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銳濤,1989年出生的他配上一頭呆萌的捲髮和一對深邃的酒窩,儼然一副鄰家大哥哥的模樣。作為有米科技聯合創始人,小濤已然擔任有米科技首席技術官多年。作為中國最早的移動營銷技術專家,蔡銳濤負責了數十條移動營銷產品技術體系的架構和維護,在技術架構、實現人群畫像及用戶識別、布局廣告精準投放、廣告跟蹤及防作弊等方面有深刻的研究。
當《有米大咖談》欄目組邀請小濤當專訪嘉賓時,他正在和技術大牛們在部署新的技術項目方案。熬了幾個通宵的他從蘋果機三塊屏幕前面緩緩抬起頭,一邊聽著我們的來意,一雙修長靈動的手指又一邊在HHKB的機械鍵盤上歡脫地敲打了數十秒。在他辦公區域的正前方掛著喬幫主經典的託腮的大幅海報,上面用中英文印著「代碼勝於雄辯」。小編不由心裡「咯噔」一下,看樣子是個標準的木訥型程序猿,開始為這一期專訪擔憂……
開始採訪後,小編才發現先前的擔心完全多餘。他非常健談,邏輯清晰,對技術及移動營銷行業的理解深刻,並且樂於分享,簡直是一個太好的採訪對象。「在中國,許多移動網際網路的細分行業其實並不存在非常高深的技術門檻,真正的困難通常並非在於技術的實現難度, 而更在於技術人員對市場的理解、以及技術團隊在服務現有業務時的流暢度和穩定性上。」他說,希望借《有米大咖談》的機會和大家分享一下,在大數據時代,有米在技術領域對於移動營銷的一些應用和思考。
大數據時代,效果營銷走向成熟化及規模化
「效果營銷是可複製的、可批量化的,對技術的依賴也是最大的。」
從2010年有米成立至今的短短幾年,移動營銷領域的發展是天翻地覆的,許多傳統廣告時代比較「傲嬌」的廣告主都關注到了相對「呆萌」的移動廣告平臺,諸如程序化購買、DMP平臺、積分牆廣告、IDFA等許多業內名詞也廣泛地被廣告主所熟知。
實際上,不論從國外還是國內的數據來看,效果廣告近年來的增長都近乎瘋狂,具體呈現出幾個顯著的市場態勢:
一、效果營銷平臺控制了絕大部分流量。比如國外的facebook、instagram、Twitter,比如中國的QQ、微信等,幾乎佔據了移動網際網路時代流量的半壁江山;
二、效果廣告是已被驗證的變現最好方式。平臺的封閉性有利於用戶及流量價值的溢出,而足夠肥沃的流量池已經保證了效果廣告強大生命力,類似facebook、騰訊等社交平臺早已不需要通過售賣廉價的曝光廣告來生存;
三、玩轉效果營銷有兩個重要的前提:足夠龐大的用戶量及數據、臻於完善的程序化進程。
「毫無疑問,效果營銷是大數據時代的一場重頭戲。對有米而言,效果營銷是我們擅長,也是一貫堅持的。我們需要思考的是,如何用技術的手段加固自身的鎧甲,形成技術壁壘。」
移動營銷公司的壁壘:用技術實現流量價值的最大化
「技術永遠只是一種工具,能耕耘出多大的產值,更取決於我們能拿到一塊怎樣的土地。」
「對於像有米這樣的移動營銷公司,對流量價值的理解和控制是放在首位的。技術、算法僅僅作為挖掘和實現流量價值的一種手段,它不能憑空地產生價值,它只能在一定的媒介資源下不斷挖潛價值的最大化。」
好比你有一塊地, 但你從來沒有在這個地上種過什麼東西,我們就可以種上最簡單的作物,然後看產量如何,是否有什麼蟲害的影響,然後再去做不斷調整優化。土地就像是一個或多個媒體,他們的流量資源就在那裡,有米需要用技術的手段對流量進行分析、篩選、試投、反饋、優化的循環來不斷地改善和激發流量的價值。技術在整個控制的過程中,最終實現效率更高,體驗更好的目標。比如前不久,有米視頻廣告強勢重推,部分媒介剛接入進來時,發現廣告的轉化成本非常高,有米通過技術的手段把排序的算法優化之後,媒體單個A(下載)的成本可以減小50%。
當然,技術並非是決定性的因素,一個重要的前提是,要獲得更多的流量資源。歸根結底這是一個正向的循環:引入流量——用技術把它最大化——可以吸引更多流量——用技術把它最大化……對於移動廣告這種可持續跟蹤和利用的資源來說,它一定是處於這樣的循環下面才能健康發展。如果廣告平臺的某個環節或者某個關鍵點把握不好,那這個媒體資源可能就會空置,它的價值無法實現最大化,最終媒體和用戶可能就會離你而去,廣告主也自然不復買單。
信任缺失,是中國移動程序化廣告進程的攔路虎
「許多問題大家通常認為是技術的局限 ,但其實往往與技術無關。」
中國的移動程序化廣告推進了幾年,行業內一直雷聲大雨點小,很多人質疑中國企業的技術不行,其實不然,究其原因根本是中國企業間的信任缺失。
對整個移動程序化生態來說,要完成數據的流動,是需要很多無間的配合。但到了中國,這種配合實際上變得非常很困難。
