東和山西這個「山」字是哪座山,還真的存在許多說法。

圖片:分隔的山脈劇照

1、崤山

最早發現有山東這個地名的文獻記載是在戰國時期,《戰國策》裡面寫道:函谷關,以害山東矣。為什麼會這樣寫呢?

主要還是因為在當時人們的地理意識當中,崤山已經到了秦國的最東邊,而作為當時的大國之一,秦國一直將自己列為七雄的頭一位,其他六國要和秦國區分開,就必須有個分界點。

崤山則成了人們分辨秦國和其他六國的最重要地標,所以我們可以在秦國的史書中看到「山東六國」,籠統的就是指崤山以東的其他六國,而崤山以西的範圍則更加廣泛,從隴西一直延伸到了關中。

就這樣的區域劃分來看,將崤山作為山東和山西的分界山其實是不合常理的,因為崤山離現在的山東真的太遠了,只能說和當時各國割據的界點有著莫大的關係。

所以,如果將崤山當成是將山東和山西分隔開來的山脈,在地理位置上就不合理了,畢竟不管怎麼跑,崤山也不會離開山東那麼遙遠,直接跑到河南邊上去了。

圖片來源於網絡:崤山地理位置

2、華山

《山海經》非常神奇,雖然作者不明,可是根據裡面的地理內容,有學者親身測驗,根據書上記載的山脈丈量數據,實際走一遍還真的符合書中所寫,所以,《山海經》上的信息可信度還是極高的。

而《山海經》當中就記載華山也是位於秦國的最東邊,和崤山是很近的,這就有了一種說法,華山,也許才是山東、山西這兩個名字裡面的「山」。

除了地理位置上的理解,還有一個原因就是政治原因,從漢朝開始一直到唐朝,王朝建都地點大部分都是在西安等關中盆地,這就有了一個歷史上的區域劃分,越靠近政治中心經濟肯定越發達,要將發達地區和其他地區區分開來,肯定是找一座離政治中心比較近的山脈,由此華山就很有歷史地位。

華山位處於陝西華陰一帶,不管是漢朝還是唐朝,都離政治中心非常近,如果作為區分山脈,就很好理解為什麼有山東和山西這樣的地名了。

只是這樣的說法就和政治扯上了關係,但是在地理位置上的說服力又弱了幾分,和崤山一樣,在最近幾年,也被人們質疑並非作為山東和山西區分開來的真正山脈。

圖片來源於網絡:華山

二、太行山

如果說,上面兩座山被質疑是因為他們沒有足夠的證據證明,那麼太行山就有很多讓人信服的證據來說明,它也許真的是分割山東、山西的主要山脈。

1、移山

《愚公移山》大家都很熟悉,愚公因為被門前大山堵著,看哪都不順眼,於是世代開始搬山,最後愚公將這座山移去哪裡了呢?

老師們沒有說,但是史學家、地理學家們經過研究發現,這座被移走的山很可能就是太行山。由於當時天帝被愚公的精神感動,所以讓夸父的兩個兒子來幫忙,將這座山分成了兩份,分別由這兩個巨人的兒子背到了山西的南部和東部,因此才有了太行山和王屋山。