因為不信任,下遊數據難以實現開放。中國許多行業下遊公司對數據是不開放的,而且標準不一,基本上屬於各家ADX(Ad Exchange)各搞各的,許多ADX的提供的數據是殘缺不全的。比如廣點通的數據,有些可能只給一個數據標籤,有的可能只給一個ID。數據的基礎就是殘缺的,註定了程序化廣告平臺對數據的無法進行有效優化;
因為不信任,行業內數據混亂、沒有權威。整個行業對於DMP的構建,從來沒有形成一套標準,更沒有一個權威第三方數據公司能歸集一個中立公正的資料庫。現實情況是,有的數據公司,拿ADX的數據去賣給銀行做徵信分析之類的, 有的數據公司既做效果監測又做廣告平臺,既想當裁判又當運動員。而反觀外國,整個行業對於數據的保護意識是遠不能與中國同日而語;
因為不信任,上遊廣告主數據封閉。其實好的DSP必須是和廣告主緊密合作的,這樣DSP可以知道好的轉化數據來做更深度的優化。從有米合作的經驗來看,和老外廣告主的合作,通常信任感比較強,廣告平臺可以拿到許多基礎的素材,甚至可以接觸到這個APP投放項目絕大部分有效的用戶數據來支持數據的優化。而在國內卻很尷尬,廣告主首先想的是,我先在這裡投廣告,投的不好我再核減廣告費用……
因此,實現大數據的生態和諧是需要一個相對比較漫長的過程。但有米會想辦法去自建數據平臺,補足這塊短板。實際上有米現階段已經著力打造屬於自己的資料庫,通過合作、採買、甚至是投資併購的方式不斷地完善數據的豐富性、拓展數據的維度。
垂直領域DSP或將成為移動程序化廣告的突破口
「在現階段的中國,品牌DSP是很難盈利的,但某些垂直領域比如遊戲、金融、電商的DSP卻可以實現盈利」
從不少做程序化的公司財報可以看出來,程序化廣告公司生存得並不那麼好,移動程序化市場也並沒有產生正意義的巨頭。 正如此前提到的,數據基礎殘缺、行業上下遊的信任機制不健全,導致大而全的品牌類DSP的舉步維艱,最終體現為中國市場對程序化價值的低估。
「DSP要做好,DMP是關鍵,有米相信,現階段一個好的DMP一定是垂直的」,蔡銳濤提到,我們應該要有信心,就像在頁遊時代,DSP是已經被驗證能產生ROI為正的優質投放模式。另外,電商、金融等領域的數據維度、用戶模型也相對成熟,廣告投放的流程、信任度、風險共擔的意識更強,這是非常好的一個前提基礎。
在移動DSP領域,有米也會從我們擅長的垂直領域入手,例如遊戲、金融、電商,我們希望用效果來驗證程序化的價值。有針對性地歸集和整理有米的資料庫,有效地建立健全用戶的標籤及畫像模型,為垂直廣告主服務。拿遊戲來舉例,有米需要的數據只是確認你是否為遊戲的潛在玩家,你會喜歡什麼類型的遊戲,是否願意為遊戲充值。我們會通過分析行為習慣、過往使用數據等來判斷,而不追求把一個人在整體各個維度進行描述,更不需要知道任何個人隱私相關的信息。提高效率及把握核心數據,是垂直領域DSP要做好的箴言。
推動行業生態,需要不斷update最新的技術手段及標準
「不管是研發SDK插件,或是革新積分牆,或是防作弊等,有米的技術團隊永遠希望提供推動行業發展的能量」
有米的技術團隊一直都是向國外最先進的技術手段和標準看齊,希望能用技術的手段來推動行業生態的健康發展。比如在最近發布的iOS 10中,蘋果將限制廣告追蹤的功能實質化。對於封閉性非常強的iOS來說,一旦IDFA受限,意味著沒有了官方標準化的識別參數,廣告主將失去識別用戶的能力。「經過有米技術團隊嚴謹的論證後,我們推出了SimulateIDFA的開源技術解決方案。」
有米將SimulateIDFA開源,首先是消除各家對解決方案的不信任,代碼及其獲取的數據各方都可以清晰的看到,有沒有違規也一目了然;其次,中國的移動營銷市場很封閉,當初OpenIDFA問世時,國外的開發者以一種更加開放的心態進行推動,促成了其行業標準的建立,這也正是SimulateIDFA所希望達成的效果。
」當然我們知道,讓所有人和行業夥伴接受SimulateIDFA並不現實,但是走出來第一步,也是希望能撬動封閉的生態圈,開源項目也更容易被廣告主接受,由各方一同推進解決當前iOS封閉下的追蹤用戶困難問題。在有米看來,IDFA所代表的設備數據是移動廣告的基礎,而不應成為各家競爭的焦點,更多的經歷應該放在數據模型、依靠數據防作弊以及廣告的優化能力上。」目前有米已經開始在部分流量中測試SimulateIDFA。
這是一檔不裝逼的移動營銷大咖分享欄目。
拒絕高冷、拒絕諂媚、拒絕裝逼。
我們尊重少語而多思,我們倡導鑽研和專業,我們更渴求分享與發現。
有米大咖談,分享思考的力量,讓移動網際網路更加精彩紛呈。
Make our point powerful,Make the world colorful!
有米大咖談|一檔不裝逼的移動營銷行業大咖觀點分享欄目