圖片來源於網絡:太行山

當然這只是傳說的一部分,將原本不合理的情節變得動人合理,可是現實中,太行山之所以會「走路」,其實還是和地殼的運動有密切聯繫。

滄海變桑田,這本來就是真實存在的,大海每年都在不停的變幻,有越變越小的可能,而地殼運動的過程中火山噴發,板塊和板塊之間的擠壓也會多出許多山脈。

根據地質學家總結,太行山就是經過六億年的板塊運動而形成的,北宋科學家沈括在地質研究中發現,太行山的土層中居然發現了海螺、貝殼等深海生物。

這些都證明了太行山原本是一片汪洋,經過長時間的地質變遷,一路被擠壓,漸漸才形成了山脈,所以,太行山經過北京、河北、山西,一直又插入了華北地區。

這樣的地理分布,直接將山東、山西真的分在了山脈的兩邊,如果照這樣解讀,太行山才是山東、山西的真正分界山。

圖片來源於網絡:太行山的土層

根據現在的氣候現實,山東和山西兩地的區域差別還是挺大的。山東氣候溫和,特別是濟南一帶,四季長春,而在山西一帶卻還是黃土高坡,相對比較乾燥,有沙漠化的景象。

太行山兩邊的氣候差別真的很大,地理上將它作為北方地理氣候的分割線,也是從實際地理環境考慮出發的。這個特殊的地理位置,讓太行山在晉、冀、豫都有很強的歷史價值。

許多爭奪地盤的戰爭都是沿著太行山而進行的,特別是在金國進入中原之後,根據當時的地理位置,各個行政區域又一次被重新劃分,這一次也是圍繞太行山進行重新布局。

北宋時期,山東被稱為京東,分為京東東路、京東西路,這個名字在金國時期被改成山東東路、山東西路,這就慢慢接近我們現在的稱呼。

圖片來源於網絡:太行山的氣候

在這個基礎上,金朝末年,還有元朝時期,都對山東和山西的管轄區域進行了劃分和修訂,一直到明朝,山東區域得到進一步規劃,甚至比現在的區域還要大,一直延伸到了遼東,而將河北、內蒙古和山西分到了山東的地盤,這樣的區域劃分方式和現在相比還是有很大的區別的。

雖然說山東、山西自己在歷史長河中幾番輪迴,才有了現在的版圖,但不得不說,在多種說法中,太行山作為山東和山西的分界線才是最可靠的。

文章作者:大慧

整篇圖文由大咖說史工作室團隊製作!

相關焦點

  • 哪座山,劃分了山東和山西?
    當初老師在課堂上講授時,往往只告訴你答案,卻不進一步解釋相關說法從何而來,加上地理課在應試中也不是主要科目,所以大家也就死記硬背,並沒有真正理解。其實,「山東」一詞並沒這麼簡單。字面上「山東」並不複雜,就是「某座山以東」或「山的東坡」。如《爾雅·釋山》就已經提到過:「山西曰夕陽,山東曰朝陽。」
  • 山東和山西中的「山」,指的是哪座山?答案可能和你想的不一樣
    山東和山西中的「山」,指的是哪座山?答案可能和你想的不一樣。中國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之一,也是迄今為止唯一的一個沒有斷代的大國。華夏文明源遠流長,中國的漢字更是博大精深。如此一個泱泱大國,其發源史肯定是宏偉又壯闊的。
  • 山東和山西的山,指的到底是哪座山?
    那麼,名字裡都有"山"字的山東、山西兩省,又是以哪座山為界限劃分的呢?在我國歷史上,"山東"一詞的最早出現或許是在距今兩千多年前的戰國時期,在當時及之後很長一段時間裡的眾多文獻和文學作品中,我們可以看到一個叫做"山東六國"的概念。這個詞語由秦國人發明,指的是戰國七雄中除秦國以外的六大強國。
  • 山東和山西中的「山」,是指的哪座山?你可能想不到
    古人根據地域不同,把全國劃分成了若干個省份,以便於統一管理。在進行命名時,也是很有講究的,古人會以山或者河作為分界線,然後進行有寓意的取名。比如河南和河北,就是以河流為分界線。同理,山東和山西肯定是以山為分界線,那麼問題來了,山東和山西中的「山」是指的哪一座山呢?你可能想不到。有很多人會認為是泰山,泰山是中國著名的五嶽之一,位於山東省中部。
  • 「山東」和「山西」都帶「山」,這裡的「山」,指的是哪座山?
    在華北平原上,有這樣兩個省,分別叫「山東」和「山西」,像這種的省份還有河南和河北、湖南和湖北,這些名字都是有來歷的。例如說湖南和湖北,就是靠一個洞庭湖分開的。那麼你知道山東和山西之間的「山」是什麼山嗎?
  • 山東山西的山原來指的是這座山,你知道是哪座山嗎?
    山東山西這兩個帶山的省份,好像是跟山有淵源,這兩省都是有不少名山,如山東泰山,山西恆山,都是道教名山,也是中國五嶽之一。那麼,山東山西的山到底是指哪座山呢,泰山?恆山?其實都不是,真正的山就是這座山。太行山,位於山西省與華北平原之間,橫跨山西、河北、河南和北京。山西的山是指太行山,沒錯,太行山有一段是在山西境內,可是,太行山沒有跨越山東,好像跟山東沒有什麼關係,為什麼山東的山指的也是太行山呢?
  • 山東和山西都有山,但這裡的山,指的是同一座山嗎?
    古人在表述很多地理相對位置時也會以山作為參照物,比如山東山西;甚至連陰陽面也與山有關,山南水北為陽,山北水南為陰,山陽縣和山陰縣就是以這種方式命名。我國兩個大省山東山西是以山為參照物,秦漢時期也有山東山西的說法,那麼是哪座山呢?兩個不同時代所指的山是同一座嗎?
  • 山東,山西的山指的是什麼?
    只是與山東、山西有關的這座山,真的是指「太行山」嗎?如果不是太行山,那這座「山」到底是指什麼呢?一指「崤山」從春秋戰國到西漢時期,用來代指區域名的「山東」、「山西」就已經出現。然而這一時期的「山」,並非人們通常印象中的太行山,而是坐落在秦地最東的「崤山」。《戰國策》中有記載:「函谷關,以害山東矣。」這是因為,除了秦國以外的六國,都坐落在崤、函以東,所以崤山就成為了用來劃分「山東六國」與秦國的一處地理分界線。在這種含義下,山西所指的是關中到隴西一帶的地區,既「崤山以西」。由此可見,山東、山西只是一個地域泛稱,並非當下的行省名稱。
  • 河南河北是哪條河?山東山西隔著哪座山?廣東廣西又是什麼關係?
    河南河北是哪條河?山東山西隔著哪座山?廣東廣西又是什麼關係?例如河南和河北、湖南和湖北、山東和山西、廣東和廣西。今天小編給大家講講河南與河北說的哪條河,湖南與湖北又是說的哪條湖,山東與山西說的哪座山,以及廣東和廣西又是以什麼來劃分?讓小編帶著大家一起了解裡面的故事。河南和河北中間的河代表著黃河,正是孕育華夏兒女的這條河流。
  • 山東和山西的「山」在從前並不是太行山?
    不過大體上都是根據一定的自然情況進行的地理劃分,就比如說河南和河北是根據黃河作為界限劃分出來的,所謂的「河」指的就是黃河,而湖南和湖北則是根據洞庭湖作為界限劃分出來的,「湖」指的就是洞庭湖。這一點幾乎從古到今爭議都非常少,而關於山東和山西,卻不禁讓我們疑惑,這又是根據哪一座山去劃分的呢?
  • 山東和山西的「山」以前不是太行山?
    然而他們通常是基於一定的自然條件,例如,河南和河北根據黃河劃分,所謂「河」是指黃河,而湖南和湖北是根據洞庭湖劃分的,「湖」是指洞庭湖。在這一點上從古至今幾乎沒有爭議,然而至於山東和山西,卻不禁要問是哪座山把他們分開?
  • 中國這座山不是很出名,卻代表了山東山西的山,你知道是哪座山嗎
    山東省山西省這兩個帶山省好像和山有聯繫,這兩個省都有很多名山,例如山東泰山、山西恆山,都是道教名山,中國五嶽之一,山東省山西省的山指的是哪座山?恆山嗎?真正的山是這座山。太行山位於山西省和華北平原之間,橫跨山西、河北、河南和北京,山西的山指向太行山,是的,太行山在山西境內,但是,太行山沒有超過山東,好像和山東沒有關係,為什麼山東的山指的是太行山?太行山是山西和河北的交界,太行山東起河北,而不是山東,山東山西分太行山,則是山西和河北,而不是山西和山東,山東和山西沒有直接連接,裡面隔著河北省。
  • 山西和山東中的山是指哪座山?小夥伴們你知道的嗎?
    我國是一個地域廣闊的國家,這片土地上有很多城市, 在這許多城市中,每個城市都有自己的城市名稱, 比如中國的山東省和山西省,聽到這兩個名字,大家首先想到的應該是和山有關吧。確實,眾所周知,這兩個城市有名山,山東有泰山,山西有恆山,在我們中國,著名的山還非常多黃山、廬山等,都是中國的名山,山東省和山西省的山指的是哪座山? 當然是泰山和恆山,其實不然,這次隨著筆者一起去看看吧。
  • 山西和山東中的山,到底是指的哪座山?答案你可能想不到
    說到山西和山東,我們能一眼就看出兩個省份都是帶有山字,和山有著一定的淵源,事實上這兩個省份都有很多的山景。不過,對此又有人覺得好奇,山西和山東中的山,到底是指的哪座山呢?答案你可能想不到。
  • 山東山西是哪座山,河南河北是哪條河,你都知道嗎?
    山東山西是哪座山,河南河北是哪條河,你都知道嗎?名稱上來說,河南河北的河是指黃河。河南,因歷史上大部分位於黃河以南,故名河南。河北,因位於黃河以北而得名。河南河北成對出現,始於唐朝李世民時期。從分界線上來說,河南河北的河是指漳河。
  • 古代有句諺語「山東出相,山西出將」,這裡指的是哪座山?
    因為春秋戰國時期的一種歷史現象,給後人留下了一句諺語:「山東出相,山西出將」。那麼,這裡的山東、山西是指的哪座山?1、戰國時山東的「山」是崤山?「山東」一詞出現較早,戰國時隨秦國崛起,山東更被廣泛提及。不過,現代意義上的山東、山西是以太行山為界。戰國時則特指秦國之外的山東六國,因此「山東出相」也是說齊、魯、楚、燕、趙、魏六國「出相」。
  • 河南河北是哪條河?山西山東又是什麼山?地理不好的要「暈」了
    河南河北是哪條河?山西山東又是什麼山?地理不好的要「暈」了中國是全世界領土排名第三的國家,佔全世界陸地面積的十五分之一。我們九百六十萬平方公裡的土地被劃分了34個省級行政單位,其中有23個省,五個自治區四個直轄市和兩個特別行政區,地級城市就有兩百多個,給這些省份和城市取名字的人是真的有大才。大家有時候看著中國地圖會不會感到奇怪,有些省份的名字非常相近,河南河北到底是以那條河為界?山東山西又是以什麼山為界?恐怕地理不好的女生都要被「繞暈」了。
  • 河南河北指哪條河,山東山西是哪座山,廣東廣西又指啥?你知道嗎
    我國現今有34個省級行政區域,其中包括23個省,5個自治區,4個直轄市和2個特別行政區,有些省份的名稱與所處的地理位置有關,那麼河南河北指哪條河,山東山西是哪座山,廣東廣西又指啥?你都知道嗎?
  • 山東山西是哪座山?湖南湖北是哪條湖?廣東廣西是廣什麼?
    第一次聽到山東,是不是就想既然有山東,那山西山南山北在哪裡?看到湖南,是不是就想湖北湖東湖西在哪裡呢?山東山西的山是哪座山?湖南湖北的湖是哪個湖?廣東廣西是廣什麼呢?這些困擾了我們多年的問題,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尋找答案吧。
  • 山東為啥叫山東,山西為啥叫山西之間有山相隔嗎?指的是哪座山
    原標題:山東和山西,指的是哪座山?山西地處中原腹地,山東地處大海之濱。兩地在氣候、地貌、風土人情等方面差異較大。如今,乘坐高鐵僅需3.5小時,行程566公裡,從山西到山東十分便捷。在古代,從太原到濟南不僅路途遙遠,而且還要跋山涉水,全程並不輕鬆。然而,兩地因"山"結緣,哪座山是紅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